第二十八章 馬鞍山
身後的腳步聲響起,陸遜側耳細聽,對方的腳步徐徐,微有些蹣跚,應該是拄著拐杖,想來當是位長者。
「老夫應該稱先生為盤王?還是應該稱先生為陸遜?」
陸遜微微一笑,卻未回頭:
「但憑前輩喜歡。」
說至此處,卻接了一句:
「火雲洞三聖各有奇功,其中地皇神農嘗百草肉身得道,卻也為其所累,腿疾更是一直未好,故手持神農杖。前輩為六道謀福,不惜以身試毒親嘗百草,陸遜一直欽佩不已。」
說罷轉身深深一躬道:
「陸遜拜過地皇!」
來人正是地皇神農,見陸遜行此大禮,也微微一欠身:
「盤王太過自謙了!論起輩份,盤王還在老夫之上,只是老夫氣運始然,以殘軀之身入火雲洞妄居地皇之位。」
想起前塵往事,陸遜亦覺唏噓,慨嘆不已:
「俱是前世舊事,不提也罷!地皇有此大功德,當居此位。而遜另闢蹊徑,亦知其中艱難。」
說至眉目一挑面帶詢問地看著地皇:
「只是神農此次前來,該不會只是來與遜談古續舊的吧?」
說至此處,微微一笑道:
「不知地皇此來,所為何事?」
地皇哈哈一笑,看向火把通明,頭紅透半邊天的殺場悠悠道:
「盤王如此費盡心力,不正是為了今日?莫非,盤王真的要絕文王於此地?」
陸遜聽罷,長嘆了一口氣。劉備的身份他自然早就知道了,畢竟劉備乃天皇伏羲的弟子,又是火雲洞中二代弟子的翹楚人物,隱有得道之勢。
火雲洞在紅塵之中人才凋零,此時此刻,是絕不會讓他有任何閃失的。也正是因此,陸遜才相信對方來自火雲洞。以自己的身份,若是其他人來,只怕反倒有譏諷之意。以火雲洞做事的風格,自然不會留下什麼話柄,所以來人必是三皇之一。
不過,陸遜終究非是聖人,三皇界派出的到底是地皇,還是人皇,他卻是難以斷然。
人皇雷厲風行,若是由人皇前來,卻是要大費唇舌;而地皇卻是三皇之中最富仁心俠義的,他若前來,卻正是機會。
陸遜不由得面露悲色:
「地皇仁心,當知陸遜苦衷。天庭不仁,絕有情於無情。陸遜心知自己道行微末,不為玉帝所容,奈何情至深處,實難半途而廢?天羽身份尊貴,只為小生之情至今身陷天牢,陸遜心中何忍?」
地皇見陸遜面帶悲色,嘆了口氣:
「火雲洞貴為人教,天庭自然會給幾分薄面。不過,此乃玉帝家事,只怕火雲洞亦是無能為力。」
見陸遜面色越發難看,地皇不由繼道:
「盤王另僻蹊徑,雖未成聖,三界之中,亦無人敢小覷,盤王又何必自誹?只是,玉帝他亦有自己的難處,身居其位,亦有難言的苦衷啊!」
陸遜也是明事理之人,知道地皇所言不虛,卻嘆道:
「火雲洞今日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來,不也正是為了人事嗎?若非劉備有此劫難,以火雲洞地皇的身份,又怎會親自出面?聖人尚有七情六慾,又何況我等在紅塵之中苦苦掙扎的凡夫俗子?」
地皇聞言不由正色道:
「盤王此言差矣!在下此來,非為七情,而為天下!人教雖不乏英才,卻少有如劉備這等賢才。所為仁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似這等賢才,殞落於此,豈非可惜?」
陸遜沉呤道:
「遜亦知地皇難處,如今各教勢力相互傾軋,正是用人之際。人教自大巫贏政后,幸得文王出山力挽狂瀾,才使天下一統,重歸人教。如今三國亂世興起,各教無不想取而代之。人教昔年何等風光?似黃飛虎、比乾等一干人教弟子,都是人教少有的人才。只是三國亂世,形勢複雜,各教英才輩出,人教反而弟子凋零。陸遜不才,只要地皇出手相助,遜亦願為火雲洞略盡些綿力。」
地皇長眉微皺,眼睛雖是被眉毛壓得睜不開般,但那眯著的眼睛卻時時透著精光,此時卻不由黯淡:
「盤王若入我人教,自然是好事。只是天庭與火雲洞關係微妙,遠非盤王想的那麼簡單,老夫若能替你說上話,自會全力已赴,還請盤王不要苦苦相逼了。」
話已至此,地皇雖未明說,卻已經表明了態度。陸遜卻聽得意興闌珊,不禁長嘆口氣:
「劉備既是火雲洞的人,遜自然不會為難他。」
「三國之亂,始於不臣之心。佛門方興,意欲東渡,不但要傳教中原,更有爭天下之心,其野心勃勃更甚於天庭、闡截二教。中原四百年來的平靜將欲打破,亂世將起,若我人教不儘力,只恐這人間又將墮入無邊苦難之中。盤王既然有此等深情,為何不能兼愛天下呢?」
陸遜冷聲道:
「天下亂世,於我何干?遜不過是一介草莽,窺得小道,如何撥弄得了天下?你們各教之間的俗事,又何必牽扯旁人?遜無意天下,劉備生死,全憑造化,至於滅蜀,只要他回得到蜀地,遜亦不會為難於他。」
地皇點了點頭,他深知像陸遜這等妖王素來重承諾輕生死,有他這幾句便也不枉此行。
佛道多方傾軋,如今卻難得同氣連枝共滅人教,便連諸葛亮也冷眼旁觀,盤王這級高手也捲入其中。此時的火雲洞所承受的壓力已經讓火雲洞喘不過氣來,若是眾教攜手像昔年封神之爭一般將人教打成渣子,那數百年的苦心經營又將付諸東流了。
地皇既然知道盤王並非刻意為難也就放心了,不由道:
「害盤王寶駒落水,實是抱歉,老夫願築山墳一座以表歉意。」
陸遜此時早沒有了初時的興緻,對於地皇這般示好也提不起興趣,草草施了一禮,便拖著沉重的步子回了軍營。
地皇既為三皇之身,自不會失言。後來,此地果然起了一座山,位於筆架山與龍蓋山之間,正是陸遜寶駒落水之處。因三山相連,形似馬鞍,故得名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