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平定永昌
蜀中諸將對呂凱之死各抒己見,均看出呂凱之死背後隱藏的殺機,諸葛亮擺手打斷眾人的猜想道:
「無論如何,呂凱的死,呂氏族人必須給出一個說法,勢要嚴懲兇手。為此,本相不惜親提大軍去永昌郡走一趟。」
望著眾人難以置信的目光,諸葛亮語重心長道:
「我軍此次南征,勢要還南中一個太平,本相不希望在我離開之際,南中有任何不安因素存在。但有不臣,必以雷霆之勢滅之,永消後患。」
說罷,對著信使道:
「告訴呂氏族人,在我大軍抵達永昌之前,提兇手人頭來見。如若不然,本相必踏平呂氏一族。」
事實上,呂氏族人並沒有等諸葛亮盛怒之下提兵親至,幾位德高望重的呂氏長老便把呂叔義的人頭逞了上來。
誰都知道,只要諸葛亮大軍尚未開拔,一切便還有迴旋的餘地;一旦三軍開拔,便再無迴旋的餘地了,幸虧呂氏族人當即立斷擊殺了呂叔義。
見下面跪了一群老頭子,地上的托盤上盛著兩個白色的包袱,血已經滲到外面乾涸了,但仍透著濃重的血腥味。
諸葛亮指著這兩個帶血的包袱道:
「這是……」
為首的呂氏長老忙戰戰兢兢應道:
「啟稟丞相,這是我族罪人呂叔義的人頭和五溪安祖的人頭。丞相啊!呂叔義也是受了安祖盅惑才大逆不道殺了族長大人的,我等未能及時制止,以至族人被姦邪所乘,實是罪該萬死,還望丞相看在族長為蜀國盡忠的份上寬宏大量放呂氏一條生路啊。」
眾將萬沒想到心頭之患安祖竟也死於永昌,不由得面露喜色。諸葛亮點了點頭,心中卻如明鏡一般,怕是呂氏也沒想到自己會為此大動干戈吧?此時方體會到呂凱的一番苦心,可惜一切都太遲了,此時的呂凱已經死了。不過,也算呂氏一族識時務,為了平息雷霆之怒,將罪魁獲首悉數送來。
但諸葛亮仍大為呂凱不值,長嘆口氣道:
「你們呂氏也是蜀國舊族了,怎麼還會犯下這等錯誤?不過,如今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說至此處,話鋒一轉道:
「你們的族長可選好了?」
幾位族人神色相交,本來已經選好的已經死了,只是,這卻萬萬不能說。何況這幾位呂氏長老非是碌碌之輩,聽弦音而知雅意,對諸葛亮的弦外之音已有所會意,齊聲道:
「啟稟丞相,事發突然,尚未選好。」
諸葛亮點了點頭,對這個回答頗為滿意道:
「聽說呂凱有一子,可是真的?」
領頭的長老忙道:
「回稟丞相,族長卻有一子,現年十六歲。」
「叫什麼名字?」
「叫呂祥。」
「呂祥!」
諸葛亮咀嚼了一番這個名字,點了點頭沉吟道:
「祥字不錯,應該會為你族帶來吉祥,你們覺得呢?」
幾位呂氏長老哪敢反對,忙叩首道:
「丞相英明!」
「丞相英明!」
……
諸葛亮阻住諸位長老道:
「本相已經奏明聖上,呂祥襲呂凱爵位,不日將下發詔書。你等回永昌好生候著,呂祥但有什麼損傷,唯你們是問!」
幾位呂氏長老嚇得汗流雨下,連忙點頭稱是。
諸葛亮這才屏退眾人,幾人躬身退出軍帳,當日便回了永昌。
南中既平,諸葛亮再不耽擱,當天便三軍開拔回往西蜀,畢竟因為此事拖延了一日費了不少錢糧。
而諸葛亮並沒有隨大隊人馬一同回往都城,而是脫了朝服換了身便裝,黃月英、天明、天亮都未曾帶,孑然一身往蜀山而去。
巍巍蜀山一如既往的仙氣盎然,只是自從鄭隱封山之後,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冷清了不少。
雖然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求道之人,但蜀山封山了,又有誰能找到這蜀山的入口?反倒讓這巍巍蜀山平添了幾分神秘感。
不過,諸葛亮仗著道法,自然不會被鄭隱的障眼法所惑,循著思感一路往蜀山而來。不過,很快諸葛亮就意識到蜀山法陣的厲害。這蜀山陣法遠非他想像的那般簡單,自己雖然找到了蜀山劍派的入口,卻被困在了蜀山的一處陣中。
諸葛亮自然不知道蜀山鎮山之法陣兩儀微塵大陣的厲害,何況其更有仙天至寶混元一氣太清符做陣眼。莫說諸葛亮是地仙一級,便是佛爺一級也不能等閑視之。
諸葛亮自這兩儀微塵大陣的生門進去,卻始終找不到出口,困了許久進退不得,甚是難熬。眼看東方魚肚泛白,自己竟已被困了一夜,又驚又急,既擔心被困死陣中,又擔心軍**什麼變故。
諸葛亮困在陣中雖是難挨,但他畢竟有杏黃旗護身,自然不會擔心有性命之憂,但被鄭隱的法陣這般一直困著,始終不是個辦法。
萬般無奈之際,諸葛亮運足真氣,大聲呼救。雖然此舉有**份,不過,此時此刻這卻也是什麼辦法的辦法。
此舉果然有效,諸葛亮並沒有等多久,便聽到仙風拂過的聲音,心中暗呼幸運,不由得循聲走去。
遠遠便看見一位一襲白衣的年輕女子負劍而來,由於距離尚遠,以諸葛亮的目力也不能看得真切。待其離得近些,看著頗有些面善,總感覺好像在哪裡見過一般。直到近了些方才看清,不由大喜,來人與自己竟有些交情。
此時,對方顯然也注意到諸葛亮了,此時的諸葛亮面上雖有幾分倦色,但其乃地仙一流人物,風采不失,倜儻風流。此女不由得被其氣度所折竟有些呆了,立在虛空之上許久不曾搭話,只是兩眼直盯盯望著諸葛亮,眼中閃過無數過往。
數年前,自己正是因為眼前這人,被點開三光,自蜀山三代弟子中脫穎而出,窺得無上心法,道法一日千里。雖然當時此人與自己只是匆匆一面,但是這份造化,自己生生世世也難以忘懷。如今,他立在自己眼前,勾起多少往時追憶?不過,此時想來,卻仿如夢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