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全國築路計劃
不行,絕對不行。
當朱由校聽清楚徐光啟的話后,就像斷然拒絕。這些都是他來錢的路子,雖然如今有了鹽鐵的收入,也有了天宮商號在各地販賣貨物,但是,他要養的可是全國的軍隊,先不說高花銷的中央野戰軍,光是地方的城防軍,以一個省五萬來算,大明十三個行省,最少六十五萬,這還不算性增加的遼東朝鮮。
何況,他還想要養十個軍的野戰軍,兩者合在一起,最少一百二十萬往上。朱由校的軍隊沒有剋扣和空餉的問題,故此軍餉要低些,但身在軍隊當中,並不需要什麼花銷,所以基本都是純粹的收入。
如今野戰軍起步軍餉提了一些,是二兩銀子,不過第一年入伍依然沒有軍餉。而城防軍則是野戰軍的一半,後續的憑著軍銜的餉銀增加也是一樣,不過第一年進去就有。
如今,野戰軍中,入伍最早的士兵,到了今年已經有三兩銀子的軍餉了。不過,就算是單以最低軍餉開支來算,他今後一個月都要支出一百多萬兩銀子,還不帶軍服食物駐地修建等等一些列的開銷,以及軍官的餉銀。
如此綜合算下來,最好要兩百萬兩,一年下來,最好兩千四百萬,而如今,他食鹽的銷售也才剛剛鋪到這個數,但是他還有很多其他的開銷啊,內府的工資,各種研究的投入,以及皇宮的開銷。
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因此一聽到徐光啟放開水泥和酒水、玻璃,讓其他人去做的方法,他下意識就想拒絕。
可是,後面他說的,卻是讓他一愣,然後沉默下來。
朱由校明白徐光啟的意思,這是交換,赤裸裸的利益交換。但是正如他所說,這世間想要做任何事情,怎麼可能沒有付出。想要賺錢就要付出勞動力,想要知識就要花費時間學習,而他想要均分田地,免除農稅,最歷史上聲明最大的皇帝,怎麼可能不付出什麼代價呢。
朱由校來自後世,以他接受過的教育來看,皇帝名義上是神聖的,然而這份神聖在利益面前卻非常的脆弱。
若說免除農稅,只要財政支持的住,那麼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這裡面黑幕太多,自己免了稅收遠比去揭蓋子要好的多。只要稍微一宣傳,讓農民知道,自己今後都不用交稅了,不論地主還是百姓,肯定一片叫好聲。
但均分田地卻不是這樣了,從上到下,沒有那個人在會支持自己的,完全是他以一己之力,賭上了自這段時間以來的威望,強硬推動下去的。
或許百姓會支持,但只要獲得下去,他們是不會站出來的。他的敵人,是地主,是士紳,是官僚。
雖然他許諾官員能夠承包土地經營,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們卻也反應過來,這只是掛在毛驢面前的胡蘿蔔,可望而不可及。土地根本就不夠分,分給農民之後,他們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地去承包。
就算有,也輪不到下面的官員了。
故而,大大小小各級官員都有微妙的心思便會,做起來也不會那麼積極,這也是均分田地進度受阻的原因。逼得徐光啟聯合其他幾個內閣大佬召集自己的親信,齊聚在河北,強力推動土改的進行。
這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將自己的實力暴露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是十分危險的,徐光啟也是因為了解朱由校的為人,才主動承擔這樣責任,而其他的幾個閣老也稍稍的支持了一部分。
場中氣氛沉默,朱由校眼神渙散,顯然進入了沉思,而徐光啟也一言不發,他相信以陛下的老臣和智慧,肯定能夠想明白自己良苦用心的。
當然,這不是他賣關子,故弄玄虛,而是很多事情,自己想明白要比其他人解釋得來的更加深刻。
由著徐光啟的一句話,朱由校想到了很多,想到了自己的渴求,想到了徐光啟承擔的風險,想到了後世天朝的改革。
當時的當政者也是如此,放棄了大量的國有資產,餵飽了一批人,才換來了經濟的解綁和騰飛。
如今,也到了自己做出這樣的抉擇了么。
朱由校有些恍惚,沒想到自己也走到了這個地步。均分田地,百姓肯定支持,但是其中的艱難險阻,卻是百姓所不能了解的,一如後世的改革,中央降房價喊了多久,就是下降不下來。
這中間的阻力,豈是一句兩句能夠說的清楚的。
不過,自己現在面對的情況卻是有些不同,當初天朝四面皆是敵人,外部環境不好,不能採用太過粗暴的手段,而且需要和外國的合作,總要顧忌些形象,而且後世的經濟還擊比現在複雜太多了,中央無法把控全局。
但是現在卻不同,打掉了女真后,大明周邊安全無比,海軍艦隊組建后,海防也是有了,不說固若金湯,但卻不想以前那樣,敵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而國內的經濟,說白了,其實大明現在並沒有什麼經濟,就連後世津津樂道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只是在南直隸等沿海一帶採用,而且還是因為海貿的原因。
如今海貿經濟興起,白銀一直在往中國流入,現在就算是沒有十幾億兩的體量,但是幾億還是有的,不然後世我大清戰敗,怎麼可能賠得起倭國兩億兩白銀的賠償款。
只是,全國各各地的地主士紳,卻是的卻是使用這些白銀的機會。
或許,我可以借著修路的契機,動用這筆錢。
想到這,朱由校眼睛徒然一亮。
他對經濟並不太了解,但是後世地產帶起來的經濟飛速發展卻也是耳聞目睹的。以中央修路的大投入,帶動起原材料的消耗供應,引誘地主士紳從地窖中拿出自己的存銀,開辦工廠,供應水泥,磚頭砂礫等原材料,百姓也從中獲得一個增加收入的渠道。
如此銀錢流轉之下,帶動的人力物力,不知想象,尤其是期間還能培養商人交稅的習慣,當他們從經商中嘗到甜頭的時候,就不會死抱著土地不放了,而是轉而去追求更大的利潤。
資本的增長,絕對是大明這些土老財主無法抵擋的。而想要經商,商部是繞不過去的,土地也是繞不過去的,不交出土地,是不可能獲得水泥玻璃這些東西供應名額的。
「水泥.、玻璃朕可以拿出來,但宮廷佳釀不行!」沉默良久,朱由校才沙啞著說道。他一開口,兩人都楞了,沒想到才這麼一會,造成的影響就這麼大。
不等徐光啟反應過來,朱由校將自己剛才的說法詳細的訴說出來,由於他自己也不懂經濟,因此說的很淺白,但徐光啟不愧是這個時代學貫東西的大師,縱然是這樣的情況下,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只是,陛下,這銀錢從何而來,若是想要達到陛下所說的情況,必然要有極大量的投入,每個省份最少上百萬兩的銀子。」徐光啟苦笑,「財部可沒有這麼多的銀錢,現在只有一百萬兩了,也就夠京官連個月的俸祿發放,實在是沒有餘錢干其他的,老臣還打算從陛下內府這裡借五百萬呢。」
說著,他將自己的奏本從下面抽了出來,遞給朱由校。朱由校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徐光啟,大明曆代,還從來沒有臣子朝皇帝的要錢的,只有皇帝從戶部拿錢的。
徐光啟老臉一紅,被皇帝看的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或許開了大明的某個先河,從大明皇帝這群扣幣手中拿錢,而且還有很大可能成功。畢竟免稅成就了皇帝的威望,但卻苦了大明政府,沒米下鍋了。
「這錢,就要從水泥和玻璃中來了。閣老明天將帝國要投入三千萬兩銀子到各地修路,修建學舍、衙門、監獄等,然後由於運輸問題,現想要將水泥在地方生產,現在尋求供應商。」朱由校說著,嘴角不由泛起一絲奸詐的笑容,那是奸商看到有肥羊可宰時候的笑容,「到時候,在京師來一場拍賣。」
「可是陛下,我們哪裡來的三千萬兩銀子投入啊!」徐光啟瞪大著眼睛問道,後面的話他沒有聽清楚,但是三千萬兩白銀他卻是聽得一清二楚。
「內閣沒有,難道朕還沒有么?」朱由校不屑的說道,但後來想想,自己這個牛皮有些吹大了,立刻改口,「當然,朕也是沒有的,但這投入可不是一次就要拿出這麼多錢來,況且,這水泥拍賣的錢不就是投入么。」
徐光啟被皇帝大拐彎的話能的腦子都快糊塗了,整個人也是一會擔憂,一會高興的,七上八下,猶如過山車一般。等到終於聽完后,他才徹底明白過來朱由校的意思。
「陛下這是想要空手套白狼啊!」他感嘆道。
「嘿嘿!」朱由校笑而不語。
「可是,光是水泥和玻璃的拍賣恐怕不夠三千萬兩啊。」轉而,他又擔心起來,他是深知水泥馬路和黃土路的區別的,不說維護問題,光是使用年限和便捷程度,那都是天壤之別。
何況,有了水泥馬路后,大型的四輪乃至六輪八輪馬車才能通行,這種快捷的運輸,不論使用在軍隊輸送還是經濟交流,都是一大神器啊。這是善政,天大的善政,其重要程度,可是能夠和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