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侯爺升了
北門外,人頭涌動,梅州城內的大小官員,無論文武,只要是排的上號的人物,此刻已經全部列位於北城門外,準備迎接天子使者了。而許多百姓看見官員們傾巢而出,也估么著定有大熱鬧可看,於是紛紛呼朋喚友,將北門附近堵了個水泄不通。而素來親民的馬大侯爺也不知道是那根筋出了問題,竟然下令開放北城牆,允許百姓們隨意登城攬勝。
此令一下,北門附近一時間氛圍高漲,升至頂點,唯苦了負責警戒的一眾士卒,紛紛暗罵這朝廷的使臣來的不是時候,不但中斷了原定於今日舉行的技能大比,還引出這麼大的陣仗,令人好不緊張。
李剛負責北門,見此情景后也是叫苦不矣,心中埋怨道:唉,真不知道侯爺他老人家到底是怎麼想的,放這麼多的百姓湧上城牆,萬一這裡面混有蒙元的細作,到時對著城下的大人們發射點暗器什麼的,那還不是一射一個準兒啊!
卓飛在馬頭的護送下來到北城門,見到有如此多的百姓登城圍觀,那也是嚇了一跳,旋即又醒悟過來,這定是自己那個燒包的便宜大哥知道這次自己是要加官進爵了,所以才故意把聲勢搞大,存心顯擺啊!
「賢弟可算是來了,愚兄久候不至,還生怕是因馬頭魯莽,惹得賢弟生氣,不肯來了呢!」卓飛甫出北城門,就被侯在一旁的馬大侯爺發現,衝上來一把拉住他的手,很是有些激動的說到。
真是個官迷!
卓飛在心中鄙夷了一句,又淡定地說道:「呵呵,怎麼會呢!如此重要時刻,小弟怎能不至?」
「哈哈,賢弟說的甚是,來來來,且隨為兄站在前面,這朝廷的使者想必也快到了!」馬大侯爺一把扯起卓飛,就要向前走去。
「大哥,且慢!」卓飛並不前行,而是先掃了一眼左近的大小官員,接著壓低了聲音說道:「大哥,此乃朝廷使者駕臨,小弟無官無職,雖蒙大哥信任,但畢竟是個白身,若立於前位,恐他人不忿,亦有怠慢使者之嫌,所以小弟還是站在後面好了。」
「我兄弟站在我身旁,又有哪個敢不服氣!」馬大侯爺雙目一瞪,環視全場,引得眾官兒的目光紛紛迴避。
有靠山的感覺就是好啊!
卓飛心中美美地想到,不過還是對著馬大侯爺使了個眼色,又勸慰道:「大哥的美意小弟自知,然有諸位大人在此,小弟又怎敢造次,還是……」
「無妨,無妨,卓公子年少大賢,吾等皆是拜服不已,又豈有怨言哉……」較遠處的張知州回頭施了一禮,很是客氣的送上一記馬屁。
孫通判見狀,暗罵張狗官沒有風骨,如此不合禮儀的事情居然也能說的出歪理兒來。要說昨日技能大比時卓公子坐在侯爺之側或還能說的過去,但此次可是迎接朝廷使者,關乎皇家威儀,又豈能如此不分尊卑上下呢!當然了,其實尊卑上下什麼的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這個張狗官居然搶了老子拍馬屁的機會,這真是可惡至極也!須知本通判如今可是侯爺的人了,我都還沒來得及開口,你又插哪門子的隊啊!
「張大人說的不錯,卓公子於本州於朝廷皆有大功,這加官進爵想必也是遲早之事,而我等庸人能列位於侯爺與公子之後,那已是榮幸之至,又豈敢……(此處省略兩千字的馬屁。)」
得了,連除了侯爺之外本州品級最高的張知州和孫通判都這麼說了,那其他的小官兒還敢有什麼異議,於是紛紛出言附和,情緒激動,直有卓飛若不站在前面,那他們就要集體罷官的架勢。
真是的,這名人想低調一點兒咋就這麼難呢!
卓飛很是無奈,腹誹了一句之後,只好言道:「得蒙諸位大人抬愛,卓某無以為報,也只好愧受了。」
卓飛左右抱拳致謝,接著又在洋洋得意的馬大侯爺的拉扯之下,不情不願地站在了隊伍前列。
眾官兒見狀,心滿意足,便各自歸位,而此刻,忽見遠處有一騎飛馳而來,馬上斥候手執令旗,人未至聲先至,高喊道:「天使即至,閑人迴避……!」
話音未落,遠處的官道上漸漸出現了數個黑點,慢慢接近,待看清時,卓飛愕然發現竟然有數十人之多,心中大奇,忍不住問道:「朝廷竟派了如此多的使臣過來!這也太……」
馬大侯爺嘿嘿一樂,悄悄扭頭說道:「賢弟勿驚,使臣只有兩個,其餘的都是愚兄府上的親衛,派去護衛天使的。」
「哦,原來如此。」卓飛恍然大悟,旋即又惡意地猜測道:這老馬猴還說什麼派去護衛天使的,我看你明明就是嫌使臣的人數太少,聲勢不夠龐大,怕顯不出你的威風來吧!
由於都是騎著馬的,所以數十人的隊伍很快就來到了眾人面前,卓飛定睛看去,只見隊伍之中有兩騎提馬而出,端坐馬上的赫然便是兩個白面無須之人……
太監!真是太監啊!哥今天總算是又長見識了啊!
卓飛很是激動地想著,而就在此時,忽見兩名太監很是矯捷地縱身下馬,又從懷中掏出一捧明黃 色的捲軸,尖著嗓子問道:「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司副使,開國侯馬儉何在!」
「馬儉在此恭迎天使!」馬大侯爺深施一禮。
「臣等恭迎天使!」諸官紛紛隨著施禮。
「諸位大人無須多禮。」為首的太監客氣了一句,接著又朗聲道:「有上諭,馬儉迎旨!」
「臣恭迎聖旨!」馬大侯爺一躬到地。
「臣等恭迎聖旨!」其餘諸官也跟著長揖到地。
而卓飛一邊隨著鞠躬,一邊暗想道:死太監,本天機給你行了個大禮,也算是你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了,你可要悠著點了,千萬別折了壽啊!對了,不是說接聖旨的時候都要下跪么!可為啥這些官兒鞠個躬就算完事兒了呢?我說你們這也太不拿皇帝當幹部了吧!嗯,若是早知道不用下跪的話,那方才我就用不著那麼謙遜了嘛……
為首的太監見眾官兒躬身行禮,也不敢耽誤,於是一展手上的黃絹,朗聲道:「制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司副使馬儉,文武兼全,勇於任事,上體聖意,下察民情,克忠報國,守信全身,實為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今有元寇犯境,擄掠神州,欲滅我國祚……爾赴任月余,轄境安民,整軍有方,用賢能之士,施仁義之政,忠心可鑒,朕心甚慰矣……茲特晉爾為廣南經略安撫使司正使,總督梅、潮、循、惠四州軍政要事,授節度使銜,享爵開國縣公,嘉乃丕績,以洽朕意,欽哉。」
「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馬大侯爺對著北方長揖三下,面色平靜地邁前接過了聖旨。
馬大侯爺面色平靜,然而他身後的諸官卻是面面相覷,驚異莫名。在眾官看來,這道旨意來的甚是突兀,須知馬大侯爺升任副使一職滿打滿算也不過兩月,然不想竟能這麼快的由副轉正,不是說他只是先期前來籌建使司衙門的嗎?不是說狀元公張鎮孫才是真正的正使人選嗎?我說這變動也太大了些吧!這又是何等的聖眷啊!嗯,雖說成就此事未必就和聖眷有關,但最起碼證明了馬大侯爺在朝中的勢力驚人,否則何能如此哉!
其實陞官進爵也就算了,真正使諸官感到驚訝的是那句『總督梅、潮、循、惠四州軍政要事』的話,低級的官員們消息沒那麼靈通,自然不知道朝廷早有將廣南東路一劃為二的打算,所以乍聽之下,更是覺得莫名其妙,想本路十州三府,為何一路經略安撫使方能總督四州呢?唔,雖說這四州幾乎佔了廣南東路轄境的一半,但也只是一半而已,那一半又該誰來管呢?
眾官忍不住地交頭接耳,而就在此刻,卻聽那名為首的使臣又正色說道:「嗯,諸位大人或有不知,如今戰事膠著,各路軍政要務繁雜,百官心力交瘁。而官家素來體恤臣工,有所慮,意將各路分拆,以減諸位之辛勞。此事已過廷議,詔告不日之內即將明發各路。呵呵,雜家為免諸位大人多憂,稍作透露,想必也算不得是逾越吧。」
「天子聖明,臣等感沐皇恩!」眾官搞明白了狀況之後,又隨著馬大侯爺一起沖北叩頭再拜。
拜完之後,馬大侯爺面帶微笑,對著兩位使臣說道:「二位天使一路辛苦,本侯已在府中設宴為二位接風洗塵,請。」
「馬公爺客氣了,暫且不忙,雜家這兒還有一道旨意。」為首的太監笑眯眯地說到,接著又從懷中掏出另一捧明黃 色的捲軸,高聲道:「梅州知州張舉何在,速上前領旨。」
「臣在,臣恭迎聖旨!」張知州聞言向前,長揖到地。
「詔曰:君虛中以求治,實賴股肱之任臣;才通世務,轄境有方…….茲以考績,特授爾廣南經略安撫使司副使,享中大夫品佚,賜開國子爵,嘉乃丕績,以洽朕意。欽哉。」
「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張知州難掩激動之色,雙膝一彎,對著北方三叩之後,才起身接過了聖旨。
這一下子,眾官頓時炸開了鍋,交頭接耳不絕,若說馬大侯爺轉正本已是突兀,那這張知州升任副使一職則更是不可思議了!開玩笑,這張舉雖依附陳相,但並非核心之人,上任以來又是政績平平,真不知道他是怎麼謀到這個職事的,這又陞官,又封爵的真是太…太離譜了點兒吧!
要說最窩火的還是孫通判,本來他就一直想謀張知州的位置,未成想位子沒謀到,對方卻已經一躍而上,自己與之相較,實有天壤之別,這讓人又情何以堪。
孫通判忿忿不平,看著張知州,哦,不對,現在應該說是張副使大人那副可憎的得意嘴臉,心中大罵:老匹夫,你得意個甚!人家馬公爺升任副使的時候那可是三品的開國侯,而你才不過賜了個正五品的開國子爵,享從四品的中大夫散佚,且還是帝詔,而非帝制,這聖眷之輕重一目了然,想必定是因陳相極力推舉,官家才勉強納諫的吧……唉,陳相也不知是怎麼想的,吾與之同出,緣何卻厚此薄彼,真是令人好不悵然也……
(註:詔曰指皇帝口述旁人代筆的聖旨,而制曰則是由皇帝親書的聖旨,其餘的還有敕、易等形式,至於影視劇中常見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則是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的,因為朱元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而這句話的正確讀法也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才對。)
服氣也好,不服也罷,總之本著官場的良好傳統,為了轄境安民,為了共建河蟹梅州的偉大目標,無論諸官此刻是何感想都好,卻依然紛紛上前祝賀,對著新晉的正使與副使大人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
這些沒營養的官場套路頗令傳旨的太監不耐,只見他打了個哈欠,說道:「恭喜二位大人得蒙聖寵,不過這一路急趕,雜家實在是有些困頓不堪,既然旨意已經傳到,諸位大人若無事的話,那雜家就回京復命去了……」
馬大侯爺聞言,連忙言道:「哎呀呀,皇恩浩蕩,馬某一時受寵若驚,竟怠慢了天使,實是罪過!唔,天使請留步,馬某還有要事相詢,望天使能指點一二。何況如今府中早已備好酒宴,天使遠來辛勞,怎能不讓馬某略進地主之誼呢。」
「哈哈,公爺實是太客氣了,小使真愧不敢當,愧不敢當啊!」說是愧不敢當,但這傳旨太監的臉上卻沒有絲毫愧不敢當的模樣兒,隨口與馬大侯爺推託了兩句,便盛情難卻,勉為其難了。
以馬大侯爺為首,諸官魚貫入城,所過之處,百姓們夾道歡呼,歌頌天子聖明,慧眼識賢,而馬大侯爺好官有好報,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由副轉正,實是可喜可賀之極。
傳旨的使臣見此情景也不由得很是驚訝,暗想道:傳說馬儉深受梅城百姓愛戴,如今看來果是不虛,此間百姓面色自然,喜悅濫於言表,絕非做作啊……嗯,還好官家納了張樞密之諫,改了心意,沒有再派張狀元公前來赴任,否則的話,看這架勢,就算是引起民變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這位傳旨的太監姓王,在京城陷落之前,他便伺候著二位皇子先一步隨著陳宜中陳相出逃了,因有護駕之功,所以如今也算是皇帝身邊當紅的大太監了。正因如此,所以這位王太監對於此次封賞的前後因果也是知之甚詳的,而皇帝派他親自前來傳旨,其中也存了要他看看梅州城的真實情況的念頭。
能在深宮大內里混出名堂的各個都是人精,這位王太監自然也不例外,心念一動,於是他又偷眼瞅了瞅身後的張副使,只見對方的臉上早已不見了方才接旨時的喜悅之色,反倒是頗有慍色。
王太監見狀,頓時瞭然,暗自好笑道:百姓們只呼天子聖明,只賀馬公爺高升,也難怪這位張副使面色不豫了。如此看來近日京中的那些傳聞多是真的,想必這個張舉本不得民心,不過是靠著陳相的力薦方謀得此位的了,哼,虧陳宜中那個老匹夫還敢大言不慚的蒙蔽皇上,說此人是個什麼賢名遠播,萬民愛戴的好官兒,我呸!
眾人徒步前行,各有所想,馬大侯爺忙著招呼天使也無暇他故,所以卓飛一時間也落得個清凈,因此便刻意地吊在隊尾,混在親衛之中,很是低調。這倒不是他為人喜歡低調,只是因為沿途歡呼的百姓之中很有些人認得自己,雖礙於侯府親衛的武力,所以無人敢於近前,但是那熱切地眼神卻實在是有些燙人。而其中更有無數的大姑娘小媳婦對著他頻送秋波,雖然這情景令人很是愜意臭屁,但不想每道秋波的背後,多半會有那麼一兩個怨男同時附贈過來一個或憤懣、或艷羨、或嫉恨的眼神,這又讓人如何消受的起啊!
無奈之際,卓飛只好夾著尾巴做人,盡量將自己的絕世風姿隱於親衛們的虎背熊腰與刀光槍芒之下。沒辦法,安全第一,這怨念可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積攢起來足可毀天滅地,本公子文質纖纖,恐是承受不起,也只好靠著身旁兵哥哥們的血腥氣來抵擋抵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