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終陷泥淖中 下
未幾,朱瞻基果然兌現了自己所說的話,尋了個事由,將已經貶為庶人,拘押在西安門外逍遙宮的朱高煦處死。
那一日,朱瞻基借口閑來無事,召了些文武百官去看望正遭軟禁的二叔朱高煦,還故意將他放出,與其促膝並肩兩無猜的在皇宮大內里觀園賞景。
除開玄武和杜子衡離的近些,官員們不遠不近的跟在他們身後,內侍和隨從們都不像平日那樣寸步不離。
「朕和皇叔把臂同游,盡釋前嫌,眾位愛卿也請隨意,看看這御花園裡的大好秋光。」
在外人看來,這完全是性格仁和、做事寬厚的皇上,顧念骨肉親情,對朱高煦的優撫,他應該感恩戴德,痛改前非才是。
但朱瞻基想,這對於朱高煦而言,是他軟禁三年來,難得的自由,也是他最接近自己的一次,恐怕明知有風險,他也忍不住蠢蠢欲動。
他事先叫人解了朱高煦身上的軟筋散之毒,讓他慢慢恢復力氣,若他有心作亂,正好玄武和杜子衡可以趁他新力未生,舊力使盡之時,再將其擒獲,也給了自個處置他的理由。
朱瞻基非常了解,朱高煦對其沒能當上皇帝始終耿耿於懷,加之處心積慮那麼久,養了那麼些年的死士,想盡了辦法,都一直找不到辦法對自己直接下手的時機,詐降之後的派人給自己用春藥也沒得逞,所以看見自己做出的寬厚姿態就會來氣。
他就故意火上澆油,貌似引著朱高煦看園裡的風景,其實與其交談的話,儘是些戳其心窩子的舊事。
「皇叔是不是一向,認為這天下本該是你的,所以至今憤憤不平?你自視能力超強,性格外向,有王者之氣;相貌堂堂,酷肖皇爺爺,有王者之相,而靖難之時,皇爺爺對你又有過承諾,得天下后將傳位於你,加之皇爺爺他也並非嫡長子繼位,有什麼必要墨守陳規,立嫡立長?」
見朱高煦雖然沉默不語,但其神情卻說明他被自己說中了心事,朱瞻基越發侃侃而談。
「當年,皇爺爺在立儲問題上的曖昧或者說沉默給了文武百官很大的想象空間。淇國公丘福和駙馬王寧等人開始上書力挺你為太子,理由是『靖難有功』。結果,正是因為你和他們過於急切,反倒令皇爺爺下定了決心。你知不知道,支持你的人越多,皇爺爺他對你的猜忌就越大。天家父子的親情,從來都比不上皇權的爭奪,皇爺爺兵馬得天下,為人多疑、審慎,從前對你如此,而後對父皇亦如此。你以為你是輸在自個不是長子的身份上嘛?錯了,你輸在不及父皇有才略、不及父皇隱忍。」
見朱高煦一臉的不服氣,朱瞻基笑道:「皇叔覺得自己比父皇處處都勝出是吧?那你可曾想過,易地而處,你能夠比父皇做得更好嗎?不錯,當初皇爺爺是聽了解縉所勸:『世子高敬仁孝,天下共知。奪長為亂道之行徑。』不敢立你為太子,但他也根本不看好父皇,他給了你那麼多的機會,你卻一次次令他失望,最終,讓父皇贏得了這天下。」
說起永樂帝,朱高煦也是一肚子怨氣,「哼,他何曾給過我什麼機會,就是因為他當年沒有兌現諾言,才害得我成了你們父子的階下臣,階下囚。」
故意忽略朱高煦未自稱罪臣的傲慢作風,朱瞻基搖了搖頭,「皇叔此言差矣,你雖然擅長做些小動作,在背後使些陰謀詭計,卻沒有高瞻遠矚的帝王格局,註定在爭奪皇權這條充滿陰謀和血腥的路上輸得一敗塗地。」
他看著朱高煦,笑的一臉惋惜,「父皇他當初從燕王世子成為皇太子,就是在你不屑而仇視的眼神里,三皇叔朱高燧蠢蠢欲動的挑戰中,成長起來的,他做了皇太子,卻四面受敵,這一切其實都是皇爺爺設的局。皇爺爺雖然在反覆權衡之後,勉強立父皇為太子,但對他設下重重考驗,懷疑一切乃至打擊一切,甚至任由兩位皇叔聯手,就是想著,父皇如果不濟,他正好名正言順的改立你做太子,可惜,父皇通過了考驗,你卻沒有。」
朱高煦大叫,「胡說,你胡說,他因為喜歡你,一直在維護朱高熾那個死胖子,哪兒有什麼考驗?」
朱瞻基同情地看著朱高煦,「朕知道皇叔你外剛內懦,卻不曾想,你到了今天,還不知道自個輸在哪裡!父皇在被立為皇太子后,皇爺爺出於權利平衡的考慮,給了你有別於尋常藩王的待遇,甚至任由你『禮秩逾嫡』,將你封國雲南,卻對其拒不就封聽之任之,任你滯留在京城,甚至同意讓你的兒子去父皇監國所在地南京,對其實施秘密監視,還為此,以離間天家父子之名,將解縉貶為廣西布政司右參議,不久后,又追貶解縉為交趾右參議,坐視你暗中勾結紀綱,將解縉活活在雪地里凍死。在他心裡頭,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朱高煦梗著脖子,「父皇他是不喜歡你父親,但他喜歡你,要不是你,我怎麼會當不上太子?」
朱瞻基見朱高煦只在這些小節上糾纏,越發對這個看上去孔武有力的皇叔不屑。
「他給了你機會,你自個沒本事把握住,能賴誰?永樂七年之後,皇爺爺在外面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父皇奉命監國,負責處理皇朝的日常政務。但皇爺爺給他的授權卻不包括:文武除拜、四裔朝貢和邊境調發。這三項內容中,第一項是人事任免權,第二項是外交接待權,笫三項是軍事指揮權,可以說每一項內容都是要害,關乎國柄,關乎最高權力的歸屬。皇爺爺甚至還在離京前嚴格規定:不允許太子獨留私見朝廷官員。以防父皇結黨營私。」
朱高煦恨恨道:「這不正好說明,父皇他防著朱高熾那死胖子圖謀不軌,可惜,終究還叫死胖子得了手,說不定,父皇當初在北征途中病故,就是那死胖子搞出來的陰謀。」
「皇叔,說這話,只能說明你適合當將軍,卻不適合上位為君。天家骨肉,本身就要面對皇權的分割,父皇他和皇爺爺既是父子,同時也是皇朝權力的分享者,太子如果勢大,就會危及君上之位,所以皇爺爺他必須要制衡。而皇爺爺力大勢沉,父皇不敢正面應招,只得且戰且退。這個時候,你如果出招得力,本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可惜,你卻錯過了一次次的良機,以致於潰不成軍。」
見朱高煦聽到舊事悶悶不樂,朱瞻基越發開懷,「永樂七年,只因父皇在朝會上批評刑部尚書劉觀,皇爺爺就在北京寫信說他:『朕命你監國,凡事務必寬大,嚴戒躁急。大臣有小過,不要遽加折辱;亦不可偏聽以為好惡……』九天後,還再次寫信說:『優容群臣,勿任好惡。凡功臣犯罪、調發將士,必須奏決。』雖然父皇只是批評,並未對劉觀做出行政處罰等決定,但皇爺爺仍然認為他越界了,染指了屬於他的權力,對父皇發出嚴重警告,那個時候,你在做什麼?」
朱高煦衝口而出,「給他添一把火,讓他自顧不暇。」
「不錯,那個時候,你顯然聽了謀士的話,出了些好招,可惜,父皇他更勝一籌,劉觀之事發生以後,父皇明白了自己的權力邊界在哪裡,越發小心翼冀,不敢越雷池半步。儘管你和三叔四處散步流言和讒言,顛覆和扭曲事情的真相,使得皇爺爺疑心大起,父皇監國期間所採取的許多措施都被他回京后一一否決,父皇仍然勉力為政,克勤克儉,孝恭禮敬。」
想起洪熙帝做太子時舉步維艱的歲月,朱瞻基嘆了口氣,「皇爺爺不僅加強對父皇的管控,還在征北期間,下令六科將太子日常行政事務逐條上報,並寫明其賞罰的詳細理由,以揣摩其背後動機。由此父皇監國,皇爺爺則監子,權力的傳導過程完全置於皇爺爺的秘密管控之下,父皇真是動輒得咎,寸步難行!」
「永樂十年,大理寺右丞耿通因三番五次地諫阻皇爺爺,說他回京后老是否決太子之議,是不對的。激的皇爺爺龍顏大怒,置之極刑,將他凌遲處死,那個時候,父皇的太子之位,已經岌岌可危了。」
「到了永樂十二年,皇爺爺結束北征回京之時,父皇派人迎接聖駕晚了一步,在上呈的奏書中有些措辭欠妥,被皇爺爺認為他在怠慢自己,幾天之後,就將他認為的太子黨成員——東宮官屬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正字金忠等人關押,那個時候,被孤立的父皇,真是處處如履薄冰。」
「可那樣的時候,你不知以退為進,不明白那是皇爺爺的權謀之術,以為父皇失了帝心,屢出昏招,大肆張揚,招兵買馬,甚至用起了帝王才有的車駕冠服,引得皇爺爺對你的疑心,起了罷黷之意,雖經父皇求情,沒有把你廢為庶人,卻也終於下了狠心,將你趕去樂安,強迫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