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風流軍師> 第115章 滅梁之戰(四)

第115章 滅梁之戰(四)

  聽李彥說完,段達他們才恍然大悟,難怪李秀寧有把握滅掉梁師都,原來早有安排,已經有人潛伏進延州城裡。但大家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是李彥解釋。段達的反應比較快:「李長史,末將覺得這一切都是出自你的手裡呢,為什麼不和兄弟們明說?」


  李彥笑笑:「段將軍,在我面前不要說末將,我可是比你低不知道多少級。我是公主長史,給她出些計謀,相助軍務是我的職責,這不應算什麼。再說,指揮打仗我又不懂,只能是出些主意,不知道是否有用,說他幹什麼?」


  段達無話可說,不只是他不明白,其他將領也不明白,誰有這樣的計謀那都是決定勝負的。可以說都可以當主帥了,也是莫大功勞,李彥為什麼不要呢?但這些話不能明著問他,也只好裝在心裡。


  李彥說道:「各位已然知道了,現在休息,午夜時分起來集合,看到城裡有喊殺聲,立即向前進攻。士兵不要提前發動進攻,悄悄的前進,儘可能靠近城門,一旦城門打開,就殺進去。」


  「是,遵命。」眾將沒誰再懷疑,雖然李彥潛伏進去的人不多,但是劉輝也不可能防備。他們不能不佩服李彥的周道,原來安營紮寨都是為了迷惑劉輝。如果不安營,劉輝一定有警覺。見唐軍紮下標準營寨,那就是打算長期作戰,哪會想到今夜就進攻。


  對於李彥的計謀,也就深信不疑。各將軍和部將回去準備,安排士兵休息。劉輝逃回城裡,這個憋氣就別提了,沒想到一個女流之輩用兵這麼神奇,自己大意,人員損失倒是不多,但騎兵損失不小,五千騎兵,逃回來的只有不到三千,損失了兩千多人,步兵也損失一千多人。


  他的長史劉知遠說道:「王爺,向皇上請求援兵吧,否則我們有可能守不住。明天他們一定會猛烈進攻,唐軍新勝,士氣正高。」


  劉輝點點頭:「不錯,不是接到消息,增援的人馬已然起程了嗎?」


  劉知遠點頭:「不錯,皇上派耿明洲領兵兩萬前來,估計明後天就能到達。」


  劉輝點點頭:「時間來得及,李秀寧並沒有準備攻城器械,估計在後面呢。等耿將軍的兵馬一到,就不是他攻城,我會出城和他決戰,以報失敗之仇。」


  劉輝的人都沒有想到,李秀寧會不攻城。這種現代作戰手段還不是他們能理解的,李彥的戰術是後世現代作戰手段,想進攻一個地方,不會大方的領兵大張旗鼓的進兵。戰爭是以勝利為根本,傷亡本身也是衡量勝負的標準。所以,打一場戰鬥會進行很多安排,包括電子戰,信息戰,情報戰,恐怕派兵進攻,雙方拼個你死我活,那是最後的手段,能不用盡量不用。


  儘管李彥沒學過軍事指揮,但信息化社會所知道的也不會少了。既然他打算進攻梁師都,也知道延州是關鍵,就不可能指揮一些人抬著梯子進攻,那得笨到什麼樣。


  這時,雖然有戶籍政策,但戰亂讓戶口變成了虛的東西。就算後世都無法阻止人進行潛伏,何況這時又沒有身份證,什麼防範措施都沒有,如何能擋住別人向城中潛伏。


  楊懷他們離開的時候,梁師都手下並不知道大唐出兵,劉輝也不知道,延州也沒有進行封閉。楊懷帶著五百騎兵趕到延州的時候,走的全是小路,避開城市大地方。到達延州后,分開裝成各種各樣的人,分別進入延州城。


  楊懷的人分散開,襲擊了一個大戶人家,把人潛伏下來,就等著城外的消息。對於這種戰術,劉輝根本想不到,也就沒有防範。


  李彥的戰術更多是和那些抗日劇,戰爭電影學的,潛伏進大戶人家,那裡有吃有喝,又能容下人多,所以才這樣安排。


  事情很順利,一切就緒,楊懷派人返回,告訴李彥。其實李彥不說還有一個原因,他根本不相信這時候人的保密和忠貞。那麼容易就投降,今天你投降我,明天我投降你,誰知道有沒有叛徒告密?如果消息泄露,不但計劃失敗,楊懷他們也會沒命。所以連李秀寧都不知道有這一手安排,李彥也是到達延州城下才說出來,而今夜就開始進攻,泄露也晚了。


  延州城裡最大的財主張桐鄰的家裡,他現在如坐針氈,因為自己碩大的花園裡住滿了人。雖然很大,但五百來人住進來,也顯得很擠。總算他家大業大,有吃的,這些人也不計較吃什麼,但他家的人被限制行動,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幹什麼的。十有八九是響馬山賊,準備進延州搶劫的。


  這些人真膽大,延州可是有上萬兵馬,在這裡搶劫那一定是找死。他不敢動,因為不聽話是他先死。所以恭恭敬敬的招待,只是希望他們快點走,已經答應放過家裡人,把錢都給他們。但領頭的人也不說話,全家被關進一個屋子裡。


  為了安全起見,楊懷他們也沒有太提前進入延州,只是提前一天多時間。


  副將葛永進來:「將軍,大將軍兵已到城外,剛才出去打探的兄弟報告可能打勝了,劉輝敗回城裡。我們怎麼辦?」


  楊懷說道:「通知兄弟們做好準備,早點休息,午夜后開始行動。」


  「是,將軍。」葛永答應一聲,出去通知兄弟們做準備。楊懷覺得這一次勝利,自己就能陞官了,也能得到不少獎賞,這可是大功一件。


  時間過得很慢,好不容易傳來三更的聲音,楊懷根本沒睡,跳起來傳令集合,他對副將葛永說道:「你帶五十人去西城門方向縱火,多點幾個地方,讓他們弄不清楚,我帶人進攻南門,迎接將軍進城。」


  沉靜的延州城裡,突然人聲鼎沸,西城方向很多民房起火,火勢還不小,左鄰右舍的人都起來救火。駐守西城的士兵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民家起火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延州城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有好幾萬人,加上軍隊也不算人少。就在葛永他們五十人四處放火的時候,楊懷帶著四百多人沖向了南城門,這裡根本沒想過會有人進攻,大量的軍隊士兵都在休息,只有幾十人的哨兵在城牆上和城門裡守衛,一個個迷迷糊糊的。這時已是午夜以後,正是最困的時候。街道上的腳步聲讓這些士兵很奇怪,守南城門的小校還想擋住這些人問問怎麼回事,可是楊懷大喊一聲:「殺。」


  四百多人沒有長武器,基本都是刀劍之類的,吶喊一聲殺了過去,毫無防備的大梁兵被殺死無數,楊懷指揮人一隊攻向城牆,一隊沖向城門,大喊放火,放下弔橋。


  段達和公孫武達早就派人向城門方向爬,長史說叫匍匐前進,不要發出聲音,違令者斬。士兵大氣也不敢喘,小心向前爬,已經離城門不遠了。部將郭威盯著城牆,怎麼還沒有動靜,他有些著急。現在他的士兵已在弓箭射程之內,一旦城上發現,他可就慘了。


  突然,城牆上傳來喊殺聲和火光。郭威大喜,高喊道:「兄弟們,沖啊。」身軀一躍而起,向城門衝去,還沒有到城門就發現弔橋放下來,城門從裡面打開,郭威帶頭沖了進去。


  緊隨其後的彰顯臣翻身上馬,帶著騎兵向城裡衝去。李彥坐在馬車上,對李秀寧說道:「你急什麼?消停一點。」


  這回李秀寧不聽他的了:「身為主帥,不身先士卒,怎麼能服眾?你永遠也成為不了主帥。傳令,全軍殺進城。」一催馬,帶領手下沖了出去。


  李彥搖搖頭,喊道:「老子也不想成為主帥。」也只好讓馬車向前,跟隨後衛王聰的兵馬,向城裡進入。


  天空大亮的時候,延州戰鬥結束。劉輝接到報告的時候,已然無法挽回敗局。沒想到唐軍在城裡有內應,只好收拾殘兵對抗。但他兵力本來就比唐軍少,再加上夜晚被人攻進城裡,軍心根本沒有戰意。唐軍大喊投降不殺,大梁兵只好放下武器,舉手投降,到處是跪倒的士兵。


  劉輝從北城門逃出延州,向雕陰逃命。天亮的時候,李秀寧大軍佔領延州,出榜安民,打掃戰場。


  延州的百姓嚇得驚恐一夜,哪一次敵人攻破城池,不是縱兵劫掠?就是亂殺無辜。亂兵之下根本沒有什麼紀律可言,最倒霉的還是老百姓。


  但他們驚恐一夜,天亮以後膽戰心驚,出來看到的是寂靜的大街。人很少,那些起火的人家也得到安撫,里長,耆老都出來迎接唐軍。老百姓是不管是誰的軍隊,他們說了也不算,誰來聽誰的,只要不殺他們就行。


  因為提前有話,傳令三軍哪個敢搶劫,就地處斬,所以,還算是井然有序。這讓延州百姓跪迎大唐軍隊,李秀寧是意氣風發,因為她是女將軍,延州更是一陣風傳,大唐公主那個威風就別提了。在延州,劉輝的王府升帳,聽段達他們報告,竟然俘虜了五千多士兵,斬首兩千多人,剩下的和劉輝逃跑了,感到可惜,那就是劉輝還是帶走了兩萬多人。


  看看最後到達的李彥,李秀寧臉上全是笑意:「大郎,和你打仗就是簡單,快說,下一步怎麼辦?」


  她這一問,段達他們也都看李彥,現在服氣了,這一路上才打兩仗,都是如此順利,根本沒想有三萬大軍駐守的延州,如此容易就拿下。李彥說道:「通知全軍休整一天,補充糧草,讓城裡準備乾糧,大軍再動。」


  李秀寧奇怪的說:「劉輝逃走必然和耿明洲的人馬匯合,他們可能反過來合圍延州,我們為什麼不進攻。」


  李彥說道:「那他就合圍好了,我們等著他。」


  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李彥也沒明說,故意說道:「等。」大軍停在了這裡,收拾兵馬進行休整。剛過去一天,城門守將報告,劉輝逃走的大軍和耿明洲的兩萬人馬匯合,又反過來殺向延州,真的反包圍回來。


  確實,劉輝敗退出延州,半路上遇到增援的耿明洲才知道,有王承基帶領兩萬大軍迎戰唐軍左路軍,他帶領兩萬增援延州。卻沒想到有三萬兵馬的劉輝失守。


  兩個人一商量,返回來包圍延州,再奪回來。唐軍只有三萬人馬,這時他們兵力相等,而大梁兵騎兵占多數,如果半路碰上大唐軍隊,就能擊敗他,順勢奪回延州。


  可他們兩個大軍到達延州,李秀寧並沒有追擊,而是停在延州。李彥說道:「秀寧,派人通知薛越,讓他向宣州撤退,引王承基追擊,安排人守城。」


  這一說,連段達他們也明白,李彥在延州纏住劉輝和耿明洲,薛越再牽走王承基的部隊,梁師都在雕陰哪還有兵力。那麼李仲文的兵馬就可以奪取雕陰,打敗梁師都,段達豎起大拇指:「李長史,高明。」


  李彥說道:「王聰帶領你的後衛軍去宣州,上次的戰術辦法,還知道吧?和薛將軍配合,消滅王承基的部隊。」


  王聰說道:「明白。」和楊懷匯合,帶領後衛輜重營向東趕往宣州。這面準備守城的李彥說道:「現在就看李仲文將軍的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