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東施效顰1
【可以休息,每次任務結束后,任務者可以免費休息5小時】
「那我先休息會兒吧,任務不著急。」洛羽說完,正準備坐下休息一會兒,回想起417剛剛說的話,發現了問題。
「等會兒,什麼叫每次任務結束可以免費休息5小時?免費?那我要是休息時間超過5小時會怎麼樣?還要付費嗎?」
【暫無許可權查詢】
「行,我知道了,這也無許可權,那也無許可權,反正我是一個菜鳥新人,什麼都是無許可權查詢。不休息了,直接開始下一個任務吧。」洛羽也不問了,反正早晚會知道的。聽了417的話之後瞬間不想休息了。
【好的,即將開始新的任務,開始傳送】
睜開眼,洛羽發現自己躺在一張硬邦邦的床上,勉強能稱之為床吧。其實就是一塊大木板,木板上也沒有墊棉絮,怪不得硬的硌人。
木板上就鋪了一大塊洗的發白的布當床單,床單上還有好多布丁,看上去是用許多碎布拼接而成的。
洛羽環視了一下四周,空蕩蕩的,除了這張床,就還有一個柜子和一個小小的木凳子。真可謂是家徒四壁啊。
這時腦袋突然一疼,大量的劇情湧入腦海。
原主跟她同名,也叫洛羽,姓施。施家比較簡單,就三口人,原主施洛羽,父親施秀才,和母親施李氏。雖然施洛羽的爹是個秀才,但是家裡卻非常窮,主要是施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身子骨還不好,幹不了重活,吹個風都能著涼。
前幾年身體還行的時候,還能去村裡的學堂交個書,每月有十幾個銅板的束脩,所以家裡日子過得還可以,至少能保證溫飽。但是近兩年施秀才的身體越發的不好了,大把的吃藥,花了不少銀錢。大夫說要卧床靜養,不能勞累。
再加上這兩年的年景不好,上邊收的賦稅也提高了,村裡好多人家都拿不出孩子上學堂的束脩,畢竟對於許多家庭來說,一個銅板可以買好多東西,而且五六歲的孩子也算是勞動力了,能幫著家裡干不少活呢,學堂里沒了學生,自然也就不需要先生了,因此施秀才這兩年都在家賦閑。
施洛羽不知道是先天性遺傳她爹施秀才的身子骨,還是後天形成的,從小身體就不好。雖然家裡也沒啥好吃的,但是施洛羽卻長得胖乎乎的。然而施洛羽也只是看著胖,身體卻比同齡人差的多,不能劇烈運動,要不然就會氣喘吁吁,有時還喘不過來氣。
施洛羽小時候有一次跟村裡的小孩一起玩,蹦蹦跳跳的可開心了,突然就暈過去了,嚇壞了施秀才和施李氏,請了大夫來,大夫也沒看出個什麼,只說盡量不要劇烈運動了。
從那以後,施秀才和施李氏就很少讓施洛羽出門了,施洛羽再也不能跟小夥伴們一起蹦蹦跳跳的玩耍了。
家裡有兩個病秧子,都不能幹重活,所以一家的擔子都落在了施洛羽的母親施李氏的肩上,常年的操勞讓這個小婦人看上去十分蒼老。明明才30歲,看上去卻像40多歲。
幸好施秀才的秀才身份,能免去一畝地的賦稅,要不然日子更難過。施李氏就算再能幹,也畢竟是個女人,很多力氣活都幹不了,也只種了3畝地,勉強能糊口,就這已經耗費了她所有心血。
施洛羽家旁邊的鄰居是她大伯,施大伯跟施秀才是親兄弟,施洛羽的爺爺奶奶死後,兩家就分家了,各分了三畝地,三間房子。施洛羽家分的是東邊的三間房子,施大伯家分的是西邊的三間房子。
由於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姓李,這個村子就叫李家村,施家是外來戶,現在也就施大伯和施洛羽兩家姓施的,所以村裡人都管施大伯家叫西施,施洛羽家叫東施。施大伯家有四口人,施大伯,施大娘,大女兒施夷光,小兒子施晨。施夷光,也就是原主的堂姐,她比原主大一歲,堂弟施晨比原主小一歲。
施洛羽因為從小身體就不好,不能劇烈運動,所以走路緩慢,有時走的快了就覺得心口悶,喘不上來氣。每當這個時候,施洛羽就忍不住皺著眉頭,用手捂住心口,停下來緩一緩,等好一點了再走。
因為身體的原因,施秀才和施李氏基本上不讓施洛羽出門,再加上施洛羽自己本身也不喜歡出門,所以她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家裡,跟著施秀才讀書、寫字,幫施李氏乾乾輕活,洗鍋刷碗做飯什麼的。
所以她身體不好這個事除了自家父母和施大伯一家,村裡其他人並不知道。而且施秀才和施李氏也不希望村裡人知道她身體不好,怕她以後不好嫁人。這年頭,又是農村裡的老百姓,誰家娶媳婦都想找個健康、能幹活的,肯定不想娶個病秧子回去當祖宗供著。
施洛羽的堂姐施夷光長得很漂亮,柳眉大眼,皮膚白皙,在村裡,甚至在鎮上都是出了名的美人,都知道西施有女,貌美如花。施夷光跟施洛羽不同,她經常出門,又會說話,在村裡名聲也特別好,都說她孝順懂事,而且她從小也和原主一起跟著施秀才讀書認字,又被大家稱讚知書達禮。
當然,這些都跟施洛羽無關,即便每次聽施李氏感嘆堂姐多好多好,多少人家求娶,她也只是很羨慕,卻從不妒忌。她只是羨慕堂姐有一個好身體,羨慕堂姐有那樣的好容貌。不像自己,身體不好就算了,還長的這麼胖。
直到有一次,施洛羽做好飯很久都沒有等到施李氏回來吃飯,最後等不及了,她就決定去田裡找找。由於著急擔憂施李氏,她就走的比較快,小跑著往田裡去,走在路上的時候突然覺得胸口悶得慌,她皺著眉頭,只能停下來捂著心口。
這時旁邊經過了幾個從田裡回來的婦人,她們看了看施洛羽,互相交頭接耳嘀咕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