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東施效顰2
施洛羽沒有聽清她們說了什麼,只聽到其中一個婦人嘲笑地說道:「喲,這不是東施家胖丫頭嗎嘛,怎麼了,學你堂姐呢?」
施洛羽被婦人的話說得一臉茫然,她怎麼學堂姐了,但是又因為從小就內向自卑,也就沒說什麼。那個婦人看施洛羽不說話,撇撇嘴,跟其他人一起走了。施洛羽也沒有在意,等了一會兒,胸口不悶緩過來之後就去田裡找施李氏了。
後來陸陸續續又有好幾次出門,碰到村裡人,施洛羽發現大家看她的眼神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都不熟悉她,見了頂多說一句「出來了?去哪兒啊?」。而現在,他們的眼裡都是鄙視,甚至有時因為胸悶發作,不得不停下捂著胸口時,周圍的人還會出言諷刺。
施洛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她以為是因為自己長得太胖,不好看,身體又不好,所以才被村裡人瞧不起。因此,本就內向、敏感的施洛羽變得更加內向、自卑了。
「快來看啊,東施家的胖丫頭又在學西施夷光了,長得又胖又丑,還非要學人家。」
「就是,以為自己學著夷光的樣子就能變得跟夷光一樣好看嗎?」
「人啊,要有自知之明,虧得她父親還是個秀才呢,真丟臉。」
「施秀才的臉都讓她丟盡了,家門不幸啊。」
……
此類聲音此起彼伏,只要施洛羽出門就能聽到。
而且,又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謠言說她好吃懶做,才養的這一身肥膘,還說她家之所以那麼窮,就是因為她天天都要吃肉,不給她吃就鬧,施秀才身體越來越差也是被她給氣的。
甚至村裡的孩童還傳唱起了歌謠:
李家村裡有兩女
一家是西施
一家是東施
西施美又好
東施胖又丑
東施學西施
學的四不像
願娶西施女
勿娶東施女
誰娶東施女
必定終生悔
施洛羽自從發現大家看她的眼光變了,並且一見到她就嘲諷之後,就幾乎不出門了。儘管她足不出戶,這首歌謠還是傳進了她的耳朵里。
施秀才和施李氏自然也知道這些話和孩童們唱的歌謠。施秀才每每都是氣憤捶床,施李氏則是暗自抹淚。這些施洛羽都看在眼裡,但是她沒有絲毫的辦法。
她不懂為什麼,為什麼要說她跟著堂姐學?她不知道自己跟著堂姐學了什麼?她想出去解釋,卻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直到施洛羽被退親,她才明白原因。原來是因為她出門經常皺著眉頭捂著胸口,被村裡人說她又胖又丑還跟著西施夷光學,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些都是王家來退親時從王子成,也就是施洛羽的未婚夫嘴裡聽說的。
王子成原話是這樣的:「施洛羽,你長得又胖又丑,還敢學夷光,夷光有心疾,才捂著心口,蹙著眉頭。你呢?好吃懶做,氣的施伯父都卧床不起,我王家才不敢要你這樣的媳婦!」王子成說完就高傲的走了。
原來如此,怪不得都說她跟著堂姐學,可是心疾是什麼?堂姐身體好好的,沒有心疾啊。施洛羽聽完王子成說的話,當時就被刺激的昏了過去。
王子成看著倒下去的施洛羽,撇撇嘴,說道:「我告訴你施洛羽,你就算倒地裝暈,我也不會改變主意的,我父母已經去你家退親了。像你這樣的女人,沒有人會要的。我要是你,早就跳河自盡了,活著也是給施秀才丟人!」說完就轉身走了。
當時王子成是偷偷喊施洛羽出來,站在屋外的角落裡說的這話。施洛羽雖然暈倒了,但是不知為什麼,王子成的話她卻清晰的聽到了。
施洛羽醒來之後,整個人失魂落魄,她回到家時,正看見施秀才和施李氏在屋裡哀求王家不要退婚,在這個時代,女子一旦被退婚,就壞了名節,以後再難嫁出去。施洛羽家就她這一個女兒,施秀才和施李氏也不是重男輕女的人,對她是當寶貝疙瘩疼的,現在她被王家退婚了,施秀才和施李氏自然是苦苦哀求。她甚至看到施李氏跪在了王家人面前,哭著求他們不要退親,看見施秀才捶胸頓足,佝僂著身子給王家人作揖。
施洛羽抬起的腳步又放下了,她不敢回家,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不知該如何去面對父母,如何去面對村裡人的嘲笑,本就已經瞧不起她了,現在還被王家退了親,可想而知村裡人會如何說。
「我要是你,早就跳河自盡了,活著也是給施秀才丟人!」此刻,施洛羽的腦袋裡不停的迴響著王子成說的這句話,也許王子成說的是對的,她死了就好了,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於是,施洛羽轉身去了村裡的小河邊,跳了下去。
施洛羽死後,因為實在放心不下父母,不願意離開,所以靈魂一直徘徊在父母身邊。聽到村裡人都在議論她,嘲笑她,說的基本上都差不多:
「聽說東施家胖丫頭竟然被氣死了。」
「聽說是羞愧難耐上吊了。」
「不對,你們都說錯了,是被王家退婚,羞愧難當,跳河自盡了。」
「活該,又胖又丑還不自知,不說好好孝順父母,學人家夷光捂著心口皺著眉頭,難看死了!」
「就是就是,人家夷光是心口不舒服,有心疾,才那樣,她也學著那樣,那不是在嘲笑刺激人家夷光嘛!」
……
僅僅只是這樣當然不足以讓施洛羽產生逆襲的想法,當她看到因為自己的死,施秀才和施李氏悲痛不已,施李氏因為女兒的死魂不守舍,去田裡幹活的路上不小心栽到了河裡,晚上施秀才沒等到人,出來找人,驚動了村子里的人,才有人在河裡發現了施李氏的屍體。女兒、妻子的接連死亡使得施秀才本來就很差的身體更加破敗了,也可能是心存死志,沒過十天,施秀才也死了。
劇情到這裡就結束了。洛羽接受完劇情后,現在的感受有些一言難盡。
所以,這是「東施效顰」那個典故?!但是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