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在錦衣衛負責抄家的日子> 341.第341章 危險的寧夏

341.第341章 危險的寧夏

  第341章 危險的寧夏


  尤敬武所說周東度,時任大理寺少卿。安惟學時任右副都御史。二人都是鐵杆閹黨。靠著拍劉瑾馬屁升到如今的官位。


  他們去西北巡視,起於劉瑾的一個念頭。


  劉瑾這人,今年突然有了追求,想要辦幾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作為素材,讓翰林官們為他歌功頌德,樹碑立傳,青史留名。


  今年夏天,劉瑾在司禮監批閱通政司送上來的奏摺。


  一封來自西北的奏摺引起了他的興趣。奏摺大意內容是西北邊軍屯田混亂,瞞報之風橫行。有的邊軍衛所坐擁新墾田地數萬畝,卻向朝廷奏報區區幾千畝。


  瞞報軍屯所產出的糧食,自然被衛所將士私分。


  劉瑾一拍腦瓜:這還得了?邊軍乃是守衛塞防的利劍。現在利劍生了銹,不管哪兒成?


  於是劉瑾立即派黨羽周東度、安惟學去西北巡視,清理軍屯,以正軍紀。


  劉瑾手握重權,卻蠢得令人髮指。


  邊軍軍屯,一向是朝廷碰不得的禁區。


  自古無錢不聚兵。西北是荒無人煙、鳥不拉屎的地方。不給邊軍將士留些好處,誰願意替大明王朝賣命,在西北吃沙喝風?


  歷代明君也好,名臣也罷,都知道西北軍屯的弊病。但沒有一個人去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比如王越、王恕、馬文升,先後在西北以文官之身帶兵。他們都是有大賢名的疆臣,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對軍屯的弊病視而不見。


  邊關這麼苦,不給將士們點好處,將士們憑啥為朝廷拚死亡命?


  劉瑾的態度卻是:我要青史留名,萬古流芳。所以我偏要管軍屯的弊病。別人管不了的事,我管了,不正說明我能力強嘛!


  這是典型的自己一臉毛,非說別人是猴兒。你劉瑾貪賄成性,卻正義凜然的去管西北軍屯的事?


  上樑不正下樑歪。周東度、安惟學這倆貨也是貪財好色之徒。


  他們仗著欽差身份,在西北各地敲詐勒索邊軍將領。不給我們交錢?那好!直接一個瞞報軍屯肥私的罪名給你扣上。等著吃牢飯、掉腦袋吧!

  尤敬武給常風講述著周、安二人在西北的倒行逆施。


  常風喝了口茶:「他們是在作死!邊軍那群人是刀頭舔血,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狠角色。」


  「逼急了他們,扮成沙匪把他們做了也未可知。」


  尤敬武道:「義父,我還沒講完呢!西北的耳目還傳回消息,安惟學這廝除了敲詐將領,還幹了一件更噁心的事。」


  「此人腦子有病,不喜歡又溝溝又丟丟的小丫頭,只喜歡四十歲往上的他人之妻。在西北屢屢強辱將士之妻。」


  常風怒道:「將士們為邊塞安寧拋頭顱灑熱血。他卻強辱人家的妻子?看著吧,這二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你讓咱們在西北的耳目盯緊了這兩人!」


  常風不是算命先生。他不可能預料世間所有事情的走向。他不會想到,周、安二人在西北胡作非為,會成為劉瑾覆滅的導火索。


  寧夏,安化王府。


  四十歲的安化王朱寘鐇面無表情的坐在王座上,聽著邊軍武將們訴苦。


  指揮使周昂道:「短短一個多月,周東度以瞞報軍屯肥私的名義,抓了寧夏二十三名正五品以上武將,殺了六個。」


  「那些袍澤都是因不願給這鳥文官行賄,才遭受牢獄之災甚至掉腦袋的!」


  指揮僉事何錦道:「那些老弟兄都是跟隨王越老帥平定過賀蘭山的,功勛卓著!什麼時候受過這鳥罪!」


  安化王一言不發。


  何錦又道:「還有更出格的!安惟學那廝就是個畜生!我們衛里一個千戶,因沒給他行賄被抓。」


  「安惟學竟騙奸了那千戶四十一歲的妻子!說是跟他睡了他便放人!」


  「整個寧夏,被安惟學騙奸、強辱的將士之妻不下三十人!」


  安化王微微一笑:「伱們來找孤說這些有何用?自太宗爺時便定下了規矩,藩王不準過問藩地軍事。」


  安化王此人很有心計。他雖有野心,不甘於在鳥不拉屎的西北當個郡王。但他不會輕易向人表露自己的野心。


  安化王補了一句:「你們的頂頭上司是姜漢姜總兵,李增李鎮監。你們訴苦該找他們去訴。」


  周昂道:「殿下。姜總兵、李鎮監我們已經找過了!他們是劉公公的人,怎麼會幫我們?」


  「仇鉞仇將軍、楊英楊副總兵我們也找過了。他們不敢替我們出頭。還不是怕周東度、安惟學身後站著的劉公公?」


  「劉瑾如今權傾朝野。說讓誰死誰就得死,說讓誰生誰便能生。」


  「您是整個寧夏身份最尊貴的人。我們只能找您替我們主持公道。」


  安化王道:「據孤所知,劉瑾也有整不跨的對手。譬如張永張公公。王越老帥抬棺西征時,你們不少人都在張公公麾下效力過。你們可以寫信求他啊。」


  何錦道:「信我們已經寫了。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還請殿下大發慈悲,幫幫寧夏邊軍的將士們!」


  安化王從這些武將的憤怒與無助中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效仿太宗爺起兵靖難,藩王變皇帝的機會!

  孤祖上乃是太祖爺第十六子。既然太祖的四子可以在北平起兵,一路南下殺進應天登基稱帝。孤也可以在西北起兵,打進順天坐龍椅。


  想到此,安化王道:「你們先回去吧。孤一定會幫你們。但如何幫,孤還要從長計議!」


  一眾武將「噗通噗通」齊齊給安化王跪倒。


  周昂道:「寧夏邊軍將士,就全指望殿下給主持公道了!」


  一眾武將退下后,安化王面前只剩下他的心腹護軍指揮,丁廣。


  安化王問:「丁廣,你怎麼看?」


  丁廣答:「軍心可用。不過時機還未成熟。寧夏邊軍名義上的統帥有兩人。一個是總兵姜漢,一個是鎮守太監李增。」


  「但姜漢是個草包,李增那個閹人就更不用提了。」


  「實際上寧夏兵權掌握在副總兵楊英、游擊將軍仇鉞兩個人手上。」


  「這兩個人很能打仗,都是悍將。但他們一向與咱安化王府沒有往來。」


  「楊英和仇鉞是殿下成就大事最大的阻礙。」 安化王微微點頭:「咱們先靜觀其變,等待機會。周東度、安惟學這兩個閹黨還會繼續在寧夏倒行逆施。」


  「用不了多久,邊軍將士人人都會跟朝廷離心離德!」


  「前幾日孤讓黃相師看相。黃相師給孤的面相批了五個字『西北有真龍』。呵,是不是騰雲駕霧的真龍,要看時機到不到。」


  一場危險的叛亂,正在西北醞釀。


  京城。


  這日常風宴請張永。


  張永怒氣沖沖的抱怨:「劉瑾這廝真是個烏龜王八蛋!去年他企圖讓他大哥劉景祥統領六個團營,分我一半兒兵權。」


  「劉景祥就是個莊稼漢。要說種田扒糞他是內行。哪裡會帶兵?」


  「皇上聖明,駁了劉瑾的建議。並說十二團營還是歸張永管。」


  「劉瑾染指十二團營不成,便指使戶部的劉璣,時不時的扣發或遲發十二團營的軍餉。這是在給我穿小鞋呢!」


  正德帝何等聰明?他深知,只要京師兵權不在劉瑾手中,任劉瑾怎麼鬧,都逃不出他的掌心。他怎麼可能讓劉瑾的大哥去帶兵?

  常風給張永倒了杯酒:「張公公息怒。劉瑾是烏龜王八蛋,是朝中有良知之人的共識。您就不用再重複了。提他擾了咱們喝酒的雅興。」


  張永又道:「楊一清也被劉瑾逼得丟了官。他想回雲南老家,劉瑾卻攔著不讓他走。」


  楊一清在短短兩年內已經二進宮了。


  第一次因得罪劉瑾,被關入詔獄。是李東陽、王鏊等人湊銀子給劉瑾行賄,才將他放出來的。


  第二次是因塞防方略與劉瑾起了爭執。劉瑾又誣陷其在邊關領兵期間冒領邊費,再次抓進了詔獄。


  李東陽為了營救楊一清,不惜以首輔之尊跑到劉瑾面前磕頭。劉瑾這才將楊一清放了。但條件是楊一清必須致仕。


  楊一清想回雲南老家養老。劉瑾表示:門兒也沒有啊!你還有六百石罰米沒交呢!交齊了罰米才能走!


  不讓楊一清回老家,是一個日後讓劉瑾後悔的直呲牙的決定。


  常風道:「楊部堂不得歸鄉不一定是壞事。說不定哪天皇上想通了,重新啟用他呢?」


  張永道:「我說常爺,你能不能想個急招,做了劉瑾?」


  常風苦笑一聲:「要是有急招,我早就用了。何至於看劉瑾在朝堂上蹦躂了三四年?」


  「沒辦法啊,劉瑾倒不倒要看皇上。皇上不想捨棄他,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依舊會堅如磐石。」


  「不過,他如此胡作非為,我想離皇上捨棄他的那天不遠了!」


  常風給張永添上了一杯酒,又道:「張公公只管替皇上管好御馬監,管好十二團營。只要京師兵權在你手上,劉瑾就翻不了天,難逃被誅的命運。」


  張永道:「你放心,我久掌十二團營十幾年。那是咱自家地盤。劉瑾休想染指。哦對了,他派人去西北查屯田,把寧夏邊軍弄得雞飛狗跳。」


  「我擔心,他手下那兩條狗會在寧夏激出兵變!」


  常風擺擺手:「兵變倒是不至於。當初咱哥倆追隨王越老帥抬棺西征。時任指揮僉事的仇鉞在鹽池城幫我守過軍糧。仇鉞這人我是清楚的,能打仗,邊軍將士對他很是擁戴。」


  「如今寧夏邊軍的實權在仇鉞和楊英手中。只要他們二人在寧夏,寧夏就不會發生兵變!」


  不光常風了解仇鉞、楊英在寧夏打出來的赫赫威名。正德帝亦知曉!

  翌日早朝。


  內閣閣員,兵部尚書劉宇第一個出班奏事。


  劉宇道:「接西北軍情急報,韃靼小王子部近幾個月在賀蘭山北麓蠢蠢欲動,集結兵馬上萬人。對賀蘭山有覬覦之心!」


  正德帝是個好戰的皇帝。他一聽這話,立馬一拍龍椅:「難道弘治十年,威寧伯王越還沒把小王子打服嘛?」


  「用百姓的話說,這小王子真是個賤皮子,動不動就皮癢討打!」


  「傳旨寧夏!命游擊將軍仇鉞、副總兵楊英率寧夏鎮兵主力三萬人,出賀蘭山,驅逐韃軍!」


  正德帝的聖旨一下,一旁侍立的張永心裡「咯噔」一下:昨日常爺還說呢。只要仇鉞、楊英還在寧夏,寧夏就不會發生兵變。這下好,皇上讓他們二人一同出征!

  想到此,張永提醒正德帝:「皇上,是否讓他們一人出征,一人留守?」


  劉瑾事事與張永唱反調,他立馬開口:「難道張公公是怕寧夏後防不穩?寧夏有總兵姜漢、鎮守太監李增留守呢。你多慮了吧?」


  草包總兵姜漢沒少派人進京給劉瑾送銀子。李增是劉瑾的徒孫。劉瑾自然要替他們說話。


  張永道:「劉公公,你不懂軍事,就不要多言了吧?」


  劉瑾怒道:「我不懂軍事?難道你懂?」


  「噗」,劉瑾的話把正德帝逗樂了。要是張永不懂軍事,恐怕滿朝就沒有一個懂軍事的人了。


  不過正德帝沒有更改旨意,他道:「寧夏鎮兵五萬,只派出三萬人出擊,留守兩萬餘人,應該出不了岔子。楊廷和,按照朕剛才的意思擬旨吧!」


  正德帝有著出色的軍事天賦。他準確的判斷出,韃軍在賀蘭山北麓蠢蠢欲動只是騷擾而已。並無全面入侵賀蘭山的打算。派仇鉞、楊英帶三萬人出擊,足以趕走韃軍。


  實際上就是這樣。弘治十年王越在賀蘭山把韃軍打疼了。韃軍也就敢騷擾騷擾。


  但是正德帝誤判了一點:那就是寧夏地面如今不太平!前方出不了岔子,後方卻有失火的可能!


  散朝之後,東廠。


  張永將正德帝的旨意告知了常風。


  常風聽后眉頭緊蹙:「不妙,不妙啊!皇上把仇鉞、楊英全都派出去北擊韃靼了。寧夏可能要出事。」


  張永附和:「留守寧夏的邊軍可能有嘩變的可能。姜漢、李增兩個蠢貨根本鎮不住邊軍將士。」


  常風道:「咱們能做的,也只有讓寧夏的耳目打起精神,看緊了邊軍。但願天佑大明,寧夏安定,別發生兵變吧!」


  這二人擔心的還只是邊軍嘩變而已。他們根本沒想到,邊軍會跟安化王攪合到一起。


  讓仇鉞、楊英出兵的聖旨,八百里急遞到了寧夏。


  安化王聽聞這道聖旨,彷彿看到了天賜良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