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86章

  第86章

  之後的幾日,隨著萬壽越來越近,朝野內外呈現出一種既期待又緊張、既緊張又放鬆的矛盾狀態,讓人的精神保持著高度亢奮,猶如服用了某種強心藥丸,頭皮被勒得發緊,直待那一天的降臨。


  在此之前,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興許安十九特意打點過,自鴻臚寺見過一面后,行館對於隨行人員的看管弱了不少,館內行走少了束縛,還可以有機會去城裡逛逛,只進出查驗身份和行囊費點功夫。


  這倒不要緊,凡能出門,王雲仙比誰都高興。


  皇帝過整壽是前後一年最要緊的大事,城內的巡防隊伍較之平常翻了幾番,街上隨處可見六部衙門的官爺,混跡在街頭巷尾,以防不法分子的滋生。


  如此一來,安全係數直線上升,倒引得不少閨閣女子也出了門,加之萬國來朝,各種黑皮膚、黃頭髮和綠眼睛的外邦人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哪怕就為看一眼新鮮玩意兒解悶,也得抓緊時間湊上這時節的熱鬧。


  一時間,京都大街九衢三市,人山人海,好不繁華!王雲仙幾乎看花了眼,一個鎮里巴人真真地見識了回什麼叫做——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開元盛世,一日長安。


  他心裡直呼長見識,只死撐著臉面,東瞧瞧西看看,半點不露怯。


  梁佩秋和他差不多。前些時日進城時,多國使者還在路上,如今眼看就到皇帝壽誕了,屬國代表一一抵達,人種豐富起來,隨之而來的交易互市也變得精彩紛呈。


  這也是朝貢帶來的一種新的貿易方式。


  使節們除了攜帶進貢所需的禮品和壽禮,還會裝滿東方沒有的各種商品,一一出售後再採購本國沒有的商品回去,如此既能營利,又實現了文化的傳播。


  他們的隨行隊伍往往遠超規格,可以稱得上一個龐大的商隊。那麼放眼望去,呈現在梁佩秋和王雲仙面前的,則是近十幾個代表國家傾巢而出的巨型商隊和大宗朝四通八達的完整方陣。


  這種流通和交互,具備極強的政/治色彩,哪怕作為江右巨鎮的景德鎮,也是無法實現的。


  梁佩秋和王雲仙深深為此震撼,目不暇接地看著番邦使者和遍及南北的行腳商所帶來的奇花異草和「神奇生物」,其中有一隻他們從未見過的動物,體型巨大,脖子奇長無比,仰頭就能吃到樹頂的葉子,身上還長滿黃褐斑點,堪比神話故事裡的凶獸麒麟。


  眼看那凶獸朝他們靠近,王雲仙忙一個跳腳,蹦出三丈遠。梁佩秋傻不楞登地站在原處,直到肩上落下一道手掌,將她輕輕往前一推,她才如夢初醒。


  離開了巨獸的包圍圈,她回身向人道謝,一抬頭,再次愣住。


  「周大人?」


  周齊光微微頷首,以作回應。


  梁佩秋對上他的眼睛,神色凝滯了片刻,緩而道:「好巧,周大人也出來逛街?」


  「有一巧宗需要你出面,跟我來。」


  他沒有回應她的話,也沒有詢問她是否方便,徑自朝她比了個方向。梁佩秋一愣,意識到自己僭越,竟然只因一雙眼睛肖似故人,就忘了面前這人乃是當朝六品官員,不是她一個小老百姓可以隨便攀談的。


  她諾諾應好。


  反觀王雲仙,頂著張老大爺的臉,不高興地皺起了眉頭。


  好端端的逛著街突然被人打斷,王雲仙倒不是生氣,而是有些擔心。既是巧宗,怎如此湊巧,偌大的街市,偏偏就找著了她?

  他在後頭拽她衣袖,示意她小心。


  梁佩秋用口型回應:「別擔心。」


  王雲仙稍安。


  他如今還是作家僕裝扮,貼著鬍子,短打駝背,亦步亦趨跟在東家身後,眉眼低垂,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只用餘光偷窺前面高大的身影。


  方才那人看過來時,他的心頭曾短暫地想起一個人,那人佔據了他年少時光里憂愁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則是憂愁本身。那時他不相信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人能有多優秀,就更難理解,讓他憂愁的人,為何會惦記那個人。


  後來他明白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講求出場順序。


  他是後來的那個。


  而先來的那個,霸道地佔據了全部,他沒有一點機會。


  不過好在,那人已經死了。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著他,他可以再試一次,「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然而,他隱隱約約察覺到,今時今日的憂愁已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正想著,前面傳來鼎沸人聲。


  王雲仙抬眼望去,這是臨街支起的一個簡易集市,顯是京兆府特地劃出來給番邦商人做生意所用,只因一眼望去都是金髮碧眼的外族,他們身穿顏色鮮艷綺麗、紋飾怪異的長衫,或戴一頂圓圓的禮帽,白布垂在腦後,或用銅器打造的網面遮住半張臉,全身綴滿寶石玉器,腳踩竹編的鞋履,十足的西域風情。


  周齊光在一個人滿為患的攤位前停下。


  攤主是個波斯人,會講幾句拗口的京都話,正常溝通沒問題,只現下和買家產生了爭執,一時心急,不免用起家鄉話。


  雙方各執一詞,語言是驢頭不對馬嘴,吵架卻是統一的,都掐著腰爭得面紅耳赤。


  見周齊光折返,應是和他相熟的買家鬆了口氣,說道:「你可算來了,快幫我和這不講理的攤主說說,東西我不要了,快快退錢,免得我抓他去報官,毀了兩國的交情。」


  那波斯人聽懂了「報官」兩字,眼睛一翻,拿起商品懟到買家面前:「我說了,這不是贗品!是我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你若再侮辱它,我也要拿你見官了!」


  旁邊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幾乎把攤主包了個圓。


  周齊光適時打圓場,將場面先安撫下來,隨後對兩人介紹:「我找來一位瓷商,容她給你們鑒定一二,可好?」


  隨著他的視線看過去,眾人鎖定了梁佩秋。


  買家先是嘆氣,拽住周齊光耳語:「我以為你去搬什麼救兵,就這?毛頭小子能說出什麼?」


  波斯大漢倒禮貌些許,上下打量后問道:「你朝的瓷商?哪裡人士?」


  於是,梁佩秋自我介紹道:「我是景德鎮安慶窯的東家。」


  圍觀群眾聽見「景德鎮」幾字,立刻想到這次隨御窯廠前來賀壽的還有幾位經過千挑萬選的民窯代表,據說都是天下頂尖的做瓷匠人,瞬時來了勁,追問道:「可是傳聞中那位最年輕的大官人?」


  梁佩秋拱手稱是,又道不敢當。


  她自入了三窯九會,和安十九進出御窯廠不需通傳后,在民間就有了「大官人」的稱號。外頭人不知全貌,還以為是誇耀,殊不知「大官人和狐狸大王」都是老百姓不敢妄議才用戲詞嘲弄的惡人罷了。


  這時,梁佩秋察覺到一抹灼熱的、似乎帶著審視的目光,抬頭看去,一水的好奇臉正盯著她。她環視一圈,已經沒了剛才如芒刺背之感。


  這時,在眾人的簇擁下,梁佩秋被推到最前排,終於看清了波斯人手中的商品——一件青花大瓶。


  看外觀並無特別之處,相比經過海外互市后的當朝青花瓷的花樣,譬若八方形的燭台,各種銅器鑲邊、包含西域特色紋飾的外來器皿,以及在此基礎上經過仿製和融合東西方血液的新青花,波斯人手中這件瓶器可謂平平無奇。


  然而,在這平凡之中,梁佩秋一眼看到了不凡之處,那就是瓶頸上的字。


  一般來說,古董身上有文字,特別是有紀年的文字,這件古董的價值會大大增加。因為文字包含大量信息,非常重要。可是,恰恰因為這件青花大瓶瓶身上的文字,使它變成了古董贗品。


  因為瓶子上的文字紀年是「至正十一年」。


  而「至正」是元代皇帝的年號。


  眾所周知,元代極少有青花。一方面是歷史原因,從宋到元,龍泉青瓷依舊佔據著龍頭老大的位置,地位穩固,民間接受青花需要時間,需要審美的變化,需要文人墨客的賞識和傳頌,事實上唐代就有青花瓷了,只不過當時技藝不完善,瓷坯不夠白,青花不夠藍,看著丑巴巴的,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自然就沒被注意到。


  雖然元朝有了青花瓷,但大部分都出口回到了伊朗地區,剩下優質的部分青花瓷皇家不喜歡,老百姓也不一定喜歡,就算喜歡也見不到,見到了也買不起。


  在經歷多次改朝換代之後,能流傳後世的作品便極其罕見,因此,後世不知道元代燒制青花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元青花就這樣在歷史上暫時消失了。


  偶爾有流傳於世的元青花作品,也都被認為是明代的產品。至於梁佩秋如何得知?還要仰賴於景德鎮這片從古到今一直沒有離開制瓷中心的土壤。祖祖輩輩們的口口相傳和少量得以流傳的文字記載,讓她能夠確定,元青花是存在過的。


  因此,她在看過款識和燒造工藝后,判定波斯人手中的並非贗品,而是一件真實的、誕生於元朝的青花瓷。


  不說買家,圍觀群眾都傻眼了,紛紛追問:「當真嗎?那這件豈非無價之寶?」


  「這位小兄弟怕是看走眼了吧?據我所知,元朝只樞府瓷的白瓷比較出名,從未聽說過什麼青花。」


  所謂樞府瓷,乃因瓷器底部有「樞府「兩宇,而樞府便是元朝的樞密院'。當然,元朝定製瓷器並非只有樞密院,不過瓷器的品種基本上都是白瓷。


  雖然白瓷燒造的歷史頗為悠久,但元朝景德鎮燒造的白色瓷器與以往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別。


  這種瓷器呈現出一種微微偏冷的白色調,釉面稍有乳濁的感覺,細膩溫潤,看上去有點像煮熟后剝了殼的雞蛋,於是這種白瓷得到一個特別的稱呼,叫卵白釉瓷。 「是呀,元朝卵白釉瓷家喻戶曉,這是不爭的事實,你說你是景德鎮的瓷商代表,可有憑證?」


  「就是就是,別是看走眼了,再帶壞瓷都的名聲。」


  「各位,這話就有點重了吧?」


  「怎麼重了?你瞧瞧旁邊都是什麼人?這事兒要傳出去,被他們帶回自己國家,說給自己人聽,可不就是天大的笑話嗎?在咱們東道主的地盤,誤把贗品當古董,這讓天下第一窯口的臉往哪放?反正我若是景德鎮人,我肯定覺得丟人!」


  「沒錯!這事兒不能草率下定論,有沒有元青花可是影響國運的大事。我看要不把人都留住,一起去見官老爺,讓大老爺評斷評斷如何?」


  「官老爺哪裡懂呀,要我說還得找專家來。」


  「聽說這次御窯廠的不少匠師也回來了,要不找他們看看?再不濟還有內務府造辦處可以掌眼,總不能就這麼糊弄了事!」


  「是呀是呀!」


  說話間人頭攢動,一呼百應,將買家、波斯人和梁佩秋這個本應是局外人的瓷商一起圍住了,看樣子今天這事兒要沒個說法,他們一個都甭想走。


  王雲仙一看情形不對,拍著大腿,暗道糟糕。


  他們出門時,行館明確了回去的時辰,若超時未歸,進不得行館不說,事後必還少不了一通責罰。他們都是外鄉人,在這裡無親無故,若當真有個好歹,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再者,好端端的怎麼就成了「罪人」呢?分明梁佩秋只是幫忙鑒個真偽,不認就不認罷了,何至於將她也一起困住?

  此時他尚且不知,困住梁佩秋的並非是這幫群眾,而是所謂瓷都的名聲,更是享譽各國的青花瓷所代表的一個王朝的名聲。只因她承認自己來自景德鎮,是景德鎮最為年輕的大官人,更是此次代表民窯進京賀壽的代表。


  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這個道理。


  王雲仙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到事發的緣由,忙上前一步,求助周齊光。


  「周、周大人是嗎?求您幫我東家說句話,她是無辜的呀!我們還要回行館,晚了就進不去了。」


  周齊光看著他,面無表情的臉上浮現一絲詭譎的笑意。很快,快到王雲仙根本沒有看清,就和那一閃而過的念頭一樣,變得無法琢磨。


  「她既說話了,參與了,就與此事有了關聯,何來無辜一說?」


  「可、可她是你請來的!」


  「是呀……」周齊光聲音輕飄飄的,「那又如何?」


  王雲仙心頭一震,忽而明白過來。原來他是故意的,故意要將梁佩秋扯入亂局中,讓她脫不開身。


  可是為什麼呀?他們素不相識,哪裡惹到了他?


  莫非、莫非他是安十九的人?也不對呀,安十九分明已經試探過她,打消了疑慮,甚至讓她做好準備萬壽之日面聖。


  難道……


  難道是?

  王雲仙猛的瞪大眼睛:「周大人這是何意?為何阻撓我東家面聖?」


  周齊光不答反問:「污衊朝廷命官是大罪。怎麼?你也想讓你東家試一試被人設計入獄的滋味嗎?」


  當日為求自保,王瑜設計陷害徐忠,以污衊朝廷命官的罪名將其拿下,使其飽受了十數日的牢獄之災。


  如今,在聽到周齊光的話后,王雲仙忽然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眼前的情形怎如此相似?

  莫非他一直關注著景德鎮?可他一個京官,怎會注意景德鎮那麼個犄角旮旯?難道他在景德鎮有熟人?


  是徐忠嗎?


  他故意設計梁佩秋,難道是為徐忠出氣?

  王雲仙聯想種種可能性,不免大驚失色。


  同時,縱然身陷百姓的包圍之中,被七嘴八舌的聲音淹沒,但目光始終落在此處的梁佩秋,也忽然明白了什麼。


  她中計了。


  一旦被官司糾纏,不管如何抽身,何時抽身,她這個民窯代表的身份都有了污點。如此,御窯廠的官員們恐怕會重新考量她作為代表面聖的可能性。


  倘若換作了旁人,那她這些時日的籌劃、安排,豈非功虧一簣?

  不可以!

  現如今整個景德鎮都在安十九的掌控中,州府顯是放任的態度,即便布政使司願意插手,於他們而言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在不能越級上告的前提下,親自向皇帝陳述冤情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也是迄今為止,他們唯一的希望,更是徐稚柳唯一的希望!

  梁佩秋飛快地想著,好似一顆快要炸裂的果實,漿水已經順著破裂的皮在腦袋裡迸濺,東一下西一下的讓她完全失去主張。


  眼看快要到行館的管制時辰,她已顧不上許多,下意識想跑,此時對上王雲仙的視線。


  王雲仙隔著人群,朝她做了個搔首弄姿的動作。


  梁佩秋眨眨眼,瞬時瞭然。


  她借口方便,在幾個熱心群眾的「陪伴」下,借了附近酒樓的茅廁一用。進去時還是個俊俏兒郎,再出來已是花信女子。熱心群眾不疑有他,任女子來去。


  等到他們察覺不對,茅房裡哪還有人影?!

  半大少年竟憑空消失了?


  /

  徐稚柳在看到王雲仙獨自一人離去時,雖曾短暫地起疑過,但並未放在心上。直到王雲仙離開不久,梁佩秋也借故去了茅廁,他忽然意識到什麼,此時再想阻撓,已沒了開始的便捷。


  當穿著后廚娘子水藍布裙的梁佩秋出現在眼前時,徐稚柳的心跳漏了幾拍。


  他不清楚那個瞬間有幾拍,也無暇顧及分神背後的緣由,只因當時他的腦子完全空了。等他反應過來,動作敏捷的小白兔已經跑遠,並和前面藏在巷子里的王雲仙接頭,兩人默契地奔向一處。


  他們全程沒有交流,卻能在他眼皮子底下逃之夭夭。


  徐稚柳不由地想起了那道暗巷。


  在張文思的追兵撲來之際,巡檢司人馬及時擋住了巷口。於是,在那條幽深的、危機重重的巷子深處,被釋放的是一種轉危為安的餘悸。


  他的心跳本就剛剛平復,還未來得及收拾整理,此時馬車駛過身旁,驚鴻一瞥間,心跳再次凌亂。


  她美得那般驚心。


  和今日一樣,即便是洗到幾乎發白的水藍粗布,即便是中年僕婦的衣裙式樣,即便包著亂糟糟的頭巾,她身上仍有種讓他不忍移目的驚艷和驚心。


  這是他第一次看見她著女裝。


  比想象中真實許多。


  真實到每個細節都超出想象,仍舊一絲不苟地完成了對她的心動。他強行遏制荒唐發散的情思,嘆笑自己可憐又可悲,明明恨意堆滿了理智,理智卻背叛他一再失控。


  他想追,也確切地追了幾步。爾後停下,冷然地面對於事無補的局面。


  他必須承認,自己又一次輸了。


  說不上來是何種感覺,或許習慣了,或許早就料到。


  在此之前,吳嘉曾問過他,是否一定要這麼做?需知當下她不止她個人,她的身份還代表著景德鎮,若是她有了污點,身陷困局,或許對整個景德鎮都不利,那麼為此次萬壽所付出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財力,或許都將付之一炬。


  到了那時,不說安慶窯,不說其他參與搭燒的民窯,就說湖田窯吧,湖田窯怎麼辦?徐忠怎麼辦?

  他不是沒想過此計有多大風險,也不是沒有考慮徐忠的安危,只他到了這一步,哪裡還顧得了那許多?

  滿腔的恨積聚於心頭,只有狠狠地報復回去,方才能為他帶來些許快感吧?於是他不顧吳嘉的阻撓,特地選了外邦雲集的攤位,找來一位買家通力合作,為的就是奪回原本應該屬於他的身份。


  然而,他沒料到她能一眼識破真偽。


  他更沒想到,區區一年,她長進如此之大,對元青花的認知竟超過曾經看走眼的徐忠。


  最要命的是,當他以為自己報復成功的那一刻,其實並沒多麼快樂。他依舊無法呼吸,無法平靜,無法自圓其說。


  他只能蟄伏,靜待下一次出擊。


  不過他又一次失算了。


  梁佩秋最終沒有面聖。


   本章關於元青花的發現,引用了參考書里一段記載,由於作話不能粘貼,後面放入點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