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等個寂寞呢?
,墨染江山
想著這從京城來著的大官如今已經到達這於安府城中了,這也不去迎接,這可怎好?
一官員不放心的問來:「岑知府,我們這樣,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啊?人家可是大官。這若是對他好點,說不定還會幫著我們呢。」
聽著這官員這麼一說,周旁的幾位官員贊成了來。
「是啊。」
「要不,我們去迎接他吧,岑知府。」
聽著面前這麼幾個官員的一語,坐在椅上的知府岑永昌嘆了口氣來,思慮了片刻后,站了起來,兩眼目光朝著這些官員看去,道了聲:「那就聽你們的吧。都放下這手中的活,去衙門口迎接吧。」
聽著知府岑永昌的一語,這些官員們紛紛走了出去,
過了片刻后,瞧見,幾乎府衙門的官員都站在這府衙門口。
這面子給的,已經算得上很足了。
但是呢,久久未有瞧見左都御史郭康的馬車或者是人,從府衙門口經過的行人總是往著府衙門的官員望了一眼便走去了。
頂著如此之大的太陽,瞧著那位大官久久未見身影,有部分官員開始懷疑了。
「岑知府,這都過去了這麼久了,還未見到人。這消息會不會是有誤啊?」一官員問。
知府岑永昌哪裡知曉,自己的師爺都被自己吩咐去把自己的家人送往隱蔽之地了,這沒個信任的人打探消息,至於消息準不準確,自己當然不知曉。
看著這些官員,想著那個消息是通判李大說的,岑
知府眼神朝著他看了去。
「李通判,本官記得這消息是你說的,這人呢?」岑知府問。
看著岑知府投過來的眼神,再看著久久未有瞧見的人影,通判李大這心裡已經開始懷疑著那個消息準不準確了。
但知府岑永昌的話總不能不回答吧,通判李大回答了來:「岑知府,下官是聽家中的管家說的,他說的話應該不會有假。或許是這左都御史有何事情耽擱了吧。」
聽著他的話,這些府衙門的官員同著他一起等了來。
等著等著,一晃,這一個上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些站立在府衙門前的官員們腿腳有些麻木了來。
瞧著這已經不算大的太陽,知府岑永昌已經有些沒有興趣等了。
「現在是什麼時辰了?」知府岑永昌問。
對於時間有把握的官員回了來:「回知府,這會兒應當是申時了吧。」
一聽到申時,這些站在府衙門前的官員突然感覺這肚子開始餓了來。
若是沒有這官員這麼一說,估計他們也不知曉此刻已經過去飯點很長一段時辰了。
一位官員沒有信心了,他呢又不是這用禁海令謀利一事中的官員。瞧見,他不耐煩的道了來:「李通判,你這消息會不會是有誤吶?這過去了如此之久,這一個人影也沒有。這不是耽擱我們的功夫嗎?」
這官員一說,一旁的幾位官員發表了意見來。
「就是。怎麼這府衙門中就你一人知曉,其餘的人怎
么不知曉吶?真是瞎耽擱功夫。」道后,也不管知府岑永昌是什麼意見,瞧見這官員扭身朝著府衙門之中走了進去。
他的一走,幾位官員也跟著走去了。
好了,這下子,站在這府衙門外邊的官員可以說就是此案的罪人了。發生如此大的事,驚動了朝廷,這能聽知府岑永昌話的官員也就只有這些了,那些離去的官員就是這好官了。
「沈同知。」知府岑永昌喊了聲。
「下官在。」回話的這位正是沈同知。
他呢,跟著知府岑永昌也是差不多的年紀,但是呢比著知府岑永昌小了那麼幾歲,這身型微胖,頭髮之上有些白髮,面孔之上呢皺紋也有些多,臉上吶還有顆痣,穿著這身紫色官服吶一臉不知的面孔看著知府岑永昌。沈同知的名兒叫沈繼之。
「你看這我們是要等還是不等了啊?」知府岑永昌問。
思慮了片刻,看著這天色,再看著外邊來往的行人,同知沈繼之回答了來:「岑知府,下官看還是不等了吧。這等也不知等到何時吶。這回去處理些衙門的公務也好吶。」
聽著這話,看著這些官員同意的眼神,岑知府道了聲來:「那好。那就不等了,都回去處理公務吧。」
「好。」
這些官員最終等了個寂寞。
回到衙門之中后,岑知府坐在椅子上,看著面前一堆的事,想著:既然左都御史還未來,不如處理些公務,這萬一碰個巧兒,讓他
瞧見自己忙碌的樣子也好。
想著這些,瞧見,岑知府賣力的處理著面前的公務來。
然,他們誰也不知曉,這朝廷來的左都御史郭康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這府衙門的大牢之中。
而此時,正是這些牢中的犯人吃完飯的時辰。
在牢中的過道開始上,瞧見一輛餐車停在這道上。
這餐車,有兩個圓的木棍子,然後呢後邊就是一條大且粗廣的把兒,糧車的主體呢是一個大長方體的凹槽,說是凹槽,其實有點就像是大墨木製的洗澡盆改造的一般。
這長方體的凹槽之中滿滿的都是稀粥,這粥的摻的水也真是夠多的,就只有一旁的一筐饅頭還算良心,至於這饅頭有沒有摻上些什麼東西就不知曉了。
幾個獄中的獄卒正在這餐車左右忙碌著。
站立在這獄卒之中,體型不胖不瘦的呢便是這牢獄之中的牢頭。
他呢,姓岑,名叫關,看著這模樣,如今也就三十餘歲左右。
看著都準備好了,牢頭岑關喊了聲來:「開飯了!開飯了啊!都安靜些!」
只見,一獄卒推著這餐車,一獄卒手裡握著勺子,另一獄卒手握著筐李的饅頭,牢頭岑關右手摸著腰間的刀鞘,跟隨在三人之後。
每到一處呢,這餐車便停下來,一獄卒將勺子從這餐車中舀了一瓢,往著這牢房前安置好的溝槽倒了去,而另一衙役呢將饅頭朝著這溝槽放了去。
說起這安置的溝槽吶,不得不說
,這人還是聰慧的。
溝槽的設計呢每個牢房有大概六七個吧,這六七個之中呢每一個溝槽分成兩個,其中一個呢就是現在用來放稀飯的,另一溝槽呢用來放饅頭的。
將這食物往這溝槽一放,食物就滾了下去,穿梭至了牢房內,到達最底部的溝槽,裡邊關押的犯人呢就從這溝槽之中飲用。
如此設計,還算是挺人性化的,既讓這些投食的犯人沒有那麼累著,又讓裡邊的犯人明知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呢,只有住得久了就能明白了。
每到一處便停下來放一處,如此,很快便到了後邊的牢房。
而左都御史郭康與著他的管家印興呢正關在這後邊的牢房之中,而此時的二人,這嘴裡仍然被塞著一塊布,這手都還被綁著。
見著往這邊投食來了,左都御史郭康與著管家印興急忙走上了前來,嘴裡不能說話的他們就用著兩手從著這圍欄的縫隙之中伸了出去,不停揮舞著。
這一幕,正好也被牢頭岑關瞧見了。
正在兩衙役往著這溝槽投食之時,牢頭走了上來,將身上的一捆鑰匙拿了出來,站立在這牢房的門前,將這牢房鑰匙的找出來,找著后,一手緊握這牢房門的鐵鎖,開了來,一番操作后,這門開了。
見著走進來了這麼一個人,左都御史郭康的臉上露出了高興的笑容來,一旁的管家印興也高興了幾分來。
而同一牢房的幾犯人呢正忙著吃著晚點
。
牢頭岑關走上前一步,一手摘掉了二人口中被塞著的布,拉起腰間刀鞘中的刀嘩嘩幾下將這綁著的繩索弄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