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而不疏,尋求理解
拒絕別人的要求,哪怕是實在無法辦到的情況下,也會給對方帶來不愉快,甚至會傷害對方的感情,使多年來結下的真誠友誼罩上一片陰影。
怎樣才能既拒絕別人的要求,又使對方欣然接受,不產生不愉快之感,這是人們在交往中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
下面是一位教師的經驗:
去年,我們家屬院辦了一個高考補習班,聘請市內一流的中學教師任課。班型小,管理嚴,升學率高達70%。這個消息一傳開,要求進補習班的人蜂湧而至,光是家屬院里的孩子就把一間小小的教室擠滿了,院外的一些人也想往裡擠,通過各種關係找上門來。
於是,我這個普通教師的家裡也出現了說客盈門的局面。來送孩子進補習班的人,大多是老領導、老同事、老熟人,而教室只有一間,實在無法容納。怎樣拒絕這些抱著殷切希望而來的請求者,一時間我也被這個棘手的問題難住了。
經過一段令人煩惱的思考之後,我抱定了一個宗旨:在拒絕中尋求理解。為此,採取了以下幾種做法。
先表示尊重,然後據實陳述
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不宜一開口就說「不行」,應該尊重對方的願望,先說贊成、同情的話,然後再講清實際情況,說明無法接受要求的理由。
我在辦高考補習班時,遇到不少這樣的人,一見面就直接了當地提出要求:「我的孩子沒考上大學,沒別的辦法,只好上補習班,請你幫這個忙。」我不急著說「不行」,而是接過話茬說:「是呀,孩子考學是大事,誰能不操心呢。去年我的孩子沒考上大學,急得我沒辦法,才辦了這個補習班。」然後再據實陳述情況:「我們這個高考補習班只有一間教室,很小,已經擠得滿滿的,講台兩邊都擺上書桌了,實在沒地方……」
由於先說了那些贊成、同情的話,尊重了對方的願望,就有了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感情基礎,對方才能相信你所陳述的情況是真實的,相信你的拒絕是出於無奈,是可以理解的。
俗話說:「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一個人有求於人時,往往都帶著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開始就說「不行」,會使對方不安的心理加劇,失去平衡,產生強烈的反感。
多找幾個人,就有了旁證
拒絕別人的要求,最好多有幾個人了解情況、看法一致的人在場,這倒不是以多壓少,而是當場就有了旁證,能增強所陳述理由的可信度。
有一次,我的現任領導要送一個孩子上補習班,我就以「商量商量」為由,從補習班的老師、學生中找來幾個人,讓他們在場,這樣,在我陳述補習班的具體情況時,他們自然而然地要插上幾句:「教室大小了,不能再加人啦!」「休息時老師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那怎麼行呢!」甚至有的人還對我發上幾句牢騷,說幾句埋怨的話。
一般地說,向別人提出要求時,心裡總是不落底,帶著幾分疑慮:他能不能滿足我的要求?他說的情況是真的嗎?只有解除了這些疑慮,對方才會相信你的拒絕是出於無奈,是真誠的、可以諒解的。
古人云:「眾口爍金。」一個人說的話再誠懇、實在,對方也覺得是一面之辭,將信將疑,有了在場人的七言八語,就不容對方不信了。實地看一看,讓事實說話俗話說:「不撞南牆不回頭。」在拒絕別人的要求時,事實就是一堵牆,鐵一樣的事實擺在眼前,無論怎樣堅持意見的人,也不能不撤回自己的要求。
有一位老同學要送孩子進補習班,由於成事心切,不管怎樣說明實際情況,講出多少困難,他就是不信,實在沒辦法,我只好帶他到補習班的教室去看一看,再拿上捲尺,把空下的地方量一量,看能否再放下一張書桌。當他看到實在是連一張書桌也放不下時,只好搖搖頭說:「是不行,實在不行了。」並連連道歉:「真對不起!沒想到是這樣。」
一般地說,只要還有一線希望達到目的誰也不願意輕易地接受拒絕。到現場去看一看,讓眼前的事實替你說出拒絕的話,也就斷絕了對方的最後一線希望。由於是在事實這堵牆上撞回去的,也就不會怨天尤人,自然會諒解拒絕者的苦衷。
講清利害,你我共擔風險
提出要求的人一心想實現自己的願望,很少考慮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和風險,如實地講清利害關係和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並把對方也拉進來,共同承擔風險,會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棄自己的要求。
有一位老同學要送孩子進補習班,看教室里實在沒法再放一張書桌了,仍不肯放棄自己的要求,又提出:「能不能在過道上放個凳子,沒有桌子也行啊!」
我說:「你看,過道這麼窄,如果再放上一個凳子,老師走不過去,沒法指導學生做作業,影響了教學質量,誤了孩子們的前程,你我都不好交代啊!」
他想了一會兒說:「是呀,我是一心想讓孩子上補習班,一時沒想到那麼多,經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這個辦法不行。」
由於共擔可能出現的風險,對方就能由已及人地去想問題,體諒別人的難處。
登門謝絕,變被動為主動
提出要求在先,拒絕要求在後,這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拒絕別人的要求總是被動的,很難預料的是誰、在什麼時候、會提出什麼要求,而且對方的要求一經提出,又總得當面有所答覆。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爭取到一點主動權,去登門謝絕。
有一次,我出差回來,愛人告訴我,我的老師的孩子想上補習班,打算晚上來找我。
聽到這個消息,我馬上跑到老師家裡,對他說:「實在對不起!補習班的教室太小了,連一個空位置都沒有,實在沒辦法,趕緊另外找找地方別誤了孩子的學習。」
他說:「這本應該我去求你,反過來叫你跑這麼遠的路,實在過意不去。看來是一點辦法沒有了,不然你就不會來登門謝絕。」
仔細想一下,登門謝絕起碼有三個好處:一是以滿腔的熱情暖住對方的心,拒絕了也不至於使對方感到冷落;二是表示願意為對方效微薄之力,既肯不辭辛勞地登門,可見拒絕是出於力不從心,能得到理解;三是變被動為主動,以求助的方式請求對方接受拒絕,是出自尊重,不會傷害對方的感情。特別是對長輩人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接受,採取登門謝絕的做法是再好不過的了。
多講別人的長處,別人的比我的更好
大凡來求你辦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抱有很高的期望。一般地說,對你抱有的期望越高,越是難以拒絕。在拒絕要求的談話中,多講自己的長處,或過分誇耀自己,就會在無意抬高對方的期望,增大拒絕的難度。如果適當地講一些自己的短處,就降低了對方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抓住適當的機會多講別人的長處,就能把對方的求助目標自然地轉移過去,從而達到拒絕的目的。
有一些人要送孩子進補習班,在聽我講了種種困難之後,知道自己的要求不能如願,常常為難地說:「這可怎麼辦呢?」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說:「我們這個補習班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辦得也不算好。某某單位辦的補習班在師資、設備、管理等方面都比我們這裡好,明年的升學率肯定超過我們。如果你想去那個補習班,我可以同那個校長打招呼,讓他無論如何給安插進去。」這樣說了以後,大多數人都會欣然接受。還會說上幾句感激的話。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通過你的談話,他對別人的期望增高了,想而往之,求助的目標自然轉移,你又肯從中幫忙,使他得到一個更好的歸宿,當然會表示感激,這樣,被拒絕的失望與煩惱就被意外成功的愉快和欣慰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