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瀚海王> 第七十一章/畿內之戰-京都混戰

第七十一章/畿內之戰-京都混戰

  室町幕府其實有兩個主要的地盤,一個自然是畿內,而另一個就是關東!

  而關東也由足利家的一個分支世代鎮守,而上杉家就是輔助鎮守的關東管領。

  和曾經的漢獻帝一樣,上杉氏憲徹底架空了那個所謂的鎌倉公方。

  千里平原如果盡數開發可比畿內要強得多,即便還未曾開發,也讓上杉氏憲足足養了三萬武士,而他僅僅給夏瑄報了一半的兵力。

  不然上杉氏憲哪來的勇氣敢在足利義持和夏瑄之間跳動。

  上杉氏憲的計劃也很簡單,給明國彙報倭國詳細的守備,再把明國的進攻路線透漏給足利義持。

  騙上杉氏憲自己是前來援助,又騙夏瑄自己願為內應,實際上則是要取漁翁之利。

  最後嘛,再把那個自己新立的足利家小娃兒為新一代幕府將軍,自己在背後操控。

  這都是上杉氏憲從明國一本叫《三國志通俗演義》里學的,想要效仿曹操。

  實際上也很奏效,在自己夜襲之下,明軍大敗,而足利義持也跑不了,因為那個明國的王爺就在足利義持背後。

  如今這本書被上杉氏憲當做兵書般一字不落的學習。

  只是讓上杉氏憲沒想到的就是明軍的意志,明軍那晚兵敗,本來應該和往常一樣潰敗千里。

  卻敗而不潰,騎著馬跑的比兔子還快散落的到處都是,尤其是京都,簡直處處是戰場。

  如果將人分散開,損失太大,而且明軍好像更習慣分散作戰。

  如果集結的話每次上千人只能圍住數十人,費時費力不說,損失依舊不小。

  上杉氏憲有種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覺。

  好在明軍好像都是傻子,不肯躲進民居中,這倒是給上杉氏憲了極大的方便。

  尤其是看著自己的人反倒不少去劫掠更是感嘆道明軍確實是仁義之師。

  而亂世之中,最沒用的就是仁義,比如劉備,惶惶一生也只能退居蜀地,而曹操卻獨成霸業。

  上杉氏憲彷彿已經能看到最後自己和曹操一樣制霸四海,君臨天下。

  打敗了這伙明軍再進軍朝鮮,入侵明國沿海,把寧波府當成自己的府邸,那裡可比倭國富有多了。

  而此時的金忠正在金閣寺,用盡全身解數指揮著京都里分成了180個百戶所的明軍。

  如果夏瑄在這裡一定會覺得金忠指定是玩過三國全戰或者鋼鐵雄心之類的。

  甚至還有了點後世打游擊的那種心得,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演繹到了極致。

  而且明軍根本不弱於上杉氏憲,神臂又弩強到離譜,倭國武士只會拿刀猛衝看著挺猛,卻一點用沒有。

  畢竟輕量級選手再強壯也打不過重量級選手,而且也不一定在誰更敏捷。

  至於敗退一方面是不知道情況,另一方面就是金忠的請君入甕。

  夜襲之下根本摸不清倭人到底有多少,再加上當時留守的都不能夜戰。

  可天亮之後就是金忠的天下了,示敵以弱,拉長倭人戰線。

  集中現有兵力狠揍其中的一兩部,又要故意敗退幾次給上杉氏憲製造假象。

  拿著一本《三國演義》就想打敗研究了一輩子兵法韜略,親自教授太孫的金忠嗎?

  金忠可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大明的兵部和工部最為特殊,可不是讀讀聖賢書考個功名就能輕易上任的。

  工部需要專門的培訓,而兵部嘛,有朱棣這個尚武的皇帝在又豈會是一群只會鼓噪唇舌的文人。

  金忠也只可惜綠衣在混亂中失散,匯合之後沒法和夏瑄交代啊。

  而綠衣這時候卻比夏瑄和金忠想的安全得多,混亂之中不管是哪個明軍都知道這是伯爺的女人。

  畢竟那日校場上的婚書還沒被人抹去,早就被傳成了佳話。

  尤其是南京城裡那些名門小姐和深閨怨婦,當得知她們的瀚海先生竟然有了妻室后都在咒罵那個小婊子,而有些還在慶幸,這只是個妾,還有正妻的位置呢.……

  『逃亡』過程中看到的明軍都會盡全力保護,有幾十個明軍都自發的跟著綠衣,而且還都是小旗、總旗之類的下級軍官。

  他們各自手下的士兵都在四周撒著,綠衣跟著夏瑄也沒少學兵法,開始臨時指揮起這上千人各部混雜的隊伍。

  這些人非要說的話內心也有點齷齪,一是因為他們敬重夏瑄,二是想在夫人面前表現能獲得夏瑄的賞識。

  而那個本來應該守衛高島郡的副千戶張沖此時成了京都偌大戰場上的新星。

  本來他應該聽夏瑄的話守衛高島郡和后瀨山城,但本身張沖就是副職,再加上從潰兵嘴裡得知了夫人蒙難的消息就再也忍不住了。

  僅僅帶了十幾個親信就踏進了京都戰場,開始四處橫衝直撞,逢倭人便殺,逢人便問夫人在哪,好似長坂坡上的趙子龍。

  還真被他找著了,雖然是楊青夫人,張衝下意識的以為夫人說的就是瓦氏夫人。

  經過一上午的巷戰,倭人被府軍前衛拖的精疲力盡,傷亡慘重,而明軍也同樣疲憊不堪。

  口袋也終於紮好了,金忠下達了合圍總攻的命令。

  足利義持也傻眼了,不是自己佔優嗎?明軍不是疲憊不堪馬上要被掃乾淨了嗎?

  怎麼突然四面都傳出了喊殺聲,整個京都竟然被明軍當成了陷阱。

  足有八萬人的關東軍就這麼被不到兩萬人的明軍合圍。

  足利義持只好下令向東撤退,想走高島郡撤退順便斷掉明軍的補給后在那裡遠遠觀望。

  卻又被數百人用弓弩死死守住路口,想猛衝的時候背後傳來了陣陣馬蹄聲。

  夏瑄的四千人馬殺到了。

  畿內之戰自此落幕,足利義持18萬人加上杉氏憲8萬人的26萬聯軍被一共不到五萬人的明軍大敗,全軍覆沒。

  除部分足輕僥倖逃得一條生路,武士全部伏誅,投降的足輕反而放了條生路。

  絕境之時,甚至有的武士搶著和足輕換衣服也成了一樁咄咄怪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