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壕溝
脫脫心中埋怨,大都催促逼迫自己至此,難道都沒想過,若是自己手中的三十萬大軍傾覆,元廷馬山覆滅在即啊!
難道真如中原人所說;胡人無百年國運嗎?
脫脫不知元廷的未來如何?但是,他屢次抗旨不遵,未來卻早已注定。
長嘆一聲,脫脫打起精神,開始調兵遣將。
如今天下最富饒的地方;江南、湖廣、四川等地,不是在漢軍手中,就是在漢軍的兵鋒之下。每過一日,漢軍便會強大一分。
所以,無論漢軍有沒有破綻,脫脫也只能發起決戰了。
定下決戰的心思,脫脫瞬間感覺輕松了不少。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那也不用管其他,一心備戰便是了。
數十萬大軍的大戰,脫脫也不準備什么試探之舉,數月時間能試探的雙方早已摸清了。蒙古鐵騎天下無敵,脫脫準備直接碾壓過去便是了。
只是,這三十萬大軍在此戰過后,不知道還會剩下多少!
陛下若是能多給自己點時日,等自己在江南的布置生效,那么此戰便會多上幾分勝算了。
玄陽在算計元廷的時候,脫脫在廬州的這幾個月也是動作頻頻。
脫脫一到廬州,就派出大批人馬,潛入漢軍領地。四處聯絡漢軍領地的豪族、士紳,大力的許愿拉攏。元廷統治天下數十年,自有威勢,更何況脫脫還有三十萬大軍,盤踞廬州。
蒙古鐵騎的威名早已深入人心,更何況,漢軍的統治實在是不被豪族、士紳歡迎。可以說大部分豪族、士紳就是漢軍的敵人。
脫脫這一手直擊漢軍要害。
若是再晚幾年,漢軍統治穩固,自然不懼。但是,除了江南之外,兩廣、兩湖等等大片的領地都是漢軍剛剛占據不久,漢軍領地的豪族、士紳跟元廷的探子可謂是一拍即合。
這幾個月來玄陽又大半的精力都被領地內的事務牽扯。
不過,脫脫不知道的是,漢軍內有錦衣衛監察上下、六扇門鎮壓武林、警部肅清治安匪患,還有兵部的警衛軍鎮壓豪族、士紳的騷亂。
元廷雖然聯絡了不少人,聲勢不小,但是,很快便被鎮壓下去。
甚至大部分還沒起事反抗漢軍,便被錦衣衛抄家滅祖。
這幾個月來,漢軍的領地內部可是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脫脫的謀劃,不可謂不狠辣,但是,翩翩撞上了漢軍的保甲制度。
漢軍的根基,制度,與數千年來的制度都不同。
數千年來的當政者,無不高喊民為貴,但是,他們統治的基礎卻是豪族、士紳。
而漢軍是唯一一個既高喊,又塌下心真的這么做的政權。
老百姓是最知道誰真心為他們好的。
漢軍集團治下,這數月以來,無數的豪族、士紳被抄家滅族。
在百姓看來,原來那些高高在上,欺壓他們的地主老爺,被漢軍審判、殺頭。
而且,漢軍還給他們分了土地,免除了苛捐雜稅,初次翻身做主的百姓,紛紛把自家的兒子、丈夫送到漢軍中。
兵部的警衛軍這幾個月可是滾雪球一般的壯大。
豪族、士紳與元廷的勾結,有不少都是百姓自發舉報的。可以說保甲制度下的老百姓每一個都是漢軍的錦衣衛。
漢軍治下的局勢,猶如夢幻一般。
不僅脫脫沒想到,就是玄陽也沒想到。
自古以來,便是豪族、士紳高高在上,但是,沒有想到,被漢軍解放并分配土地的老百姓居然會爆發如此恐怖的能量。
漢軍領地的消息,讓玄陽徹底的放下心來。
只要玄陽能看住脫脫的三十萬大軍,不過數月,整個天下便會攻守逆轉。
老百姓源源不斷的支持,讓漢軍有信心對戰一切。
而這也是玄陽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集眾力量的震撼。
兵部規劃,每州一旅,每府一營,每縣一連,每鄉一排的警衛軍早已滿編。而且每一個都是優中選優的良家子。漢軍這邊的大戰,只要有一個士卒倒下,兵部就會補充一個。
而且,都是在漢軍領地,鎮壓匪盜、豪族、士紳見過血的老兵。
漢軍出兵不過半年時間,玄陽現在已經有底氣喊出:逐鹿中原了。
要是等到楊逍的大軍攻占河南,那么,脫脫麾下的這三十萬元兵,必然會耗死在兩淮大地,玄陽不會給他們逃走的機會。
到那時,元廷就更無翻身之力了。
脫脫在廬州的調兵遣將,玄陽很快就知道了。數十萬大軍的動靜可不小。
不得不說,脫脫果真是元廷的擎天柱。
雖然脫脫不知道漢軍領地的變化,但是,僅憑楊逍的一路偏軍攻擊河南,脫脫就知道此時是決戰最好的時機。也是對元廷最有利的時機。
脫脫的派兵布陣,并無多少花哨的地方,而是中規中矩極有章法。
左右兩邊騎兵游走不停,后軍也是大量的騎兵,之用前軍和中軍是大量的步卒。
其實,數十萬大軍的大戰,依靠的是雙方真正的勢力;比的是武器的精良,士卒的精銳,統帥的排兵布陣。那些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并無用武之地。
脫脫的用心很明顯,以大量的步卒沖擊漢軍,兩側的騎兵伺機襲擾,一旦漢軍軍陣露出破綻,兩翼和后方的騎兵迅速突進,分割漢軍。
戰法很簡單,也很實用。不過這是在兩軍野戰的基礎上。
很可惜,自從玄陽來到廬州城下,就沒有打算跟元軍野戰,最起碼現在不會。
元廷鐵騎戰力無雙,玄陽自然是認同的,漢軍士卒戰力雖然不差,但是步兵對戰騎兵有天生的劣勢,這也是玄陽這幾個月來一直加固營寨的原因。
玄陽所有的手段,都是在逼迫元軍速戰,讓元軍來攻。
其實,當初要是漢軍能攻下廬州是最好不過的,但是,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殷野王當初率領大軍攻擊廬州,實際上已經攻下廬州城門。但是,關鍵時刻,元廷的援軍趕到,從而功虧一潰。
廬州極為重要,漢軍不可能豈之不顧,否則漢軍的兩淮戰略就成了一紙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