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大鬧文院、展示考卷
「大鬧文院,這些人真是瘋了」。周彬看著眼前這一幕,氣的渾身直哆嗦。
他與蘇毅關係親善,看到蘇毅能夠高中案首,心中自然歡喜無比。
而且蘇毅還是鐘山草堂的學生,蘇毅高中,對於鐘山草堂的名聲,也是極大的宣傳。
一群人在此鬧事,周彬焉能不怒?
東方逸說道,「法不責眾,這些人抱著這個心思,自然無法無天」。
蘇毅則是一副十分從容的樣子,說道,「無妨,讓他們鬧便是,就算再法不責眾,可是在文院這裡將事情鬧大了,這些人也吃不了好果子」。
眾人點了點頭。
這時候,有人提議沖入文院之中,找到院主,讓院主出來給個說法。
這些人開始衝擊文院,可是卻被外面的衙役攔住了。
接著有衙役快速迴文院彙報外面的情況去了,沒有多久,縣文院院主唐叔同還有四位教諭紛紛走了出來。
現在唐叔同等人的臉色十分難看,如果出現考生大規模騷——亂事件,而無法快速平定騷亂的話,到時候,就算他這位縣文院的院主都會遭到重責。
看到外面衝擊文院的那些人,唐叔同冷聲喝道,「爾等想要造反嗎?」。
他這一聲大喝,運用了文膽道心,直接所有人的心靈。
那些鬧事之人,頓時安靜了下來。
一名陳家奴僕說道,「我們懷疑閱卷有黑幕」。
唐叔同冷笑著說道,「放肆,我等皆讀聖賢書,為國選才,你這混才,竟然敢辱我等?」。
那奴僕硬著頭皮說道,「陳昊陽素有名聲,所做之詩,更是引起了聖人共鳴,竟然只位列第二名,不是黑幕是什麼?如果沒有黑幕,可否讓我們閱卷?」。
「混賬東西,科舉試卷,也是隨便可以翻閱的嗎?你膽子倒是不小,什麼話都話胡言亂語一通,不怕被流放三萬里嗎?」。羅銘沉聲喝道。
那奴才被嚇得渾身直哆嗦,不敢再多言,可是外面許多人依然在交頭接耳的議論著。
唐叔同看到了人群之中的陳昊陽與陳平二人,他心中暗恨。
鐵定是這二人搞出來的事情。
不過這二人實在陰險,躲藏在背後,讓別人衝鋒陷陣。
當務之急也不是糾結誰是主謀的問題了。
而是要解決眼前發生的事情。
只是想要堵住悠悠眾生之口。
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看來,確實有必要讓大家查看試卷。
否則。
這件事情無法平息。
唐叔同說道,「既然大家覺得陳昊陽只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難以服眾,那麼,本院主現在便讓人將蘇毅的四張試卷還有陳昊陽的四張四卷取出,大家可以做一下比對,到時候一切便可知分曉!」。
唐叔同隨即派羅銘,陳凱之二人將蘇毅與陳昊陽的試卷取出來。
沒有多久,二人便取出了試卷,唐叔同他們來到了公告欄前。
「先將陳昊陽的第一張試卷展示出來,然後再將蘇毅的第一張試卷展示出來,後面也是如此!」。
唐叔同吩咐道。
「是……」。羅銘,陳凱之應道。
陳凱之拿的乃是陳昊陽的試卷,他將第一張綜合卷取出,交給了一名衙役,這名衙役與另外一名衙役,各自抓住試卷兩角,為大家展示這張試卷。
許多人伸著脖子看向了第一張試卷。
「綜合卷只錯了最後一題」。
有人說道。
「最後一題真的太難了,簡直喪心病狂一般的難,我翻閱了許多資料,請教了幾位先生,也沒有找到正確答案」。
接著又有人說道。
「不是舜帝,實在是不知道《韶》的作者是誰啊」。接著又有人說道。
這個時候,蘇毅的第一張試卷也張貼在了公告欄上面。
大家看去,頓時驚呼起來,蘇毅的綜合卷,竟然是滿分。
最後一題,蘇毅也作對了?
「《韶》的作者竟然是夔?夔不是神獸嗎?怎麼會是夔的作者?」,有人質疑道。
「是啊,夔是《山海經》之中記載的神獸,怎麼會是《韶》的作者呢?」。
許多人都議論紛紛起來。
《韶》的作者是誰,確實是一道極難的題目,這道題出來之後,據說有大學士翻閱了很多資料,都沒有確定《韶》的作者到底是誰,可見這道題,到底多難。
唐叔同說道,「我與諸位教諭,仔細翻看了諸多文獻,也沒有找到具體的出處,所以這個答案,我是沒有辦法回答大家的」。
唐叔同這位主考官都親口承認不知道出處在哪裡,大家不僅僅不會覺得唐叔同水平不夠,反而覺得唐叔同有君子之風。
「蘇毅蘇子恆定然知道,不知蘇毅蘇子恆在何處?」。有人說道。
「是啊,蘇子恆在何處?還請出來一見」。許多人喊道。
陳昊陽的臉色陰沉,他沒有想到,綜合卷蘇毅竟然是滿分,壓了他一頭,這讓他很不舒服。
如今看到那些鬧事的學子們,也紛紛平靜下來,反而都在討論《韶》的作者是誰,以及在尋找蘇毅的下落。
陳昊陽的心情越發不爽起來,他感覺,他的陰謀詭計,怕是失敗了。
不過這也無妨,只是綜合卷而已,說明不了什麼。
「蘇毅蘇子恆在此!」,文院對麵茶樓一間包廂的窗戶打開了,張興澤指著身邊的蘇毅笑著說道。
「是蘇毅蘇子恆」。有人驚呼起來。
「他就是蘇毅蘇子恆啊,四詩登聖刊,必是千古佳話!」。
「縣試之前蘇毅被人誣衊,做石灰吟以證清白,那首詩,也是足以千古流芳的詩文,必登聖刊」。
許多人交頭接耳的說道。
蘇毅蘇子恆的大名,早就是人盡皆知,如今看到蘇毅,許多人都有些感慨,這蘇毅蘇子恆不僅才學過人,長得也是一表人才。
真是佔盡了風流瀟洒。
蘇毅向大家作揖。
唐叔同笑著說道,「蘇子恆,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韶》的作者會是夔,不知道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
「還請子恆兄賜教」。許多學子,童生,秀才,甚至舉人,紛紛作揖,虛心向蘇毅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