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九章

  第19章

  鎮上

  裴宿眠、阮明誠、江昊文與他們夫子馮嵩順利匯合。

  大家這時還沒吃飯,看到他們回來了,就招呼店家上菜了。

  阮明誠將餃子給了馮夫子,對馮夫子說是他娘讓他帶的。

  馮夫子道了謝,說他娘有心了。

  裴宿眠和江昊文也將阮家給的餃子一併交給了馮夫子。

  馮夫子笑道,「就當明誠家給咱們添了一道菜。」

  等上菜的功夫,裴宿眠動手,將三隻荷葉袋上的稻草給解了,然後將它們放在桌子中間,白胖胖的餃子,安靜地躺在碧綠色的荷葉中間,讓人看著就有食慾。

  這些讀書人看著,覺得挺有意境野趣的。

  馮夫子招呼大傢伙,「來,大家都試試明誠家的餃子。」

  等馮夫子挾起第一隻餃子后,其他人紛紛朝它們伸出了筷子。

  「好吃!」

  「鮮香宜人。」

  江昊文見裴宿眠沒動筷,只當他謙讓,眼明手快給他挾了一隻,還催促他,「快吃,再不下手就沒了。」然後又迅速加入搶食行列,「等等,你們給我留點!」

  裴宿眠看著碗中白胖的餃子,猶豫了一下,挾起之後輕輕咬了一口,一股混合著韭菜鮮筍和肉味的咸鮮味撲鼻而來。四樣餡料配比好,咬下去還帶著恰到好處的汁水。他垂下眼眸心想,這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餃子。

  總共四五十隻餃子,沒一會功夫,便一掃而空。時人食量大,即便他們是書生,真敞開了吃,一頓吃二三十隻餃子完全沒壓力。

  最後,江昊文看著最後剩下的三張荷葉,氣得大叫,「你們這些牲口,我一共才吃到三個,早知道我們就在路上把餃子給解決了,一個也不給你們留!」

  對於他的抗議,他的同窗完全不當一回話,不僅如此,還氣他。

  「略略略。」

  「手快有手慢無,昊子,誰叫你手短的。」

  看著眼前打打鬧鬧的一幕,阮明誠心中一動,笑道,「這餃子是我幾個嫂子包的,但餡料卻是我小妹調的。你們要是喜歡吃,等我們回來,再讓她們包點。」

  聞言,裴宿眠掃了他一眼,阮明誠渾然不覺,

  阮啟剛不太看得上阮明誠,所以一大早就帶著自家大哥去了山上。阮明湘將建窯和燒炭的任務交給了他。他為這事忙活去了。回來的時候,兩人還各挑了兩捆生柴回來。

  大中午的,大家都不下地了,有鄰居過來找阮老太嘮嗑。在農村,老人們嘮嗑也沒閑著,手上多少都會帶著點活,或者帶孩子,或者做點針線,這會阮老太就在挑糧食。這時曬糧食的曬場可不像後世那樣,是水泥打的大曬場,古代的曬場曬出來的糧食多少都會帶著點泥沙。吃之前最好挑揀一下。這會阮老太把買回來的糧食倒在簸箕里,一邊挑著糧食,一邊和鄰居大娘嘮嗑。

  阮啟剛和阮啟智回來的時候,門口的大娘們都看見了。

  「你家孩子也太拼了吧?剛砍的柴還沒在山上曬晾乾,就著急著挑回家了?」

  可不是拼嗎?這麼熱的天氣,很多人只在地里勞作到隅中時刻,兩個少年去山上幹活到了午時才回。

  「對,你家這兩個大孫子怎麼教的,這麼勤快?」

  鄰居的誇讚可把阮老太得意壞了,嘴上謙虛道,「哪裡,我和我家老頭子哪會教什麼孩子,都是他們自己懂事,其實說來說去還不是窮鬧的。」

  ……

  阮明湘看著滿頭大漢的兩人,抿了抿嘴,說道,「廚房裡給你們留了餃子,快去吃吧。」

  稍後,阮啟剛一邊呼嚕嚕地吃著餃子,一邊說著接下來的計劃,「今兒我和大哥砍了一大片木柴,按你說的,砍的全是兩三指寬的喬木,料想應該夠用了,要是不夠再去砍,下午就建窯,然後燒炭。就用我們挑回來的四擔生柴試試,要是成了……」最後發狠地道,「肯定能成!」也必須成!

  嘖,是個狠人。阮明湘心想。

  「行,晚點你們爺爺就將我們訂好的石磨鐵鍋爐子等物件拿回來了,然後我試做一下腸粉和石磨河粉。要是一切順利,我們三天後就去鎮上開攤。」阮明湘盤算著,等她爹將他們訂製的工具取回來,她就開始動手,問題不大。

  「一會吃飽先回屋歇一歇吧,下午再幹活。」阮明湘心疼哥倆,才十五六歲,擱後世,還是個高中生而已。在這大熱天里,已經去山上幹了一上午的活了。便是生產隊的驢,也得歇一歇吧。

  「不用……」阮啟剛拒絕。他現在滿腦子就是趕緊賺錢,誰攔他他和誰急。

  阮明湘白了他一眼,「不用什麼,你不累,你大哥不累啊。」

  被提及的阮啟智茫然地抬起頭,憨笑著,「小姑,別擔心我,我不累。」只要讓他呆在家裡,幹活一點問題也沒有。

  阮啟剛給了她一個『你看到了吧』的表情。

  阮明湘看出來了,她這大侄子是個戀家的人,只要讓他呆在家,啥活都能幹,「行叭,隨你們忙吧。」

  稍晚,她爹不僅將石磨爐子等物帶了回來,還帶回來了三四斤骨頭。

  「這些骨頭是你大表哥給的,還說以後我們家要做吃食買賣要用到的骨頭他們包了。」

  骨頭三四文錢一斤,不值什麼錢。雖然價格低,但因為骨頭上的肉熊掌都是剔得乾乾淨淨的,在人們看來,一點吃頭都沒有,也沒什麼人買,通常都是被他們當成搭頭給了大客人或者熟客了。

  聽說他們要做吃食買賣,何家幾位表哥還挺高興的,一些忙他們能幫則幫。

  「對了,得知你有意在西街擺攤賣吃食,你大壯表哥還說會幫我們留意攤位的。」

  「太好了,改天得好好謝謝表哥他們。」

  萬事俱備,阮明湘精神一震,打算試試身手。

  說干就干,阮明湘打開家中儲米的柜子,取了一些江米和燦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清洗過後浸泡在木桶里。

  這是做河粉的配比,腸粉呢,需要更柔韌更勁道一些,需要加入一些澱粉玉米粉之類的。

  接著,她去燉骨頭湯去了,這湯粉要做得好吃,湯是關鍵,骨頭焯水下鍋后,阮明湘將自己買來的以及收集到的香料調料拿了出來,按比例配置調料包。她收集到的香料不那麼齊乎,還差了一兩味,她只能找替代品。

  草果三枚、石菖蒲一株、八角一整顆、香葉、姜塊……

  她將香料包整個放進燉著骨頭的大鍋里時,等大火將鍋里的水燒開后,便改成小火慢燉。

  阮啟剛兄弟二人吃罷了飯,便去了後院忙活建窯燒炭的事。

  阮家後院地方不小,建窯建的是泥窯,只需要和泥,如今後院有地方有泥,井裡有水,就前前後後地忙碌而已,連門都不需要出。

  說起阮家的這口井,算是甜水村裡為數不多的八、九口井之一。

  井,在古代,也不是每一戶人家都能擁有得起的。

  甜水村以及附近幾個村子,都是沿河而置,溪流發達,吃水並不困難,好多人家都是直接到河邊溪邊挑水吃的。

  可他們這裡有一點不好,就是春夏之季雨水多,這雨一下,河裡小溪的水就會因變黃,這時的河水溪水裡的泥沙量太大了,吃不得。這時水井就變得重要起來了。

  阮家這口井還是阮老太嫁進來的第三年花錢請人打的。

  打井前,河水吃不了的時候,他們阮家都是去別人家的水井挑的水,遠還不說,還會被人說嘴。

  阮老爹沒成親前老阮家在村東頭,分家后阮老爹他們住村西。村東頭那口井老阮家是給了錢,但住村西的阮老爹不可能再到村東頭去挑水,太遠了。阮老爹和人打了招呼后,便去最近的井挑水吃。

  但這樣一來,問題又來了。因為那些打好的井,好些個都是幾戶人家一起出資的。出資的時候阮老爹沒成家也沒分家,自然不可能拿錢的。儘管阮老爹和人打了招呼,有些嘴碎的,看到阮老爹去挑水吃,可不得說閑話嘛。

  阮老太一氣之下,就咬牙把井給打了。而且還是打在院子里,如今大門一關,誰也別想進來。

  阮明湘只覺得家裡這口井打得好,用水太方便了。

  傍晚的時候,大骨湯已經熬好了。湯色清亮,因為她這鍋湯用的香料好多都是大料,那香味自廚房而出,家裡的孩子今兒個都沒出門玩耍,如今一個個就呆在院子里玩兒,不時地朝廚房探頭,然後深呼吸一下,陶醉在這濃郁的香味里。

  這香味甚至飄出了院子,引得路過的村民駐足。加上阮啟剛他們下午建窯燒炭,後院里不時有一股股濃煙冒出,動靜不小。自然引起物議。

  「阮家在做什麼好吃的?這麼香。」

  「不知道哎,聽說他們早上吃了餃子。」

  「上午吃餃子可以理解,畢竟阮秀才難得回家一趟,可阮秀才都走了,他們下午還做好吃的?阮家這是發財了?」

  「這倒沒有,聽說他們家打算做點吃食的買賣,所以在折騰吧。」

  「做吃食買賣啊,聞著倒是挺香的,就是不知道價格貴不貴。」要是不貴的話可以買點來嘗嘗。說話的人咂巴著嘴想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