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就是喜歡偷怎麼了> 第335章誤人子弟

第335章誤人子弟

  當年官制改革,劉志又在各州郡增設了學官,專門負責各地的學校和科舉。

  如今國內的讀書風氣更濃,也是時候將教育制度化了。

  這日,劉志傳召翰林院掌院胡廣前來,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胡廣一向對辦學之事十分贊成,此人在政事上雖然沒什麼主意,但在教育和選拔人才上卻很是盡心儘力。

  當年梁冀提拔他為太尉,純粹就是看上了他膽小怕事的性格,後來劉志重新啟用,也是因為他在學界的威望。

  翰林院以學識為主,不用參與政治,對胡廣來說,確實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些年來,劉志給他的最大任務,就是維護科舉考試,負責為朝廷選拔人才。

  另外,讓他負責帶領一干文人,收集編撰先秦前漢以來的各種典籍。

  這可是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件。

  經過了秦代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焚毀百家典籍,以及新莽之亂時候的戰火,許多古籍都已經毀壞或者是失蹤了。

  來自後世的劉志,深知古代文化傳承對於將來的重大意義,趁著自己如今有這個能力,及時的進行搶救性的發掘。

  十幾年來,在胡廣的主持之下,這項浩瀚的工程也只完成了十之三四,不過隨著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經驗也更加充分,後面的速度將會大大加快。

  漢代的大儒都流行自己開館授徒,譬如馬融一生收徒上萬,最多的時候,同時有三千個學生。

  胡廣自然也不會例外,以他在儒林的威望,前來求學的士子多如過江之鯽。

  當然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入他門下,必須經過特別的考核,要知道連陳蕃等人都是他的門生。

  實際上,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民辦學校,只是完全靠個人威望來維繫,如果斯人已去,則學校就跟著煙消雲散。

  基本上跟手工業的師父帶學徒是一個模式,好處是可以借用老師的人脈,進入仕途更順利一些。

  壞處是所學比較單一,畢竟只有一個老師,也就是說,只代表一家之言。

  就劉志個人而言,他是不提倡這種辦學方式的,一直鼓勵以個人名義開辦學校。

  馬融榮退之後,便聽從號召,回鄉創辦了一所高等學府,因為他本身還是京師育才學校的名譽校長,對這種辦學方式很熟悉。

  所以依樣畫葫蘆,一切照搬過去,複製出一所育才學校。

  因為他帝王之師的名聲,再加上確實是當世大儒,在整個學界號召力極強,所以短時間內許多名士風聞而至。

  劉志甚至親自揮筆賜下匾額,以資鼓勵。

  在治學方面,馬融可以說是野心勃勃,他根本不滿足於這一所學校,又資助他的弟子盧植,在其家鄉涿郡也開辦一所新式學校。

  由於涿郡還在建設之中,所以便趁機將學校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由國家出面幫其修建。

  雖然這所學校目前還沒有開學,但涿郡學校,卻是幾所育才學校中最上規模的。

  在馬融所有的弟子之中,若論學問,最出色的肯定是鄭玄,但盧植是有名的神童,從小就追隨馬融學習。

  後來馬融門下弟子太多,懶得親自教導,後期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由盧植轉授的。

  因此若論群體教學經驗,盧植肯定比鄭玄強多了。

  劉志對這所學校期許甚高,畢竟此時東北廣闊的地域上,教育程度卻遠遜於中原。

  希望涿郡的這所育才學校,將來能夠帶動整個東北方的學術氛圍。

  民辦學校這個概念如今已經深入人心,在揚州和荊州,都已經有名士出面開辦正規學校。

  夏季的時候,劉志巡幸揚州就特意去參觀了當地的官學和民辦學校。

  荊揚一帶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才子輩出,與中原相比大有後浪壓前浪的感覺。

  當年劉志指示各地方政府開辦的工讀學校,雖然是以教授手工業為主,文化知識方面只具備掃盲目的。

  認識一些常用字,再學一點簡單的算數,並不教導高深的經史子集之類。

  但即便這樣,也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許多老師在民間發現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之後,就會起了愛才之心,推薦給官學。

  這使得一些貧苦人家的孩子,也有機會接觸高等教育,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從中湧現了不少優秀的人才。

  這些人在整個科舉考試中所佔的百分比,雖然還是微乎其微,但由於都是些天之縱橫之輩,往往成績名列前茅。

  他們的經歷,流傳於世,讓鄉野間的老百姓們津津樂道,也鼓勵了更多的平民學子。

  在此基礎之上,劉志覺得全面實行初小教育的時機已經到了。

  他想將這些遍布全國的工讀學校,改成普通小學,學習內容也調整成以文化為主,手工業為輔。

  而且還分為男班和女班,由於工讀學校原本就有教授女子紡織、刺繡,以及其他手工業的班級,所以讓女子上小學,還是有著廣泛基礎的。

  當然,劉志也沒打算搞什麼男女平權之類的活動,只是讓女子得到部分受教育的權利罷了。

  至於將來社會發展起來之後,會不會順應潮流出現這方面的呼聲,那就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了。

  雖然他不打算放開女子進仕途的門檻,挑戰封建制度,但卻給了女子另一條道路,那就是更多的就業機會。

  且不說全國範圍內蓬勃發展的紡織業,其中所需要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性。

  其他譬如製糖、釀醋、印染等等行業,也需要大量女工,而且漢朝本就不忌諱女子經商,唯一與現代有區別的是,在身份上必須要附庸於一名男性。

  譬如某商的女兒或某商的妻子之類,現在工讀學校的興起,也使得一批女子走上了從師之路。

  畢竟將女兒送去學藝,一般的家長還是不放心交給男性老師的。

  除此之外,由於醫學的興起,基於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有許多婦科病症還是很忌諱由男子來診治。

  所以漸漸的湧現出許多女醫師,專攻婦產科或者婦女內科,而且還有越來越蓬勃壯大之勢。

  經濟地位的提高,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女子權力的提高,所以儘管劉志並沒有在明面上提倡過,卻仍然達到了相同的效果。

  現在開辦國有小學的理念提出來,不僅僅有著教育方面的意義,還有著提高婦女地位的深遠意義。

  胡廣對劉志的這個理念表示了擁護,並積極獻計獻策,認為朝廷應該對小學進行財政補貼,好讓更多的平民孩子上的起學。

  這時代的儒家學說,還沒有後來程朱理學那般嚴苛,既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也沒有剝奪貧苦孩子學習的權利。

  由於孔聖時代離此還不遠,在繼承方面比較全面,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有教無類,認為所有有天資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資格。

  因此一個真正的儒學大家,是不會執著於階級的限制,而泯滅教育權力的。

  在他們心中,教育的對象只有一種,那就是天資聰穎,有慧根之人。

  但由於小學並不教授高深的學問,只是以掃盲為主,兼具手藝學習的目的,所以一些開明的士人並不反對。

  如果他提出的是中學概念,估計反對的聲浪就會很高了,讓普通而無天資的平民,接受比較高深的教育,在他們心中,這純粹就是浪費師資力量和錢財。

  想搞全民教育,劉志估計在他這一輩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希望下一代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朕的意思,不僅僅要把小學納入朝廷學官制度,還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全國各地的辦學和科舉。

  胡公以為此議如何?」

  到目前為止,各州郡的學官直接劃歸吏部管理,而京城的四大官學和太學,都屬於獨立機構,但以太學為主。

  京城的民辦學校甚至沒有納入任何管理制度,以前學校數量少,還不覺得怎麼樣。

  隨著大漢帝國的各種官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果再沒有規範管理制度的話,就會雜亂無章。

  這一點,許多有識之士都已經感覺到了,但具體要如何解決,卻至今沒有個統一的標準。

  如今陛下一提,早就憂心忡忡的胡廣,立刻覺得豁然開朗。

  「陛下比舉真是英明至極,如今各地學校遍地開花,良莠不齊,有些自以為名士之流,辦學純粹就是為了沽名釣譽。

  如此做法,到最後只能是誤人子弟,甚至於禍害一方。」

  胡廣之所以如此激動,是有原因的,儒林中確實有許多飽學之士,但不可避免的,也會有濫竽充數之徒。

  看著別人開辦學校,聲名遠播,也立馬眼紅跟風,他們本身學識就不夠淵博,平日里裝模作樣賣弄風騷,博得名士頭銜。

  明著開辦學校,實際上還是從前的私塾,沒有一丁點兒的改變,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

  若是普通假名士也罷了,怕就怕本身家族勢力大,學校影響範圍太廣,會耽誤大量的學子。

  其中有個最有名的,便是劉志還是蠡吾侯時的啟蒙老師,周福。

  此人本是個小有才學的普通名士,就因為運氣好給劉志當過啟蒙老師,便因此平步青雲,入朝做了個尚書郎。

  第一次大考前夕,馬融還曾經推薦他擔任主考官,結果經過劉志的調查,發現此人才學淺薄不說,還人品低劣。

  每日夸夸其談,結黨營私,十分看重虛名,要不是頂著帝師的頭銜,這樣的人劉志早就一擼到底,哪兒涼快到哪兒去。

  但大漢是以儒學為基本思想方針,尊師重道是起碼的國策之一。

  所以周福只要不幹出謀反的舉動,其他的任何事情,都無法撼動其地位。

  後來官制改革之後,劉志便把他踢到秘書省,擔任侍郎,暗地裡給袁盱打了招呼,也不讓他做實事,就這麼好吃好喝地供養著。

  前幾年周福老父病逝,作為自詡為名士的周福,只能丁憂回鄉,守孝三年。

  沒想到三年後,他剛準備回京城,老母親又病了,周福自知短時間內無法回去,就把主意打到了辦學校上面。

  因為有帝師之名,官銜又掛在秘書省門下,因此想通過他走關係的人,多如牛毛。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被他閃亮的名號給矇騙了,還以為他學富五車,專門前來投奔的。

  在他的家鄉甘陵,周福的名氣與房植同等,可卻遠遠不及後者的才學和品德。

  對於此事,真正的名士都是嗤之以鼻,但從地方上到京城之中,卻無人敢就此事彈劾。

  周福畢竟占著皇帝師傅的名頭,陛下若處罰他,就容易落下虧待的不義之名。

  現在對統一進行統一管理,辦學資質不達標的,辦學條件不夠的,都可以直接取締。

  周福的弱點是貪慕虛榮,喜歡裝名士風範,表面上不敢公開做出格的事情,只要尊法辦事,他也只能幹瞪眼。

  其實劉志何嘗不知道周福的種種不良行徑,這一招雖然不專門針對他,但也是針對的他這種群體。

  「既然胡公也贊成,那就在翰林院商議一下,看看要如何才能規範辦學標準。」

  「是,老臣這就去辦。」

  胡廣眉開眼笑,樂顫顫地去了,他可是出了名的老好人,連他都看不下去了的人,行事該有多惡劣,簡直令人難以想象。

  哼哼,敢打著他劉志的旗號行不義之事,別以為他就拿著沒辦法了,要整你,隨便動動小指頭就夠了。

  陛下要規範辦學制度,糾正不良風氣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雖然制度還沒出來,但其實大部分人心理都有個底。

  民辦高等學府,應該是以京城育才學校為藍本,畢竟那可是在陛下的親自籌劃下建立起來的。

  第一代校長,就是如今的南海公鄧演,後來他請來馬融出山,自己甘願退居幕後。

  而且,育才學校的成功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推廣各種新式學問上,更是不遺餘力。

  只是要模仿起來,難度太大,必須要具備各種學科的師資力量,還要有專門的場地和規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