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老少少的對台戲
1992年,他們仨都幾歲了?這個得數一下!
世界太不太平,這個中部小山區的人們不關注,但是可愛的小平同志南巡,祖國的未來一片光明,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小山村裡開始有人穿起背帶褲配兩粒扣子的西服,一雙烏黑髮亮的皮鞋根下還訂個鐵片,走起路來一鐓一鐓的響,好不氣派。許多人家裡買了自行車,有的人還愛扛個三洋機大街小巷的播放四大天王的歌,就連幾歲的小屁孩也偶爾會哼上幾句「謝謝你的愛」,「對你愛愛愛不完」「我和你吻別,在無人的街」……
可老吳家三兄弟的天下,卻還是繼續著這個小家庭的世界大戰。鄰居大勇家的黑白電視機已換成彩色電視了,那個老愛開吳木匠玩笑的小四也買了全村第一輛加菱牌摩托車,村裡老少爺們都去看。
「小四啊,你小子從小就機靈,現在發財了!」
「哎呀吳木匠,浦東大開發都快兩年了,上海的樓好高,路好寬哦!」
……
吳木匠也想和小四他們一起去大上海闖蕩江湖。無宵節也過完了,明天就是該出發的日子。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商量。劉知恩一言不發,心裡縱使有一萬分的不舍,但看著村子里在外打工的年青人都走入致富的前列,心裡也難免有些矛盾。
「那收稻子的時候這農活可咋辦呢?」吳木匠的老媽子首先發話了。
「就說你們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都什麼年代了還老是掂記這一畝三分地呀!」看來吳木匠的父親也是支持的。
「我就擔心這三個兒子……」吳木匠思來想去還真是一時無法決策。
這個時候只見那神奇的曾祖父氣勢洶洶的猛一站起來,嘴裡叼著煙斗,手往背上一反來回渡幾步,依然是那麼中氣十足的將大手一揮:
「想當年老子打小日本的時候管過你爹嗎?你看現在他還不是杵在你眼前生下了你?男兒志在四方,明天給老子滾!」
這是一箭雙鵰呢還是一石二鳥啊?一句話連帶著倆個人一起罵,吳木匠和他老爹面面相覷的對望幾秒,然後雙眼再齊刷刷的向吳家老祖宗掃過去。
「我這當兒子的就這麼讓你失望嗎?老杵杵杵的我又不是一根棍子!」吳木匠的老爹敢開口說出來嗎?他不敢,最多只能在心裡想想。記起去年不知犯了什麼錯,五十好幾的自己還被七十多的老爹拿根扁擔追著滿田埂上跑,笑得鄉親們前俯後仰的一時傳為美談嘿嘿嘿。
「我的老祖宗耶,說話就不能好聽點?叫走就走嘛還『滾』,這麼大一把歲數了永遠都是這麼火急火燎的,還以為這是在部隊你是少校我是兵啊?」吳木匠敢說嗎?也不敢,在心裡想想還是可以滴。
老大吳法聽說心裡暗喜,因為老爸動粗的時候下手還是有點狠的,要老爸一走,壓迫在我頭上的這座大山不就沒了,這天下還不是大少爺我的啦哈哈哈!老二倒是有些不舍,但必竟也不小了,大人的事情就讓大人去辦。可老三不幹了,整天流著口水還沒斷奶的吳敵,在他老爸起程的時候就跟在屁股後面屁顛屁顛的一路狂追,哭得傷心裂肺的樣子讓人看了都心碎!但哭歸哭,該出發的時候劉知恩還是不說話,只幫他整整衣領。吳木匠一步一回頭,雖有萬分不舍但還是闖蕩江湖去了。
世界還是以前的世界,村子還是以前的村子。
每天清晨,村子里的那一幕對台戲依然風雨無阻的在上演,這台戲只有倆位老人,就是那神奇的民國時期當過鄉長帶過兵的曾祖父和他的小舅子。曾祖父喜歡看報紙,每天晚上七點的新聞聯播雷打不動的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祖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整天心裡樂開了花。他小舅子以前是村裡板磚廠的廠長,***上台以後,他的飯碗丟了,國家公有財產變成私人企業,這是典形的資本主義復活,依然在壓迫廣大社會主義的貧下中農。
「毛主席萬歲!」小舅子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自家門口對著曾祖父窗子大聲吆呵幾聲。
這無聊的鬧鐘響起來,曾祖父也來勁了,他趕緊起床。
「小平同志萬歲!」曾祖父依然中氣十足的對著吆喝。
「你這老不死,地主階級總有一天還會再垮台的」,小舅子振臂高呼,「毛主席萬歲!」
「老東西,貧下中農活在當代遲早會成要飯的」,曾祖父毫不示弱,「小平同志萬歲!」
……
這對台戲一演就是好多年,這幾乎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吵完架,倆老頭回家洗刷刷,然後各做各事各找各媽,就像剛才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他小舅子依然是村頭村尾到處找人下相棋去,而曾祖父依然是每天要到河邊走一走,然後他每天的工作很忙。
這一年,三兄弟少年不識愁滋味,依然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祖父依然精神抖擻,一手毛筆字龍飛鳳舞,自作的對聯在全縣有名,並在全市對聯大賽上以七十多高齡獲獎,鎮上很多人家紅白喜事都花高價請他代筆。而曾祖父到外搞文學只要吳法有空就必定帶著他,這讓吳法從小練就了一手好字,無論是硬書法還是毛筆字都在這個小山村裡令人刮目相看。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村子里的家長們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吳法學習。如今吳木匠去上海了,曾祖父更視吳法為掌上明珠。
而吳天的成績依然是不溫不火不上不下,每天早上起床照常掃完了地才去上學,即使哪天上學快要遲倒了,也從不敢違抗當年他媽媽給他布置的家庭作業——誰叫自己是個留級生!
吳敵哩,四歲的娃兒依然是個好吃好玩好流口水的傢伙。但一點,依然是命硬,有一回掉到水塘里都嗆得全身發紫了,竟然被鄉親們用家鄉的土方法放牛背上做人工呼吸,硬是把他給生生的救了過來。
鄰居大勇的爸爸去武漢打工得早,是村裡最先富起來數一數二的萬元戶。相隔不遠的青娃子家,他爸爸是在鎮上財政所當官的,一年三節所里發的蘋果桔子自家吃不完,有時候一整袋整袋的都爛掉了就直接往田裡扔,很多小夥伴去撿沒爛完的吃,但是劉知恩從來不讓他的三個兒子去撿。
因為丈夫不在家,劉知恩一個農村婦女卻深深懂得他肩膀上責任的重大,他辛勤的操持著家務,帶著孩子。雖然只是面積不算大的幾間瓦房,卻打理得乾淨整潔井井有條,依然喂著兩條豬養著一條牛,田裡的水稻依然種兩季,地里的花生黃豆還是不比別人家種的少。別家小朋友買得起吃的,劉知恩在家自己動手做,比如什麼麻花包子油條爆米花糕等等,一心不讓三個兒子嘴饞別人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