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的年號是景泰> 第二十七章 亂鬨哄的朝廷

第二十七章 亂鬨哄的朝廷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七,二十萬大明將士全軍覆沒,英宗皇帝失蹤的消息傳到京城,整個朝廷頓時亂作一團,城內人心惶惶。

  為了應對這個消息,朱祁鈺以京師留守的身份,召集百官在奉天殿議事。

  奉天殿中,文武百官一片死寂,只有下面非常微小的議論聲在殿內流轉。

  朱祁鈺站在御階下面,面對著文武官員道:「今日懷來守軍傳來消息,陛下在土木堡遇到瓦剌偷襲,三大營全軍覆沒,陛下也被瓦剌擄走,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吧,今日招大家前來,還需儘快拿出一個方略,以備萬一。」

  對於這件事,朱祁鈺壓根就沒想著保密,這麼大的事情,無論他如何保密,天下人都會非常快的知道,這時候保密,反而顯得他有什麼陰謀似的。

  所以,在通知群臣來開會的時候,他就讓內侍告訴了大臣,要求他們必須儘快進宮,省得某些人裝個病啥的。

  文武百官均是點頭。

  吏部尚書王直出班道:「回郕王殿下,現如今陛下北狩,三大營全軍覆沒,京師武備已經空虛,兵部應儘快拿出方略,充實京城。」

  因為兵部尚書鄺埜隨英宗出征,現如今兵部的頭頭是左侍郎于謙,只見他出班道:「回郕王殿下,回王尚書,現如今京師兵士大概在十萬左右。」

  聽到他說京師還有十萬兵力,群臣不禁鬆了口氣。

  然而于謙又繼續道:「但是陛下親征,帶走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兵士,現如今這剩下的十萬人,基本上都是老幼病殘,基本上沒有多少戰力,需從外地急招幾個衛所進京補充,以穩定中樞。」

  翰林院侍講徐有貞跳了出來:「郕王殿下,陛下北狩,臣萬分悲痛,然現如今三大營已無,京中也沒有可戰之兵,瓦剌新勝,必會趁此機會南侵,說不準現在正向京師進發,於侍郎所言雖為良策,然衛所調動還需時間,而瓦剌興許三日即到,微臣斗膽,請移京師於應天,暫避刀兵,以圖後事。」

  駙馬都尉焦敬反駁道:「京師乃大明中樞,天下重地,怎可輕言放棄?」

  徐有貞也是立刻反懟回去:「焦都尉是打算將大明宗室和文武百官置於險地?」

  焦敬也不是慫人,繼續反駁:「京師是天下核心,一旦移動,必將天下震動,叛匪四起,那時南有叛亂,北有蒙古,我大明社稷必將不穩。」

  徐有貞道:「靖康二年,高宗南渡,續宋朝百二十年,都尉是否忘記?」

  「夠了。」焦敬還待再說,卻被朱祁鈺這一嗓子喊了回去:「今日是商量方略的,不是讓你們吵架的。」

  轉頭看向其他人,問道:「諸位還有別的意見和方略么?」

  禮部尚書胡濙是文官中僅次於王直的大佬,這時候站了出來,慢悠悠地道:「回郕王,徐侍講所言有誤。」

  這是朝堂上為數不多的幾位老臣,朱祁鈺不敢隨意得罪,於是便點點頭道:「胡尚書請講。」

  胡濙繼續道:「宋朝高宗南渡,雖然續命百二十年,卻也失掉了半壁河山,我大明先祖歷經艱險,才驅逐蒙元,恢復漢人江山,因此上承天命,下安黎民,建立了大明社稷,此乃大明立國之本,萬萬不可忽視。」

  朱祁鈺點點頭。

  胡濙又道:「且除太祖之外,文皇帝及諸位先皇的陵寢均在此地,怎可輕棄?文皇帝定陵於北京,就是讓後世子孫知道,北京才是大明中樞,因此,徐侍講所言有誤。」

  「臣附議。」兵部左侍郎于謙也站了出來。

  「臣附議。」駙馬都尉焦敬當然也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陸陸續續又有幾個大臣站出來附議。

  朱祁鈺擺擺手,道:「那此事就議定了,京師重地不可輕移,於侍郎儘快選調一批衛所進京,加強京師防務。」

  環視了一圈,又問道:「諸位,何人還有異議?」

  文官中有些人打算蠢蠢欲動,卻被王直直接瞪了回去。

  至於武將勛貴,這群傢伙巴不得打仗呢,怎麼會這種時候跳出來。

  萬一遷都了,還能有多少仗打。

  況且大家的家底都在北京,而且家資豐厚,一時半會哪裡能及時轉移出去。

  朱祁鈺點點頭,道:「那麼陛下北狩之事該如何解決?」

  朝堂上一時間安靜異常,一滴汗滴落到地上都能聽清。

  這種事太大,沒人敢出頭,也沒人願意出頭。

  朱祁鈺只是牽頭,也不願意出頭,於是便直接點名道:「王尚書有何良策?」

  王直聽到朱祁鈺點了他的名字,心中萬分不願,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出班答道:「臣暫無良策。」

  朱祁鈺看了他一眼,轉頭問向另一個大佬:「胡尚書呢?」

  胡濙倒是不虛,慢悠悠地出班答道:「此事需郕王告知太后之後方可商議。」

  王直一拍大腿,對啊,這種事全大明只有孫太后一個人能拿主意。

  這回輪到朱祁鈺頭大了。

  他去告訴孫太后這件事?怎麼說?你兒子被蒙古人抓了,你打算咋辦?是花錢贖人?還是直接不要了?

  孫太后現在歲數也不算小了,萬一出個好歹的,自己怎麼辦?還怎麼在大明朝這個以孝治天下的地方待下去。

  不過這些事還難不倒朱祁鈺。

  眼珠一轉,朱祁鈺已經想出了辦法。

  其實這個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拉上其他人一起分擔火力。

  於是朱祁鈺裝模作樣地點點頭,道:「胡尚書老成持重,真乃大明之幸啊。」

  胡濙剛要行禮,只聽朱祁鈺繼續道:「那一會胡尚書與王尚書就和本王一起去後宮請見太后,順便商議此事吧。」

  胡濙身子一顫,差點沒摔倒。王直更是鬱悶,這事是胡濙乾的,你帶上我幹嘛啊。

  朱祁鈺沒給他們拒絕的機會,接著道:「此事事關重大,還望二位勿要推辭。」

  胡濙和王直頓時更鬱悶了。

  散朝之後,朱祁鈺直接叫內侍拉著兩位老大人去了後宮,找孫太后商量這事。

  後宮早就聽說了這件事,已經有內侍彙報給孫太后和錢皇后,兩個後宮之主現在正在孫太后的寢宮相對而泣,哭的臉上的妝都花了。

  見朱祁鈺前來,孫太后也沒拒絕,直接讓內侍把他們領了進來。

  簡單行過禮之後,孫太后直接了當地問道:「對於如何救回陛下,朝堂諸位大人有何良策?」

  三人對視一眼,朱祁鈺躬身回道:「回太后的話,諸位大人說,此事還需和太后商量。」

  孫太後點點頭,道:「此事關乎大明社稷,的確需要慎重而行。」

  錢皇后是英宗皇帝的結髮妻子,心中對英宗非常挂念,插嘴問道:「那朝廷上是否已經商量出了什麼辦法?」

  孫太后看了她一眼,不過也沒說什麼,轉頭繼續盯著朱祁鈺道:「是啊,皇兒是否已經和諸位大人商量出了什麼辦法?」

  朱祁鈺一滯,旋即回道:「回稟太后,兒臣愚鈍,對此事毫無辦法,因此特意帶著二位大人前來,希望能夠商量出一個良策,救回陛下。」

  孫太後知道朱祁鈺整天和那群紈絝子弟混在一起,也沒指望他能有什麼好辦法,於是轉頭問胡濙和王直道:「胡大人和王大人是否已有良策?」

  胡王二人對視一眼,胡濙站了出來,道:「此事老臣思量過了,現在有兩個辦法可用,不過……」

  說到這裡,胡濙微微一滯。

  錢皇后連忙催促道:「有何辦法,胡大人還請明言。」

  孫太后看出了他的顧忌,便出言安慰道:「胡大人還請直言,有什麼事情哀家替你擔著。」

  胡濙心頭一塊大石頭落地,直言道:「老臣在來的路上想了兩個辦法,一是以銀錢贖買,朝廷出一大筆銀子,派能言善辯之輩去瓦剌面見也先,把陛下買回來。」

  錢皇后立刻道:「這個辦法好,蒙古人貪婪,咱們出夠了銀子,讓他們把陛下放回來。」

  「先聽聽第二個辦法。」孫太后打斷她的話。

  胡濙繼續道:「二是派出高手,去瓦剌大營把陛下救出來,沿途設好接應即可。」

  錢皇后立刻拒絕:「這個風險太大,哀家不同意。」

  孫太后也是一個意見,搖搖頭道:「此法過於兇險,去蒙古大營救人倒是可以,但是萬一傷到陛下就不好了。」

  朱祁鈺站在旁邊,腦中思索著這兩個辦法的區別。

  買回來?先不說也先賣不賣,單說要花多少銀子,這就無法估量。這是大明皇帝啊,花少了與身價不符,也先也不會賣,花多了,大明哪裡支應得起。

  之前南面的麓川之役就花了不少銀子充作軍費,後來的閩浙民變又花去不少,大明國庫現如今基本就剩下點應急的銀子了,壓根拿不出太多的錢。

  搶回來?派人千里迢迢去蒙古大營,在也先的眼皮底下搶人?開玩笑,真當那幾萬蒙古騎兵是擺設么?更別提接應了,大明哪裡還有能在草原上立足的軍隊。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英宗自己從也先的手底下跑回來,不過這種事只存在於未來某國的電影里,指望他自己能跑回大明,還不如指望他有光武帝劉秀那樣的運氣,天降隕石把蒙古人全砸死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