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糟心的吏部尚書
明朝歷史上最大一場朝堂鬥毆就這麼被壓了下去。
中低層官員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與這些官員不同的是,六部尚書為首的高層官員倒是褒貶不一。
以兵部尚書于謙、工部尚書高谷和戶部尚書周忱為首的新提拔官員對於朱祁鈺的處理非常滿意,整個過程盡顯皇家權威,各項旨意清晰明確,殺伐果斷之氣撲面而來,毫無疑問,由朱祁鈺掌權,必然是一個合格的攝政親王。
當然,如果能夠更進一步的話.……
朱祁鈺的處置在他們那裡是褒,在王直和胡濙那裡就要差點意思了。
王直和胡濙對於朱祁鈺的殺伐果斷很滿意,但是卻有一個不方便說出口的隱憂。
三歲的皇太子實在太小了。
正常來說,皇帝立太子,基本要等自己的皇子們長到七八歲才會最終確定,因為這年頭醫療條件有限,小孩子很容易得病,即使是皇帝的孩子也一樣,甚至死亡率還可能會超過民間富戶。
而太子作為皇位繼承人,穩定才是最重要的,穩定的核心就是活下去。
現如今皇帝被俘,郕王攝政,離皇太子十六歲親政還有整整十三年。
如果朱祁鈺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攝政王爺還好,到時候皇太后一個旨意就可以拿下他,但是從今天這件事來看,朱祁鈺的英明果斷對於皇太子來說絕對是一個莫大的威脅。
十三年啊!
這樣一個有皇家血脈的人會掌權整整十三年,到時候會給皇太子留下多大的權利空間呢?又會不會行廢立之事呢?
想想就可怕。
因此,王直特意去了禮部,找胡濙聊了聊這件事。
二人商議了半天,最終也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在眼前,那就是儘早把皇帝救回來。
然而,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畢竟皇帝這個籌碼太重要了,也先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殊不見宋朝徽欽二帝不就是老死在了遙遠的金國么?
商量半天沒結果,二人索性放棄,只是決定先看看,儘力支撐到皇帝回來或者太子長大吧。
朱祁鈺不知道文官們這些想法,回到偏殿剛坐下,就聽到有小太監來傳報,說是太後有請,趕緊起身去了後宮。
到了後宮,朱祁鈺一眼就看到了太后和自己的嫂子錢皇后坐在一起,心中立刻知道了太後為什麼叫自己來。
「還不就是皇帝那點事么?」朱祁鈺突然感覺一陣膩歪。
他又不是沒派人去瓦剌,一天天的催著自己有意思么?
不過他沒敢說啥,只是老老實實地見禮,老老實實地坐下,等候兩宮訓話。
孫太後放下手中的茶盞,問道:「郕王,使節是否傳回了陛下的消息?」
錢皇后也是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希望得到一些消息。
朱祁鈺心中嘆了口氣,答道:「回太后,大同今日清晨傳來急報,陛下安好。」
想到這個消息,朱祁鈺心裡就非常鬱悶。
也先自從抓到了英宗皇帝朱祁鎮之後,就一直駐兵在大同城外,沒事就讓朱祁鎮去大同取了大明軍費當做給屬下發的犒賞,前幾天剛拿了兩萬兩千兩銀子,昨天又去打秋風,拿走一批衣服和酒水,完全把大同的倉庫當成了自己家的倉庫了。
後來感覺一趟一趟地去拿有點費勁,乾脆逼著朱祁鎮下旨,命令大同守將廣寧伯劉英和都督同知郭瑛出城投降,被郭瑛拒絕。
劉英倒是出城去見了皇帝一趟,見他沒啥大事,也就回城去了。
于謙從日常軍報上看到了這事,特意找朱祁鈺商量了一下,趕緊把劉英召回來,別哪天他突然想不通,投降了瓦剌,那大明三邊就永無寧日了。
朱祁鈺估計了一下,召回的命令應該已經到了大同,算時間劉英應該在回來的路上,因此繼續道:「廣寧伯劉英前幾日見過陛下,我已經把他召了回來,算日子明後天應該就可以抵達京師,到時候我把他帶進宮,太后可以親自問問。」
錢皇后這幾天愁眉苦臉的,突然聽到這麼一個還算好點的消息,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轉頭期盼地看著孫太后。
孫太后聽了也是很高興,自己的兒子終於有消息了,臉上掛上了一絲笑容,誇獎道:「這事做的不錯,陛下的安危還是在郕王心裡啊!」
錢皇後接話道:「是啊!是啊!郕王殿下這件事做的不錯。」
朱祁鈺笑道:「太后,皇后,此事本就是我應該做的,陛下畢竟是我的長兄,他如今身陷敵營,我也是很擔心啊。」
「現如今有了消息,我就連忙把劉英召了回來,也想當面問問陛下的消息。」
孫太后欣慰地笑了笑,旋即問道:「那急報可提到使節?他們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朱祁鈺搖搖頭,答道:「急報中未曾提到,算日子他們現在剛剛出了居庸關,應該還沒到大同。」
孫太后怒道:「這群文官,拖拖拉拉的做什麼,陛下在敵營吃苦,他們就不心急么?」
錢皇后也是點點頭、
朱祁鈺勸慰道:「太后別急,使團帶著幾萬兩銀子呢,想快也快不了。」
錢皇后急道:「那就不能讓他們先去,銀子隨後再到么?郕王快下旨催一催。」
朱祁鈺頓時尷尬,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倒是孫太后這時候出聲道:「皇后,使團和銀子不能分開,你我還需要依仗他們救回陛下,這時不宜下旨催促。」
錢皇后立刻不高興了,不過也不敢說什麼。
孫太后拉住她的手,輕輕拍著:「別急,郕王不是說了么,陛下沒事。」
錢皇后的臉色這才好了點。
「對了,聽說今日早朝,群臣要求誅殺王振九族?」孫太后突然問道。
朱祁鈺點點頭:「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陳鎰和幾名大臣一同上奏的。」
「那你打算如何處置?」孫太後繼續問。
朱祁鈺答道:「回太后,此事涉及司禮監掌印,處置還需小心,我已命抓捕王振九族及其黨羽,暫時關押在刑部大牢里,等陛下回來處置。」
孫太后頓時怒了:「此事不必等陛下回來,直接問斬了吧。」
她兒子本來當皇帝當的好好的,都是因為王振瞎忽悠,導致自己的親兒子被草原蠻子抓去受苦,她現在對王振恨的牙痒痒,面對這種機會怎麼可能拖延下去。
朱祁鈺有點為難:「太后,我已經在朝堂上說了,一切依照大明律為準,太后此時下旨殺他全家,這個殊為不妥,還請太后稍待一些時日,待陛下回來再行處置為佳。」
孫太后這會兒女人脾氣上來,怒道:「難道郕王連本宮的話也不聽了么?」
朱祁鈺見狀,連忙道:「太后莫急,我尊您的旨意就是了。」
孫太后聽了,脾氣稍微緩解,道:「這就對了。」
轉頭對身邊太監道:「去叫金英,命他草擬一道旨意,就說王振禍國殃民,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上命誅王振九族,擇日行刑。然後讓郕王用印吧。」
太監轉身離去,不一會就拿回來一道聖旨交給朱祁鈺。
朱祁鈺接過聖旨,轉身嘆氣離去。
而這一幕,很多宮女太監都看到了。
聖旨被朱祁鈺帶回奉天殿偏殿,用印后迅速送到了刑部。
刑部侍郎拿著這份旨意,心中充滿了疑惑。
早上剛剛說過,人犯收押,等待處理,結果這才半天,奉天殿那面就放出旨意,直接誅九族,越快越好。
變化沒有這麼快的。
不過他也只能執行,畢竟自己的老大金濂現在在福建那面剿匪,一時半會回不來,他可不想因為這事去問朱祁鈺,而且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嘛。
六科給事中聽說了這事,更是連個跳出來冒泡的人都沒有。
旨意下發的非常順利。
這道旨意只是引起了中低層官員的關注,卻沒有人深入去想。
不過高級官員卻開始發動他們豐富的官場經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這件事。
吏部尚書王直剛從禮部回來,只是簡單處理了幾個政務后,就聽到有人在議論這道旨意。
把人叫進來一問,王直的腦子就又開始疼起來。
他作為文官領袖,又是儒家弟子,之前朱祁鎮在的時候只需要一門心思地輔佐君王,最大的心愿就是青史留名。
但是,朱祁鎮被抓走了,他的心愿清單里又多了一個,那就是扶持太子朱見深繼位,防止皇權旁落。
原本他只需要放著朱祁鈺一手,避免他成為權臣即可。
結果現在孫太后突然開始插手朝政,這就讓他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
難道太后要學宋朝的獻明肅皇后劉娥,控制太子,垂簾聽政?
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劉娥當年可是控制宋仁宗整整十一年啊!
而且宋仁宗繼位的時候已經十五歲了。
現如今朱見深才是個三歲的小娃娃,一旦朝政被孫太后掌控,那就不知道要什麼時候皇太子才能夠真正地做一個皇帝了。
自己必須阻止這種事情。
想到這裡,王直嘆了口氣,起身再次向禮部衙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