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平靜下的暗流涌動
正德十三年,八月二十七。
朝政在一干能臣和朱祁鈺的帶領下平穩有序,京師城防逐步加固,各地的徵調衛所已基本抵達,戶部在不停地想辦法徵集糧草,而石亨正在各衛所中挑選精壯士卒訓練騎兵,準備按照朱祁鈺的想法,找機會去瓦剌的後方轉悠一圈。
京南大營里,譚裕幾人正簇擁著石亨在大營中漫步。
譚裕指著一個高大的士卒道:「此人一看就是個好漢,都督為何不挑選進來?」
石亨知道譚裕是朱祁鈺插進來的人,自然不會怠慢。
再加上譚裕也是武勛子弟,而且為人豪爽直率,很對石亨的脾氣,因此對於他的問題基本上是有問必答。
石亨指著那個士卒問道:「你看看此人身高多少?」
譚裕想了想,道:「此人身高有七尺了吧。」
石亨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你看此人的體重呢?」
譚裕看看那個高大魁梧的士卒,答道:「應該快二百斤了。」
石亨又點點頭,然後總結道:「一個身高七尺,體重快二百斤的人,加上甲胄兵刃,妥妥超過了二百斤,有幾匹馬能扛得住他?」
譚裕撓撓頭,尷尬道:「也是啊。」
想了想又說:「那此人適合步戰?」
石亨點點頭,道:「此人身材魁梧,氣力必定不小,最適合步軍前鋒。如若拿著一根狼牙棒,對戰之時只需橫揮豎砸,又有幾個士卒能扛得住呢?」
譚裕想像了一下士卒拿著粗大狼牙棒揮舞的場面,不禁感嘆道:「的確會是一個好漢。」
石亨看著譚裕,不禁笑道:「我說譚佑中,咱們是來挑選騎兵的,你總是盯著那些魁梧硬漢幹什麼?難不成你還有龍陽之好?」
譚裕雖然是根直腸子,但是也算是經歷過無數風月場所的人,龍陽之好還是知道是什麼東東的,不禁憨笑道:「都督說笑了。屬下只是看著他們魁梧有力,想來騎上馬會更加勇猛,沒想什麼龍陽之事。」
接著又補了一句:「屬下只喜歡青樓的姑娘,不喜歡小官兒那些口味。」
此事他算是親兵中的一員,這段話回完,惹得眾親兵一陣大笑。
石亨也是被逗得哈哈大笑,笑罵道:「你個譚佑中,在我的手底下居然還有時間想青樓的姑娘,看來是練得少了。明早加練一倍。」
「別,屬下知錯了。」譚裕連忙回答。
石亨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對於手下的士卒向來訓練嚴格,加練一倍,譚裕那小身子骨哪裡受得住。
笑過之後,石亨轉移話題,對著譚裕幾人道:「你們幾人雖然是郕王安排進來的,但是本都督不會徇私,該怎麼練就怎麼練,要知道,現在練的好,疆場上才能殺敵立功。如果練不好的話……」
「練不好會怎麼樣?」譚裕問道。
「練不好,那敵人就會殺了你。」石亨答道:「那你就再也不能去找青樓的姑娘嘍。」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回到自己的營盤,石亨看到自己的頂頭上司,兵部尚書于謙於大人就坐在自己的大帳之中,趕忙過來見禮。
于謙簡單回了個禮,道:「石都督,你的五千騎兵揀選得如何了?」
石亨拱手答道:「回大人的話,五千騎兵已基本到位,正在加緊訓練。」
「就是兵刃甲胄之類的還有些欠缺,馬匹的缺口最大,到現在為止只有二千多,還差了一半。」
于謙點點頭,道:「此事辦的不錯,兵刃甲胄本官正在籌備,下一批從南京軍器局和武庫調撥來的物資還有幾天就可以抵達京師,到時候讓你先挑。」
石亨大喜:「多謝大人。」
沒辦法,這年頭兵刃基本都是由工部軍器局打造,而軍器局基本都是掌握在勛貴手中,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點貪污腐敗的事情發生,尤其是這些年王振掌權,朝政愈發混亂,軍器局的兵刃甲胄的質量也是逐年下降。
還好朝廷需要一些臉面,因此軍器局每年也會製造一些上好的兵器來應付檢查,這些兵器此次也會一起從南京運來,石亨能去優先挑選,自然可以拿到這些比較好的兵器甲胄。
不過石亨又繼續問道:「那馬匹?」
于謙臉黑了下來,道:「馬匹的事情自己想辦法。」
石亨只好點點頭。
于謙又叮囑道:「此事乃是殿下親自囑託,你務必用心,儘早把騎兵給殿下練出來。」
石亨單膝跪地,大聲道:「末將定不負殿下囑託。」
于謙很滿意石亨的態度,讓石亨站起身來坐好,突然又問道:「石都督對殿下如何看?」
石亨早就聽說了于謙對朱祁鈺的評價,自然順著他的話答道:「殿下胸襟廣闊,有堂堂皇室之風。」
于謙點點頭,繼續問道:「你對殿下命你遠襲草原之事如何看待?」
這事沒什麼好想的,石亨立刻答道:「殿下深謀遠慮,深居朝堂之上,運籌帷幄之中,末將深感佩服。」
于謙很滿意,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你看殿下和陛下相比呢?」
這話題有點敏感,石亨想了想,選了一個誰都不得罪的說法:「陛下和殿下都是大明皇室,自然都是人中龍鳳。」
于謙聽到回答,也沒繼續逼問他,只是淡淡地道:「今日本官前來,主要是告訴你一個消息。」
「大人請講。」石亨很奇怪,不禁問道。
于謙笑著道:「今日早朝之後,殿下問過騎兵之事,並且讓本官告訴你一句話。」
頓了頓,于謙繼續道:「殿下說,此次出擊,朝廷不派監軍。」
「什麼?」石亨大驚,隨即大喜。
由不得他不高興。
大明從永樂年間開始,軍中就有文臣和太監作為監軍,以防止武將作亂。
但是實際上,文臣和太監經常對武將們的軍事指揮指手畫腳,雖然現在大明強盛,但是也經常戰敗,或者錯失戰機。
遠的不說,剛剛經歷的陽和口之戰,就是太監郭敬胡亂指揮,導致西寧侯宋瑛和武進伯朱冕戰死,石亨運氣好,單人單騎逃離。
對於文臣和太監監軍,石亨是深惡痛絕。
驟然聽到這麼個好消息,石亨開始還不敢相信,等自己反應過來后,不禁大喜。
于謙看著他的表情,淡淡地道:「原本本官是不同意此事的,然而殿下卻對我說,石亨衷心可信,不必監軍,讓他放開手腳去打。現如今瓦剌虎視眈眈,殿下只愁沒有勇猛善戰的武將,不怕犯上作亂的漢人。」
「因此,本官這才同意了此事。」
石亨聽到這裡,連忙行禮道:「多謝大人成全。」
于謙繼續道:「希望你不會辜負了殿下的厚愛。」
石亨立刻答道:「殿下如此厚愛,末將必效死命。」
于謙點點頭,起身道:「那石都督就繼續練兵吧,本官還有事情要處理。」
石亨又行了個軍禮,道:「恭送大人。」
出去的時候,于謙看到了門口站崗的譚裕幾人,問道:「你就是新寧伯?」
譚裕答道:「末將就是。」
于謙笑著拍拍他的肩膀,道:「盡心報國,不要辜負了殿下的培養啊。」
譚裕大聲答道:「遵命。」
于謙聽了,微微笑了笑,出門去了。
晚上,王直又找上胡濙,二人在胡濙府上的客廳中談話。
最近王直找胡濙找的比較頻繁。
他們二人都是從永樂朝混出來的老臣,已經先後伺候過四任皇帝,平素關係相處的不錯。
現在皇帝被抓走了,太后又跳出來胡亂插手朝政,前幾天居然還跳過朝廷給宣府都督楊洪下旨,加上平日里的政務,王直被弄得心煩意亂,身心疲憊不堪。
今天找到胡濙,也是為了太后的事。
因為都是老朋友,王直也沒轉彎,直接了當地告訴了胡濙自己的想法。
王直認為,太后意圖插手朝政不是一次兩次了,很顯然有臨朝聽政的意思,王大人對此非常擔心,生怕武周之事發生,因此想聽聽胡濙的看法。
胡濙崇通道教,在府上基本上就是一身簡單道袍,聽王直說完,胡濙淡淡地道:「行儉過慮了,太后不過是擔憂陛下安危罷了。」
王直面帶擔憂地道:「正是擔憂陛下安危,太后才做出今日之舉。無論如何,後宮越過外庭直接下旨都殊為不妥。」
「今日運氣好,被於廷益撞破,源潔就不擔心他日沒有攔下,我等改如何應對呢?」
胡濙摸了摸自己的鬍子,道:「此事易爾,只要朝廷發一道詔書即可。」
王直明白鬍濙的意思。
這事的確好解決,只要郕王發一道詔書,讓天下官員只認外庭的旨意即可。
但是,這毫無疑問會激發後宮與外庭之間的矛盾,對於郕王朱祁鈺來說,更是一個大坑。
胡濙已經七十多歲了,又是成祖朱棣親手提拔的親信之人,自然不怕後宮有什麼意見。
只不過對於剛剛二十多歲的,又是攝政這個不上不下職位的朱祁鈺來說,毫無疑問是個永遠也無法填滿的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