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入職
那個時候小賀真的幫了我很多,每天的早飯、晚飯,還特意為我辦了一張公交卡,幫我選衣服,領我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去看去談。
結果看上她的公司很多,因為無論是從說話、性格、行為舉止她都要優秀的多,特別是她的自信、開朗的性格,往往幾句話就能和陌生人聊的很投機,而我卻木訥好多。
小賀還請我吃了肯德基,她教我怎麼點餐,我平生第一次吃了漢堡,薯條,喝了可樂,她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也教會了我很多很多。而我呢,說得好聽可能算是不善表達,說得不好聽的就是忘恩負義了。
是的,後來我雖在北京,可是很少和小賀來往了,具體因為啥我是不知道的,只是知道她後來很少找我了,我找了她幾次也漸漸的少了聯繫,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斷了聯繫。
小賀一直是我心中的痛,因為她一直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忘恩負義的混蛋。因為她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好人,我覺得自己很糟糕,直到今日,我知道自己將要不久於人世了,仍無法去面對小賀。
我從不認為我們的友誼的崩裂是因為小賀,她曾對我那麼好,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都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只是認為自己在某件事或某句話傷到了她,而且傷的很深,令我最不肯原諒自己的是,我不知道到底因為什麼,也沒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找回失去的友誼。
我只是自責,自我討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無奈的一聲長嘆,唉~,也許老天爺要收了我的命,是我以前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了,自作孽罷了,我不怨小賀,只怨自己,一直一直活在自己自卑、膽怯的陰影里,直到消滅於人世間。
憑著自己沒有在北京市裡找到合適的工作,最後還是小賀陪我去了她同學的工廠,廠址在北京下屬的一個縣城裡,那是一個已經頗具規模的傢具廠,因為擴大生產在招人,本來主要招工人,但是她同學是那個工廠的總經理,要建立完善的生產管理系統,所以想要招幾名大學生進來,於是有了我工作的機會。
我們根據小賀同學告訴的地址,坐上了去縣城的長途公交車,公交車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縣城,下了車在公交站附近打了個麵包車,說好了十塊錢給我們送到地方,我們按照小賀同學的交代,告訴了麵包車司機,向陽村RY公司。
麵包車司機很快就找到了向陽村,不過他也不知道RY公司在哪裡,一路向村民們打聽著,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這是一個合資企業,做傢具部件出口美國,在村裡租的廠房,開始時只是招外地人幹活,所以村裡人一般都不是很清楚。
工廠很大,在村邊界的一角落裡,緊挨著另一個村,光是大車間就有六個,前面是生活區和辦公區,而車間在後面。
我們找到了她同學,也就是後來我的頂頭上司——楊經理,那是位美女經理。她領著我和小賀在工廠、宿舍、辦公室通通走了一遍,又和我們聊了我將來的工作內容及薪資待遇,沒有猶豫,沒有挑剔,我立馬就答應了,哪裡還有我選擇的餘地啊。
雖然這裡很偏,環境也頗艱苦,不過我實在不想再麻煩小賀了,我是個敏感多慮的人。這麼久的求職陰影讓我非常渴望有份工作,不管幹什麼,只要讓我有錢賺就行。
我們說好了第二天帶著行李過來,因為沒有單獨的宿舍,只能和工人共處一個宿舍,而且還是那種帶套間的宿舍,裡面八個人,外面六個人,我住在外面,還是上鋪。我是無所謂了,有份管吃管住的工作就令我非常高興了。
和楊經理告辭后,我和小賀準備往回走,楊經理幫忙打電話找來了一輛麵包車,我們又打車回到了縣城,這次沒走冤枉路,也就十幾分鐘就到了縣城,在坐長途公交車,倒地鐵,再坐公交車才回到小賀的宿舍,三個多小時才到家。
小賀說:「那個地方太偏了,還是不要去了,在市裡再找找工作?」
我說:「算了,我還是先去干一段時間,看看怎麼樣,如果不合適在考慮重找工作。」
我根本沒帶行李,小賀從她的不多的行李里勻給我了一套,一個褥子,一個毛巾被,一個枕頭,一個床單。她還在自己的宿舍里翻翻揀揀的,把她不常用的東西林林總總又給了我許多,弄了兩大包,加上我自己的一個背包,一共三個大包。
我也沒跟小賀客氣,客氣也沒用啊,我說不用拿什麼,回頭我去那邊現買就行,小賀說少花點錢,反正這些她也用不上,我知道她是為我好,她一直就是這麼樂於助人的,既然推不掉,我也就感激的接受了。
因為第二天是周一,小賀上班了,她想請假陪我去,這次我堅決的拒絕了,她一直那麼忙,晚上總是加班,我怎麼能還耽誤她一天,這一來一回就六七個小時,算了,我自己沒問題的。
有了頭一天的經驗,我順利的到了RY公司。開始了正式的北京打工生涯。
RY公司是一個合資企業,外方是一位美籍台灣人,中方是向陽村,中方出地出廠房,外方出設備負責管理。中方只是定期分紅,不參與經營和管理。
當年是引進外資的高峰時期,國外資本看中中國的優惠政策和廉價人工,紛紛注資國內,各種工廠如雨後春筍般並立,當時各種政策的傾斜讓國外注資非常簡便易行。
好多國外的不入流企業都趁著國內各種條例並不完善的空子,用了極少的價值捲走了更多的資源,那個時候基本上是靠出口,本土資源令外商大賺特賺,別的行業不甚了解,不過木材卻是如此。
從長白山、大小興安嶺購進木材,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出口到國外,那個時候林業局都沒有限制採伐,人們也被眼前利益吸引,各種木材加工廠紛紛出現,只有幾台鋸、幾個工人就可以支起一個加工廠,從林區買了原木,經過簡單加工成板材,不經烘乾就賣給傢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