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農典終成,戰事再起
之所以選擇農事書籍作為率先整理的對象,是因為農桑乃是這個民族的立足根本。
作為農耕民族,華夏文明的一切榮辱觀念都建立與農事,雖說士農工商的排名不算客觀,卻也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時代觀念。
國家無農,則土崩瓦解,百姓無農,則曝屍荒野,軍隊無農,則無戰能勝,農桑,自文明創立開始,就已經成為天下百姓靈魂深處最為重要的東西。
治理天下,首在農桑,因此,項明首先選擇農事進行總結,在《農典》第一頁,他寫上了這樣一句話:
「凡農桑之務,天下之大事也。然自古而今,農事由天,天成則興,天變則亡。吾書農者,在乎於人,尋書者當謹記,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唯易其道,方能長久。」
項明套用王安石的原話,就是想要告訴後人刀耕火種並非是完美的道理,就算是他書中所記載的,也不是絕對的真理,先賢值得學習借鑒,卻不當完全效法,否則永遠不會取得進步。
從古至今,人們皆依賴氣候進行種植,若遇大災之年,常常顆粒無收,結果便是餓殍遍地。項明總結兩千年的農桑經驗,意圖對這種現象進行遏制。教給人們農耕的方法,以求農事進步。
而單靠理論卻是不行,項明自己在頌風閣一角開墾了一方田地,進行實踐,雖然遭到了頌風閣眾文士的不解與質疑,可項明依舊我行我素,還時常出城觀看田間老農的種植手段,同時加以詢問,儼然一副將全部精力放在農事上的樣子。
蔡邕得知此事,笑而不語,他不知項明所圖,道相信對方絕對不會虛度光陰,特別是同自己約法三章之後,項明顯然是在計劃著什麼,憑藉他的才華,這項計劃應該會震驚朝野。
而劉宏知曉項明所做所為之後,第一反應便是項明反常的行為之後又隱藏了什麼謀划,可一個月接一個月地過去,項明依舊投身農桑之事,倒是真的讓劉宏微微放鬆了警惕,雖然秘密監視項明的人沒有撤回,可劉宏也開始前往頌風閣玩樂,對於項明的戒備之心大大減輕。
就這樣,項明每日拿出絕大部分精力修書,再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練武以及教導孫策武藝,時間一天天流逝,轉眼便是一個春秋過去,當庭院中的樹木重新吐出新芽之時,項明的《農典》才算完成。
《農典》一書,分為三卷。首卷農制,到次卷農事,再到末卷農法,項明一一進行闡述,總結出一套最適合這個時代的農桑法則,匯總成書,終成《農典》。
然而,這套傾注了項明一年心血的農事典籍乃是一個半成品,項明並不是很懂農事,一切知識都是由書中和雒陽城外的老農口中得知,難免會出現差錯或者紕漏。
此外,此書僅僅存在於項明的理論層次,未曾加以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書中所言究竟是好是壞,無人可知,就連項明也不敢打包票說此書的問世可以使得農桑之業進步,雖然他內心便是這麼計算的。
在他的謀划之中,《農典》的問世至少要將這個時代的農業水平提高數百年,這不是誇張,而是現實。
雖然數百年之後的農業水平和此時相差不是很遠,卻也算縮短了文明進步的時間。
當最後一筆落下又抬起的時候,項明感到忽然從夢中醒來一般,這將近一年來他沉浸在《農典》的編纂當中,不聞世事,不書歌賦,彷彿置身於天下之外,如同雒陽城外的耕地老農,如今完成了計劃的第一步,心情無比暢快,於是召來了顧平,打算問詢天下情勢。
顧平也不隱瞞,一五一十地說出這些時日天下發生的大事,讓項明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第一件大事,便是韓言對於吳郡的治理,韓言在三大世家的幫助下,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吳郡,並且遵劉宏旨意減免賦稅,使得百姓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生產當中,吳郡進入了一個穩步發展的階段。
中平二年這一年,吳郡新生兒數量比起往年增長三成,糧食產量增長兩成,更是開拓貿易,發展工業,使得吳郡隱隱成為揚州最為富庶的地帶。
項明聽到韓言乾的不錯,嘴角微微上揚,韓言雖不擅長政事,但好歹做過幾年楚王,基本治理地方的方法還是有的,加上人才濟濟的三大世家協助,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確實不出項明所料。
第二件事則是發生於去歲五月的一場戰事,幽州刺史公孫度攜遼東太守公孫瓚與涿郡太守劉備合力出擊李密,卻中了徐世勣埋伏,三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而李密卻又藉此機會再度壯大,甚至佔據了玄菟,遼東二郡,麾下甲兵超過五萬。
之所以擁有三萬精兵和關張二將的漢軍會大敗而歸,是因為李密手段極為高明,聯合了夫余,高麗句,合三方兵力埋伏漢軍,這才導致漢軍慘敗,退守遼西,而李密為兩族出兵,也付出了大量的糧草補給和樂浪郡。
消息傳至雒陽,劉宏大怒,不得已只能暫緩對於水泊梁山的圍剿,召令冀州牧,驃騎將軍皇甫嵩領兵十萬,前往幽州討伐李密殘黨。
本來豫州刺史曹操也應當前往平叛,可聽聞幽州暴動的李闖方臘也彷彿得到了鼓舞,聯合百越蠻族衝擊荊州,荊州牧劉表苦戰不克,連發七封告急文書,快馬發至雒陽。
這兩名在軒轅關下各懷鬼胎的難兄難弟同時對大漢發難,攪得大漢不得安定,更是直接打亂了天子的計劃。
戰報傳到雒陽,劉宏大怒之餘,連忙發出一紙調令,讓已經動身前往幽州的曹操轉而南下荊州平叛,又令孫堅前往支援,至於韓言,劉宏還存了些許戒備,這一次沒有讓他出兵。
剛剛被剿滅不到一年的黃巾之亂,竟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還有了異族的支持。
幽州荊州兩處叛亂,直接讓稍微恢復一點元氣的大漢再度陷入了戰爭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