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十二章 微笑著抑鬱(十二)
退休十多年後,我做了阿婆,已經在為自己孫輩的擇校擔憂了。從執意讓她上三全初中,現在也緊鑼密鼓地在準備加入買學區房的行列,雖然我從百思不得其解,到同意為她買學區房,放棄三全初中,也算是與時俱進了吧!
然而,對面對愈刮愈烈的減負之風,我仍然是與時俱不進。
肩負著培育第三代的重任,晚上八九點攜著孫女無論從哪個輔導班出來,都會被一些推銷員團團圍住,他們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口裡念念有詞著甜膩的讚美,手裡捧著厚厚一疊輔導班的資料。
曾經,我擔心著學生放學這麼早,離開學校以後,他們上哪兒去。現在終於不用擔心了,放學以後有著一片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接受「機構」的再教育,是大有所學的!因為,那裡只有你想不到的課,沒有你上不到的課。
然而所有家長們漸漸越來越深切地領教了,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家長們更是大有可學,學無止境的。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
家長們在接受教育機構的再教育時,不知可曾想起革命導師列寧同志的教導:「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的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在家裡學習,到機構去再學習,可謂把「學習——學習——再學習」的教導發揚光大了。
孩子們在學校里有老師,回家后,還有家長變成的老師,「機構」里,還有數不清的老師,認不識的老師,記不住的老師。可謂園丁滿天下。信息發達的如今,孩子們足不出戶,隨便選一門課程就可以試聽張王李趙老師的課。學校里,有教師資格證的上不到課;學校外,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有上不完的課。時代真的不同了,原來是桃李滿天下,現在是園丁滿天下了。過去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現在一個孩子有老師無數,可憐的孩子們啊,究竟應該認誰為父呢?
因為無論什麼課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沒有一門能學得好。於是,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誕生了。有的機構從教學效果的角度考慮,讓家長走進課堂,坐在教室後面陪學。這是一種「老調新調」的做法,只是目的不同:過去請家長走進課堂,目的是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如今的家長走進課堂,是讓家長聽完課後,回去可以輔導孩子。
家長們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於是乎,全職太太多了起來。相當一部分全職太太的丈夫如果收入並不高,那她的壓力就更大了。我認識的一位全職太太,上學時是學霸,因為夫妻雙方父母的年齡都大了,沒有精力帶孩子,她只好割愛辭職。專職做家務、帶孩子。雖然丈夫非常理解她,經常為她減壓,但當年的學霸怎能甘居人後呢?總覺得帶不好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數不勝數。
下午2:00多鍾,孩子們就呆在家裡了。老師們用微信遙控指揮家長干這干那,其實這個時間段,有幾個父母能在家裡呢?
家長在委屈,家長在痛苦,家長們在流淚,家長們在怒吼,家長們在崩潰:年紀輕輕的家長頭髮大把地掉;過度的心焦,導致暈倒,急性冠心病裝了兩個支架;老一輩的家長陪孩子學習幫孩子抄題而發頸椎病腦梗;越來越多的父母,經年累月地為孩子操勞擔憂,患抑鬱症的、跳河的⋯⋯
社會輿論都在抨擊老師們的做法,當然任何時候都有缺乏責任心的老師,但更多的老師們,督促家長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在校的時間太有限了,太珍貴了。為什麼孩子在學校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為什麼老師在校教育學生的寶貴時光被虛度?
現在校園裡的每一位老師,哪一個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孩子王」的?現在小學任教的老師,有著大把的碩士生,初中老師已要求博士學位了。不讓他們上課,目的是讓孩子們達到所謂的減負的目的,這樣可以讓孩子們到外面的輔導班上去輕鬆愉快呀。因為在那裡就會聽到「哦,你家的寶寶真是太棒了!」「你家的寶寶實在太聰明了!」
讓教育回歸家庭,教育成了家長間的角力。為了自己不受傷,更為了孩子不受傷,我建議家長在輔導作業時,手上最好拿一串念珠,以保持心向佛系;桌上放一杯降火茶,以達平靜心態之效;牆上最好掛一條橫幅,用「寧靜致遠」的名句,來讓自己保持淡定。
我們的學生—現在孩子的父母們都學過《愚公移山》,課文後有一段***的評註。他說:「現在有兩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
現在也有兩座大山壓在家長們身上:一座叫做經濟山,一座叫做精神山。
課外輔導班,一節課少則一百多元,多則1000多!輔導的科目從禮拜一上到禮拜七,都上不完。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到了衝刺階段,在學校工作的老師們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減負啊!學生沒有陣地可衝刺,放學后女生由家長陪同,男生單槍匹馬,向著沖輔導機構:沖啊!
「不要輸在起線上」,從胎教就開始起跑;
三歲是孩子大腦開始發育的時候,因此「3歲是學外語的最佳時期」;
「四歲上幼兒園了,學東西的最佳時機」到來了,美術、舞蹈、書法、跆拳道、圍棋……
「五歲手指發育成型,再不學鋼琴就來不及了!」
「科學知識啟蒙教育應該越早越好,它涵蓋了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四大板塊,學好科學,贏在考場,才能在各個學科不輸給別的孩子!」
言之鑿鑿,字字有理,句句擲地有聲,凡人無不聞之動容,驚心動魄。即使再冷靜的家長,也身不由己,最後被像注入雞血,亢奮不已。
「操蛇之神聞之,告之於帝」,帝驚恐不已,驚的是:不僅孩子的負擔沒有減輕,家長的負擔更重;恐的是: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師將不師,校將不校!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線下減負,線上增負,豈不是越減負擔越重?而且這還是一場歷史上最長最艱巨的馬拉松啊!
如今,家長們身心疲憊、怨聲載道;在校老師無所適從、深淺不得。教育改革這麼多年了,至今仍是亂象叢生,仍在摸著石頭過河。「亂」是正常現象,「亂世出英雄嘛」,可目前英雄何在?
教育回歸本質,回到應有的位置,究竟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教師和家長應有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教育改革像條河。這條河,究竟還要趟多少個來回,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時隔三年後——2019年歲末的一個下午,我第一次漫步在511老廠區新建的公園裡。日暮時分,這個主題以歷史景區與航空文化相結合的遺址公園瀰漫著懷舊的氣息。驀回首,仰視那純玻璃幕牆打造的雙塔建築,淡藍色調與金色裙樓交相呼應,科技感與現代感並存,盡顯高端的金城科技大廈,帶著濃郁的創新氛圍撲面而來。
中航科技大廈作為南京城東新地標,自奠基以來就備受各方關注,以高品質的項目水準獲得了江蘇省、南京市多個示範工程稱號。
啊,511廠並非「平地起高樓」,而是重在「老樹發新芽」,在秦淮「硅巷」創新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振奮起來:
在歷史與未來瞬間的同時交互之間,教育的航船又何嘗不能勝利地到達理想的彼岸?
堅信,金色的陽光一定會灑滿菁菁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