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

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

  軍事會議的最後,蔡以嚴肅的口吻說:“我們這次舉義,最要緊的是要贏得全國各方的同情,以求得多助。蓂賡(唐繼堯號)身為地方大吏,如果率軍出征,很容易引起鄰省認為是假名侵略之嫌,過去滇軍擾川已有猜疑,今若不避嫌,更容易被袁世凱挑撥,中其反間,所以統軍出征應由我和協和(李烈鈞號)。至於坐鎮後方,領導軍政.府重責蓂賡萬萬不可謙讓。”


  蔡鍔的這番話非常感動人,他自己也淚隨聲下。於是與會人士一致鼓掌讚成。


  這一次會議,在一張長條桌前,唐繼堯和蔡鍔是並坐主席位子。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唐繼堯被推舉為雲南護國軍政.府都督,成為雲南的護國軍最高長官。但是,唐繼堯為了尊禮蔡鍔,他的位子一直側一半,以示不與蔡並肩。


  這一幕同樣令人感動。什麽是教養?何為人品?這裏應該能讓人悟出些什麽。


  會議決定護國軍成立三個軍,蔡鍔為第一軍總司令;李烈鈞為第二軍總司令;唐繼堯兼第三軍總司令。


  唐繼堯鄭重地向與會人士表示三點意見:(一)關於軍製軍令,凡涉總攬之事,隻以雲南軍督府名義行之。(二)蔡、李兩將軍均聘任,來往文書用谘函。(三)對外文告,由唐、蔡、李三人共同署名。因此,後來護國軍發出的通電檄文都是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共同列名。軍總司令雖隸屬於軍政.府,但三位元戎往來的文電均係平等語氣。


  現將雲南護國都督府和護國將佐名單列表如下:


  職別 姓名 別號 籍貫 黨籍 備注

  軍都督 唐繼堯 蓂賡 雲南會澤 同盟會


  左參讚轉任統兵官 戴戡 循若 貴州 進步黨


  右參讚 任可澄 誌清 貴州 進步黨


  政務廳廳長 陳廷策 稚蘇 貴州 進步黨


  財政廳廳長 籍忠寅 亮儕 山東 進步黨


  參謀廳廳長 張子貞 青圃 雲南 國民黨


  軍務廳廳長 庚恩暘 澤圃 雲南墨江 國民黨


  秘書廳廳長 由龍雲 夔舉 雲南姚安 國民黨


  第一軍總司令 蔡鍔 鬆坡 湖南邵陽 國民黨


  總參謀長 羅佩金 蓉軒 雲南澂江 同盟會


  第一梯團 長 劉雲峰 曉嵐 山東 國民黨


  第一支隊長 鄧泰中 和卿 雲南 同盟會


  第二支隊長 楊蓁 映波 雲南 國民黨


  第二梯團 長 趙又新 鳳喈 雲南順寧 國民黨


  第三支隊長 董鴻勳 幹丞 雲南 國民黨


  第四支隊長 何海清 鏡寰 湖南 無黨 籍


  第三梯團 長 顧品珍 小齋 雲南昆明 國民黨


  第五支隊長 祿國藩 介卿 雲南 同盟會


  第六支隊長 朱.德 玉階 四川 原國民黨 後共產黨

  第四梯團 長 戴戡 循若 貴州 進步黨 後改為右翼總司令

  第七支隊長 熊其勳 克臣 貴州 無黨 籍


  第八支隊長 王文華 電輪 貴州 國民黨


  第二軍總司令 李烈鈞 協和 江西武寧 同盟會


  第一梯團 長 張開儒 藻林 雲南文山 同盟會


  第一支隊長 錢開甲 鼎三 雲南 未詳

  第二支隊長 盛榮超 湖南 未詳

  第二梯團 長 方聲濤 韻鬆 福建 同盟會


  第三支隊長 黃永社 未詳 同盟會


  第四支隊長 馬為麟 子祥 山西 未詳

  第三梯團 長 何國鈞 幹臣 雲南宜良 同盟會


  第五支隊長 林開武 未詳

  第六支隊長 王錫吉 未詳

  兼第三軍總司令 唐繼堯 蓂賡 雲南會澤 同盟會


  第一梯團 長 趙鍾奇 毓衡 雲南鳳儀 同盟會


  第一支隊長 華封歌 詠三 雲南呈貢 未詳

  第二支隊長 李植生 雲南 同盟會


  第二梯團 長 韓鳳樓 五峰 河南 未詳

  第三支隊長 吳傳聲 歲鸞 貴州 未詳

  第四支隊長 彭文治 公武 雲南 未詳

  第三梯團 長 黃毓成 斐章 雲南 同盟會 後改挺進軍司令

  第五支隊長 楊傑 耿光 雲南大理 國民黨 後改縱隊司令

  第六支隊長 葉成林 雲南 未詳 後改縱隊司令

  第四梯團 長 劉祖武 繼之 雲南文山 同盟會


  第七支隊長 楊體震 雲南 未詳

  第八支隊長 李友勳 麟書 四川 國民黨


  第五梯團 長 庚恩暘 澤圃 雲南墨江 同盟會


  第九支隊長 唐繼虞 夔賡 雲南會澤 國民黨


  第十支隊長 趙世銘 鼎臣 雲南 未詳

  第六梯團 長 葉荃 湘石 雲南 同盟會


  第十一支隊長 馬驄 伯安 雲南 未詳

  第十二支隊長 鄧塤 小池 雲南 無黨籍


  挺進軍總司令 黃毓成 斐章 雲南 同盟會


  第一縱隊司令 楊傑 耿光 雲南大理 國民黨


  第二縱隊司令 葉成林 雲南 未詳

  (說明:一梯團 約合一旅,一支隊約合一團) 林 雲南 未詳

  在國家有難時挺身而出,曆史應記下這些人的名字。


  在當時,國人還是很注重地域和鄉土觀念的。從以上人員的籍貫和黨派看,護國軍確實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地無分南北,省無論甲乙,同此領土,同是國民,惟當量材程功,通力合作,決不參以地域觀念,自啟分裂;倒袁救國心理大同,但能助我張目,便當引為同誌,所有從前黨派意見,當然融消,絕無偏倚”。


  其中有一人,即第一軍第六支隊長朱.德,一點不錯,這便是世人熟知、大名鼎鼎的朱老總。朱.德有一篇紀念其母親的文章,曾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他在那裏提到了,他家的一筆外債,在他當護國軍旅長時才還清。隻是,這個時候,他還是個支隊長,也就是團長。


  洪憲帝製以前,袁世凱就一直視雲南為異己,對雲南的軍隊實行的是削減的政策。對雲南的軍費,則是一壓再壓。到了民國三年的雲南軍費已降至三十二萬餘元,民國四年更減到了二十四萬餘元,又減少了四分之一。


  由於軍費減少,自然不能多編部隊。因此,雲南當時現役兵隻有兩師,一個混成旅,一隊憲兵和十餘個獨立步兵連,一個獨立步兵營,九十三個警衛隊。


  在舉義討袁的出師計劃中,第一軍要編三個梯團出四川,第二軍編兩個梯團出廣西入廣東,第三軍編一個梯團及先遣一縱隊出貴州會師湖南。


  有一支隊紮武定,遠圖成都,另編挺進一軍由貴州直趨辰、沅、常德,伺機進兵武漢、荊、襄。這樣一來,雲南的精銳現役部隊大部分都已抽空。無論前方後方都需要大量人員補充。


  唐繼堯隨即委任蒙自道尹兼護國軍第二軍參謀長何國鈞為義勇軍司令官,募集義勇四千餘人。派馬文促為遊擊統領,黃文忠為遊擊隊統帶,並在昆明設立征兵事務所。增編新軍二十團(原有八團),警衛團四團(原有二團),騎兵、炮兵各一團。


  新編各團團長是:

  祿國藩為第九團長、朱.德為十團長、盛榮超為十一團長、楊體震為十二團長、李修家兼十三團長、黃永社為十四團長、李植生為十五團長、劉法坤兼十六團長、馬為麟為十七團長、馬驄為十八團長、繆嘉壽為十九團長、馬軫為二十團長、馬梁為二十一團長、鄧塤為二十二團長、林桂清為二十三團長、徐振海為二十四團長、方聲濤兼二十五團長、錢開甲為二十六團長、段廷佐為二十七團長、周宗濂為二十八團長、陳維庚為警衛第二團長、葉荃兼領警衛第四團長、廖鼎高為騎兵團長、李朝陽為炮團長。


  各團先後成立,日夜勤加訓練,厲兵秣馬,準備出征,較起義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


  軍隊擴充了,緊接著是餉械問題,雲南本是靠協餉的省份,現在軍費既要自己負擔,又要擴充軍隊,因此籌餉購械成大難題。


  經軍政.府反複商定,籌餉辦法如下:


  (一)向各機關提借存款,計鐵路局十五萬元,水利局十四萬元,墾殖局二萬餘元,電報局一萬元,造幣廠五萬元,製革廠三萬元,織絨廠十五萬元,商號借款五萬餘元,救國儲金五千餘元,借用河口商款十二萬餘元。共計七十二萬餘元。


  (二)裁並閑冗機關,停辦中學以上學校,將所有款項移助軍費,每個月約三萬餘元。


  (三)舉義前中央由鹽款月撥協款十二萬五千元,舉義後商準稽核分所盡數截留,自四年三月起至十一月底止,共收銀一百六十七萬餘元。以九個月計,每月合十八萬餘元。


  (四)設立籌餉局勸導各縣殷實紳民,捐資濟餉。規定額數,大縣一萬五千元以上,中縣萬元以上,小縣五千元以上,計全省大縣十三縣,合十九萬五千元。中縣二十四縣,合二十四萬元。小縣五十九縣,合二十九萬五千元。共計全省額定七十三萬。


  綜計收獲實數二十九萬六千餘元。


  又由省會勸捐,共收獲銀四萬零二百餘元。未收銀三萬一千餘元。又各厘局行政委員分治員,亦勸捐報繳,共收獲銀一萬五千餘元。以上總共收獲三十五萬一千餘元。


  (五)派古道、趙伸、呂誌伊、龔振鵬、寸如東、郿煜煌、張南生等,前往南洋一帶及香.港、越南、緬甸各處勸募華僑捐助軍餉。


  各地華僑先後匯到香.港富記共收獲銀十萬六千餘元,上海共收獲銀一萬元,軍需局共收獲銀一萬二千餘元。三處共收獲實數一十二萬八千餘元。


  (六)將雲南中國銀行銀幣二百萬元,分發第一軍攜入四川一百萬元,第二軍八萬元,第三軍第一梯團二萬元,挺進軍十萬元。其餘八十萬元,均作本省軍餉。


  (七)頒布護國公債條例,發行護國公債一千萬元。後因故停止發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