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第一桶金
聽到李玉說這一場冰雹損失不大,劉中在一個員工的攙扶下站起來說:“你還是說說棉花吧,你最心痛棉花,你說這棉花還有救嗎?”
“有救個屁,你看看這棉花都成了禿杆棒棒,肯定要毀掉種玉米吧?”一員說。
李玉搖下頭說:“暫時不要毀棉花,據天氣預報,從明天開始氣溫迅速回升,可能要有七到八天的好天氣,而棉苗已經紮出主根與十多條須根,咱們應該想辦法搶救……萬一這十天之內搶救不過來,咱們補種黑珍珠甜玉米也完全來得及。”
李玉詳細地講了一套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搶救方案,劉中與員工們如同從心口搬去一塊巨石,個個挺直腰杆有了信心。
“李玉,我現在最佩服你的是:麵對困難,麵對挑戰,你的這種樂觀的心態,這種敢於麵對、不怕挫折、看到光明的勇氣和信心。一句話,我徹底服了你……”
李玉被劉中誇得不好意思了,她羞紅了臉,顯出了幾分嫵媚。
按照李玉的指導,他們雇了二十多個民工,對棉花精心施肥,中耕增溫,清除雜草。棉苗很快長出葉子,一個星期後又遮嚴地麵。到了八月下旬,竟掛滿棉桃,開始吐絮了。
又過了一個月,就到了棉花收獲的季節。
棉花收摘時節是大忙季節,李玉與劉中雇傭了四十多名工人摘棉花。望著豐收的棉田,擔任總指揮的劉中十分高興。
李玉腰間係著布包,雙手動作嫻熟,她邊摘邊笑,嘴裏不停地說:“棉花多,棉花白,摘呀……摘不完……”快樂得像個孩子。
棉花剛好在第一場小雪來臨之前采摘完。
半個月後,皮棉全部出售。李玉和劉中總共收入一百二十萬元。除去員工工資,各項開支,還清貸款,一年淨賺七十九萬元。
棉花大豐收,李玉和劉中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這筆錢,李玉不想種地了,她更渴望學習知識,更渴望實現自己投身教育的夢想。她把已經改造好的土地轉租出去,獲利十九萬元。
手裏有了近百萬元,李玉和劉中賺回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這一筆錢,接下來,李玉與劉中又向學校“進軍”了。李玉的誌向是到學校當一名好老師,而幹教育工作始終是她的最大夢想。
劉中自然始終如一地支持她。
於是,他們找到了一所學校……
李玉和劉中是怎樣找到學校並參與其中的呢?
社會隻為有準備的人提供機會,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這是晚秋的一個下午,劉中和李玉正在大街上閑逛,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走過來主動對兩個人說:“我跟蹤你們倆好長時間了,你們倆以前賣過菜吧?我常買你們的菜,你們是好人,做生意不欺不詐,從不缺斤少兩,是大實在人。你們現在幹什麽?菜市場拆了,菜賣不成了,還沒有找到新工作吧?我有個想法不知道你倆想不想聽。”
“大娘,您一說我認出來您了,您說。”劉中很高興。
李玉連忙攙扶大娘坐下來。
“我姓郭,叫郭娟。我們老兩口在家鄉辦了一所學校。學校食堂一直是我很頭疼的問題。從學校創辦到現在,食堂已經換了三個承包人。不是飯菜不合口學生有意見,就是夥食太貴家長受不了。一句話,包食堂的人心黑,老嫌賺得少。半年前,我經常隨食堂人員來這兒買你們的菜,發現你們二人心眼實在,就想把學校食堂讓給你們倆承包。可找了你們大半年也沒有找到,沒想到今天碰上了……你們倆不用發愁,學生不多,一共有六十多個吃飯的,活不太重。住呢,有三間房是新蓋的,保證你們滿意。起動資金5000元我先墊上。我給你們訂一年合同,如果可以,咱們再往下續定。”
劉中說:“我們可是不會做飯呀。”
“一般家常飯總會做吧?至於炒菜、蒸饃,我能教你們。我那老頭也會炒菜。也會幫助你們。你們人年輕,隻要好好學習,天下沒有難住你們的事。我說對不對?”郭娟說。
“對。”李玉一聽學校兩個字就兩眼放光,並稱自已曾在私立學校幹過。
劉中見李玉熱心這事,馬上說自己開辦學生食堂有經驗。
老太太一聽這個更是歡喜,當下回家給丈夫報告消息,並約李玉與劉中次日在學校見麵。至於去學校的路線,老太太詳細地寫在了一張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