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7章 東盟巨變
經曆了香港的地產大崩潰,香港的經濟又進入了一個周期性的低穀,相比於香港的蕭條景象,東盟十國確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各國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
變化最大就是印尼,建設時間最長。
從印尼新生,到此時頭尾已經近五年了。
經過十幾家財團幾年的努力,已經建設完成了幾千家的大型骨幹企業,特別是建成了幾百家的軍工企業。
還有就是采取無息貸款,扶持建設起來的幾十萬家中小企業。
現在所有的交通網絡也建立起來了。
公路、鐵路都建設得非常完善,城市建設更是變化非常巨大,大批高樓大廈建設起來了,舊城改造的力度也非常大,很多城市已經有了現代化城市的樣子了。
而且因為大批工業園區建設,城市人口、城市規模大幅度擴大。
有的城市甚至擴大了三至五倍。
而且這些年也大量從世界各地,招聘大量各方麵的華僑人才,到東盟十國來研究、工作。
也還有大批的商人。
被東盟的免息貸款政策吸引,來到這裏投資興業。
從世界各地湧入東盟十國的華人,就達到了3000多萬人。
為東盟十國的發展,提供了大批的急需人才,而且大批進入的華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很有經營能力的華人,他們在政府無息資金的支持下,都辦起了企業。
有利的促進了東盟的工業化進程。
由於新東盟建立之初,就注重提高國民的收入水平,幾年間國民收入已經是東盟新生前的八倍。
國民的社會消費能力,有六倍以上的增長。
國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體東盟的國民安居樂業。
現在東盟的官方語言,一律使用漢語為主,英語為輔,興辦了大批的大學、中學、小學,實行十年義務教育,小學五年,中學五年。
學校全部都是華語學校,但必需學習英語。
東盟各國的情況雖然說有一些區別,但總體差距不大。
特別的全世界各地,華僑的大批進入之後,變化更為巨大,他們來到這裏,華人本來就非常多,而且都是使用漢語,就象是回到祖國一樣,而且對華人特別的優待。
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而且給予免息貸款五年。
這其實就等於送一家工廠給自己了。
這個是全世界都不會有的優惠政策,這是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也隻有親人才能如此做。
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到了華人的國度裏。
他們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他們也願意為這個國家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東盟十國中很多的華裔,因過去政府對當地對華人的排華政策,有大量移民已經在當地生活了很多代的居民,也願意表露自己是華裔的身份,因此東盟十國中,華裔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通過多年的建設。
使所有的東盟十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各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社會的富裕程度,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根據趙衛東的要求,隻要是各財團投資的企業。
要求設備是新的,技術必需是最先進的。
而且,必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
現在的一係列超大型企業,有鋼鐵廠、煉油廠、化工廠,有造輪船的,有造汽車的,有造飛機的,有造各種工程機械的,反正是國家需要的企業,都必需投資建設。
在東盟十國中企業需要的礦藏資源。
都是以國際采購為主,自己開采的礦藏為輔。
盡量減少本地的礦藏開發使用,以保證未來發展之用,趙衛東知道,未來各種礦藏價格不斷上漲。
現在的礦藏價格非常低廉,不用那真是太可惜了。
自己國家的礦藏可以留到未來再用。
就是最後新生的越南也建設了三年多,工業化水平己經跟印尼差距不是很大了。
整個東盟十國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到目前為止,各財團總投資達到10.67萬億美元,東盟十國的鋼產量,已經達到1.2億噸的水平,1980年東盟十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261.52億美元,是日本的三分之二,是米國的四分之一。
當然分到各國就非常少了。
但是跟新生之前相比,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每個國家都在向繁榮富強的方向發展著,相信再有個五年時間,東盟十國的工業化就能實現了。
國家的經濟實力強大了,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保護。
那東盟十國就會成為一塊巨大的肥肉。
被人強行瓜分,因此趙衛東特別注重,自己的軍事實力建設,趙衛東非常清楚的知道,十年後的海灣戰爭,震驚了全世界。
趙衛東知道,自己要組建的軍隊。
就是組建這樣的新式軍隊才行。
趙衛東知道在戰爭前,伊拉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
總兵力包括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部隊,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
此外伊拉克還有65萬人的準軍事部隊。
戰爭中,伊拉克還動員了800萬人的所謂人民軍,而1990年伊拉克的總人口僅僅隻有1892萬。
伊拉克一體化戰略防空體係,完全按照前蘇聯模式配置。
由法國人進行設計,覆蓋伊拉克全境。
全係統包括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和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可以綜合控製所有的防空單位、空軍基地。
還有地空導彈陣地。
全係統的最高指揮機構位於巴格達市內的空防指揮司令部,安裝有可以集中處理所有信息的法製大型計算機,並可使用微波和光纜通信係統下達命令,也可以利用民用通訊係統。
該係統的所有關鍵節點都有堅固的地下掩體掩護。
在防空體係下,伊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網。
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
在該體係控製下,伊拉克空軍有大約33架米格29、28架米格25、100架米格23、190架米格21與大約40架幻影F1可以投入空戰。
位於伊拉克各地的254個地空導彈陣地。
一共擁有1000多部發射架,包括薩姆-2、3、8、9、13和“羅蘭特”、“霍克”等型號。
以及薩姆-7、14、16便攜式發射裝置6788具。
此外,在伊軍中還有各種口徑的高炮近10000門和數萬挺高射機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
可想而知,當時伊拉克的軍隊確實強大。
其實,趙衛東知道,這確實也是很先進的防禦係統。
但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就是當癱瘓了指揮係統後,就成了一盤散沙,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
當然,說到海灣戰爭,就不得不說到海灣危機。
趙衛東知道,未來的90年代確實是多事之秋。
1990年1月2日的日本的大股災,1991年1月17日的海灣戰爭,1991年12月23日的蘇聯解體。
當時的海灣危機引發了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
當時,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一,美蘇之間結束長期冷戰狀態,保持長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解體,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換。
舊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失調。
造成了局部地區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區性強國躍躍欲試。
伊拉克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於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僅1.78萬平方公裏的彈丸小國科威特,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
為什麽伊拉克會入侵科威特,事情的起源就在於。
1988年,持續了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在兩敗俱傷的情況下結束了。
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兩國有100萬人死亡,170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至少9000億美元。
戰爭也讓兩國的經濟發展,至少倒退了20至30年。
伊拉克由戰前的“軍事巨人”變成了“經濟矮子”。
外債高達800億美元。
對於所欠的外債,薩達姆並沒打算本國還,他認為伊拉克是為了保護阿拉伯兄弟免受伊朗威脅而進行了戰爭,所以,在他看來,那些受到威脅的阿拉伯兄弟中的富有者應當主動替伊拉克還清所有債務。
麵臨嚴重的經濟危機、政治困境。
薩達姆將目光停留在了弱小但富裕的鄰居科威特上。
科威特地處海灣地區的中心地帶,是連接地中海地區與東南亞、南亞的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另外,科威特石油儲量十分豐富。
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68億桶,占世界儲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1989年,科威特的國民生產總值大約為330億美元,其中90%就來自於石油和相關產業。
另外,科威特政府還有一筆總金額達400億美元的國家儲備金。
這麽一個富得流油、遍地黃金的國家,對債務纏身的薩達姆極具吸引力。
他覺得,如果能吞並科威特。
對恢複戰爭時期所喪失的元氣有重要作用。
到時,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就可以增加到2000億桶,成為僅次於沙特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
1990年1月以後,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市場上原油價格由每桶20美元大幅下跌至年中的14美元,這使得伊拉克的石油收入大幅減少,讓伊拉克經濟雪上加霜。
6月底,伊拉克提出讓科威特援助100億美元,但遭到了拒絕。
8月2日淩晨2時,伊拉克的戰爭機器突然啟動,10萬大軍傾巢出動越過科威特邊境,用不到10小時的時間迅速占領了科威特首都的大部分地區。
到了8月8日,伊拉克吞並科威特。
稱其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這是自二戰以後,罕見的一個主權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武力吞並。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灣存在巨大戰略利益、而且謀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米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加上海灣地區一直是米國和西方的生命線。
米國進口石油的20%、西歐的35%、日本的70%都來自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