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是結尾的結尾(5)
查爾頓是英法聯軍中的英方聯絡官,這個家夥居然會法語,居然藏私沒有教給李久!可是這個家夥最後還是被當地人崇敬的“驕傲”著。
“這個毫無問題,當時給你辦的護照,使用的那個地址並不是虛擬的,就是那個勳爵家的地址,我雖然沒有去過,可是,我卻是知道在哪兒。”凱特眨眨眼睛,“那裏好像也衰敗了,戰爭,讓許多家族重新洗牌,他好像還有一個兒子,我可以去找找看,或者你自己去也行,要不,去雇一名私家偵探……”
凱特現在變得碎嘴子了,這個家夥現在過的很安逸,李久請不動他,不過,李久卻是不想就這樣讓這小子得意,賺了老子的錢,老子也要惡心惡心你。
“凱特,我已經苦口婆心的說了好幾天了,我覺得我已經算是盡到心意了,現在我跟你攤牌,第一,以後我這裏做的紅火了,你不要眼紅,不要後悔。”李久用他那特有的質樸而清澈的目光盯著凱特,“第二,將來你再出什麽狀況,不要來找我,因為,你信不過我,我不想幫對我不信任的人,這跟打仗不一樣,那個時候我拯救的是生命,而我沒有義務去拯救你今後的生活。”
這話說的太重了,把個凱特給嚇到了,他琢磨了許久,最後去找安妮協商。
安妮是經曆了諸多顛沛流離的生活的,戰爭讓她的家族承擔了過多的損失,二個弟弟全部在二戰中陣亡,一個是海軍,被德國潛艇擊沉後沉入大海,一個是飛行員,在與德國的空戰中飛機被德國人打得淩空爆炸。家族的那點產業也在後來的投機生意中全部折損在印度、馬來亞、緬甸等這些高危國家,她算是嚐盡了沒錢的痛苦和沒落下去被人看著的白眼,現在,這樣一個神奇的人物在指點凱特,還把所有的風險都承擔了,“難道說凱特你就沒有一點擔當嗎?”
凱特實話說不懂的經營,能夠進入欽迪特部隊,都是腦子一根筋,能打仗不會生活的人,實話說,他在香港之所以能夠“發財”,也是得益於李久的九九記在暗處給他幫忙。現在回到了英國,就利物浦那個小小的莊園?能夠維持多久?以莊園裏的產出,能夠維持他們高端的上流社會生活多久?這一點,安妮反而看的比凱特清楚的多。她更是對凱特說出查爾頓勳爵家的事情感到無語,這不等於送給人家一個備胎嗎?你不幹,難道說人家就找不到人來幹嗎?
麵臨這樣的“高壓”,凱特受不了啦,隻能接受了李久的安排,因為,他真的害怕將來自己萬一遇到啥事,而李久袖手旁觀,他覺得李久的幫助無論何時都是很具有價值的,跟自己那個什麽狗屁的貴族榮譽比起來,還是這個重要。
於是,一
家掛名凱特&安妮的“東方貿易”公司在倫敦成立了。李久全款出資,也不想去租什麽寫字間了,反正他們做的生意別開生麵,不需要去那些紮堆的地方露臉,而在富人區附近買了一個雜貨店是必須的,這個雜貨店就是新公司的營業地點。看著這一切,凱特幾乎想找塊奶酪撞死,可是安妮卻覺得李久的眼光獨到。因為,最近,好像那些去殖民地冒險的人已經一撥接著一撥的回到了英國,有不少人還是帶著財富回來的,他們需要在倫敦尋找“適合自己身份”的住宅,而剛剛開始漲價的倫敦房價,終於從貧民窟轉向了高端住宅區。
那個查爾頓的小兒子也被李久找到,是個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靠著父親留下來微薄的撫恤金勉強在倫敦大學神學係裏讀書,那架勢好像是準備一畢業就是去當個牧師或者神甫。說起來,這個叫查伊思。查爾頓的年輕人還是老查爾斯在沈陽那邊勾搭上一個白俄女人的產物,戰爭把這些事情弄的都挺擰巴的。
查伊思還有二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哥哥戰死一個,另一個變賣了老查爾頓的所有財產去了澳大利亞,姐姐嫁給了一個美國人,也去了美國,把老查爾頓的撫恤金全部留給小查伊思算是哥哥姐姐們對他的“厚愛”,區區三千磅。
正是大筆的陣亡撫恤金促使艾德禮政府籌劃搞全民福利,如果是在20年前,人們一定回說艾德禮瘋了,可是到了五十年代,這個問題讓英國政府十分頭疼,三十多萬人的陣亡和幾十萬人的傷殘,這些都是要給錢的,他們認為,與其把這些撫恤金給少數家屬,不如把這些錢用到整個社會上,隻有搞全民福利,才能豁免將來再次發生戰爭而造成的大額撫恤金支出。事實上也是這樣,當今世界上,美軍每陣亡一名士兵,國家要拿出差不多105萬美元,相當於70多萬英鎊,而同樣陣亡一名英國軍人,他的撫恤金大約不到三萬英鎊,這個事情還被一些英國議員拿到議院辯論裏說事,“難道我們的士兵生命就那麽不值錢嗎?”其實,英國是福利社會,把陣亡人員的家屬一輩子都包下來了,細算起來可不比美國人出的少。問題是,福利國家的另一個弊端又出現了,那就是養懶人,目前還是無解。
“我在父親遺留下來的信件和日記中知道你,他說你是他教過的學生中最聰明和最有前途的,你果然現在很有錢途。”查伊思靦腆的說道。
“你現在學的是什麽神學係?打算畢業去當神甫還是牧師?”李久沒有搭理查伊思那略帶奉承的話語,“既然你現在經濟很拮據,那麽我現在資助你去學習經濟,最好是學習剛剛流行的什麽商學,我不是很懂,但我希
望你懂,在你讀書期間,你也可以到我在倫敦的公司裏兼工,從最底層的業務員做起如何?我每月給你300磅的稅後工資,我希望你能在幾年後接管這家公司,以後成家立業。”
李久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著,似乎是對自己的一個晚輩說話,可他也想不出用啥法子矯正眼前這個思維有些扭曲的年輕人,這麽小就知道給將來找飯轍,說明這小子看問題有前瞻性,可是卻是選擇了神學這個無聊的職業,這又說明這小子的很懶惰和不思進取,如何調教這個家夥,李久一時半會想不出來。
“你這是對我父親的回報嗎?用不著,現在正在搞福利社會,我進神學院不過是混混時間而已,等我畢業了,未必就是去做牧師,神職人員也有很多種的,不過……我對你的建議還是感興趣的,我接受你的資助!”查伊思稍微思索了一下後伸出手去,“我今天才發現,父親的遺產遠遠不止那一點,至少你給了我驚喜。相信我也會給你驚喜的。我的母親還在,盡管她沒有名分,但是她是我母親。”
“喲嗬!”李久有些驚愕了,在西方白人的世界裏,還有這樣盡孝的人?這可是讓他剛才看走眼了,他沉吟了一下,“很好,我在郊區還有一個莊園,讓你母親過去當管家吧,那裏由她說了算,土地全部租出去,收入歸她。對於懂得孝道的人,我們華人是十分尊重的,你好好幹吧!”
這次的倫敦之行,讓李久在倫敦盤桓了差不多三個月,臨走前的半個月,從香港發過來的第一批貨到達了,精美的瓷器,精美的玉器工藝品,還有上等的高級絲綢,最好的羊絨,數量不多,可是李久標出去的價錢卻是要把人嚇一個跟鬥。
在那個年代,倫敦的工資水平平均下來年收入不到7000磅,這還沒有交稅,不過物價也低的可以啊,一瓶啤酒5便士,一加倫汽油60便士,這是個啥概念?在那個年代,一英鎊等於240便士,也就是說一英鎊可以買4加侖汽油。可如果跟他們的平均工資對比起來,窮人還是買不起汽車買不起汽油,因為,高昂的房租還等著呢,從戰後到現在,要問倫敦生存什麽最貴?房子。這也是為什麽到現如今,英國人拿著高工資,卻過著窮日子的道理,國家給了福利,卻沒有給房子。
而李久搞來的這些東西賣什麽價錢呢?神奇的東方精品,自然貴的叫絕大部分人不敢靠近了,一套彩繪仿乾隆官窯西餐套裝,起價5000英鎊,不還價。這是個什麽節奏?這特麽的不是賣瓷器,是賣古董吧?不,人家寫的清清楚楚,絕對正宗仿品,仿的是乾隆朝時期的出口瓷。還有那些精美的玉器工藝品,在燈光照射下美輪美奐
,純手工繅絲出來的高端絲綢,滑順的蒼蠅在上麵都站不住……
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李久這都是從哪兒搞來的?當然是新中國了。隻不過都是從廣州“走私”出來的,然後在公海上船,與走私藥品反著來。
為什麽要這樣呢?因為,美國人夥同英國人,就在新中國建立一個月以後,秘密的搞了個“巴統組織”,對新中國封鎖,同時,也不與中國貿易,要搞這些就得走私,逼的,隻不過那個時候,海麵上沒人查,港英政府也不查。至於洋行的進貨單和船單,那都是九九記的公司,隨便寫。
那這些東西能行嗎?李久認為行。這裏麵有個曆史和技術問題。陶瓷,從中國輸出的曆史有一千年,到了十七世紀末期和十八世紀初,西方人終於破解了中國的瓷器,他們也可以生產了,不過,這裏還是有個文化傳承的問題。西方人搞出來的精美瓷器是運用化學方法,通過酸洗將劣質瓷土中的氧化鐵清除掉,然後經過反複的燒製,可是他們還是燒不出青花瓷來,因為,他們勾兌不出青花釉料來,所以,當時,德國人製造的高檔宮廷瓷器都是五彩的,而且還怪模怪樣的,有一種帶有圓缺的盤子,後人發現時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幹啥用的?原來那是歐洲人用來接修胡須的胡茬子的,真是服了這些老外,用手舉著那樣個大盤子,不嫌沉嗎?就是這樣,西方產的瓷器還是無法與中國的官窯瓷相比,因為中國的加工方法是純天然的,是沒有經過化學酸洗的。後來,西方人還發明了骨瓷,這個就更離純粹的中國官窯瓷器差的遠了,不是一個檔次上的,(當然了,現在很流行,幾乎所有在超市裏賣的高端餐具用瓷都是這類貨色了)而中國的官窯之所以那麽牛氣,除了精細的工藝和匠人的心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用於瓷器生產的瓷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純淨的瓷土。
許多東西,賣的貴往往就是因為他的稀少性和單一性,李久搞的這套買賣起碼在當時就具備上麵的兩個因素,利用國內的特殊渠道,製作出精品來,放在這裏,愛買不買,誰見過百達翡麗滿大街的搞促銷和拉客的?你想買個具有個性的起碼還得等上個一年半載的,這就是吃的獨門銃生意。
李久壓得起,可是凱特的臉麵壓不起啊,他都沒臉在辦公室裏呆著,倒是查伊思願意,把大學的課程搬到這裏來學,也不錯。可是事後他發現,自己把學業弄到公司裏來學習是不現實的,事實也把凱特從幕後給拉倒前台。也不知道李久是從哪裏找了個小報記者,撮了一頓,給了20英鎊,一篇小報道就見諸報端了,隨即,某個富豪在富人區裏上演了一出摔碎瓷盤而放聲大
哭的鬧劇,小報記者更有的寫了。其實,這些都是段文宣當年請算命先生胡說八道的洋翻版,李久玩這個熟稔的很。一個月後,去這個公司裏買東西要“預付定金”,要等很長時間。
精品的本質是稀缺,李久在委托國內相關部門搞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沒想著大規模生產,而能夠拿出來的不過是像賣玉器那樣的一點點的往外吐,李久不懂得什麽饑餓銷售法,可他知道,有些東西就得這麽賣才能起價。
離開倫敦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的事情了,國內在催促,他也不得不離開英國了,不過此時他的身份已經是“杠杠”的英國公民,還有了一份凱特給他搞的在緬甸參戰的證書,這特麽的資本主義的發源地,隻要有錢,什麽都搞得到。
1950年10月,在這個很特殊的時間裏,李久夫婦從倫敦乘坐飛機到達了紐約,他們在紐約旅遊了一個星期後,終於到達了他們要去的目的地舊金山。
李久為什麽選擇去舊金山呢?說起來也很簡單,當時,在美國華人紮堆的地方就是舊金山,直到今天,舊金山的華人比例也是在美國各大城市裏比例最高的。李久過去自然是要做華人的工作,不去華人紮堆的地方也不行啊。另外,嘎子也在美國西部,去車站接李久的就是嘎子夫婦,他們是抱著女兒前來的。
小紅旗去哪兒了?這個倒黴孩子怎麽不來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