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三十多艘大船停靠在了港口,已經收起來的船帆僅僅留著桅杆就已是遮天蔽日。
岸上的士兵紛紛上去幫忙牽引船隻,船是不能直接靠岸的,這樣會擱淺,因而必須利用船錨停在海岸線外,然後用小船拉著繩索牽引往岸上拉。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用的寶船長四五十米,有數千噸重量,基本就是靠這個辦法才能駛離岸上以及靠岸停船。
盧國船塢口建設了大量停泊位,由木頭製造,青州的造船業不如明朝發達,因此這些船隻隻有二三十米長,一千多噸,放下大量小船,有無數士兵踩踏木漿,牽引大船靠近。
陳暮坐著一隻小船靠岸,這種小船具備了腳踏槳,原理和馬鈞發明的龍骨水車以及自行車一樣,通過腳踩的方式轉動木漿來驅動,屬於人力槳的巔峰發明。
在幾名士兵的保護下,陳暮一腳踩在了盧國的土地上,遠望過去,丘陵起伏,於一列列山川之下,坐落著大片平原,分布了數個莫盧國村莊。
“四將軍!”
獨眼龍和刀疤臉上去迎接。
陳暮笑了笑道:“原來是趙禾與張橋,今年是你們鎮守此地嗎?”
“是的。”
獨眼龍張橋低頭拱手說道:“屬下現在隸屬於鎮海衛護船司,是甲組十二屯的屯長。”
“屬下是丙組七屯。”
趙禾也道。
鎮海衛是區別於青州軍政府之外的一個機構,可以理解為海軍。
下屬有造船司、航海司、護船司、稅務司等。
青州和三韓之間的貿易往來還是很頻繁,朝鮮半島的礦產豐富,金銀鐵礦無數,當地土著冶煉水平很低,還是用的秦朝的技術,導致鐵器質量較差,隻能在遼東半島售賣。
而青州已經使用土法煉鐵,這種煉鐵水平在後世工業革命時期屬實拉垮,屬於落後技術,但在漢代已經非常先進,使得青州鐵器產量大幅度提升,急需鐵礦。
同時漁業、手工製造業、瓷器、茶葉、油鹽,都是雙方交易的物品,按照《三國誌》記載,三韓地區織造業非常發達,經常售賣到遼東地區,畢竟此時的三韓也是擁有七十多萬人口的區域,進行地區貿易還是很不錯。
陳暮點點頭道:“你們來此地多久了?”
“兩年。”
“我記得護船司外派是三年吧。”
“是的。”
“那你們相比對這裏很了解。”
“還算熟知一二。”
幾個人站在岸邊上,過了片刻,另外幾艘船下來孫觀、孫康、吳敦、尹禮幾人。
目前青州人手比較緊張,從前線已經調集不了多少兵馬,為了完成一個大戰略,陳暮隻能臨時招募一萬新兵。
孫觀、孫康、吳敦、尹禮四人在爭奪徐州之時立下大功,成為校尉,此次就跟著陳暮來了三韓。
這次來三韓,就是處理整個三韓之地,順便徹底連通三韓與倭國的航道。
相比於三韓和青州,論起礦產,倭國才是最富裕的地方。
“介紹一下此地情形。”
陳暮說道。
等到孫觀、孫康、吳敦、尹禮等將士從小船上下來,其他士兵都開始拉船進港口的時候,一行人往船塢方向而去。
趙禾與張橋跟在身邊,由獨眼龍張橋介紹。
這裏是莫盧國,除了海邊這幾個村子以外,丘陵那一頭還有數個村莊,最大的城市位於此地西北麵十多裏外的伽倻津江邊上,名叫莫盧城。
伽倻津就是後世的洛東江,在江東麵還有一國叫做駕洛國,兩個國家總人口加起來,估計也就是一萬出頭。
因此這破地方,說是國,還不如說是鄉村。
泱泱大漢地廣人稀,那得看跟誰比。
以如今大漢三四千萬人口的體量,跟後世十四億比起來,肯定就是地廣人稀。
可跟三韓地區比起來,那就是一個龐然大物,人口稍微多一點的郡國,就相當於整個三韓地區的總人數。
莫盧國和駕洛國都屬於弁韓,居民屬於外來人口,說的話與馬韓不同,為古秦語。
秦朝到漢朝已經有四百來年,語言稍微發生了一些改變,不過改變不大,因為秦朝一統天下,古秦語散播開來,成為中原雅語,也就是粵語和客家話的祖先。
所以弁韓人和辰韓人跟青州過來的人可以勉強交流。
他們的國人姓氏與中原人無異,什麽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秦人有什麽姓氏,弁韓與辰韓也有什麽姓氏。
而馬韓那邊則不一樣,據說他們的君主辰王姓“箕”,是箕子的後代。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受封於箕,與比幹、微子並列為殷末三仁,被孔子推崇。
武王伐紂之後,箕子在避禍遼東,於朝鮮半島,如今的樂浪郡,後世的朝鮮平壤一帶,建立箕氏朝鮮。
西漢時期,有燕人衛滿前來投奔,最終驅除了箕氏,建立衛氏朝鮮。箕氏則隻能南下,逃入了後世的韓國,建立了馬韓政權。
馬韓政權的組成是由箕氏帶領的殷商遺民,再加上一部分濊、貊等少數民族組成,語言及風俗習慣跟秦末時期跑來的弁韓人與辰韓人大相徑庭。
他們的組織結構鬆散,以部落為形式,尊辰王為主,其它城邦自有城主,大一點的城池首領名叫臣智,小一點的叫做邑借。
如果把三韓地區看作是大漢的三個郡國的話,那麽馬韓、弁韓、辰韓的首領就是郡守,底下各地城邦,臣智可以看做縣令,邑借則可以理解為鄉長,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一行人往船塢方向走,張橋簡單地說了一下此地的情況,遠處村莊早就注意到了這邊,村落裏的百姓紛紛出來觀望,好奇地打量著這些外來人。
“四將軍,那人就是此地村老。”
趙禾指著村口方向。
此地是個月牙灣,天然的避風港口。
船塢在西山,百姓村莊在南麵以及東山沿岸,村口的位置就在月牙灣中心。
幾個村民壯著膽子,在一名約六旬上下的老者的帶領下走過來。
這裏是軍事基地,周圍都建有柵欄,門口有士兵守衛,他們被攔在了基地外,也不敢喊,隻能遠遠地看著。
“讓他們進來吧。”
陳暮目光含笑。
很快老者與幾名村民就順利進入船塢內。
老者瞥見遠處上千噸重的大船正在緩緩駛入港口,心中恐懼,還是強裝鎮定,雙手相疊,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兩根大拇指豎起來,彎腰行禮道:“見過上使。”
他的發音稍稍怪異,但基本能夠聽懂,而且這個行禮手勢也很有意思,左手扣右手,指尖朝上,屬於標準的秦禮。
到漢時這個禮儀有些許變化,大拇指不再向上豎起,改為向下,且行禮時要彎腰齊眉。
陳暮用漢禮回了一禮,同樣用古秦語回答道:“見過老翁。”
老者起身之後,直截了當地問道:“上使地位尊貴,不知來我們這樣的窮鄉僻壤有何貴幹?”
“此地風大,不如屋內請坐。”
陳暮笑了笑,沒有回答,指著不遠處的船塢院落示意老者進門再談。
屋子是典型的漢代建築,外有庭院,內由石柱墊高,木質地板,左右推拉的移動門,眾人進了院子,一行人脫鞋進屋,跪坐席上。
等大家都坐好後,老者就又問道:“上使能告訴我緣由了嗎?”
秦人性格這麽直的嗎?
陳暮在心裏腹誹,臉上卻笑吟吟地道:“我想問老翁一句話,不知在此地住地習慣否,聽說你們這叫莫盧國,我記得齊國亦有盧國封地。”
老者驕傲道:“不錯,我們莫盧國之人便是從齊國盧邑而來,族人原本姓高,祖先為祖望盧公,受封於盧國,因而子孫皆姓盧。盧國滅亡之後,我們便為齊民,秦朝滅齊,我們坐船遷徙至此,繁衍生息,已有四百餘年。”
陳暮驚訝道:“沒想到老翁竟然記得如此清楚?”
老者撫須笑道:“三韓雖為蠻夷之地,但亦常與遼東漢人打交道,讓我們知道今夕是何年。且祖上傳有書籍,代代相傳,自然清楚。”
這是陳暮沒想到的,他還以為三韓是原始社會呢。
不過倒是他孤陋寡聞了,《三國誌》記載,弁韓與辰韓語言、穿著、風俗都與秦人無異,且已經是完整的農耕文明,種田、養蠶、織造、冶煉樣樣精通,典型的中原人風格,雖然技術還處於秦朝技術,比較落後,但秦漢之間屬於一脈相承,總體差異還是不大。
陳暮聽到他的話,露出了一絲狡黠的笑容,輕聲說道:“既然為齊民,那就是同宗同源之本也,如今青州齊國故地,亦有大量盧姓,乃為爾等同族,難道在老翁眼中,我們都非周朝子孫否?”
“額……”
老者一時遲疑,猶豫片刻,說道:“自然是。”
“既是同宗,難道老翁不願遠迎否?”
陳暮又問道。
老者隻能無奈道:“自當遠迎。”
“嗬嗬。”
陳暮笑了笑,說道:“盧姓出自薑姓,乃太公望之後。如今秦朝滅亡,大漢襲承,漢人皆為周民,我等都是姬薑之後也,可謂本就是一家,老翁遠逃至此,背井離鄉,他日見背之日,何以麵見祖宗?為何不認祖歸宗,回青州盧國去看看呢?”
認祖歸宗?
老者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怎麽一會兒認親戚,一會兒就讓自己認祖歸宗,他都感覺跟不上陳暮的思維。
雖然不可否認,認祖歸宗,回盧國瞻仰先祖故地,對於這種漂泊海外,且保留中原習俗,崇尚祖先的人來說,確實很有誘惑力。
但這種事情來得太莫名其妙,讓人忍不住狐疑。
老者也是這樣,疑惑不解道:“我們已經離開祖地數百年,上使為何忽然讓我們回去?”
陳暮圖窮匕見,咧嘴一笑,開口說道:“我想問老翁,在爾等自認為齊民的眼中,此地,是漢土,還是三韓之土?”
“自然是三韓之土。”
老者毫不猶豫地回答。
陳暮又道:“既是它國之土,爾等齊民之後,便是客居在此,死後可否落葉歸根,魂回故裏?”
“這.……”
老頭瞪大了眼睛,這個問題,簡直是靈魂拷問。
陳暮又笑眯眯地道:“老翁可知,在周王春秋之時,為何宋國總遭它國鄙夷否?”
“不知。”
老頭搖搖頭,祖先留下來的竹簡當中,隻記載了他們盧姓來源以及一些齊國曆史,並沒有其它國家的古籍。
陳暮便說道:“因宋國為殷商遺民也,而其它諸侯,皆為姬姓,包括你先祖盧公,本姓薑,為太公望之苗裔。周人與商人素以敵視,所以春秋時,宋國便常遭它國鄙夷。”
“原來如此。”
老者一副受教了的表情,他們有限的知識還停留在齊國曆史以及秦末遷徙上,對於春秋時其它國家的曆史根本不知道。
事實上別說他們,就算是在漢朝,除了有書籍留存的各大世家以外,連90%以上的漢人都不清楚。
所以說,書籍和知識,確實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傳承。如果沒有竹簡留存,華夏人連自己是哪裏來的,連祖先是誰都不知道,那未免太悲哀了一些。
陳暮又說道:“老翁的先祖,太公望輔佐武王伐紂,曆經千辛萬苦,將商人擊敗。可是我在今日,卻看到了太公望之子孫,甘願匍匐在商人的統治之下,忠心耿耿地做商人順民,丟進先祖之顏麵,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情。”
“胡說。”
老翁聽到此話,頓時吹胡子瞪眼道:“我等何時匍匐在商人統治之下?”
“我聽聞弁韓與辰韓受馬韓統治,首領皆為馬韓人?”
陳暮問道。
“不錯。”
老翁點點頭,這沒什麽不能否認的。
陳暮又道:“那老翁可知,馬韓起源於紂王之叔父箕子,武王伐紂之後,躲來朝鮮之地?”
朝鮮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春秋戰國時期,就把朝鮮半島稱為朝鮮。
“吾……”
老頭臉漲得通紅,說不出話來。
“可是現在的馬韓又非箕子後人統治。”
一名村壯忽然出言說道。
“哦?”
陳暮看向張橋,張橋頗為尷尬。
他又沒有去過馬韓,知道這些還是上次去盧城閑逛的時候,聽人說的,哪知道人家說的也是百年前陳穀子爛芝麻的事情。
“上使。”
老頭見他不明白,便解釋道:“箕子後人雖創立馬韓,可實力逐漸式微,扶餘人、穢貊人、沃沮人越來越多,商人越來越少,箕子後人便失去了王位,如今馬韓辰王,一直由目支國的國君擔任。”
還有這種事情?
聽到老頭的話,陳暮又驚又喜。
他一開始是想挑動周朝遺民和商朝遺民作對,利用弁韓和辰韓跟馬韓打仗,然後由他收尾。
沒想到箕子後人不給力,直接失去了政權,被外族人給控製了。
那事情可就好辦多了呀。
泱泱大漢,周民後裔,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那就都是華夏子民呀。
可是現在我們的華夏子民,流落海外,被受欺淩。
那誰能忍?
當你的祖國強盛的時候,你怎麽能受到外族的壓迫呢?
孤苦無依,飄零在海外的華夏遺民們,你們要永遠記住,你們的背後可是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呀。
陳暮看著正一頭霧水的老頭,露出了和善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