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0章 張延賞李晟
會盟失敗不久,吐蕃入侵,邊關告急,朝廷下詔讓渾瑊出鎮奉天行營以對抗吐蕃。
尚結讚本想除掉李晟馬燧渾瑊三人,結果反間計相當成功,李晟馬燧都丟了兵權,唯獨平涼川劫盟失敗,渾瑊命大,隻受了一場虛驚,從平涼川逃脫後成為大唐王朝最為倚重的長城大將。
曉露題外話:喜歡唐詩的朋友們大概都曾讀過盧綸的《塞下曲》,這位詩人是渾瑊幕中的判官,他的《塞下曲》六首應當是歌頌渾瑊的,詩歌意境雄壯豪放,字裏行間充溢著唐軍的英雄氣概,茲錄其中兩首如下: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張延賞的父親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文武雙全的宰相張嘉貞,張嘉貞本來給兒子取名寶符。張寶符年少時父親已經去世,開元末年,唐玄宗召見這位宰相公子,張寶符博覽群書應對敏捷,雖然隻是閑談,唐玄宗卻是龍顏大悅,於是給他賜名“張延賞”。
大概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宰相父親,加上張延賞本人也很有才學,相貌又好,所以張延賞做官以來可算是一帆風順。
唐代宗大曆年間,張延賞已經做了劍南西川節度使。自從安史之亂後,蜀中屢遭吐蕃入侵兵戈不息,前麵幾任節度使如嚴武郭英義崔寧等人又都驕奢淫逸,所以號稱“天府之國”的蜀地也變得貧窮不堪,張延賞做節度使後,他遵紀守法賞罰分明輕斂薄賦大力發展生產,在他的管理下,蜀中逐漸繁榮起來。
大曆末年,吐蕃又出兵侵犯劍南,張延賞抵擋不住,飛書向朝廷告急,朝廷於是派神策軍都知兵馬使李晟率領禁軍前往蜀中禦敵(李晟作為一位禁軍大將,職責本是保護皇宮,他卻老是帶著禁軍南征北戰,也難怪涇原軍變時皇帝無人護駕隻好狼狽逃出長安)。
李晟率領神策軍擊退來犯的吐蕃人,得意洋洋凱旋回京,在回去的時候,李晟為了獎勵自己,他順便帶走了一位才藝過人漂亮嫵媚的官妓——高洪。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李晟也不例外。按理說李晟才剛剛解了張延賞的急難,帶走一位美人也不算過分。可是有許多事情都不是想當然的。
大概張延賞也非常欣賞這位高洪姑娘,他發現李晟招呼都不給他打一個就把美人兒帶走了,張延賞勃然大怒,馬上派譴部下去追趕李晟,務必要把美人兒奪回來。
劍南軍官們半點麵子都不給李晟,就在青天白日眾目睽睽之下,張延賞的屬下從李晟軍中將那位美人兒搜出來帶回劍南。
被劍南官軍當麵折辱了的李晟狼狽不堪,他惱羞成怒,衝動之下放了許多難聽的話企圖挽回麵子。結果麵子沒有保住反倒得罪了張延賞,兩人從此結了怨。
朱泚之亂後,李晟開始平步青雲,偏偏張延賞升得也不慢。皇帝逃到梁州後,山南西道貧窮,皇帝又帶了一大幫文武大臣,這麽多神都得供著,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無計可施,全靠蜀中的張延賞不斷送糧送錢,皇帝才不至於太難過。
皇帝開始注意起張延賞來,用心考察之後,他發現張延賞很精明,而且很有行政才能,漸漸就動了用他為宰相的心思。
皇帝下旨征召張延賞入朝,李晟發現皇帝打算重用張延賞,他就上表羅列了許多張延賞的不是,想阻止皇帝起用這位冤家。
起用宰相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皇帝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當然不會因為李晟的這道奏章就偃旗息鼓改變主意,他不顧李晟反對,加封張延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晟在鳳翔節度使期間,因為非常欣賞自己幕中的判官崔樞,他就把一個女兒嫁給這個年輕人,李晟嫁女也就罷了,偏偏他喜歡這個年輕人喜歡得過了頭,給女兒置辦的嫁妝豐厚無比,比他另一個女兒的嫁妝豐厚得多,可那個嫁妝不夠豐厚的女兒的夫婿卻是工部侍郎張玉。
張玉見自己堂堂一個工部侍郎,在嶽父李晟眼裏居然還沒有一個節度判官重要。鬱悶無比的張玉一氣之下投靠了新任宰相張延賞,張玉動不動就向張延賞打他嶽父的小報告。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李晟的這個女婿卻把嶽父當仇人了。
給事中鄭雲逵原本是李晟的行軍司馬,鄭雲逵在李晟幕中時曾有事情沒辦好被李晟罵過,此後李晟對他相當冷淡,基本上不再理睬這個人。張延賞入朝為相後,將鬱鬱不得誌的鄭雲逵舉薦到中央的門下省擔任起居郎,不久又把他提拔為給事中,想當然鄭雲逵到中央後也絕對沒少打李晟的報告。
李晟雖然是個武將,城府卻比許多文人還深,如今終於遇到了對頭。
張延賞有意無意的經常在朝堂上批評指責李晟,李晟的女婿張玉和給事中鄭雲逵還跟著幫腔,三人一唱一和。自古眾口爍金積毀銷骨,雖然都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壞話說多了,一天天積累下來,實在難以保證李晟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還能像當初一樣光輝。
李晟被逼無奈,隻好使用苦肉計,他把李家子弟都送到長安居住,又上奏皇帝承認自己無能並要削發為僧。
邊關大將出家可不是小事情,皇帝當然不可能同意。李晟在鳳翔節度使任上被吐蕃宰相尚結讚中傷,張延賞趁機征召李晟入朝。
李晟自知入朝已成定局,他幹脆化被動為主動向皇帝上奏章訴苦:老臣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不堪再當重任,請求皇上讓老臣回京休養。
皇帝也是聰明人,知道李晟的病跟張延賞有關,李晟入朝後,他就下了一紙詔書,讓另一位宰相韓滉和剛剛入朝的宣武節度使劉洽設法解開張延賞和李晟的心結。
韓滉劉洽大擺宴席邀請李晟和張延賞赴宴。席間,李晟和張延賞都很不自在,韓滉講起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請兩位大臣效法古人放下私怨共同為國家服務。
有韓滉出麵,李晟就坡下驢笑逐顏開道:“當初本來就是李晟的不是,隻是李晟愛麵子,又正在氣頭上,一時出言莽撞,得罪了張相公,當時就後悔了。隻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來。如今李晟與張相公都位極人臣,一言一行舉足輕重,當然不能再意氣用事了。張相公,李晟這廂給您賠罪了。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張相公就不要再記著李晟的過錯啦。”
張延賞趕緊站起來道:“李令公快別說了,當年之事,延賞也有不是之處,我也要請令公多多包涵呢。”
韓滉大笑道:“好,好,我敬二位一杯,喝了這杯酒,以前的是非恩怨一筆勾銷,從此大家結為兄弟同心同德輔佐當今聖上。”
是非恩怨一筆勾銷隻是韓滉一廂情願的想法,歡飲過後,張延賞雖然見了結拜兄弟李晟不再擺著張臭臉,可李晟還是很不安,憑他的直覺,張延賞並沒有因為韓滉和劉洽的斡旋而原諒他,張相公隻是把怨恨從臉上搬到肚裏去罷了,李晟不多久就證實了自己的猜疑。
為了徹底跟張延賞冰釋前嫌,李晟想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張延賞的兒子,李晟托人去張家提親,張延賞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李晟見張延賞牢牢記著昔日恩怨,他隻有無可奈何感歎道:“武夫性情爽快,倘若酒席上承諾不記仇,一杯酒下肚,恩怨就隨之化解了。文士小肚雞腸,表麵上雖然和好,心裏依然記仇如故。張相公不願許婚,這不是還記著當年的仇嗎?得罪了這樣的人,我李晟能不怕嗎?”
李晟害怕張延賞公報私仇,張延賞的宰相卻也做得並非一帆風順。
吐蕃宰相尚結讚用反間計誣陷李晟跟吐蕃勾結的時候,張延賞明知李晟是被尚結讚陷害的,他依然奏請皇帝罷掉李晟的兵權。張延賞罷免李晟後拚命支持馬燧,力主跟吐蕃結盟,結果吐蕃人不守信用,平涼川劫盟,渾瑊差點成為吐蕃的階下囚。張延賞慚愧無比驚怒交加,可是大錯已經犯下了,追悔莫極的他因此急火攻心,竟至臥病不起。
大唐王朝幾經動亂後,設了許多官位安置功臣,造成無數冗官,自古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官員雖多,辦事效率反倒低得要命,張延賞在任荊南劍南節度使期間就一直施行精簡官員的政策,而且頗有成效。調到中央出任宰相後,張延賞繼續推行他的精簡官員政策,結果得罪了無數官員,許多被觸犯利益的家夥拚命毀謗張延賞。平涼川劫盟事件發生後,張延賞幾乎成為眾矢之的。
眼見眾人挾私報複,作繭自縛的張相公一時有苦說不出,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大錯,張延賞拖著病體大刀闊斧加緊精簡官員,至此幾乎有二分之一的官員被他裁減,人員裁減後,行政效率反倒提高不少,朝廷也因此節省了一大筆薪俸錢,張延賞將這筆錢充作軍費,他重拾已故宰相韓滉的主張,開始積極對抗吐蕃籌備收複河隴二十餘州。
當初韓滉曾奏請皇帝讓宣武節度使劉洽為西北大將。當此用人之際,皇帝又想起劉洽來,他派譴使者前去慰問劉洽,想請他擔當重任。但是劉洽早已被張延賞結盟吐蕃的主張弄得心灰意冷,皇帝使者到來,劉洽竟然冷漠地躺在床上接見這位使者。
張延賞知道劉洽已不可用,他就想重用謀略過人的澤潞節度使李抱真,正好李抱真也入朝奏事,張延賞找他商討邊防軍事,李抱真卻對張延賞挾著個人的私怨罷免李晟的兵權而非常不滿,他也像劉洽一樣拒絕出任西北大將。
因為有能力的武臣都不願意合作,張延賞政令難行,他又急又愁,病就更重了,沒多久就遺憾辭世。在他去世之後,繼任宰相李泌擋不住精簡官員的壓力,於是被裁減的官員又紛紛複職,張延賞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流水。
李晟被張延賞罷掉軍職後,再也不曾被重用過,就此鬱鬱終生。
李晟和張延賞將相不和,李晟因為得罪張延賞而被罷掉軍權,張延賞則因為報複李晟而得不到真正有能力的武臣的配合,兩個人都沒能實現心中抱負含恨而終。可以說兩個叱吒風雲的男人的失意都是因為一個美女。這大概又給了道學家們大談“紅顏禍水”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