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群情激憤
幾十個群情激憤的人,跟在何達興身後,吵吵嚷嚷來到周斯綿辦公室。周斯綿正在跟侯江濤商議合並方案,一下子呼啦著圍上來這麽多人,兩個人懵了:“你們是誰?什麽事?”
“周院長,別打哈哈,你倒是說說,為什麽要把市第五人民醫院的職工一分為二?你們到底是什麽想的?”何達興喝了點酒,臉紅脖子粗吼道。
“對啊,你倒是說說看,我們這些人哪裏惹了你?”人群中,又站出一個人,質問道:“你們真的有本事,就想辦法將醫院搞上去,別總是想著怎麽打壓我們這些人!”
“哼!我們也不是泥捏的,不是紙糊的,不要指望我們會妥協!”
“合並還沒開始,就把我們當成包袱,想甩了?門都沒有!”
鬧哄哄的場麵,把整個辦公樓都震動了。辦公室主任過來,勸說大家到會議室去,有什麽要求可以好好說,不能胡來。
周斯綿也勸說大家不要衝動,合並方案還沒有正式出台,並不是看不起大家,而是從醫院發展的角度出發,適應當前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形勢,建起一條從三級醫院到基層衛生的橋梁。
周斯綿的話,當場就激起了強烈的反對:“為什麽是我們醫院的人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不是市人民醫院的人去?你們這就是看不起我們!想當年,我們醫院的技術力量在市裏也是有地位的。”
周斯綿聽了這句話,真的無法溝通。他指著何達興說:“何副院長,你要考慮今天這樣做的後果!”
何達興喝酒之後,根本沒有自製力,見周斯綿這麽說話,一掌拍在他的辦公桌上:“姓周的,別以為你是個院長了不起!告訴你,老子不怕你!我是衛計委管的幹部,你能把我咋的?”
見到這個情形,辦公室主任請示院長,是否請保安來維持秩序?周斯綿搖搖頭。這是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絕對不能動用保安。
侯江濤此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一掌拍在桌子上:“你這個副院長白當了。一點素質都沒有!限你一分鍾內將你帶來的人,帶到會議室去!否則,你知道後果的。”
何達興被侯江濤的氣勢怔住了,“砰”地一聲拍桌子的響聲,驚到他了,乖乖地帶著幾十號人去了會議室。
坐進會議室,何達興就後悔了。跟院長書記這兩個主要領導撕破臉皮,今後在醫院還怎麽混下去?他坐如針氈,額頭上冒出了絲絲汗水。
周斯綿和侯江濤並沒有立即進會議室。他們想先冷處理,讓大家先冷靜冷靜,自己也好商量一個對策出來:怎麽辦?糊弄不了,必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
矛盾的焦點在於,為什麽將市第五人民醫院的人分開,而不是參沙子?他們如此敏感,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兩院合並,關鍵是平穩過渡,不能橫生枝節。這個時候要守正,而不是創新。周斯綿承認,自己從一開始,思路就錯了。他確實在心裏把合並當成包袱,確實有些瞧不起這些人。
“這是不應該的。一碗水端平,才是管理者的能力。”周斯綿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心路曆程。
“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將市第五人民醫院這個院區建設成一個慢性病專科醫院。”侯江濤提議。
“對呀!這是一個好辦法。那裏是老工業區,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多,可以將心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這些科室搬過去,建一家全市獨一無二的慢性病專科醫院!”周斯綿顯得激動起來,“還有,考慮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還可以設立醫養結合病區。”
思路一變天地寬。帶著這些問題,兩人走進會議室。周斯綿掃視了一眼會場,亂哄哄的會議室馬上安靜下來。目光對視的瞬間,何達興馬上低下了頭。周斯綿笑著說:“何達興副院長,請你抬起頭來。能夠當麵反應情況,說明你是真心為醫院著想。我們之間並無個人恩怨。”
周斯綿的一番話,讓何達興的心更加忐忑。他還不清楚周斯綿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以後,不知道會出現什麽情況。客套就是客套,還有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周斯綿是什麽樣的人,他還拿捏不準。
周斯綿說:“今天,我們借這個機會聊聊天,聽聽大家的心聲,更期待大家對兩院合並提出自己的好建議。”
沉默了一陣,有人站起來說:“既然領導想聽心裏話,我就說兩句心裏話。”
對方介紹,自己名叫王晶運,是腎內科主任醫師,不是自己沒技術走不了,而是他相信醫院總有一天會好起來,一直在堅守。王晶運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市人民醫院不要有厚此薄彼的想法,不要分你我。”
王晶運的話,切中了問題的要害。在市人民醫院和市第五人民醫院這場不對等的合並中,前者和後者的對比太懸殊,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弱勢的一方肯定要保護自己的權益、尊嚴。
“雖然,市第五人民醫院處於弱勢地位,在人才、技術、設備等等方麵都不能與市人民醫院相提並論,但是,這個醫院還有幾百個人,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我們也有技術不錯、責任心很強的醫務人員,隻是受限於醫院條件,很多工作無法開展。”王晶運的語氣有些激動,“我是主任醫師,我相信,市人民醫院現在開展的腎內科技術項目,我都能做。但是,你們離開了市人民醫院這個平台,到別的醫院去,你們再有技術也是白搭,沒有設備,你能做什麽?不是因為你聰明,而是因為你有市人民醫院這個大平台!”
王晶運的話,讓周斯綿觸動很大。他承認,自己在內心確實看不起市第五人民醫院的人,他很自然想起“一團糟”,覺得很貼切。聽了王晶運的話,周斯綿覺得自己有些想法太天真,就算是一個主任醫師,到了鄉鎮衛生院也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實的環境,捆住了人的手腳。現代醫學是技術的較量,更是設備的較量。有時候,太高估了某個人的作用,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