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國朝狂士
大宋雖然近些年多災多難,可是邊關安定,除了一些小打小鬧,再無大戰,百姓安居,大宋國內,商賈活躍。皇帝仁厚,施仁政,行孝舉,朝臣愛戴,不臣之事,不臣之國停息。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可謂是花衣錦繡,金絲裹身。
晏殊老了,縱使少年如何風流,才華橫溢,如今,也隻是個暮暮朝朝,日日不得傾盡才學的白發老人,他的衣袖紋著紫色描金蓮花,這是先皇帝選他與皇帝講學,贈予他的衣裳。
當初先皇帝抬眼瞧他,便是覺得他嚴謹忠厚,不願與其他朝臣百官一樣,終日酒醉沉迷,後來才知曉他的家境窘迫,便是衣裳的袖邊破了也沒有錢更換、修補,所以才贈予一件這樣的蓮花官衣。隨著他侍奉皇帝日久,家境寬裕,也不曾更換官衣,直到官路升平,他才將那段官衣的蓮花袖子取下,當做綢緞,直到被貶出汴京城,也攜帶在身。
他一個人坐在石凳上,這宅院不小,卻沒有婢女在側,石桌上留著一卷書冊,是一卷詩經,晏殊讀了兩句,便要飲上一口清酒潤喉。
“都被人稱為晏相了,還是這副模樣。”
有人說他是舊學之末,有商人之修為的大人。
晏殊自己不這樣覺得,他隻是腦袋,留著皇帝幼年,給他的好印象。
有人縮著腦袋,匆匆的從外頭跑來,見到了晏殊,垂著頭躬身施禮道“晏相公,陛下差人送來了一盒桃花酥,是天興樓的手藝師傅做的。”
晏殊點了點頭,手指點在桌邊,示意下人讓人家進來,那人躬身退下,隨機有人跟著人進來,是夥計打扮,手中提著一盒印著天興樓天字標記的點心。
這天興樓能以天字做頭名,憑得就是他們的手藝,點心做的很是受人喜愛,連著皇宮中的公主妃子都喜歡,當今皇帝也很愛吃,常常還要跑到貴妃那裏討要。
晏殊是皇帝的講學師傅,皇帝雖然貶他,可是心中仍舊敬重他,如今天氣並不溫暖,還帶些陰雨潮氣,便送來了天興樓的點心,來叫他吃些。
那個下人送上了點心,規規矩矩的退下去。
“行了,你也走吧。”晏殊揮揮手,喚那下人也下去,下人隻應一聲,退了下去,周圍還轉過一個紅袍武官,帶著金色麵具,嗬嗬笑著見過晏殊,還有禮的參拜道“許久不見晏相,身子可還康健?”
人都老了,早已是物是人非,當初的傲氣士子,如今也是老朽,雖然並非是真正的老人,可滿頭銀發,叫人知曉,他在這朝堂上,活的並不舒心,也不自在。
晏殊微微笑著,點點頭道“如李大人這般的武功高手,動輒便出現在我的府上,老夫還真是不知,該拿什麽招待李大人,這碟桃花酥,官家送來,還有熱氣,李大人,請嚐。”
說著,指向石桌上的那碟桃花酥。
桃花酥冒著熱氣,並不是冷食,上頭還有糖水澆了,有蜜餞般的甜膩,上頭沾著桃花,一片片的桃色,十分動人。
李純搖搖頭,笑道“本官來見晏相,隻是特來拜見,看看晏相的病情,可有好轉,若是有差錯,也好叫太醫館的大夫太醫們動腦筋,治好晏相的病。”
晏殊病了,還是久病不愈在朝堂上拚搏多年,家人離散,朝政繁忙,就是他父母辭世之時,他也未得皇帝準許回去探望,唯有日日苦酒入喉,作詞作曲,一人醉臥官場。
晏相的病,是心病。
哪裏是藥石治得好的,積勞成疾,也不過是年老體衰之症狀,隻有目光呆滯,食宿無味的人,才是心病。
自己的身子到底如何了,晏殊比誰都清楚,他搖著腦袋,歎息後發笑道“若是有一日,晏殊死了,留下了李大人這樣國之棟梁,家國幹臣,也不算是多勞無用了。”
李純瞥了桌上的桃花酥,撿起一塊,抬起黃金麵具的下巴一角,吃了一口,桃花香氣十足,咬在口中,酥香透過鼻尖,嗅到濃濃的花香。
“這天興樓的招牌,撐了二十餘年,到了現在,味道也沒變過。”李純抹了嘴上的凍霜,這層白霜,甘甜無比,吃入口中,便立時變作了糖水在口中蕩漾。
“民生在利,這桃花酥的味道,便是再三十載,也不會變,老人們記得,少年老了,也有人記著那味道。”晏殊說。
他自己捏起一塊桃花酥,含在口中嚼著吃。
這桃花酥,配料簡單,可是不同的人做,工藝不同,手藝的味道便不同,隻是一層白白的粉,甘甜解膩,誰能料到,這是用那曬幹的柿子上,那一層白白的霜,難怪甘甜可口。
他一開始不知道,還同那天興樓的掌櫃打賭,若是自己猜出來,天興樓是用什麽做得這桃花酥的皮子白霜,那他來一次天興樓,凡是他點下的吃食,店家掌櫃分文不取,白送與他。
他踩了二十種糧食,五種糖精,最後也沒有猜出來,這是柿子皮外的一層白霜。
雪白的糖霜,吃在口中的味道,和這桃花酥中,香氣撲鼻的花生仁,糧食的味道,將充斥他的口中,四下嚼動。
“淩天門沒了。”
戛然而止,就是呼吸聲都停了,晏殊抬起頭來瞧著眼前的李純,麵色潮紅,隨機問道“真的?”
李純點頭。
得到李純的肯定,晏殊僵硬的扭動脖子,隨後口中傳開笑聲,低沉的笑聲,傳揚很遠“好啊,淩天門一滅,這世上,便再也不會有第二次安史之亂,大宋可以萬世太平了。”
也不知道為何,晏殊的眼中閃爍金光,李純淡淡道“陸未生已死,山上的絕世高人躲到了江湖中,數千弟子都已經死了,活著不過十幾人,國朝可以安心了。”
皇帝要拿淩天門開刀,自然需要國朝支持,而國朝之中,晏殊德高望重,若無晏殊的支持,要對淩天門如此迅捷的動手,恐怕還要掂量掂量。
尤其是雲州李家,明確表態了,李郴將自己的兒子送去了淩天門,最後還成為了內門弟子。
與淩天門為敵,自然也要與那些和淩天門一道的敵手交鋒,光是汴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家族,有人在青雲山學武的,十之七八,人數眾多。
皇帝要拿淩天門開刀,也要得到這些人的同意,否則,一旦那些家室得知道了消息,不但淩天門會早做提防,還會召集天下的青雲山弟子,以那些絕世高手的身份,江湖上大大小小近半數的門派,都會倒戈過去。
這便不是同淩天門交鋒了,而是對半個江湖動手,要殺盡天下武人?當朝皇帝還沒這樣的能耐也不會有這樣大的氣魄。
“東西帶回來了?”晏殊突然問道,他提起了那柄深藏在大宋國都汴京城下的那柄天生神兵,真正的神兵利器,隻要出世,免不了要經曆一場血雨腥風。
說到底,這皇帝要取回的,不是陸未生的命,而是那柄絕世的神兵。
“那麽?官家要對北遼動手了?”晏殊問。
他的這些問題都石沉大海,李純隻是搖頭,論武功,當朝皇帝已經到了他這樣的境界,隻是尚需魄力。
當年所發生的事情,北遼國不過十幾萬鐵騎,從北方殺來,若不是當時的先皇帝被國朝百官簇擁上了城牆,宋軍士氣大振,這才打敗遼兵的進攻,雙方和議,最後大宋破財消災,成了下國。
當今的皇帝,有願望也有能耐,很多地方都施展的仁政也有奇效,這晏殊不反對,可是皇帝優柔寡斷在戰事之上,便會畏手畏腳,不敢再與遼人交手。
北遼國一點點壯大了,手中的鐵騎雖然吃了大敗,可是大遼仍舊力壓一世,威震大宋,凡是宋民,聽到遼人,也唯有害怕。
別人可以如此,可是皇帝,一代有宏圖大略的明君,如何可以在大事麵前,不敢作為。
“皇帝他長大了……”晏殊還是忍不住歎息,皇帝長大了。他年少之時,還常常被晏殊教導,雖說作為皇帝,凡是所思所慮都要細細謀劃,不可操之過急,可是兵法不同,戰機稍縱即逝,若不把握機遇,如何反敗為勝?
如今遼勝宋敗,若是不大膽拚搏,又如何能爭得天下,如何護國家安定,威懾遼人。
李純隻是歎息,他當初的想法隻是想要將劍留在自己手中,到時候他隻需要取到兵權,一聲令下,大軍北伐。
如今想來,皇帝的擔憂沒有錯,晏殊的想法也無錯,皇帝想要的,還是求穩,求得百姓安居樂業,求得民間安定,少些流血,少死漢民。
多災多難的年限,如今的大宋仍舊有如此的安定,裏頭也有皇帝的功勞,若不是他的仁政,如今的大宋,絕不會有這麽好。
晏殊推了那碟子上的桃花酥,說道“如今,我也唯有幾句要托付他的話,煩請李大人告訴皇帝……天下間,人人都可學老夫苟安於世,不思進取,但唯有皇帝不可以,天下人,人人都可求佛誦經,吃齋念佛,清心寡欲,也唯有皇帝不可以。天下文士都可狂傲不羈,筆墨天下人不識大體,草草了事,取得功名利祿,望後輩做用,更是皇帝不可以的。”
他挺起了腰杆,站起身來,顫顫巍巍的說“天底下的百姓,猶如油鍋上的螞蟻,都在煎熬苦難之中,皇帝日日自誇仁德,可依舊不思分寸,不以天下大局為責任。”
“談什麽天下之主?談什麽國之仁聖?更別說,要做個名垂千古的帝君了……咳咳咳。”晏殊似乎是隔空衝著皇帝說著叫嚷著,一口氣說著,聲音愈來愈大,最後咳嗽不止,他說的並不是什麽好話,像是在問皇帝,又想是以天下人借口,替皇帝講學,李純聽著,隻有點頭皺眉。
李純也是一樣的人,國之狂流,風流張狂,談笑鴻儒,也隻有晏殊這樣的狂流名士,少年才子,才會以垂垂老朽之姿,大聲斥責當今皇帝,口中並未有任何不敬,隻是他這白牙中,談論的,可都是不妙的論語,替皇帝著急,替趙禎傷心。
晏殊的咳嗽,麵色更是潮紅,氣喘不止,沒完沒了之時,還是那個垂著腦袋的下人走了出來,他居然是個輕功身法極好的江湖人,幾息之間,人便已經站在晏殊的背後,手中有一枚烏黑發亮的丹藥,按在晏殊的口中,叫晏殊咽了下去。
一口清茶,代替了石桌上的冷酒,叫晏殊吃下,不斷的咳嗽才治了下去。
李純安撫了一下老人,口中道“晏相不必如此召集,過些日子,待到晏相身子好些,官家自會讓您回去。”
晏殊奇才,皇帝調他入京,便是要再度重用他,調任兵部外,還特意叫李純前來看望,李純也是一般想法,隻是沒想到,晏殊如今早已是被國朝重任拖垮了身子的老朽,此刻的晏殊,縱然初心未改,終究是那樣的無比風流,也難當歲月折磨。
晏殊,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李純心中暗道,隻是未曾說出口,他抓著晏殊的脈相瞧,真是天意如此,他歎息一聲,如今天時地利,尚缺人和。
晏殊一死,皇帝也必然會斷了要與北遼決戰的念頭。
李純瞧著眼前的咳嗽老人,還是歎氣搖頭,看了看天,也不知道,這晏殊能不能活著過完這一年。
天氣陰沉,望著飛鳥大起大落,有煙雲擠壓天空,又要下雨。
皇城中,宮人匆匆的跑著給宮中的貴人們送著飯堂食用,皇城司的兵甲將門禁把守的極為嚴苛,宮人剛剛入了宮門,便執行了宮禁,險些將這些閹人留在了外頭,除了皇帝和貴妃的禦令,便是皇後的旨意,那檢查的校官也要多瞧上幾眼,天下人都知道,如今的後宮,除了皇帝,可不是皇後做主,貴妃娘娘恩寵在身,與皇帝要什麽給什麽,恍惚間,叫那些文人墨客譏諷的,如同楊玉環似得,隻有這些禁軍和皇城司最不在意這些,他們隻在意的,是到底如今的皇城之中,誰的地位高,誰的禦令便管用。
便是遲了,也不會被記上。
天上落雨?幾滴打在了花朵上,濺起雨點,帝妃站在窗台前,周圍密布著規規矩矩的宮人婢女,安靜的可怕,樓閣中昏暗,婢女一見天色暗了,便添上了油燈。
張燈結彩的皇城之中,後宮的路上也是昏暗無光。
殿長欽來的時候悄無聲息,走到帝妃的身邊,輕柔的說“天氣涼了,注意別叫吹風。”
帝妃最近的身子,似乎轉好了許多,麵色也不再是過去那般的蒼白無力,如今一臉的妝容華貴轉過身瞧了殿長欽一眼,點點頭。
“怎麽沒給貴妃梳頭?”殿長欽瞧著一個宮女問道。
那宮女連忙跪倒在地上,害怕的回答道“這是娘子自己的意思,奴婢有說過要……”
“不管她的事,是我自己不要梳頭的。”
帝妃沒有戴上璀璨的頭冠,也沒有別上寶釵,可即便是這樣,配上素淡的妝容,也叫人驚豔,已然是人間絕色的美人了。
帝妃愛美,殿長欽還是問道“還是別著涼了,外頭一會兒,就要下雨。”
他走到窗邊,將門窗關上,一揮手,門外的殿前司就將一些燈油拿進來,安置好點燃。
“他呢?”帝妃抬頭,問著殿長欽。
皇帝已經越來越多的日子沒有來過寧華閣了,這些日子,她也不叫人收拾裝扮,更不叫人采購什麽寶釵金珠子,她最不喜歡這些,吃得用的,都不是她自己的意思,殿長欽倒是比皇帝來的要勤快的多,甚至於那些宮人們都覺得,殿長欽是替皇帝來看望帝妃的,否則為何皇帝明明知道殿帥大人常常一個人來尋找帝妃,也不會責問一句。
皇帝是天下之主,日日忙的,都是人間要發生的大事情,這年月,幾年的安穩,多是皇帝的運籌帷幄,仁政之外,還需要身體力行,皇帝很辛苦,帝妃諒解,隻是這一次……
帝妃不知為何,身子一陣陣的發虛,從四肢開始,腹部,連站也沒有能夠站穩。
她這是生了三位公主後,三位公主薨了時候患上的疾病,心病還需心藥醫。
無藥可救。
殿長欽麵具下,臉色劇變,他沒有想到,下一刻,貴妃居然疼的沒有站穩,直接要躺倒下去,還是他一個瞬身,接住了貴妃。
“娘娘!”
“張娘子!”
……
周圍的那些宮人們也都大叫,有幾個連忙逃了出去,大聲的在宮中呼喊,有人大叫著尋太醫救病,周圍的宮人不知發生了什麽,知道寧華閣的宮人抓住那些發愣的、過路的宮人,呼喚他們去尋太醫館的太醫,這才知道,原來是哪位日日病、年年病的主子又病了,也都連忙去尋太醫館。
殿長欽捂著帝妃的脈搏,麵具下的臉色從未有現在這樣難看過,任他武功有多高,也心生無力。
這病來的迅如閃電,隻是刹那,芳華驚豔人間的帝妃便已經病倒在了他的懷裏。
那些殿前司的人,第一時間便去尋找太醫局的人,還有幾個去尋見皇帝。
今日皇帝的案前,鋪了一片又一片的書卷,有的是文士的草書,有的是書院的提筆,還有幾封來自國朝中鼎鼎有名的修士文墨,都要留給他觀覽。
這些東西寫著不易,但看著的時候,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是件難事,他一筆筆的寫下字,最後按上自己的印,若是見到好的,多半是會添上幾筆,寫著自己的名字趙禎。
提筆是太監的事情,若是皇帝親筆寫下,這份書卷,也算是揚名了,多半會傳揚出去,酒樓青樓也會招上,隨後寫上木版畫,做出來叫人觀賞,說是皇帝刻字觀看過的,總會撰寫數千封一樣的,賺上幾百兩銀子。
有人跌跌撞撞,剛剛爬起來,金磚濕滑,有太監來不及去擦拭地上的水漬,叫人跌了一腳又一腳,最後終於推開了門來,見到還在案上禦筆寫著大字的皇帝,抬眼看到那人,筆墨便凋落在了地上,黑色的墨跡落了一地,再也擦不去了。
……
……
有人跌跌撞撞,也有許多的人連忙跟上前去,太醫局的所有醫師都已經到了,戰戰兢兢的立著,給帝妃把脈的,則是太醫局手段最好的醫師。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其錢……
……
置於死地而後生,陷於亡地而後存!
縱使敵將千軍在,一騎守關有何難?
春風吹破英雄夢,歲月磨平少年心。
……
慌慌張張隻為碎銀幾兩,偏這幾兩碎銀能解世間惆悵。
至於沉煌劍道,那便是幾十人的道統,許多年前的事了,江湖上威名赫赫,傳聞沉煌劍很是超絕,幾十個人,人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更別說那位道通掌門霍倧,劍道通神,也不出世,隻是守著門內的一株十人環抱不得的老槐,修著心境。
……
兩個人行走江湖,皇帝隱姓埋名。
……
天書閣有老閣主下有四位閣主,都功力超絕,分為禦水閣,禦火閣,禦雷閣,禦龍閣。
天書閣,了解天下的秘密,皇宮大內,江湖傳聞,全有他的眼線。
禦水閣閣主左師,江湖之中,輕功可可稱之江湖第一人,陸未生與他交手,二人纏鬥百招,以輕功糾纏,武功極高。
……
中原的一處所在,原本是趙匡義北伐時留下的一處牢獄,後來荒廢,籍籍無名。到了於劍與陸未生初次相遇,二人大戰,在一評書先生的筆下,流傳出去,赦字牢大戰從此在江湖名聲遠播,成為了一處名聲大噪的地點。
……
即便是當世的真仙人、假仙人,又何曾能無視這天下間的大勢所趨?那些活了一二百年的老妖怪,又有誰真的能看破了紅塵俗世?笑談生死?說得多,錯的多,倒不如睡上二百年,或許那才是脫了這凡塵,遠了那些因果報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