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觀想出神
姜山腦海中每臨大事都會出現一種奇異的現象,那個場景似曾相識。姜山這種知覺不只一次出現時,他還被嚇了一跳,別是妄想症。
後來,他跟徐小貴說起這事來,原來徐小貴也有這種現象。有些事情,在強烈刺激下讓大腦應急過程中顯現出這種認知。
姜山有時獨自一個人靜坐時,他會運用這種方法把之前的一些關聯事物及之後他想知道的一些發展方向串聯起來,靜靜地默想一會。
那種感覺非常奇妙,有時好象換了個角度和角色一樣,游曳在一種夢境的邊緣,人沒有了庸常的那種分量,自由自在,無所謂存在,無所謂取捨,洞若觀火地觀察那些或真或假的人際之間恩恩怨怨的事情。
有時就在看一幕話劇那樣,明明知道下步是怎麼樣的,可你無法制止也不可能制止自己扮演的那個角色發現下去,甚至於得到不好的結局。洞若觀火也不過如此。
姜山想把這種觀想用到對一些案件線索的梳理上,可每次都會失敗。這種觀想似有似無,好象必須與自己有關才行的。
每當這時,姜山就進入虛無的境界,所有的物換星移都在意念的引領下,按照能夠預料的確結局發展下去。遠在天邊的事情,有時又好象近在眼前,明明眼前的事情卻在天邊一樣,讓人捉摸不定,卻又惟妙惟肖地上演。
案件發展過程都是非人所思的更多,畢竟犯罪嫌疑人的思維與姜山是差距的,難以交集成一個共同的方向。姜山做完這些,身體有些舒服,但是精神恍若隔世,一段時間調換不過來。
姜山在與精神病院的專家交流這種問題時,專家提醒他可能古人說的走火入魔就是這些東西。長時間的自我入靜去觀想肯定會出問題,儘管精神的高度集中,在思考一些問題時能夠物特別地銳利,但是一旦神遊四方,管不住思維的發散,那可就麻煩了,精神病可能就這樣走火入魔的。
姜山時常警醒自己不要進入誤區,但願自己能利用這種觀想法把紛亂的頭緒理清,有更加條理清晰的思路和輪廓。
實際上,姜山在求學階段就經常用這種方法。每當學習過半或者就要學期結束了,姜山就會拿出一天或兩天的時間,躲在家中,一個體人蜷伏在於炕上,把所有的課本作業全放在眼前,利用一張最大的紙去列所有的知識點。
最終於列表把所有的知識點列好了,所有的課本和作業也就過了一遍徹底條理的複習重溫,上了考場就戰無不勝,錯誤也不過是粗心大意造成的。
這種方法在初中以前課程少的情況特別管用,到了高中住校學習,難以躲藏,集中精力難,姜山就請病假呆在家裡去做,卻力不從心,因為課程集聚太多。平日沒有及時去這樣處理,集中處理難度就大。
因此,姜山在此後的集中觀想就注意,少量事情就開始。他還學著打坐的辦法,先入靜再去集中精力想問題,可就是沒法參考資料了。好在案件的情形早就裝進腦子裡,觀想一詞也是徐小貴介紹的一修學佛的居士給出的一個詞。
道教也應該也這樣說吧,姜山的直覺,道教講究實用,佛教講究空無,觀想是道教的辭彙更準確些。姜山知道社會上當今盛行「儒釋道」所謂的國學,尤其是心南懷謹為代表的玄學,所有的高的高人都會有一整套的理論支撐,各自宣揚經天緯地之功。
姜山見多不怪了,三教九流無所不能的時代,也說明社會思想輿論是何等的活躍。
姜山研究心理學的問題,也研究這類社會現象。有些時候他自我感覺他去做個學者也許是好樣的。因為他一進入這種漫無邊際地研究思考就會痴迷好一陣子,讓人感到真知灼見的理論無窮無盡的。
姜山讀一階段直到有大要案件忙得腿腳停不下來了,那可能就會忍痛割愛一陣子。不過也有些怪怪的,姜山過後好象悟出什麼似的,興趣就會消失一大半。
姜山面對了來說情者,常常用冷臉相對,讓他們知難而退。他不怕得罪人,他認為得罪的不是朋友,是真朋友為這點事得罪不了,過後會理解的。
可現在姜山面對的這個人,他需要笑容滿面,熱情招待。因為這人是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屬於那類「點頭不算、搖頭算」的主,他常說的一句話「提拔你,我說了不算,但不讓你提拔還管用」,讓他能管到的部門及其中層幹部都怵他三分。
所以,姜山還是好好接待,並彙報了大隊長。大隊長馬上過來,並且安排了飯局,又彙報了副局長萬修義。
姜山把案件彙報完了。按照程序,政法委副書記劉玉先應當說些什麼了。但是他什麼也沒有說,說明他對案件的重要性還是有認識的,不敢亂來指划。
大隊長意思很明確的,萬局長來了,他就要請假陪著喝酒,到時劉玉先還會到局裡考察他與姜山呢,話可以點到為止,不要把關係處理僵了。有些人就是需要個面子,不能嗆著來,順著來,辦不成也不要緊,他出面要的就是知情和面子。
有這樣的想法托底,姜山和大隊長把案子全部彙報給劉書記了。完了,大隊長跟上檢討了,說彙報晚了,因為是常委政法委書記親自挂帥,局長親自指揮的,所以案子的知情面就很窄。
大隊長還說,他對這案子也知道的不全面,參加彙報時,他被局長安排去做別的事情去了。
正說著,萬局長到了,在刑警大隊不大的會議室里,熱度馬上就高了,萬局長與劉書記是同學,他們兩個見面就會罵罵咧咧的,因為他們還同在一個鄉鎮上共事過。
萬局長是所長、劉書記是分管政法的副書記,整天一外鍋里摸勺子,沒事也找一堆磨時間。那感情不用說多厚了。
姜山見他們這樣,就知道事情他倆早就有些想法,只是不便直接說,利用這樣酒場的形式來說出來,但不是明說。這樣他們就可進可退,他姜山就要掂量著辦了,最終難為的還是姜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座都明白這種不明說的厲害所在,心照不宣是同流合污者掩耳盜鈴的行徑。姜山不想同流合污都不行,這種方式的壓制是無聲的,最終吃了啞巴虧的人痛苦卻無淚啊。
姜山在運用觀想這種方法時,發現自己竟然能夠熟練地找到每次事情的缺陷,問題所在及原因。這就讓姜山更加痴迷,他每次偵辦完一起案件就會觀想一次,找問題及原因,不斷完善和修整自己的偵查思路和謀略。現在遇到難題了,姜山突發奇想,何不去觀想一次試試。
每次觀想,姜山都會隱約發現有一個影子在引導自己走進去,走出來。姜山猜測那可能是所謂第六感官了,它是敏感的也是準確的,有時還有預見性和前瞻性。
姜山借上廁所的時機,觀想起來。沒想到的是這次竟然進入情境這麼快。匪夷所思!只知道人在蹲空時,精力也容易集中,沒想到用於觀想竟然也有奇效。
姜山預測到這次酒局上,劉玉先首先會敬大隊長的酒,讓他從中照顧某個人,然後再會摟著姜山的肩膀,親熱地與姜山喝酒店,讓姜山幫忙。
敬大隊長是因為大隊長年齡大、資歷深,禮數上也應為。與姜山喝酒是體恤下級表示友好,與萬局長喝酒是心照不宣的舉杯為碰。
萬局長與大隊長都會當著劉書記的面把人情做足,借著酒勁,指令式地讓姜山把事情處理妥了。
姜山想到這裡,不禁笑出聲來,「妥處」!多好的詞義!多少領導批示成這樣!不能寫「同意」的就會「妥處」,一語中萬的。理解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