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 起步就逼近殲-10B跟殲-10C的十號工程
第1796章起步就逼近殲-10B跟殲-10C的十號工程
“首長,這有很多不一樣的,雖然都是鴨翼加大三角翼的氣動外形設計,十號工程在設計過程中,由於很多技術得到突破,得到超-7的驗證,十號工程的一些設計都是遠高於超-7的……”
為了向首長證明,這並不是放大版的超-7A,作為總設計師,宋大佬開始介紹細節設計。
“超-7尾部沒有尾翼,而十號工程增加了一對差動尾翼,可以進一步提供機動性……”
殲-10跟超-7在外形上看,如果沒有注意,確實會認為很相似。
十號工程所選擇的外形氣動布局,早在86年就已經完善了,這並不是直接全新設計,國內考慮到工業水平跟技術基礎,對十號工程提出的性能指標並不是特別高。
按照國防建設的需求,采取戰略防禦國防政策,空軍希望的是擁有如同法國幻影-2000那種的全能飛機,畢竟軍費少,而且執行防禦任務。
如果按照性能指標,最終開發出來,不僅是滿足空軍需求,同時也可以提供給海軍用於海防。
當然,軍方對十號工程的要求是能充分滿足國土防空任務的同時,還擁有超過強-5對地攻擊能力的綜合戰鬥機。
“鴨式布局近距耦合對於提升機動性有著很大作用,而國內在這方麵研究也比較成熟,通過超-7的驗證,改進當初殲-9的一些技術,從理論上講,性能將會比要求的提升一部分……”
對於十號工程,空軍等都是非常期待的。
畢竟目前國內的主力戰機還都是殲-6,先進一些的也就是殲-7跟殲-8II。
十號工程,從一開始就瞄準的西方三代機標準。
哪怕引進了蘇-27的技術,蘇-27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之一,造價實在是太貴了,維修等也是有著很大問題,很多核心部件得引進不說,蘇-27的軟骨病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目前這樣的方式確實非常不錯,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經費,同時也能讓技術得到驗證,更加成熟,節省下來的經費可以用於更高性能的設計論證等。”謝凱一臉笑容。
殲-10比曆史上原型機製造早了三年,雖然這時間提前的不多,在性能上卻提升了很多。
殲-9這款高空高速的戰機,78年就已經下馬;一方麵因為經費,另外一方麵則是因為技術難度太大。
在殲-9下馬後,611就在利用殲-9剩餘的經費繼續研究一些基礎技術,後來404跟巴基斯坦合作,搞超-7戰機,這就使得很多技術可以進一步論證。
超-7隻是一款輕型戰機,主要作為高級教練機使用,技術等方麵,同樣是采用殲-9的基礎。
不追求高空高速,技術難度相對來說小了很多。
何況超-7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麽苛刻的技術要求。
龍耀華跟李明山等人聽著匯報,對比著眼前這架尚未完成裝配,內部電子係統等甚至還沒開始裝的戰機跟超-7的差別。
確實有著很大的不同。
“首長,超-7甲乙兩個型號,並不適合我們空軍使用,否則將會擠占殲-10的未來發展前景。雙發的超-7,在某些方麵,甚至還不如米格,唯獨空中機動性要好一些……”謝凱的話,把眾人拉回了現實。
超-7成功了,取代了原本曆史上的梟龍。
即使紅旗集團不願意繼續搞下去,巴基斯坦方麵都不會同意。
他們需要更先進的戰機。
在美國人拒絕向他們交付F-16戰機的情況下,隔壁三哥家卻不斷地從蘇聯獲得米格-29,蘇-27這些先進戰機,同樣沒錢的巴基斯坦空軍就指望超-7係列戰機來提升空軍的作戰能力。
超-7A巴基斯坦得到的不多,不停尋找客戶,就為了降低研發成本。
超-7B還在進行密集試飛。
目前來說,超-7B展現出來的性能,還是比較讓巴基斯坦軍方滿意的。
要不然,穆巴拉等人早就來找謝凱的麻煩了。
這些情況,龍耀華跟李明山等人在132廠各個車間視察的時候,就有了詳細的了解。
生產車間無論是檢測設備還是生產設備,跟幾年前剛跟404合作的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特別是精加工車間,裏麵全都是清一色的數控設備。
絕對的現代化工廠,車間再也看不到髒亂差的情況,哪怕各種零配件,也都是整齊地擺放在各種架子上,操作人員可以很輕易拿到,也不會出現失誤。
“這發展很不錯,跟之前的完全不一樣了。”龍耀華感慨著。
這還是有兩年沒過來了。
“多虧了上級給的政策,以及紅旗集團的訂單,這幾年,生產任務一直都是飽滿的,有大量的資金可以用於提升技術基礎。”說這話的時候,熊宏元滿臉自豪。
當初要不是跟紅旗集團合作,132廠發展沒有這麽快。
一開始,他們同樣是靠著404的政策跟業務獲得訂單的。
如果上級不同意,404的訂單,根本就沒單位幫著生產,得不到經費,也沒得發展。
“熊廠長也快退了吧?”謝凱問旁邊的霍海源。
霍海源點點頭,“之前就讓他退,他不願意,還有三年時間。”
“以後的領導要是不好交往,後麵還是麻煩。”謝凱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611跟132廠可以說是一個單位,一個負責生產製造,一個負責設計研究,現在改名叫蓉城飛機公司了。
以後要是新領導態度變化,成為競爭對手不說,在很多領域的合作也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404可從來都沒有打算建立自己的生產工廠。
基地裏麵的飛機製造廠,都是為無人機而做的準備。
當初秦飛都以為他們是要把運-10的生產轉移走,大家鬧了不少矛盾。
“放心吧,上級首長肯定會考慮這些問題。咱們跟國際比,航空製造領域差距太大,要是不合作,差距更大,同時相互間的競爭會讓緊張的經費被浪費……611跟咱們一樣的態度,有我們的項目作為技術驗證,殲-10原本正麵投影麵積過大、機頭直徑過大等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飛行過程中,不僅在雷達上的反射截麵會更小,受到的空氣阻力也會小不少。”
謝凱的擔憂,幾乎是所有人的擔憂。
任何一個重要合作夥伴的人事變動出現問題,合作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112廠的技術是蘇係,132這邊則是融合了蘇聯跟西方的技術,一旦跟132的合作出現了問題,最終112廠也很難滿足404的合作條件。
“解決了這些問題?”謝凱大喜。
他一開始還覺得時間沒有提前多少,以為技術還會跟原本的殲-10剛出來時候差不多。
現在聽來,至少一開始就接近殲-10B的水平,裝上有源相控陣雷達後,或許擁有部分殲-10C的性能。
“目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0的核心機開發工作尚未完成。”
說到發動機,霍海源原本還興奮的神情開始落寞。
這也是困擾超-7的問題。
“超-7乙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改進如何了?”謝凱轉移了話題。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小型化,這是前麵幾年時間重點公關方向。
在國內戰機研發領域,雷達跟航電係統,是最不可琢磨的,說到底,就是基礎太差,國內欠的功課太多。
十號工程的研發團隊原本考慮到國內基礎太差,脈衝多普勒雷達一直都是短板,困擾了15年,在有了和平典範工程,原本計劃從美國采購55套雷達來改進殲-8II戰機的。
所以,在那之前,研究團隊就直接按照F-15戰機使用的APG63雷達的重量跟天線規格製定了位置跟重量指標等。
這就造成了殲-10機頭過大。
機頭截麵積是幻影-2000的1.5倍,F-16的2倍。
從而導致又得修改氣動布局。
何況,現在跟美國合作的和平典範也無疾而終了,美國人在蘇聯不行的時候,終止了合作。
從美國引進雷達已經不現實了。
超-7乙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就是為了幫十號工程論證。
畢竟,這是國產最先進的雷達。
脈衝多普勒雷達依然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至少體積還沒有降低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何況,機頭過大,對於整個飛行過程的控製也提出更高要求,不改都不行。
“為了裝上去,UU看書隻能降低性能,搜索距離短了很多,同時能跟蹤的目標也少了三分之一……即使這樣,目前也受到動力係統的限製……”
霍海源的話告訴謝凱,根本繞不開發動機的問題。
“難道沒有別的辦法了麽?”李明山同樣也在問熊宏遠等人,“原本計劃的是使用什麽發動機?”
“備選方案呢?”李明山也提問了。
國內搞項目,不可能沒有備選方案。
原本十號工程也是指望國產發動機,可目前,第一架用於驗證的原型機隻是用於靜壓力等實驗,地麵測試的弟二架原型機也即將投入生產。
地麵測試工作進行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開始生產用於試飛的原型機。
現在十號工程卻麵臨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沒有發動機可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