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 最令人放心不下的 技術有突破了
第1797章最令人放心不下的技術有突破了
“原本是準備用東風動力廠正在改進的渦扇-6改發動機,現在十號工程技術水平提升了不少,而且瞄準的是2.2~2.4馬赫的速度……”
曆史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畢竟才幾年時間,科技即使發展了,也不會超越太多。
科技發展需要很長時間的。
哪怕隻是部分科技的提升,對於611的設計團隊來說,也可以把十號工程的性能提升部分。
“還是發動機的限製麽?”李明山聲音中有不少的無奈。
這確實很讓人頭痛。
國內的各種裝備,唯獨也就航天係統中用來在洲際間送快遞的大東風心髒病要弱很多,畢竟那玩意兒都是一次性用品,根本不需要重複使用,不需要使用壽命太長。
“現在如何考慮的?”
“目前尚未有合適的發動機,到時候,要麽降低性能,要麽就隻能尋求從國際上采購發動機……”
“蘇-27使用的AL-31發動機應該沒問題,RD-33無法滿足使用。”謝凱在旁邊聽到這話,提出了建議。
殲-10最開始研究出來,同樣也是沒有發動機可用,隻能進口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一邊引進發動機小批量生產,提供給空軍使用,一邊加快國產渦扇-10發動機的研製。
“又從蘇聯進口發動機?之前你們生產超-7的時候,發動機都被他們卡了脖子。殲-10可是國內自用的。”龍耀華有些不滿,“你們不是在搞核心機嗎?”
到現在,他們已經不希望從國外采購發動機。
發動機是關鍵。
而十號工程,跟超-7A不同。
超-7A看起來先進,實際上了解內情的都知道,紅旗集團如同宣傳359坦克一樣,說的是某方麵性能接近或達到三代機標準的準三代戰機,可真實差距,很大。
這本來就是為了向那些經濟實力不強,又想擁有先進的戰機的小國家提供的。
對於一些有錢的國家,這就是高級教練機,價格也都差不多。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發動機上。
他們如何能接受?
最先進的戰機發動機被他國卡著,如果真需要的時候,人家直接停止供應,那還得了?
降低性能?
龍耀華他們更不願意。
如果真的要降低性能,空軍可以直接使用超-7乙這種雙發戰機。
沒有必要再搞個新的性能差不多的項目。
“首長,不是咱們把脖子伸給別人卡,隻有盡快搞出來,試飛,才能驗證設計是否合理,然後進一步持續改進,等技術提升上來,讓性能更優異。十號工程不像殲-7那樣,不管怎麽改,除非放棄原有的氣動外形設計,否則都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前景,至少是無法符合未來國防需求……”謝凱這話說的非常不客氣。
對殲-7的改進設計,132廠跟611一直都在持續,哪怕到了謝凱離開那個世界的時候,依然在持續修改。
就像謝凱曾經跟很多網友一樣擔心的,26個英文字母好像根本就不夠殲-7這款被譽為中國空中59、擁有強悍生命力的老戰機改型使用一樣,國內改型實在是太多。
甚至有型號被稱之為小殲-10,原因無他,外形跟殲-10很想,改出來後,就連米高揚都不認識。
可終究,機頭進氣道哪怕改為機腹進氣,依然無法裝上先進的雷達。
謝凱提出來過,希望611把更多經曆放在對超-7項目上,奈何人家不樂意,非得改殲-7。
原本一直都存在於殲-7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這幾年才真正得到有效的解決。
那又如何呢?
生產出來的殲-7即使質量可靠,即使性能經過改進,可依然落後了,按照蘇聯人的劃分,殲-7的原型是米格-21,經過國內多輪設計修改,最多達到蘇聯的三代標準,沒法跟米格-29之類的比。
“殲-7有著很大的改進潛力,隻要配套能跟上,甚至可以改造得比國際上先進戰機不差多少……”屠大佬很不滿意地盯著謝凱。
說事情就說事情,扯殲-7幹什麽?
作為總師,自然不希望別人說自己幹的工作沒用。
“屠總,您誤會我的意思了。”謝凱真不是這個意思,轉而看向龍耀華等,“首長,美國跟蘇聯,新一代的隱形戰機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甚至已經有型號服役了,如果再因為發動機拖下去,我們差距隻會更大……”
國內大多數人都知道跟國際水平的差距。
誰也知道很多裝備搞出來就會落後,這都是沒辦法的,在技術比別人差的時候,隻能一步步追上。
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同樣也清楚這情況。
不然他們也不會來了解情況。
“四餘度電傳操控係統進度如何了?”李明山轉移了話題。
機械操控係統,對先進的戰機來說,限製太大了,很難滿足性能要求。
四餘度操作係統,這是目前世界上主流技術,國內原本沒有什麽經驗,紅旗集團以611所的團隊為基礎,提供了不少資金跟研究方向,加上傳感器等也能小批量提供,這幾年進度不小。
“楊總,你給介紹介紹唄。”謝凱看著年輕的楊總師。
根據曆史來,總是沒錯的。
楊偉作為國內首款隱身戰機殲-20的總設計師,剛進入611沒多久,就被謝凱給忽悠著搞四餘度電傳操縱係統,現在讓他去設計三代機,估計他都不會樂意了。
看著大佬們,還沒成長起來的年輕楊大佬一點都沒有絲毫緊張。
“四餘度電傳操控係統,跟原本預計的差距很大,目前超-7上已經在使用簡單的係統,從各種實驗數據來看,還是非常靠譜的……用於地麵綜合動態實驗的鐵鳥台目前正在安裝,一旦鐵鳥台完成,後續研究進度將會更快,在全權限、三軸四餘讀、數字式的電傳操縱係統就可以在這上麵進行模擬,進行仿真試驗……”
“也就是說,快要成功了?”謝凱頓時大喜。
天才果然是天才。
這進度,比原本可是快了很多。
“謝顧問,這可不能說快要成功了,隻是距離成功進了一步,地麵可以模擬實驗飛行過程,驗證整套係統的設計是否有問題,並且對整個係統進行優化……”楊偉一臉笑容地看著謝凱搖頭。
雖然沒成功,鐵鳥台隻要搞出來了,很多設計就可以直接進行試驗了。
進度會加快很多。
“電傳係統會讓戰機的操控更容易,空中表現得更靈活、機動,也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好,很好!”龍耀華當即大喜。
電傳操控係統,可以有效提高戰機的操作性能。
超-7A上麵也使用了這個,並不是全權限的三軸四餘度數值電傳係統,而是融合了機械操作係統的單軸縱向變穩係統。
這玩意兒,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究電傳操控係統的技術成果。
87年,沈飛等單位就開始利用殲教-6來改裝空中飛行試驗模擬研究機,也就是單軸縱向變穩定性飛機,代號B-1,不再使用機械操縱杆,而是采用純數字式電傳操縱係統,利用飛控計算機來操作飛行等,在90年獲得了國家技術進步一等獎。
這也算填補了國內這方麵的空白。
不過,由於隻是采用的單軸電傳操控,飛機除了縱向俯仰方向是采用電傳操作,其他方向依然是傳統的機械操作,很多複雜的空中飛行模擬,這架技術驗證機都沒法承擔,雖然技術含量很高,進步也很大,卻並不具有實用性。
沈霍伊的研究,現在用殲-8作為對象飛機,取得的成果不少,卻並不是三軸四餘度的操作係統。
611這邊一上來就挑戰難度最大的,如果不是紅旗集團大量砸錢,加上不少單位配套,進度也沒有這樣快。
“十號工程也是融入了這套係統,等到完成試飛,即使無法追上世界上戰機最先進水平,也不會差太遠,應該達到中等水平。”宋大佬的話,告訴了龍耀華等首長,他們的十號工程在性能上會比原本軍方給出的標準高很多。
更高興的是謝凱。
如果四餘度電傳操作係統進度不快,殲-10一開始的時候,是不會采用這樣的操縱係統的,而是要等到完成試飛後,由楊偉團隊來進行優化設計、排故公關、設計定型等工作,最終要等到2004年才能完成設計定型。
謝凱不希望等那麽久。
要不然,一開始他也不會要求611這邊先讓楊偉他們搞四餘度電傳操控係統的公關。
整個四餘度電傳操控係統,核心是飛行控製係統,涉及到的計算機,404在大力投入;涉及到的傳感器跟控製器,紅旗集團數控係統研究中心同樣在大力投入……
基礎的配套,有了,剩下的就要整個團隊讓這套係統完善起來。
不僅是硬件,還有軟件係統。
邏輯電路、伺服係統、運算電路等,都需要有效地整合起來。
而鐵鳥天一出來,這些係統是否有問題,直接模擬運行,在鐵鳥台上仿真就可以輕易監測。
找出問題,再修改設計,事情就容易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