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中原折戟
大魏立國於虎狼環伺之下,便如狂風中的航船,所要麵對的注定是驚濤駭浪。
冉閔是英雄,蓋世英雄,麾下的漢家鐵騎更是不世出的雄師勁旅。
鄴城之下,一千對七萬驚煞天下群豪,乘此餘威,六戰六勝剿滅胡軍三十餘萬:
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大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裏,斬匈奴首三萬;
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三戰以漢軍七萬加乞活軍四萬,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萬;
說冉閔窮兵黷武也好,道魏主濫殺嗜血也罷,但他畢竟讓殘暴的胡虜明白了一個道理:中原不可犯,華夏不可辱,漢人也絕不是他們的盤中餐。
然而,時至此刻,他的大魏帝國也走到了盡頭。
曾經的晉朝散騎常侍“辛謐”致信冉閔:物極必反,到了極點便是危險。如今君王大功已成,應該就此輝煌戰果,歸身於晉,必定會有許由、伯夷那樣的正直聲名,享赤鬆子、王子喬那樣的天年高壽。信函送出便絕食而亡。
正如辛謐所言,大魏自立國始便東征西討,幾乎無月不戰,大勝雖多,卻越打越弱,加之農耕損毀,民不聊生,國力和民力已到了枯竭的境地。而就在冉閔帶著他的大魏艱難掙紮的時候,兵精糧足,實力雄厚的鮮卑慕容南下了,冉閔在國力耗竭,兵馬疲憊的時候,被迫與精銳的燕軍決戰已在所難免,最後的關頭到了。
壬子年(公元352年)四月,後趙大將劉顯殺石祗自立為帝剛滿一年,便被冉閔率部剿滅,大魏軍得勝而歸。可是,迎接冉閔的卻是國內饑荒四起,人心惶惶。
冉閔無奈,遂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自己則親自率一萬人馬外出爭糧,結果剛到常山便與鮮卑慕容恪的十四萬大軍迎頭相撞。
望著鋪天蓋地氣勢洶洶的鮮卑大軍,大將軍董閏道:“鮮卑氣勢強盛,不可硬抗,應暫且回避,待重整兵馬再與之決戰。”
冉閔畢竟剛愎,又攜攻滅劉顯之盛,如何聽得進去,怒道:“我這些兵馬還要平定幽州,斬殺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豈不是長他人之誌,休得妄言!”
隨軍的大臣劉茂、郎闓等人見狀,知必敗無疑,不願坐待戮辱,竟絕望自殺於戰前。
冉閔望向身後的兵將,歃血盟的尖刀已不足五十人,不足萬人的軍隊隻有少數騎兵,然而,所有士卒卻全無頹勢,正血脈僨張地注視著鮮卑軍。
冉閔手中雙刃矛一舉,一聲長嘯,戰火被瞬間點燃。
慕容恪是燕國的第一戰將,足智多謀,也是百戰精英。他自然知道冉閔軍勇猛,是以,交戰之初他隻以小股騎兵突襲,為的就是不露出破綻為敵軍所乘。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冉閔兵少,即便是硬耗也足以拖垮他們。
但慕容恪想錯了,冉閔的兵將雖寡,卻各個勇猛,悍不畏死,鮮卑鐵騎竟難以招架,一觸即潰。
冉閔手執矛戟一馬當先,便如霸王再現呂布重生,戰馬之前擋者披靡。身後眾將便似上萬個冉閔,緊隨其後,奮力拚殺,全然不計生死。
這一番血拚直殺得鮮卑軍驚恐萬狀,紛紛敗退,冉閔軍竟十戰皆捷。
慕容恪驚懼地望著狀如猛虎的冉魏軍,心中忐忑。他十五歲就敢帶著兩千人對陣石虎的數十萬大軍,幾時怕過對手?可今日卻如遇邪祟,平生他第一次忌憚起來。
但慕容恪畢竟也是身經百戰的不世豪傑,很快他便鎮定下來,急令部眾後撤,在一個空曠的地域擺下陣勢。
兵者詭道,慕容恪這次用的是連環馬,他挑選五千重甲騎兵,把戰馬用鐵鎖連接起來,然後在戰馬後麵放置拒馬,使之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連環馬列畢,連同兩翼的輕騎兵擺下了陣勢。
慕容恪見事已具備,便令一眾步卒挑戰,令:“隻許敗,不許勝。”
果如慕容恪所料,步卒稍一接觸便敗退下來,眼見著冉閔已殺到了連環馬陣前,慕容恪令旗揮動,兩翼輕騎旋即向冉閔軍左右包抄而去。
見冉閔已殺到陣前,連環馬上的騎兵立刻萬箭齊發,衝在隊列前麵的兵卒頃刻間人仰馬翻。
然而,令慕容恪沒想到的是,冉軍後麵的兵將硬是踏著同伴的屍體衝擊,絲毫沒有稍頓。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那些鮮卑兵將。
冉閔並未懼怕,帶著所餘不多的騎兵,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頂著鮮卑兵的箭雨衝進了連環馬陣。
冉閔騎兵左衝右突,勢不可擋,鮮卑騎兵被斬殺無數。然而,燕軍畢竟勢眾,且已沒了退路,被鋒利的拒馬分屍倒不如舍命一搏,漸漸地,冉閔的騎兵便被圍在了核心。
此時,燕軍兩翼的輕騎業已包抄到位,冉閔軍被包圍了。
慕容恪到底精明,這些騎兵並未前衝,而是望圍內的士卒開始射箭。冉軍的兵將大部為步卒,敵方以長打短,便是有通天的本領也無法施展,眼見著一批一批的中箭倒地。
情急之下,冉閔突然發現了燕軍主將的位置。擒賊擒王,打掉主帥便有迫敵退卻的可能,於是,冉閔帶著部將發瘋般向慕容恪中軍殺去。
然而,連環馬陣畢竟勢強難逾,幾番衝殺卻仍然無法破陣。眼見燕軍已開始四下合擊,看著身邊寥寥無幾的兵將,再看看重圍之下早已力竭的士卒,冉閔不得不承認,大勢已去,遂下令突圍。
從交戰伊始,冉閔和他的鐵血勇士已足足奮戰了一整日,僅他一人便斬敵三百有餘,眾兵士也早已疲憊不堪。但盡管如此,鮮卑騎兵還是沒有擋住他們,硬是被冉閔等撕開了一個口子,望鄴城突圍而去。
就在冉閔衝出包圍二十餘裏,那匹隨他征戰多年的戰馬朱龍,此時已再難支撐,竟生生的累死了。一眾緊追不舍的鮮卑兵將蜂擁而上,冉閔和董閏、張溫等將被悉數擒獲。
……
薊城之內,燕王慕容儁聞冉閔被擒,大喜過望。待冉閔押至,慕容儁高高在上,氣勢淩人道:“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稱帝?”冉閔傲然道:“天下大亂,爾曹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稱帝邪?”
慕容儁大怒,把冉閔鞭打三百,送至龍城,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冉閔被斬於遏陘山。後,遏陘山左右七裏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疾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一代戰神冉閔終於走完了這一世坎坷無常之路。
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而後代某些太監史學家竟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尤其一些道學先生,動輒以泱泱中華作態,謂之天朝上國,須胸襟坦蕩、大氣容人,切不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以免遭四夷恥笑。如此看來,冉閔的作為也確實有失君子風範之嫌。
另外,冉閔是由胡人養大的,結果不僅篡位奪權,滅了後趙,而且還頒布滅胡令,簡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如近代某位國學大師所言:“彼閔蒙乃父之餘廕,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閔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寵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係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就這樣,冉閔被視為殺人如麻的亂世屠夫,受罵千年的暴君。
然而,設若沒有冉閔和乞活軍的抗爭,幾百萬胡人在中原繁衍生息,一旦根基穩固,定會飲馬長江,到那時東晉的小朝廷又能偏安到幾時?若長江被破,那我泱泱中華就真的要斷子絕孫,亡國滅種了!
這不是假設。據《晉書》記載:“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複仇之憾!”經過石虎的十七年暴政,中原的胡族人口和漢族人口已經接近一比一,整個中國的胡族人口和漢人人口也已接近一比二。正是冉閔舉兵滅亡羯趙,數十萬羯人在漢民族複仇的怒火下被屠滅,數百萬胡族各歸本土,這場危機,就此驚險度過了。自此之後,無論邸、羌雄霸中原還是鮮卑北方一統,中原大地再無肆意荼毒漢家者,而那個臭名昭著的石氏也再沒了以漢人為豬狗的機會。
借用一段明理之言,這正是:炎黃立華夏,始皇統八荒,大漢揚國威,隋唐征四方,強明複山河,而冉閔續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