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73章 王室營生
在原本的歷史上,活字印刷術雖然最早是北宋畢升發明的,但是因為字印的材料只是膠泥,在耐用性和清晰度上還有很大改善空間,所以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依然是並存的,並沒有徹底把雕版淘汰掉。
所以,那時候出一些冷僻的書,成本是非常昂貴的——最常見的例子,比如一個家裡有錢、但是文名並不昌盛的文人,想把自己一生所作的一些詩詞出成詩集。因為這些人並不是名家,就算印了詩集也不會有多少人買,所以書商遇到這樣的書,都會要求出書的人自己掏雕版費——
這就好比幾百年後,那些不是大神的寫手要想走實體書出版路子的話,往往不僅賺不到稿費,還要給出版社掏「排版費」,一個道理。
有考古學家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說是從南宋到明朝正德、嘉靖為止——之所以這個數據只能到嘉靖為止,是因為後來隆慶開關之後,活字材質技術又有了新的進步,流入了西方反哺的新材料。隆慶、萬曆之後的中國印書成本,又有了一個台階性的下滑——如果一個沒名氣的詩人要出自己的詩集,不足百頁厚度的單冊那種。以一次性印五百本為例,就需要耗費五百貫錢。
這基本上就相當於是一本書要一貫錢的成本了,當然,如果可以加印數量的話,雕版費平攤到每一本上會低一些。
如今正是五代時候,哪怕不考慮戰亂導致的文化萎靡、書籍市場的需求下降帶來的規模效應無法提振。按照市價,一冊百頁以內的四書五經等常用書,售價也要四五百文錢,而如果是非常用書,則要七八百文不等。
蔣袞是生意場里摸爬滾打大半生的人了,對於市面上百業產物的行情自然是比較門清的,不用錢惟昱給他科普。
因此,蔣袞按照錢惟昱給他列出的目前他們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活字印刷術,和將來別人有可能從錢惟昱送給馮道的那套活字上山寨出來的技術之間的差異,很快就算出了其中的市場差價價值。
「如果按照這麼算來,今後市面上的雕板書仍然要賣至少400~500文一冊;雕刻瓷活字的書則要250~300文左右;模具擠燒的瓷活字印的書,哪怕賣80~100文都有得賺,就算抬價到200文,照樣可以比別家的都便宜,而且賺頭依然有至少三分之二!」
「算的不錯,這也是小王準備找你合股的第一樁生意。」
「合股?卑職怎敢……這印書的生意,雖然也薄有利錢,但是終究是文人雅士的生意。卑職一身銅臭,能夠隨附小王爺驥尾已經是萬分榮幸了。不如這樣吧,開展生意需要的匠人、作坊、材料先由卑職代為辦理,日後還是小王爺另尋心腹自行經營吧。」
蔣袞一聽錢惟昱的建議,立刻就謙遜地表示願意退出印書的生意。如今戰亂年代不比後來兩宋明朝那樣讀書人泛濫,全天下要買書的讀書人估計也就少則幾萬人、多則十幾萬人。就算生意做大到天下每個讀書人都買你十幾本書,撐死了也就是幾十萬兩銀子的生意。
而且考慮到讀書人大多也不富裕,這幾十萬兩還不是一兩年內能賺到的。細水長流的話,將來就算生意穩定了,也就是一年三五萬兩的進項。相對於錢來說,這個生意更多的是圖個風雅,可以幫人在文人圈子裡賺取更多名聲,宣傳意義大於經濟利益。
蔣袞如今靠著錢惟昱給的改良海船和新領航技術,光是跑日本、高麗的老本行一年至少進項五十萬兩以上,而且還有增長的趨勢,這三五萬兩的收益自然當是孝敬錢惟昱,圖個遠期合作了。
錢惟昱聽了蔣袞遜讓,也就不再堅持,算是受了蔣袞的這樁好處。
「看來,這幾年跑海和開荒琉球真的是讓蔣公賺到盆滿缽滿啊,這點小錢都看不上了——不過,小王手頭也沒有經營營生的得力之人,到時候,蔣公還要派些得力的賬房掌柜幫小王搭理這些生意才好。」
「這個好說,卑職覺得……」蔣袞滿口答應著,一邊又眼珠子一轉,讓一旁的服侍的丫鬟附耳過來,低低說了些什麼。
須臾,那丫鬟從後院帶來了一個少女,看上去也就和錢惟昱一般年紀而已,甚至有可能再小一兩歲。
不過雖然年紀幼小,旁人第一眼看到這少女的時候卻絕對不會生出輕視之感。只見她容貌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紅眉翠、肌骨瑩潤;更兼舉止嫻雅、步態娉婷,行止之間頗顯端莊。
錢惟昱乍一看去,便覺得這該是蔣袞家中的晚輩女眷。不過這女子生在豪商之家,卻看不出每日淫浸於錢財之中的俗氣。服飾只是無紋的素色錦面襦裙,頭上也僅挽起黑漆油光的水髻兒,看上去不見奢華,卻又一股大方得體之氣油然而生。
除了這個少女之外,蔣府的丫鬟還帶上來一個精壯的黢黑漢子和兩個山羊鬍子的枯瘦老丈,看上去前者像是跑海之人,後者則是朝奉、賬房一類的角色。不過,美女當前,這幾個男人自然是被錢惟昱無視了。
「此乃小女,蔣潔茹,今年十四歲了——小王爺莫以為她年紀幼小,對於經濟營生、待人接物,卑職屬下的尋常男子也及不得得她。」因為還要相互介紹,所以蔣袞也沒對錢惟昱解說太多,就轉向自己女兒那邊,「這是當今大王親侄、先王嫡子富陽侯,還不快快拜見。」
蔣潔茹微微頷首,側身萬福了一禮,不失端莊地輕聲答應:「見過小王爺,舊聞小王爺文武兼通,在金陵時,詞名就已傳遍天下。也幸虧小王爺是個胸有大志的,看不上經濟營生的俗務,不然哪有小女子胡亂打理的機會。」
蔣袞的家業,如今在兩浙豪商中已經是無人可比的了,經商的本事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對於蔣潔茹的經營本領錢惟昱雖然還沒有領教,但是管中窺豹也能略見一斑。此刻只是觀察了蔣潔茹待人接物的一點皮毛,錢惟昱心中就浮現了一個名字。
這莫非是一個薛寶釵式的人物?嗯,也許姿色上還達不到那種程度,不過沒關係,錢惟昱本來就不會和商人女子產生什麼深度的交集。當下錢惟昱也就大度謝過了蔣袞的安排,表示對蔣潔茹很滿意。
隨後蔣袞又略略介紹了一下那個看似跑船的漢子,和那兩個賬房、朝奉。那個精壯的漢子是蔣袞的堂弟、名叫蔣正明。其父乃是武肅王早年時候出使日本國的專使蔣承勛,也是蔣袞的叔父。
蔣氏一門乃是明州奉化的望族,從唐武宗年間開始就是跑日本航路的海商世家,至今已有百年。武肅王在位的前二十年,每次出使日本新羅都是蔣承勛操辦,後來蔣承勛年紀大了,得子又比較晚,才讓侄兒蔣袞接過這個營生。如今蔣承勛年紀已經六十好幾,他的嫡子也年近三十了,蔣袞才幫襯著這個堂弟一起接過家族的海商事業,現在又把他推薦給錢惟昱。
談妥了派人幫錢惟昱經營印書坊生意的事情之後,錢惟昱就藉機轉入了他今天來的第二個事情——也就是想出海去南方找占城稻那件事兒。
「蔣公,如此,活字印刷的事情便這麼定下了。只是小王此來,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要辦。」
「小王爺儘管吩咐,卑職相信定然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小王在金陵的時候,聽南漢國商旅過境的時候說起,在南面的交趾有一些品種獨特的的穀物蔬菜。聽說相比中土之物產量更大,而且種植節氣互有補償。小王思忖著如今在琉球等地吸納化外野人,齊民編戶;
而且南唐皇長子李弘冀吞併常宣,非常仇視我國,如今小王已經回國,只怕兩國數年之內將有一戰。屆時小王有把握聯合周人重創南唐,但周師蠻橫兇殘,只怕到時候兩淮之地盡為丘墟,將有無數流民南下。為此,引種南洋高產錯季作物,實在是刻不容緩啊。」
「唔……小王爺說的這些,莫非不是大食人帶來的么?南洋之物,如果是大食人早就知曉其中價值的話,伍丁的船隊定然會帶來。卑職這兩年雖然也跑過一些南洋,但是卻無非是在大食人已經建好的港市裡面貿易而已,並無自行探視未知海域的嘗試。只是不知小王爺何時想要此物。」
「如今已是十一月,如果可以的話,還望蔣公即可安排一些海船南下,也好趕上明年開春試種。小王也想跟著船隊一起去琉球巡視一下,看看這幾年來琉球、平湖拓荒到了哪一步田地——當然,小王不會親自去南洋,到了琉球之後,蔣公另行安排其他船隻送小王回來便是。」
「既是如此,卑職這便去安排了。琉球、平湖這幾年開拓也著實挺順利,彰化一帶,田畝交錯;小王爺也確實該親自去看看了,好為卑職等開拓琉球的商戶重新劃定地界、重訂稅制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