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
用「春秋無義戰」,來說明現在軍閥之間的戰爭也是不義之戰。下闋先描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再寫渴望平定心情,而那些爭王圖霸者,有誰會去聽一個窮苦潦倒者之言,所以只能自傷懷抱。結句形象地傳達出了作者憂國憂民的襟懷。在謝應芳現存的詞作中,具有這類思想感情的作品不在少數。再如:
吳淞舊雨相鄰住。喜復來今雨。那時因遇。十年艱險,劍頭炊黍。 如今相見,衰顏醉酒,似經霜紅樹。湖山佳處。登高望遠,遍題詩去。 ——[賀聖朝]
上詞是直說戰亂,本詞則以隱約傳示方式,寫戰亂給人們帶來的心靈創傷。上闋作者回憶了與朋友一起吳地避難的情景。以「十年艱險,劍頭炊黍」,來形容當時心驚膽怕的生活。戰亂之後,老朋友重新見面,應該有萬千肺腑之言,作者卻獨說當時心理感受,由此可見戰亂給作者多麼深刻的印象。下闋寫今日相見之情。隨著時光流逝,因為戰亂而一事無成,現在已經是滿頭白髮,恰如經霜樹葉一般枯萎,面對好山好水,只有題詩賦文,聊以**。作品風格蘊籍,抒發的感情沉著悲涼,「衰老亂離之感,言之蘊藉乃爾,令人消魂欲絕。」
在謝應芳詞作中,除了集中反映當時戰亂現實之外,還有一部分作品,表達了身處異代的遺民感受,這些內容,在元末明初的詞作並不多,所以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如[沁園春]「寄張希尹,兼簡劉小齋、張熙載」:
憶昨秋風,送書畫船,過楊柳洲。把錦囊傾倒,燈花共喜,棹歌歸去,詩草仍留。坐榻高懸,家童偶語,此客尋常頗見不。襟懷好,比子猷尋戴,別樣風流。 別來一日似三秋。且喜花時可勝游。要尋山問水,春申故國,賦詩釃酒,季子高丘。醉帽簪花,吟茵藉草,莫笑疏狂老未休。回來也,有堂前舊燕,江上盟鷗。
詞上闋寫與朋友游賞景物行程,下闋用「春申故國」、「季子高丘」、「堂前舊燕」等故實,既指明了遊覽之地,又含蓄委婉地抒發身處異代感受。作者面對已經易主的江山美景、故國田園,情感愴然,只有故作瀟洒之態,來掩飾心中耿耿之情。在這裡要指出的是,謝應芳的異代之感,和前朝遺老遺少們的異代之感,有本質上不同,遺老遺少們的異代感受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的家亡國滅之痛,而謝應芳作品中異代之感,是作為前朝老人,經歷了腥風血雨之後的一種無奈與蒼涼,是戰亂給作者心靈留下陰影的表現。所以謝應芳詞中所透露出的異代之感,往往是通過描寫戰亂現實來表達,兩者相互結合,情感更為沉鬱。如[八聲甘州]《寄無錫錢夢弼》:
記年時東走避風塵,隨處覓桃源。偶相逢一笑,堠山西畔,喬木參天。百尺元龍樓上,下榻許高眠。鼓我瓠巴瑟,魚鳥欣然。 每日春風池館,有竹林諸阮,醉袖聯翩。要簪花捧硯,常挾兩飛仙。又安知、桑田變海,竟飄零、老去雪盈顛。綈袍外、故人余意,肝膽雕鐫。
上闋是回憶避難吳地情況,雖然在避難之中,作者與朋友苦中作樂;下闋寫現在景況,還是遊山玩水,但心境卻不同,由於滄海桑田,作者白髮滿頭還要到處飄零。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作品中滄海桑田之感,是由於戰亂飄零而引發的。
在謝應芳詞中,還有一部分抒發了閑適之情,當然引發作者閑適之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作者經歷決定的。謝應芳作為一位普通的讀書人,身處易代鼎革之時,既沒有圖王爭霸者的雄心大志,也沒有舊朝貴族的痛心疾首,只是以授徒為生,加之他學問賅博,故而人們爭「延致為弟子師」,(《明史·謝應芳傳》)一家基本上依靠束修維持生計。至正初年,隱居武進白鶴溪,江南平定后,又隱居於芳茂山,閉門讀書,達官縉紳來訪,不卑不亢。詩書的熏陶,戰亂的經歷,養成了雍容豁達的鄉村儒者風範,智者樂山,仁者愛水,山水已經成了無言之友,山水也成了他表達閑適之情的載體。如[一剪梅]:
東風吹醒老梅枝。南也芳菲。北也芳菲。月明半夜五更時。笛也爭吹。角也爭吹。 青松澗底獨離奇。寒也誰知。暖也誰知。老夫聊為一歔欷。梅也題詩。松也題詩。
本詞寫梅花初開景象。一夜春風,梅花開得漫山遍野,明月朗照,音樂聲起,意境是多麼清幽美妙;山谷青松,歷經寒冬洗禮,更加蒼翠碧綠,也是那麼可愛。作者看到此景,想起了兩種不同境界,遇春而發的梅花,經歷風雪的青松,雖然他們經歷不同,但都充滿著生命的活力,都是一篇美好的詩歌,故而不禁為之感嘆唏噓。本詞雖然沾染了現實因素,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作者閑適情緒。
謝應芳詞作,在藝術上很有特色,他的部分作品基本上跳脫了「豪放」或「婉約」舊有格局,其表現方式明顯受到散曲影響,可以說,謝應芳是一位典型以散曲表達方式寫詞的作家。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其詞作進行藝術剖析。
首先是謝應芳詞作語言的散曲化。散曲語言語言給我們第一感覺就是大量運用俗語和口語,包括「哎喲」、「咳呀」之類的語氣詞,正如凌濛初所說: 「元曲源流古樂府之體,故方言、常語,沓而成章,著不得一毫故實」。謝應芳詞作在用語方面也有這一特點。俗語、口語很多,基本上每一首作品都有口語和常語的痕迹,舉不勝舉。如:青年去了。青衫破了。舊日青氈無了。一時清興未能除,說與故人知道。 春花春好。秋花秋好。每日看花尤好。人生沽酒買花錢,消得杖頭多少。 ——[鵲橋仙]《寄汪南軒》
昆岡火烈去年時。玉也灰飛。石也灰飛。鶴長鳧短總休提。善有天知。惡有天知。 今年快活保妻兒。歌也相宜。舞也相宜。揮金如土醉如泥。休負佳期。莫負佳期。 ——[一剪梅]《三首寓意寄故人》之一
上述兩首作品,基本上是用口語、常語寫成。和傳統詞比較,顯得流利生動,一點也沒有傳統詞的隔膜。就是用典也採取散曲「化生為熟」方法,如「杖頭錢」、「鶴長鳧短」。特別是「鶴長鳧短」,將「鶴唳心驚」和「王喬鳧舄」連用,改變了典故原來意思,以此來比喻戰亂時節作者到處逃難的感受,非常貼切生動,也具有一定內涵,即使不知道這一典故的讀者,也可以理解其中意義。
其次,和詩詞比較起來,散曲的句法比較完整,句子與句子之間經常用虛詞和語助詞相聯繫,語意比較連貫,詩詞中很常見的省略語法、意象並列、句與句之間跳脫的寫法,在散曲中比較少見,故而散曲作品一般在精鍊含蓄方面不太講究。謝應芳的詞也具有這一特點,無論是長調作品,還是短調作品,多用散文化的句式來寫詞,在語義上,句與句之間聯繫較緊,意義也比較連貫。如[一翦梅]《壽安玄卿》:
一色蒼然兩河翁。年也相同。月也相同。六年湖海共飄蓬。煙也溟濛。雨也溟濛。 移家今住葑門東。朝也相從。暮也相從。何當歸隱舊山中。桃也春風。李也春風。
作品是賀壽之詞,卻無一字涉及壽字,而是寫兩人相同的漂泊感受和退隱情趣。全詞如同說話一樣平淡,以時間為經線,感情為緯線,從兩人年齡說起,表示關係親密,再說到兩人一起逃難,言感受一致,又說當下朝暮相從,最後說到兩人隱居志向,表明志趣相投。平鋪直敘,語盡意盡,沒有一點起伏,和敘事散文所用筆法大致一樣。
第三,散曲和詞相比,曲韻密而多,詞韻疏而少,所以讀起來散曲更為流利婉轉,沒有詞的頓挫之感。謝詞用韻,正是借鑒散曲用韻的方法,如上面幾首作品,都具有這一特點。[鵲橋仙]《寄汪南軒》,本調正體韻腳是四個,而本詞卻用了「了、了、了、道、好、好、好、少」八個韻字;[一翦梅]本來正體韻腳是六個,而《三首寓意寄故人》中的「昆岡火烈去年時」一詞,卻用了「飛、飛、提、知、知、兒、宜、宜、泥、期、期」十一韻,《壽安玄卿》用了「翁、同、同、蓬、蒙、蒙、東、從、從、中、風、風」十二韻。韻腳加密,在謝詞中比較普遍,除此之外,謝詞中還有平仄通押現象。這些現象,恰恰反映了謝應芳詞在音韻的使用上,也逐步朝著當時漢語語音實際方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