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苦茶苦心苦人民
葉沐洛微詫,不曾料到殿下會突然提及此事。殿下如若失憶,他又是從何處得知此事?內心雖然疑惑,仍如實相告:“南曉騎的兵符確在微臣身上……”
若瀾國的軍隊除長年駐守邊關的外,尚分東、南、西、北四曉騎,以及由“鎮國將軍”葉楠逝、“禦國將軍”姬秋水、“守國將軍”裴國新三位大將軍統領的鐵騎三軍。東曉騎、西曉騎和北曉騎直屬於皇帝管轄,負責守衛皇城安全;唯一隻有南曉騎駐守滇南,防犯少數民族,其兵符由葉沐洛掌控。
至於我從何得知,其實是在來淮南前的某日無意中路過書房時,聽見汝雅池與葉沐洛談起。當時汝雅池問葉沐洛邊疆有無異動,大概他從哪裏聽到了什麽不好的消息。葉沐洛回答滇南並無異動,如有異狀,南曉騎必然立刻報他得知。汝雅池埋怨憑葉沐洛的本事理應成為一個像“鎮國將軍”那樣守國護土流芳百世的大將軍,而不應屈才於皇宮之中做太子的侍衛。葉沐洛隻歎皇命難違,或者他此生命該如此。我這才知道原來葉沐洛手中亦握有兵權,而且葉沐洛誌向高遠,並不甘心僅僅做我的侍衛。
說起來……其實我也覺得讓葉沐洛這樣的當世豪傑做我的侍衛太屈才了!隻是想到包拯身邊還有展超這樣的大俠在呢,我身邊為何不能夠有葉沐洛?
呃……扯遠了。說回這滇南,距離東譜城不過百裏,我估摸著如果葉沐洛即刻前往,午時即可抵達。
“沐洛,你也看到河堤盡毀,田地盡失,人民居無定所,饑寒交迫。災情如此嚴重,等不及大部隊趕到。你即刻前往滇南,調南曉騎前往餘縣一帶抗賑救災,疏散災民,修補河堤,一定要將災民妥善安置,切記不可造成衝突。南曉騎全員便衣前往,以免引起民眾臊動。明白了嗎?”
“是!臣立刻去辦!”
哇噻!動作真快!話音剛落,轉眼間已飆得不見人影。
“子軒,飛鴿傳書告訴‘魅’,東曉騎於淮河一帶抗賑救災,沿河修築鞏固堤壩,防止再次決堤。你即刻趕去與‘魅’匯合,協助‘魅’做好安撫災民的工作,令太醫施醫贈藥,令官府發放賑米物資。如有抗旨不遵,借機哄台物價發國難財者,無論其官職高低,一律殺無赦!”
“臣遵旨!”
頓了頓,徐子軒又問:“那公子呢?”
“我和雪璐同行,你不必為我擔心。相信雪璐一定可以保護我!”說罷,回以夜雪璐曖昧不明一望。
夜雪璐臉上笑容不改,神態溫和。
徐子軒仍不放心,“公子要去那裏?”
我拍拍徐子軒的肩膀,讓他安心離開,“我還有事要辦!辦完事,我自會與你們匯合。”
“公子,我們奉命保護你安全,現在我們悉數離開你身邊……”
“不是還有雪璐嗎?”我一臉“難道他不算人嗎”的表情,“雪璐武功不比你們差,他自會保護我。”
徐子軒還想說什麽,被夜雪璐打斷,“公子既然如此安排,必然有其用意。子軒,你就放心去吧!”
徐子軒猶豫看著夜雪璐,終究上馬離去。
夜雪璐問:“公子,現在我們去哪裏?”
我豪氣一揮手,“走!我們去受災最嚴重的鳳佳縣。”
……
輕裝簡騎,我和夜雪璐兩人沒有騎馬而是選擇步行前往鳳佳縣。途經之處,方圓百裏之內無一人影,草木凋零,磚瓦遍地,蚊飛蠅轉,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說不清的叫人惡心的氣味。放眼四望,滿目蒼桑,雙眼所見盡是破敗之色,蛛網繁掛,蟲蟻橫行,草蛇四竄,一片淩雜,了無生機。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心生酸楚,忍不住落淚。
走在泥濘的小路上,因為連天暴雨洪水漫延,房屋、圍牆倒塌,道上橫臥著幾棵又高又粗的大榕樹。我和夜雪璐小心翼翼繞開斷枝在坑窪的泥濘中行走,終於在行至某處時看見三三兩兩收拾殘磚碎瓦的人。
迎麵走來一位滿身汙泥的中年婦女,一雙又圓又小的眼睛深深陷在眼窩裏,大概是因為幾天幾夜沒有合眼,雙眼通紅布滿血絲。她看見我和夜雪璐時不由怔了怔,大概是因為我們衣著光鮮,不似逃難出來的。
“大娘,”我迎上前問,“請問這裏是鳳佳縣嗎?”
“是的!兩位看樣子是外地人?”
大娘疑惑的目光輪流在我和夜雪璐身上打轉。
我非常老實地點頭,“我們是外地來做生意的客商。聽說江南風景好,風景美如畫,這一路上走來,卻是殘破不堪,顯然剛遭受重災。大娘,這究竟是怎麽回事?”絕對的……白癡……
大娘用一副看外星人的目光看著我,驚奇道:“二位不知道嗎?淮南地域暴雨連綿足足下了十天十夜。河水暴漲,衝破河堤,一瀉千裏,這一帶全毀於洪水之手。大家死的死,逃的逃,像我們這些還留在這裏的,已經少之又少。這不,我們全家準備明日北上。我正四下搜尋看看有沒有什麽可以吃的用的,帶在身上也好路上用。”
“原來如此。”我故作好奇,“難道官府沒有派兵修複鞏固河堤,抗賑救災嗎?糧食呢?官府難道沒有施醫贈藥,安置你們嗎?”
“官府?哼!根本指望不上!”大娘對此嗤之以鼻,“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狗東西,隻會收刮民資民膏,哪裏會管我們的死活!聽說縣令早在大水來之前已攜帶全部家眷卷款北上潛逃。呸!狗官!哼!鬼不望他被哪個山賊殺死在哪個山溝子裏!”大娘咒罵著,身影逐漸越行越遠。
我摸摸小鼻子,一臉氣憤,暗罵在心:好你個狗官,竟然攜款潛逃!別讓老娘抓住你,否則老娘定要將你碎屍萬斷以忌奠這數十萬無辜冤死的百姓!
“貪官禍國……”
詫異看著夜雪璐,恰見夜雪璐望來。二目相匯,心底一片清明。一顆赤子之心,心懷報國之雄心壯誌,聽聞如此令人扼腕憤恨之事,誰人能不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