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節 國難
司禮監的莊公公當先一驚,瞥眼見永寧帝正埋頭祈福,手中捧著一炷香,剛剛燃起的香火,嫋嫋升起。
莊公公連忙倒退出了宮殿,迎到殿外。
平日裏,這些戰報急遞都是先送到內閣或是司禮監。由著內閣大臣或幾位督主太監分出輕重緩急再呈遞於永寧覽閱。
如今西北戰事,永寧特令所有軍務急遞務必第一時間傳送進宮,不得耽擱。一時之間,莊公公倒是沒有適應的過來。
出了殿門。莊公公衝著送急遞的傳令官斥道“聖人正在祈福,何故大聲聒噪。驚了聖人,小心你的腦袋!”
那傳令官微微一怔,屈膝下跪,雙手將急遞捧過頭頂“回公公,西疆急遞!”
莊公公接過文書,仍是不難,埋怨道“西疆又有何急遞,這般驚慌失措,成何體統。”
傳令官道“據報流霜、離月二國,各起二十萬精兵,屯軍邊關,欲犯我雲照!”
莊公公大驚失色“你再說一遍?”他想著這事可容不得半點馬虎,隻怕自己聽錯了。
那傳令官道“回公公,邊關急報,流霜、離月二國犯境。”
莊公公驚的一個踉蹌,連忙接過急遞,轉進殿內。
“甚麽事!”永寧帝盤膝坐在蒲團之上,雙目微閉,麵對著三柱香,一方通鼎,一個祭壇,口中默默念著禱辭。
“回主子聖人,邊關急報!”莊公公迅速想著這件事該不該由自己口中說話,最終隻說了這句。畢竟事態嚴重,非常的嚴重,需得小心謹慎的處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書,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是西北叛亂的事兒?”永寧睜開雙眼,寬大的袍袖一翻,搭在雙腿之上,神色自若。
他年歲已高。年紀大的人,往往最喜歡寄希望於神明。方才永寧帝以焚香沐浴,虔誠祈禱,神明知曉,定會保佑雲照百世萬世永久流傳。
一切不順之事,皆有神明庇佑。
莊公公將急遞呈上,輕聲細語道“回聖人,流霜、離月犯境,估摸著此刻大軍應注意過了邊界。”
永寧帝一拍大腿,呼的站起“好哇好哇,沒想到讓那人一語中的。莊孫明,傳內閣六部,即刻進宮議事!”
莊公公心知事態嚴重,一路小跑出了宮殿。
永寧帝深吸一口氣“朕的江山,任誰都見他有來無回!來人,更衣……”
內閣,六部的官員聽宣,問了宣召的公公緣由,皆隻說邊關急報,聖人要事相商,詳情並不知曉。百官不敢怠慢,立刻著了官服,一路趕往內宮。
將至宮門,百官撞到一起,一路交頭接耳,不知到底是何急報。
“許是慕容王爺大捷,聖人想著分享戰果!”
“怎麽可能。若是大捷,宮裏定然早已張燈結彩,那會這般嚴肅。”
“說的是,怕不會是鎮南王也著了埋伏?”
“休的亂猜,這話哪能亂說。”
“對對對,咱們快去吧……不管什麽事,有袁大人和黃公公,這事啊……咱們先莫要議論的
好。”
“哎,聽說李大人快回來到京城了……”
“是麽?這便好了……走走走,咱們快些。”
眾官議論紛紛,一路小跑進了“泰慶宮”。
泰慶宮內,一片肅靜。
永寧帝端坐龍椅,將手中的急遞揺的嘩啦啦響“長平關,西渡關遞來急遞。流霜、離月二國各起二十萬大軍犯我邊關。這是剛遞來的折子,你們……看看吧。”
莊公公自永寧帝手中接過急遞,布下龍台,將急遞傳於內閣首付袁廷貞。
袁廷貞麵色蒼白,顫顫巍巍接了折子,翻開掃了一眼,便將折子依著順序傳了下去。
永寧帝等了片刻,方道“說說,你們……有什麽想法!”
兵部尚書謝鑫道“流霜、離月二國早已對我也雲照虎視眈眈,如今乘著二王叛亂,犯我邊疆,實屬可恨。臣以為,需得盡快調兵前往邊關,以做防備。”
“防備?愛卿這個詞用的好!二國已經打到我雲照疆土之上了,竟然還讓朕去防備?怎麽,偏要大軍攻到長安,才可以還以顏色麽?”永寧震怒,語氣之中,竟是怒火衝天。
謝鑫吞了口苦果,一時不知該如何辯解。
袁廷貞恭敬道“聖人息怒,謝大人不是這個意思。二換距離京城萬裏之遙,按照腳程來算,這封急遞應是再半個月前送出,也就是耿、陶二賊兵臨茅州之際。如今已過了這些時日,以二管所屯兵力,恐怕……故而眼下最要緊的是傳令各州府郡縣小心防備敵軍突襲,同時調集兵力馳援。”
永寧頷首“袁愛卿所言極是。謝鑫。如今還有多少軍馬可以調動。”
謝鑫道“回聖人,目前可以調動的兵力隻有十三萬!”
“什麽!”永寧帝爆喝一聲“我雲照萬裏山河,怎麽隻有這點兵力。”
謝鑫戰戰兢兢道“這……董大人和鎮南王慕容王爺為平耿陶二賊叛亂,領軍共計三十餘萬。陳大將軍領軍八萬尚未歸朝。另有各地州府所轄中央軍因需鎮守關隘,維穩震寇,如今這十三萬已是……已是最後一點兵力了。我朝自明帝整治軍政以來,實行的是募兵製,規定每朝帶甲不能過六十萬人,以減少軍備開支……”
“夠了,朕沒讓你撥算盤,提祖製。”永寧帝臉上本因年歲已高,皺紋頗深,如今又聽的這般令人頹喪之事,眉關金鎖,更顯得蒼老許多“既如此,諸位以為當如何禦敵哇。”
眾臣無謀,俱都看向袁廷貞。
袁廷貞身為內閣首輔,如今國難當頭,自然要挺身而出,以做眾臣表率。
袁廷貞沉吟片刻,步出半步“老臣以為,我軍並非隻有一十三萬,而是有數百萬之眾。”
“此話怎講?”永寧帝聞言,立刻氣血湧動,興致勃勃。
袁廷貞道“明帝當年改革軍製,乃是因天下太平,承平盛世,考慮到軍團冗餘,軍隊人數龐大,開支繁重,故而才創立了募兵製。以發配糧餉,招募軍伍子弟,令其從軍五年,五年後,便可返回原籍,以良田資之。這樣一來,
朝廷每年便可以節省數百萬兩的白銀開支,已調用於工部、戶部等。從兵部的統計來看,我朝目前縱然的確隻有十三萬兵馬可以調動,但卻忘了那些已然歸鄉務農的老兵,他們久再軍營,手中雖然持的是鐵杵籬笆,卻未成忘記如何行軍作戰。此時邊疆危機,隻需聖人一道詔令,定能使得這些老兵重新返回行伍,以保家衛國,佑我錚錚雲照。”
眾臣聞言,俱都點頭稱是。
戶部尚書側出半步“袁大人所言極是,臣以為可行。戶部曾對退伍的老兵皆有登錄,隻需按冊施令,定能召集數十萬的大軍!”
永寧帝手拍龍椅“不錯。這道詔令便由內閣今日擬定,擬完立刻發往各州。大軍已定,由誰掛帥,諸位愛卿可有人選?”
袁廷貞道“臣保舉一人。或可擔此重任!”
“誰?”
“東海王潘廣堯!”
“潘廣堯現在何處?”
“回聖人,潘王爺現下就鶴洞山王府別苑……”禮部尚書答道“老王爺說他年歲不小,不知還有沒有機會四處遊玩,便想著繞道在名山大川中遊玩。臣昨日恰好給王爺府上送了福貼銀子,才知道此時。”
“這便極好,明日傳潘廣堯回京……”永寧帝心中稍安。若是能得潘廣堯掛帥,那定是省了一番心事。畢竟朝中兩大將帥均已出征,唯今能夠統領十數萬大軍的人並不多。
“主子……”莊公公再側忽的低聲提醒。
永寧帝側過身子,問道“何事?”
莊公公壓低聲音,如小兒計策秘密一般“主子,老奴以為此事不妥……早前已有鎮南王領二十萬精兵在外,如今若是再令東海王領軍……這……恐怕會有風險!”
永寧帝聽著莊孫明這隻有一半的話,已是心底涼透了一半。
莊孫明提醒的不錯,無論是慕容桓還是潘廣堯,從本質上說和耿忠、陶延冀如出一轍,他四人皆是雲照僅剩的四大異姓王爺。若是將舉國之兵竟付於他人之手,屆時若是他們心生異變,豈不糟糕。
永寧帝之所以能夠信任慕容桓,令他領兵出征,看中的是慕容桓和皇室之間或多或少的姻親關係,而潘廣堯於雲照宗親則沒有任何聯姻。自己之前在行宮內自導自演的一出戲,本意就是想要褫奪四王的爵位。那潘廣堯不是個傻子,自然明明白白。
而對於潘廣堯來說,甚麽遊山玩水,無非是讓旁人瞧著自己是個眷戀紅塵,迷戀山林,遊手好閑的糊塗王爺。其實這也是能讓永寧帝放下心來唯一的辦法!否則,保不齊那一天,就輪到他潘廣堯人頭落地了。
永寧帝沉吟片刻,潘廣堯的性格他還是比較了解,此人好酒,性子直爽,再行宮內也並未表現出任何私心,所以自己才沒有進一步對東海王下套。
削藩嘛,總不能一刀砍死所有人。
恩威並施,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永寧帝不敢冒險,這軍機大權可不是小事,弄不好就是把江山拱手讓人。
潘廣堯是一定要用的,至於怎麽用,還需想個好的說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