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第1111章 這才是高大上
飛機的首飛就是一次儀式性的事件,只要能夠順利起飛,這差不多就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務進度,而這次中四的起飛雖然經歷了一段小插曲,但其本質是沒有問題,起飛的過程是成功的。
說起來,這次首飛機雖然是「拼拼湊湊」,甚至整個航電系統都是從殲18上面移植過來,但客觀地說,這一套航電系統其實也足夠先進了,這年頭就算是頂尖的F-22戰鬥機,其航電顯示布局不也是一平三下的傳統設計?和現在殲18、中四的航電相比起來,實際上還真就沒有拉出跨代差距。
因此,中四的首飛機,應該算是少有能夠裝配上完整的航電系統的首飛機,要知道,其它型號的軍用飛機在首飛的時候,還真沒有幾個是擁有了完整的航電系統,大都是只要是能夠滿足飛行需要就行。
航電系統相對成熟,飛行員首飛的時候就要更加放心一些,成熟可靠的航電系統能夠讓飛行員對整個戰機的運轉情況更加清楚,顯示更加直觀地感知,更何況這次首飛在地面保障方面,也不再是以往那樣簡單。
地面首飛指揮測控中心出現,讓這次中四的首飛和以往的飛機首飛有了天壤之別,和傳統的軍用戰鬥機飛行測試相比,這次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在地面保障上,洪都這邊建設的飛行測控中甚至是類似後世航天指揮測控中心的存在。
整個飛行測控中心能夠實時接收試飛機上面各種感測器測得的飛行數據,並通過測控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實現數據分析,幾乎能實時將飛機的各項飛行參數模擬出來,並投放在測控中心的大屏幕當中,這也讓測控中心的所有人都能看到模擬的首飛機3D動畫飛行狀態,這絕對是一次巨大地進步。
在以往,要想看到戰機的3D飛行動畫模擬,那就必須是戰機降落之後,手動提取飛機的飛參數據,並且對飛參數據進行處理之後才能夠得到計算機模擬的3D飛行數據,而現在能夠在飛機飛行中就實時模擬,這在以往幾乎是想都不敢想。
這一切都是技術進步和成噸資金砸出去之後所帶來的質變,中四飛參數據在以往,那是很難在錄入存儲的時候又實時發送出來,就算能夠發送數據,在傳輸方面也是極大的問題,而這一次,則是通過伴飛的特種飛機MPC-75做信號中繼來實現數據傳輸效率放大,以此加速傳輸速度。
當然,由MPC-75所改裝的特種測控機,其本身也攜帶有大量的數據監控載荷,在伴飛的過程中,也能夠監控到中四大量的飛行數據,以此作為中四本身感測器數據的補充。
大屏幕所展示的首飛機3D飛行動畫模擬,能夠清楚、直觀地展現出戰機的飛行姿態數據,但是這還遠遠不夠,若是飛行測控中心只有這一點功能的話,那未免就太小看這測控中心了。
在測控中心的大屏幕下方,又呈弧形分列了諸多排測控工位,上百台PC電腦不斷顯示刷新著各種數據,而這些數據就不再是飛行姿態數據了,這上百台電腦所顯示的東西,有些甚至是正常飛機的飛參數據都沒有記載,只不過是首飛機為了萬無一失才有測控。
這些電腦都有對應的工作人員專門監控、分析數據,每個人對於自己所負責的各項數據絕對負責,只要顯示的數據一有異常,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就能得到消息,並馬上做出反應。
楊輝這時候也恰好帶著幾位領導一起,走進了繁忙的飛行測控中心,有些小聲地介紹著,是生怕打擾了這些工作人員:「這是我們的飛行測控中心,整個測控中心能夠實時測控整個首飛機的所有飛行數據,我們天上的飛行員是一個人在飛,但是地面的測控中心卻有好幾百人為其保駕護航,我們保證能夠監控所有異常狀況,在第一時間將異常問題扼殺在萌芽當中。」
領導們確實見多識廣,但也著實是沒有見過一架飛機首飛能夠有這麼大的陣仗,1996年的時候位於帝都的航天指揮測控中心才掛牌成立,現在也不過是1997年中下旬而已,距離航天指揮測控中心建成並運行還有好長一段時間,領導們自然也沒有見過測控中心這種陣仗。
這次中航西南這邊搞出這麼大的規模,絕對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其高大上程度,簡直是亮瞎眾人眼。而另一邊的測控副總指揮陪同著,也適時候給出了測控中心對這次首飛任務測控的答卷,做出一個比較簡短地彙報。
「報告,我們測控中心已經成功分析出剛才起飛時飛機提前飛離跑道的原因:飛機同等動力輸出的情況下,現場迎頭風力數據、側風數據都比我們預計風力等級有中等幅度的增加;飛機總體重量相比正常重量輕了百分之六點七;機翼升力係數保持正常範圍,但機身升力體的升力數據超過我們風洞測試結果,提供了更多的額外飛行升力;綜合計算模擬,結束是飛機會提前在XXX/s時候達到起飛速度,這和我們飛機這次現場飛行數據吻合。」
彙報已經很簡短了,但是各種名詞、數據,在非專業人士看來依舊有些撓頭,不明覺厲是必須的,但大家大致上還是能夠聽出來,那就是這測控中心非常的牛逼,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得出事故原因,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內心還有些震驚的大領導這個時候也笑了:「很好,你們這個就非常好,要再接再厲,一定要再接再厲,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得,這大領導肯定還不知道,就這飛行測控中心,在國際上也是絕對地高大上的存在,強如波音、洛馬這些一線大牌,用上這東西也沒幾年時間,那些稍微落後一點的飛行器研製單位如達索、蘇霍伊、米格什麼的,現在是絕對用不起這些高端設備滴。
這時候,測控中心也實時響起各部門的監控數據分析彙報:「推進系統;空氣流量正常;發動機轉速正常;冷卻正常,滑油正常.……」
「氣動系統;翼面壓差正常;渦流控制正常;翼根氣動衝擊能量正常……」
飛控系統……
航電系統…… ……
也就這時候,不和諧的聲音來了:「推進系統報告,兩側進氣道流量差值小幅度超標!」
這邊的問題剛彙報出來,飛行姿態監控系統部門就給出了可能的結果:「飛機姿態左轉偏航,可能導致以上問題。」
馬上環境監控又來了:「現場側風X級,可能導致以上問題。」
兩部門給出了可能導致兩側進氣道流量差值超標的原因,正好這邊進氣道空氣流量差值又恢復:「數據恢復正常,完畢!」
再一看大屏幕,首飛機也剛好由偏航狀態調整到直線飛行,這也就間接證明了之前小問題的原因,有了完整的實時數據測控能力,可謂是問題來的快,去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