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解讀“述而篇”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每每校定完一篇,兩人都會停下來稍微休息一下,喝茶、閑聊或者是去上茅廁。在他們校正《論語》期間,要是有人打擾了,他們都很生氣或者不耐煩。就算是外麵的聲音大了,他們的眉頭都會皺幾皺。
“樂伯伯!”曾參拿起竹簡自己見掃了一眼,然後遞給樂歌。
樂歌接過竹簡,掃一眼後就放下了,朝著曾參看著。
“說說吧?你這一篇都編排進了什麽內容?為什麽要編排這些內容?”樂歌問道。
“樂伯伯!你先看一眼啊?”曾參要求道。
“嗬嗬嗬!”樂歌笑道:“還是你讀我聽吧?”
“樂伯伯!”曾參失望地搖了搖了頭,隻得依著對方。
“上篇‘雍也篇’你寫的是規矩、尺度,那麽這一篇呢?又是什麽內容呢?”樂歌問道。
“樂伯伯!你看一下啊?你給我參考啊?”曾參哀求一般地說道。
讓他直接說出來,那麽?還怎麽讓對方指點?是不是先入為主了?人家就按照你的思路去解讀。那樣!就沒有意義了,就不能正解。所以!他希望樂伯伯先給他解讀一下,看看能不能是他希望的結果、效果。
“你往下讀,你讀我聽著!”
“嗯!”曾參應了一聲,開始讀《論語》中的“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對於古代文化典籍,我隻闡述它,解讀它,力求做到客觀公正地理解原著,不將自己沒有確定的理解強加其中,生怕改變了原著的本意;我尊重並喜好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典籍,私下裏,我把自己比做老子和彭祖,飽讀經書,好述古事。以他們為我學習的榜樣。”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曾參應道:“先生好學!”
“你這一篇是要講學習?學習的目的?學以致用?是不是?”樂歌問道。
“這個?”曾參沒有直接回答。
要是直接回答了,就可能會給對方誤導。隻有讓對方猜,才能更精確一些。
見曾參不願意說,樂歌也就沒有再追問。說道:“你往下讀吧!你又來考我了!”
“沒有!樂伯伯!我往下讀!”曾參應道。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什麽意思?”樂歌的眉頭皺了皺,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並不時複習之。勤奮學習並不覺得厭煩,反而還覺得學的還不夠。教導別人不敢倦怠,生怕哪個地方沒有講清楚,有所疏忽。誰能告訴我?我還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夠呢?”
“這是講學習的方法?‘學而篇’裏麵講過!”樂歌問。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學而篇’講的是大綱,這篇是補充!”
“哦?”樂歌應和地點點頭。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現代的許多人不講品德,沒有修養。不學無術,追求眼前利益。從不把‘義’當回事,根本不講究道義,見利忘義。做了錯事,有了過錯不願意承認,更不願意改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啊,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事情。”
“你先生的學習目的就是:教化民眾!是麽?”樂歌問道。
“然!”曾參很憂慮地應道。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回答道:“先生閑居在家裏的時候是這樣的:他衣著整潔、清雅,儀態溫和舒暢,信步而來,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
“你寫這些幹嘛?”樂歌不解地問道。
“這?”曾參解讀道:“這是先生平時的形象!”
“你先生最會裝比!”樂歌不動聲色地說道。
“裝比?”
“裝比!”樂歌忍著笑說道。
“裝比是什麽意思?”曾參不解地問道。
“繼續往下讀,我想看看你下麵編排的是什麽內容?”
“是!”曾參應道。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在推行周禮的道路上,我覺得自己越來越乏力,我已經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好像跟上麵一句又不接連?上麵是閑得蛋`痛,這一段又憂心忡忡了?”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魯國國君的始祖。傳說是西周典章製度的製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人之一。
周公又以解夢聞名於世,不過!後世的《周公解夢》都不是周公原著,都是托名而已。
曾參解釋道:“先生自稱他繼承了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來的道統,肩負著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這句話也表明了先生對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反映了他對周禮的崇拜和擁護。”
“哦?”
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一個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有自己的目標方向。遵守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以仁愛之心為根本,懂得禮、樂、射、禦、書、數等最基本的六藝。”
“哦?”樂歌笑道:“我說你先生會裝比,還真的會裝比!得了吧?他現在暴露出原型了!不!也是你曾參暴露出原形了!哈哈!你編排這些內容進來,就是為了表達這些的吧?這是你先生的學習目的,也是你的用意!是吧!好!”
“嗚嗚!”曾參激動地應道:“然!樂伯伯!”
“你先生培養學生,就是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麵均衡的發展。難為他了!唉!”樂歌神色一變,感歎道。
“理解萬歲!”曾參感動地說道。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從能夠生活自理、懂得禮數的孩童開始,到所有願意來向我求教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們教誨的。”
“你先生用心良苦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