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多乎哉不多也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好了!不要再不服了!繼續往下讀!”樂歌見曾參的那個樣子,隻得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掌握國君宮廷事務的太宰問先生的學生子貢:孔夫子是位聖人吧?為什麽他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來就是上天讓他成為聖人的,而且使他多才多藝。先生聽到後說:太宰哪裏會知道我的過去呢?我因為少年時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有會這麽多技藝的嗎?不多也。”
“嗬嗬嗬!就這麽個‘多乎哉?不多也’!”樂歌笑道。
“子貢認為先生是天才,是上天賦予他多才多藝的。但先生否認了這一點。先生說他少年低賤,要謀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藝。”
“嗯!”樂歌應道:“你先生並不承認子貢所說的‘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而是生活所迫,生活造就了他!很現實!好!”
“謝謝!”曾參謝道。
“謝什麽謝?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怎麽變成‘牢曰’了?”
曾參解讀道:“子牢說:先生說過:‘我年輕時沒有去做官,所以會許多技藝’。”
“子牢是誰?”
曾參皺了皺眉頭,回答道:“聽說是一個慕名而來拜訪的人,尊先生為師。”
樂歌應道:“你編排這些內容的意思是:先生不認為自己是天生的聖人,也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他說他的多才多藝是由於年輕時沒有去做官,生活比較清貧,所以掌握了這許多的謀生技藝。”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表麵上是說一些事情,說你先生天才什麽的。其實!是在介紹你先生。你先生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是不是?”
“是!樂伯伯!”
“嗯!好!這種編排好,不動聲色!繼續往下念!”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我天生就具有知識嗎?我生下來是沒有知識的。有一個鄉下人問我,他對我談的問題我一點也不懂。我隻好從問題的前因、後果去問,然後再問其中的過程,這樣就把問題全部搞清楚了。”
“嗯!”樂歌應道:“你這又是在不動聲色地講解你先生的學習心得、學習經驗!是想告訴世人:你先生這個聖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是不是?”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人不可能對世間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但你先生有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叩其兩端而竭。意思是:抓住問題的前因與後果,就能明白其中。”樂歌解讀道。
“是!樂伯伯!謝謝樂伯伯!”曾參感謝道。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也不見龍馬背負八卦圖而出了。英明的聖王在哪裏呢?沒有英明的聖王,禮製也就無法推廣開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什麽意思?”樂歌又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鳳鳥: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傳說鳳鳥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出現過,它的出現象征著聖王將要出世。”
“哦?”樂歌應道。
曾參又解釋道:“傳說在上古伏羲氏時代,黃河中有龍馬背負八卦圖而出。它的出現也一樣:象征著聖王將要出世。”
“哦?”樂歌應道。
心想:這個曾參還真的不簡單啊?他什麽都知道。
曾參又道:“先生為了恢複禮製而辛苦奔波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禮的恢複已經成為泡影,於是發出了以上的哀歎。”
“哦!”樂歌應道。
想起這些,樂歌也為孔子覺得悲哀。
人生是需要夢想的,隻要追求,也許會實現的。可惜了!孔子奔波一生,窮盡一生之力,結果在他有生之年,最終沒有實現。
曾參沉溺在回憶的傷痛中,一時失神。
樂歌看著曾參,過了一會兒才說道:“繼續吧!往下念。”
“是!樂伯伯!”曾參回過神來,應道。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遇見穿喪服的人、當官的人和盲人時,雖然他們年輕,也一定要站起來。從他們麵前經過時,也一定會快步走過。”
“哦?”樂歌應道。
“先生對於周禮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麽人該行什麽禮,對於尊貴者、家有喪事者和盲者,都應禮貌待之。”
“嗯!”樂歌應道:“你先生之所以這樣做,也說明他極其尊崇禮,並盡量身體力行,以恢複理想中的禮治社會。”
“謝謝!”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顏淵感歎地說: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老師的學問無處不在!看著它好像在前麵,忽然又像在後麵。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開導我,步步為營鞏固我的基礎知識。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開闊我的視野,拓展我的學習興趣。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讓我明白做人的道理。使我想停止下來都不可能了,我隻想用盡我的全力去努力學習。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神聖的東東立在我前麵,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找不到追隨的路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