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曾子談做人之根本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樂歌、曾參兩人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往下讀《論語》。
“下一篇編排的是哪些內容啊?”樂歌問道。
曾參趕緊拿起竹簡,看了起來。然後!雙手遞給樂歌。
樂歌沒有接,一擺手拒絕了。
“說吧!我懶得看!抓緊時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這一篇是寫‘做人之根本’的!”
“哦?”樂歌應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認為:做人之根本,先學禮樂!隻有先學禮樂,才懂做人。隻有先學禮樂,然後才可以去做官!”
“哦?”
“先生還舉例說:比如說他的學生,都學習了禮樂,結果一個個都去做官了!”
“哦?”樂歌又應道。然後問道:“那麽?這篇文的名字應該叫‘做人之根本篇’了?”
“不是!樂伯伯!”曾參應道:“這篇叫‘先進篇’!樂伯伯!”
“嗯!知道了!開始讀文吧!”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那些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他們大多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他們是通過學習禮樂等知識而後才走上仕途的;那些先當了官然後再去學習禮樂的人,他們都是世襲爵祿的官富子弟。如果要優先錄用人才的話,那我主張優先錄用那些先學習禮樂等知識的人。”
“嗬嗬嗬!”樂歌笑道:“這麽直接啊!直接點題?”
“是!樂伯伯!直接點題!開宗明義!”曾參應道。
“嗯!好!”樂歌應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先生這認為:那些先當官,即原來就有爵祿的人,在為官以前,大多數人沒有接受禮樂知識的係統教育,還不知道怎樣為官。既便當上了官,這樣的人都是不可勝任的。而那些本來沒有爵祿的平民,他們在當官以前已經全麵係統地學習了禮樂知識,然後就知道怎樣為官,怎樣當一個好官。”
“你先生是在為你們這些學生找機會啊!嗬嗬嗬!”樂歌笑道。
“樂伯伯!”曾參爭辯道:“先生說的是實話!那些世襲貴族們,他們大多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能為官的!”
“好好好!我們不抬杠!繼續往下讀文!”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曾經跟隨我從陳國到蔡地去的那些學生,現在都不在我身邊受教了。”
“什麽意思?”樂歌又問道。
曾參解釋道:“先生的意思是:這些學生大多數都去做官了,其他人也都找到了好的工作!”
“吹吧!你先生!嘿嘿!”
“哪裏是吹呢?是真的!”曾參爭辯道:“我先生的意思是:跟隨他學習了禮樂的人,都能夠找到好的工作!是這個意思!樂伯伯!”
“哦?”樂歌點了點頭。
曾參感歎道:“先生和他的學生從陳國到蔡地去,途中他們被陳國人所包圍,絕糧7天,許多學長餓得不能行走。當時跟隨他的學生有子路、子貢、顏淵等人。先生回國後,子路、子貢等人先後離開了他。所以,先生時常想念他們。”
“哦?”樂歌又點了一下頭,說道:“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什麽意思?評價他們?以前不是評價過一回了?”樂歌問道。
在《論語》的前麵章節裏,好像有過一篇評價學生的文。所以!樂歌追問為什麽。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以前是評價過,但內容不同!樂伯伯!”
“哦?解讀一下!”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先生說:我的學生當中,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於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遊、子夏。”
“哦?”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這裏的評價與以前的評價不一樣,這裏的評價主要是從價值作用來考慮的。也就是說!這些學長經過先生這裏的禮樂教育後,變成了怎樣地人?”
“變成怎樣地人了?”
“變成可以為官、做事、擔責的人!樂伯伯!我把這些內容編排在這裏,是這個用意的:經過先生的禮樂教化後,學長他們都變成了有用之人!變成了人才!是這個意思!”
“哦!很好!”樂歌滿意地點點頭。
“是!樂伯伯!謝謝樂伯伯!”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顏回也不是有意奉承我、幫襯我,從他對我說的話中可以知道,我說的話他從來沒有不心悅誠服地接受的。”
“什麽意思?”樂歌的眉頭皺了一下,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顏回在先生麵前服服貼貼、畢恭畢敬,對於先生的學說深信不疑、全麵接受。所以,先生多次讚揚顏回。先生認為顏回不是恭維他、奉承他,而是真的信服他。所以!先生很自豪、很感動。”
“哦?”樂歌又不解地問道:“為什麽要這麽說顏回呢?也就是說!你為什麽把這一句編排在這裏呢?什麽用意?”
曾參苦笑了一下,說道:“意思是:相信先生的話沒有錯。隻要我們都相信先生的話,並且去實踐人生,我們的人生都有一個好的結果!還有!人類社會就會美好起來!”
“哦?原來是這個意思!”樂歌點頭道。
“可惜!顏回早逝了!”曾參神色一變,傷感起來。
“唉!沒有辦法!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怎麽又扯到閔子騫的身上來了?”樂歌不解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跟說顏回一樣,意思是:聽先生的話是沒有錯的。隻要我們都相信先生的話,並且去實踐人生,我們的人生都有一個好的結果!還有!人類社會就會美好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