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29.第29章 動蕩的歐洲(6)

29.第29章 動蕩的歐洲(6)

  魏瑪共和國的社會財富在一年的時間裡被洗劫一空。德國中產階級淪為赤貧,失去一切的憤怒和戰後所遭受的羞辱,使德國人心中的怒火升騰為一種前所未有的報復心態。此時的德國社會已是一片乾柴,等待的只是一顆引爆的火星。 

  沙赫特的「地租馬克」保衛戰 

  在經歷了18個月的血雨腥風之後,德國馬克的信譽已經蕩然無存了,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從心理角度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貨幣。這種新的馬克在歷史上又稱為地租馬克,它是以德國全部的土地和工業產品作為抵押來發行的新貨幣,總價值相當於32億馬克。地租馬克與美元掛鉤,兌換比價是4.2∶1,地租馬克與舊馬克的兌換比價為1∶1萬億。為了在心理上隔絕地租馬克和舊馬克,具體做法就是成立一家新的「地租銀行」。地租銀行向德意志帝國銀行提供新馬克貸款,帝國銀行再向社會提供地租馬克的信用。但是地租銀行一直沒有獨立於帝國銀行運作,僅僅是從心理上起到一個隔絕新舊馬克的防火牆功能。地租馬克從1923年11月15日開始流通。新馬克並不是一種法幣,沒有支付政府債務和外國債務的能力。 

  沙赫特被委以穩定德國馬克的重任時,已經擁有了23年銀行從業經驗。沙赫特發明新地租馬克時,並沒有使馬克的價值立刻得到穩定,打垮貨幣投機狂潮才是穩定馬克價值的關鍵轉折點,這場鬥爭一直持續了一年時間。隨後跟進一連串的信用緊縮政策,才最終達到了穩定馬克的目標。 

  沙赫特的第一個「新政」就是立刻停止了所有其他私人銀行發行馬克的權力,把所有持有的舊馬克都進行了即刻支付。 

  第二招就是新的地租馬克被明令禁止借給外國人。沙赫特明白外國貨幣投機商是做空德國馬克的主要投機力量。他的這個做法意味著外國的投機商在做空地租馬克后,在外匯市場上很難得到地租馬克來平倉,所以投機意願將會出現很大障礙。只此一招,就初步打垮了境外貨幣投機商,制止貨幣投機是德國貨幣改革重要的第一步。 

  這些貨幣投機商現在開始意識到,如果中央銀行下定決心要做的話,他們可以終結所有在外匯市場對馬克的投機行為。沙赫特其實從一開始就明白怎麼來對付貨幣投機行為,但在幾個月之前,發生最嚴重通貨膨脹的時候,德意志帝國銀行卻袖手旁觀,任由外國投機商摧毀了馬克。 

  外國的貨幣投機商仍然在不斷襲擊新的地租馬克,沙赫特終於被激怒了。在1923年11月底,沙赫特指出:「地租馬克的投機不僅對國家經濟利益而言大有惡意,同時這種行為本身也極其愚蠢。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這樣的投機活動(所需要的馬克),要麼是通過德意志帝國銀行非常慷慨的貸款,要麼是通過私人銀行緊急印鈔票來交換帝國銀行的馬克而得到的。」「但是現在三件事情發生了,緊急貨幣(私人銀行自己印製的鈔票)已經失去了價值,它(私人銀行所印的鈔票)和帝國馬克進行交換被禁止了;從前帝國銀行慷慨的貸款現在已經不再發放了;地租馬克在國外已經不能被使用。這些原因導致投機者無法從外匯市場得到足夠的馬克來支付欠款,他們出現了大量的虧損。」 

  沙赫特的這段話中已經泄露出德國馬克崩潰的關鍵性信息。第一,大規模做空馬克得到了德意志帝國銀行「慷慨」的資助,因為當時這些投機商可以很容易地從德國中央銀行貸到大筆低成本的貸款,而這些貸款被用來做空馬克,這是打垮馬克的關鍵性措施。換句話說,國際銀行家控制下的中央銀行,向貨幣投機商提供了做空馬克的海量彈藥。第二,外國貨幣投機商向德國本土的私人銀行大量借入馬克,而私人銀行則通過印刷自己的鈔票,再拿到中央銀行兌換成馬克,來給外國貨幣投機商「供貨」,德國的私人銀行家顯然是外國投機商的幫凶,這些人是誰呢?沙赫特沒有點名地指出了一些德國著名的銀行家族甚至在他主抓馬克的穩定后仍然頂風作案。沙赫特明確指出,「有些著名的銀行機構也參與到貨幣投機的把戲之中,這個國家仍然充滿了大量的貨幣投機商,這些人只要能賺錢,甚至可以把家族銀行美好的名聲和信譽不當回事」。他的懲罰就是中央銀行暫停給這些銀行的票據進行再貼現。第三,凡是違反禁令向外國投機商拆借地租馬克的本國銀行也一併懲罰。 

  從1924年4月7日起,沙赫特下令德國中央銀行拒絕發放新信用,時間持續了兩個月。中央銀行的這個做法是為了恢復德國馬克的穩定性。與此同時,沙赫特還採取了嚴厲的信用緊縮政策。他把當時一個月的拆借利息從30%上漲到45%,透支利息費用從40%一口氣漲到80%。此舉頓時令所有的外國馬克投機商陷入了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交出手上的外匯,換成德國馬克,來支付他們做空馬克所損失的金錢。用這種辦法,德國中央銀行大大增加了外匯儲備。1924年4月,德國外匯儲備約為6億馬克,到了8月份,這個政策執行了僅僅4個月,德國的外匯儲備就翻了一番還要多。 

  在沙赫特嚴格執行了上述措施之後,大規模的馬克絞殺戰終於被切斷了資金供應,從而一舉結束了投機家對德國馬克的瘋狂攻擊,之後德國馬克在外匯市場上重新恢復了平靜。 

  1924年7月,當德國馬克恢復穩定之後,拆借利息開始下降。當時由於沙赫特採取了嚴厲的信用緊縮政策,諸多德國政府擁有的郵局和鐵路等機構紛紛組建了自己的銀行。這些機構龐大且實力雄厚,很快就積累了巨額資金,而且這種積累速度遠遠超過私人銀行體系。到1924年底,德國社會上的商人和其他生意人,紛紛把地租馬克和帝國馬克等值對待。在這個時候,沙赫特再把地租馬克轉化成德國中央銀行發行的馬克。 

  沙赫特的舉措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金管局「任一招」的措施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將貨幣投機商的資金拆借成本提高到他們無法承受的程度,此招將頃刻打垮貨幣投機狂潮! 

  沙赫特一輩子都在國際銀行家的圈子裡面混,其實他本沒有必要將這些內幕抖摟出來,但他不甘心後人評論德意志帝國銀行在1923年超級通貨膨脹時束手無策,作為當事人的他覺得有必要做一番表白,他沙赫特還是有本事的。另外,沙赫特還是一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力主德國馬克的穩定,也將此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當眼睜睜看著自己心中強大的馬克被超級通貨膨脹摧毀,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名狀的憤怒。在1927年出版的《德國馬克的穩定》中,沙赫特還在為德意志帝國銀行的無所作為而辯護,到1967年的《金融的魔術》出版時,他終於想對歷史有個「說法」了。從1923年到1967年,經過了44年的沉默和對超級通貨膨脹真實原因的諱莫如深,他最終打破了盎格魯—撒克遜金融圈裡的某種潛規則,用極為隱晦的手法,在一本講述早已被人淡忘的44年前歷史的冷門書中,給自己和歷史留下了一個交代。 

  道威斯計劃:扶持德國的開始 

  通過超級通貨膨脹,國際銀行家們喜獲「剪羊毛」的豐收,不僅一舉席捲了德國幾十年的工業化財富,而且大規模地控制了德國的金融和工業系統。與此同時,挑起了德國人民對魏瑪共和國的強烈憤怒,從而瓦解了魏瑪共和國的民意基礎。接下來,就要開始強化德國的工業能力,積蓄實力準備挑戰大英帝國的霸權了。 

  事實上國際銀行家在巴黎和會上就開始布局了:凡爾賽和談的關鍵人物、和約的起草者之一華爾街律師約翰·福斯特·杜勒斯,負責起草和約第231款,即埋下德國復仇主義禍根的德國「戰爭罪」條款。曾任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首席律師的美國國務卿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服美國總統柯立芝,任命與摩根財團關係密切的銀行家查爾斯·道威斯擔任賠款問題委員會的主席。從1924年道威斯計劃開始執行到1931年,德國總共支付了105億馬克戰爭賠款,卻從海外借入了186億馬克;1923年以後,無論是德國IG法本公司、聯合鋼鐵,還是德國電力總公司,身後無不浮現著猶太銀行家、洛克菲勒、摩根財團的影子,德國的戰後恢復全部被華爾街的資本所控制,而這些資金是華爾街通過銷售德國債券募集公眾資金而來的,摩根和沃伯格家族從中又獲得額外的豐厚利潤。 

  1924年,美國方面啟動了道威斯計劃。道威斯計劃的要點就是削減德國的戰爭賠款,從1320億德國馬克調降到370億德國馬克。美國用這些錢向德國發放貸款,主要是為了償還德國欠法國和英國的債務。英國和法國得到德國償還的錢之後,再把這些錢還給美國,因為英國和法國都欠美國的錢。結果就是,美國人自己放貸給德國人還英法的錢,英法再把德國人還錢的一部分還給美國,這樣資金周轉了一圈又回到美國。在這個循環中,虧損的是美國的納稅人。而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完成「抄底」的華爾街資本所控制的德國工業減輕了債務負擔增加了盈利能力,同時,所有涉及到資金交易的銀行家雁過拔毛,都獲得了巨大利益。道威斯計劃提出來之後,立刻受到國際銀行家的熱烈歡迎,因為大家在這個循環還錢遊戲中利益均沾。道威斯在1925年和張伯倫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後來成為美國副總統。 

  沙赫特和國際銀行家還提出一個新的賠償條款,德國中央銀行所產生的全部利潤要進行分成,45%的利潤歸德國中央銀行私人股東所有,55%歸政府。最終中央銀行所有股東達成一致,第一個5000萬馬克的盈利中,有一半被私有的中央銀行股份持有者拿走,在第二個5000萬利潤中間,有25%被私人拿走,隨後就是每年利潤的10%歸私有的股東。 

  道威斯的計劃開始實行之後,巨額美國貸款湧進德國,大量外國信用緊隨其後,國際銀行家普遍對沙赫特抱有很高的信心。但是沙赫特採取了異常嚴厲的外國資金使用限制,規定這些錢只能用在生產領域,不許用在奢侈品和消費方面的信貸。在這樣的政策下,從1924年到1929年,華爾街資本控制下的德國工業生產體系迅速被建成整個歐洲最先進的工業系統。沙赫特對於生產的信貸支援和嚴格限制進入其他類似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政策導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德國的工業實力得以迅速恢復,逐漸具備了挑戰英國的底氣。 

  在經濟和金融上控制了德國工業之後,下一步就是要扶持一個有能力與英帝國打一場世界大戰的政治領導人和政治組織。這時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出現在了國際銀行家們的視線之內。在納粹運動的早期階段,華爾街和美國國務院的圈內人就從多條渠道獲得情報。早在1923年啤酒館暴動之前,美國國務院駐慕尼黑的官員羅伯特·墨菲就通過魯登道夫將軍親自會見了希特勒,這個墨菲後來成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核心人物。就是通過這些秘密接觸,納粹的思想和組織情報源源不斷地流向華爾街和華盛頓的秘密決策圈子,為國際銀行家的核心圈子所矚目。而早在1926年,帝國銀行總裁沙赫特就開始秘密為納粹融資了。到1929年6月,控制美聯儲的銀行家們開了一個會,選派西德尼·沃伯格代表他們去德國進一步「面試」希特勒,同時進行合作談判。華爾街銀行家開出的條件是「主張進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動對法國的復仇情緒」。希特勒要價也不低,給1億馬克(2400萬美元)一切都好說。最後雙方以1000萬美元成交。而西德尼回國后彙報的希特勒的納粹主張深深打動了洛克菲勒,緊接著《紐約時報》開始對希特勒進行定期報道,大學里也開設了研究納粹的專門研究機構。 

  國際銀行家沒有料到的是,這個街頭小痞子希特勒居然有自己的「偉大計劃」,拿了國際銀行家的錢,乾的竟然是自己的「私活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