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江東老臣阻大計
荊州高涉見漢中王果然兵精將勇,統帥英明,又聞知揚州已經奉漢中王號令,於是便不再抵抗,遂率領荊州文武官員,向漢中王投誠,願意歸為麾下,聽其號令。
建夏在漢中南鄭,接得領英書信,見荊襄九郡歸服。大喜,遂對文雄道:“潛龍軍師果真文兼武備,今謀無遺策,舉無廢攻。不過數月,即收降荊州。雖古之名將,亦不過此。今既然得到荊州歸服,賢弟以為如何?”
文雄道:“潛龍統帥益州水路精兵,一股而下收降荊州,天下必然震動。吾料公孫霸、第五均等見我勢力擴大,必然不能坐視,恐其舉兵相犯,以遏製我並南方之勢。現今形勢,殿下親自統帥精兵鎮漢中,以防第五均入寇。今宜令前將軍陳功統率重兵坐鎮襄樊,以防公孫氏入寇。如此則即可為潛龍安定後方,使其無後顧之憂。且揚州前番已經從大王之號令,荊、揚、交三州歸於大王麾下,隻是時間早晚問題。吾料潛龍必有對策收取。殿下隻需坐鎮漢中,靜候佳音即可。”
建夏聞言大喜,道:“善。”於是以王命給領英發書,授其假節鉞,節製諸將,統領益州、荊州諸路軍馬,以定東南,可便宜行事,無需奏報。
又令前將軍陳功移駐襄陽,統領軍馬五萬人,以防公孫霸南下。又召回左將軍封傳車回駐漢中。
領英初定荊州,仍以高涉為荊州刺史,厚待荊州文武。於是荊州左浚、展寅等人皆歸心漢中王。領英遂令章武再分統荊州軍馬,武兼文任荊州水師副將,分統荊州水軍。以趙山為謀主智囊,輔佐章武用兵。於是荊州軍權,大半為漢中王所掌握。
領英見荊州局勢稍定,便以漢中王名義,分別致書揚州刺史車安、交州刺史趙安國,剖析大義,號召歸誠漢中王,共助漢室。
揚州刺史車安聞知漢中王命其軍師將軍潛龍從益州出兵收取荊州,遂觀而望之,不過數月,潛龍即收服荊州。車安聞報對帳下道:“漢中王舉興漢大旗,人心所向。今既然荊州已經歸誠,揚州也應順應大局而行。”於是與江東文武商議,準備遣使結好於漢中王。正商議間,忽然接得潛龍書信。車安看信畢,將書信示於眾人道道:“漢中王帳下軍師將軍徐圖有書信來,其意正與吾不謀而合。吾欲請其親往揚州建鄴,舉行盟誓,以正揚州歸誠之心。諸公以為如何?”
揚州長史劉察道:“主公明見。今朝廷暗弱,奸臣竊命,梟雄欲行不軌之事。漢中王乃漢朝正統,承天應命,統帥三軍,先後收複益、荊二州,其勢即可與北方公孫氏、涼州第五氏相抗衡矣。主公若以揚州相助,則興複漢室大業,當指日可待也。願主公聽之,請潛龍入揚州,定立盟誓,以示歸
誠!”
揚州水軍都督諸葛嶽道:“吾聞荊州水師,實力不遜色於我揚州。潛龍數月之間既然能擊敗荊州水師,收服荊襄九郡,其必然有經綸之才,正是漢中王帳下股肱之臣。主公請其前至建鄴,定立盟約,足以證明主公歸誠之心,此正宜也。”
車安聽罷,即準備下令派遣使者至荊州,請領英入建鄴定立盟約。忽然一老者從外而入,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以手杖擊地,厲聲喊道:“車氏坐鎮江東,已經三十餘年,今怎可將先人之業,一旦棄於他人?主公今日之舉,有何麵目見見先人呢?”…¥愛奇文學.
i7wx.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眾皆大驚。車安視之,乃揚州前長史、老臣張幹也,年已經80餘歲,是其父車馳曾長期重用的心腹之臣,在江東資曆甚老,頗有威望,車安等甚為敬重,尊稱其為叔父。前因年老多病,賦閑在家十餘年。
張幹年老,在家養病,本多年不問世事。一日忽然聞知揚州刺史將要以揚州歸順漢中王,大驚,遂令家人打探得知此事為真。於是不顧年邁,立馬前來建鄴,直到刺史府中,軍士門吏見是張幹,刺史尚且敬重三分,看其顏色怒氣衝衝,不敢阻攔。於是張幹徑直入得刺史府中,門吏尚且不及報知。
張幹怒氣未消,對車安道:“老夫受前刺史重用,當以死報答車氏厚恩。今漢室微弱,天下紛亂。車氏安定江東,讓江東免受戰火兵災之苦,功莫大焉。揚州有今日之局麵,乃先刺史數十年經營之勞。你承繼先父之大業,領揚州刺史,怎可擅自做主,將揚州交予他人統領?先刺史若泉下有知,當不得瞑目也。”
車安聞言愕然,良久方對張幹道:“叔父言重了。今漢中王舉興漢大旗,吾欲與其定立盟約,共同相助輔助漢室而已。怎麽可以說是要拱手送人呢?”
張幹道:“老夫雖然深居簡出,久不問世事。然而也知亂世之中,兵強馬壯者即可為王之理。今漢室微弱,虎狼爭霸。我江東不犯他人,他人也勿得犯我江東。且當今漢中王者,雖為漢朝宗室,但早已失位被貶西城彈丸之地,身受益州恩惠,反而以詐力吞並益州,盡奪益州刺史之權。今又並取荊州,即奪其軍馬歸屬其麾下。主公若迎其入建鄴,必然將被奪去揚州軍政大權。正所謂引狼入室也。望主公以益州、荊州為戒,斷絕與其來往,自保揚州為上。”
長史劉察聽罷,隨即對張幹說道:“容在下發一言。老先生乃江東大老元臣,經營江東,頗有辛勞。江東上下,皆敬重老先生。然今日之言,甚為自私自利。揚州本為漢朝疆土,當今漢中王乃天潢貴胄,仁德英明,本就是漢朝正統。主公為明大義,順應局勢,率揚州與其結好,共興扶漢大業。又有何不可呢?
漢中王並取益州、荊州者,乃為天下也,非為梟雄之誌也。且漢中王定成都,兵不血刃,厚待益州刺史並眾官員。今取荊州,仍然是仁德在前,武威在後,仍然以高氏為荊州刺史。怎麽可以說是引狼入室呢?且在下有一問,漢中王麾下,文兼武備,兵精將勇,益州、荊州皆難於相敵,又敗西涼軍於漢中。如若論兵強馬壯,我揚州斷然不能與漢中王相抗衡。如其見仁德不成,若以武略來取我揚州,揚州斷然為其所並,那時主公又該如何呢?”
張幹聞言,大聲道:“漢中王雖然兵馬強於我揚州。然揚州地方數千裏,人口數百萬,帶甲之士十餘萬,足可自保。益州、荊州之所以敗,是因為領兵之人皆庸才耳。今我揚州不同,水軍有名將統領,文治有足下之才略,若並力拒之,足可以與漢中王麾下文武相抗衡。其水軍能取荊州,未必能取我揚州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