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東南半壁盡歸心
江東老臣張幹,極力反對揚州歸誠漢中王,言辭十分激烈。
車安見張幹如此,心中不悅,隻是張幹乃其父心腹舊臣,自諸葛武逝世之後,其資曆在江東資曆無人能比,車安礙於情麵,不好發作,隻是默然無語。
劉察見此情況,勸說張幹道:“揚州為漢朝土地,今漢中王繼高、光之業,重整大漢山河。揚州歸誠漢中王,正是相助漢朝複興也。張大人乃江東元老之臣,為何不明大義如此呢?敢問張大人,揚州若不歸誠漢中王,且去向歸屬何在?江東八郡八十一縣人民將安歸?”
張幹道:“老夫年紀雖高,然而卻也知亂世之中兵強馬壯者即可為王之理。今漢室微弱,不可複振。我江東兵精糧足,帶甲十餘萬,水師獨步天下。且文有治世之臣,武有統兵名將,非益州、荊州之可比也。又有長江天險,揚州足可以自保。主公隻需坐鎮江東,無需同他人來往。主公以揚州為根據,趁天下之變,割據東南,行當年江東孫氏之霸業,未嚐不可也。今若將揚州聽命於他人,恐漢室大業不可成,而主公也將喪失權柄,到時求一郡守而不得也。”
劉察聽罷,又辯解反駁道:“張大人此言,不明大義甚矣!漢廷雖弱,然天下人心仍歸之。漢中王居西城時候,其勢力不過一太守,然而能夠迅速並取益州十三郡,旋即又下荊襄九郡,此不過五六年時間,何也?蓋因天下人心仍歸漢朝。其所到之處,刺史、郡守皆誠心歸降,士女仰望。漢中王乃先皇帝嫡長子,舉興漢大旗,名正言順。在下料定,天下能扶漢除賊者,非漢中王莫屬也。主公以揚州歸順漢朝明主,正是順天應命也。”
張幹道:“老臣輔佐前刺史,經營揚州數十年,天下分崩,英雄割據自立。揚州之強盛,足可以與天下英雄爭衡,前刺史本就有此誌向,隻是時機未到。當今之局勢,漢中王雖有扶漢之誌向,然其恐難以實現夙願,所以主公不宜歸順。今聞知主公欲請其潛龍軍師入建鄴,潛龍者,乃漢中王所倚仗之臣也。主公可趁此機會,賺得潛龍到建鄴,即擒拿之,可為主公之用。如不能為主公用,即除之。其倚仗既然剪除,我揚州則更不懼漢中王。老夫預料,憑借長江天險,建鄴之固,縱有雄兵百萬,亦不能奈我何也。”
劉察聞言,厲聲反駁道:“張大人如何出此言?可謂謬論!揚州若殺潛龍,則禍不遠矣!若以兵強馬壯為論,我揚州不如漢中王兵強馬壯,今若不歸城,必然將為漢中王所吞並。若扣留斬殺其股肱之臣,揚州不僅得罪漢中王,更是得罪於天下也!張大人此言,是要讓揚州陷於不義之境地,江東陷於戰火兵戈之中嗎?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漢中王不能
奈我何,若北方公孫霸根基穩定,必然吞並天下,一旦興兵來犯,我揚州如何抵擋?公孫霸若吞並揚州,不僅揚州人民被擄掠,江東文武皆為階下囚!此言甚為凶險,望張大人勿要再出此論!”
張幹仍然說道:“江東文有足下安邦之才,武有諸葛父子名將之輩。且不說漢中王,即便公孫霸傾國之兵前來,又有何懼哉?隻要足下等竭力輔佐主公,揚州王霸之業,可指日而待。足下等食君之祿,奈何勸主公要歸依他人之下?老臣受先刺史厚恩,必當以死相報之。”
諸葛笑峰聞言,隨即出班奏道:“臣先父臨終曾有遺言:待漢朝明主出現,囑咐臣等既可率揚州而歸之,共扶大漢。今觀漢中王,為漢室正統,英明神武,正是漢朝明君之象也。主公若依照張大人之言,令臣統領江東水師,與漢中王為敵,則臣萬萬不敢領命。揚州若背離漢朝,臣就請辭揚州水軍都督之職!”
車安聽之良久,見張幹言辭激烈,愈來愈離經叛道。今又見諸葛笑峰心中不忿,如此言語,不禁心中大怒。乃從座位站起,正色對張幹道:“你是要想江東人心離散嗎?揚州自吾以下,皆願意歸誠漢中王,你奈何欲要強行阻抗大計?吾若下令,你一老朽微弱之力,又該如何阻擋呢?”
張幹聞言愕然,見車安發怒,遂無言。良久乃跪於庭前,老淚縱橫道:“老臣受前刺史厚恩,生為車氏之臣,死為車氏之鬼。今明知一人難以阻擋主公大計,也要以死相勸止主公,報效於車氏也。”
車安背立張幹而站,緩緩說道:“叔父年高,久不問世事,今日之事,就不勞叔父操心了。叔父乃先父之重臣,江東元老,忠貞之心,吾已知曉。吾又豈能治叔父之罪呢?叔父請歸於家中,頤養天年吧。”
眾見此等場麵,皆不敢言語。張幹聞言,又老淚縱橫不已,見難以阻止大計,遂對車安拜了一拜,顫顫巍巍起身,柱杖緩緩步出刺史府去了。
車安遂轉身,對江東眾文武道:“吾意已決!率揚州歸誠漢中王。請潛龍軍師入建鄴,定立盟約,共扶漢室。如再有反對阻止此議者,吾必然重加治罪!”
江東眾文武遂一起跪下,齊聲道:“盡尊主公之命!”
車安於是授權於揚州長史劉察,辦理此事。劉察即與諸葛笑峰商議,讓諸葛笑峰領軍鎮守建鄴,劉察以揚州長史名義,親自為使,代替車安前往荊州,迎領英入建鄴。
領英定取荊州,已經數月,荊州局麵初定。便派人探聽揚州、交州消息,聞知揚州上下皆有歸順之意,隻張幹等少數老臣堅決不同意。領英笑道:“江東有長江之險,甚得人材之勝。其中必有少數不願從命之人。然此大計,潮流所
向,豈可是一二人可以阻擋之?吾料不久,揚州必然有重臣前往通款,且安心等候。”
領英遣使者前往交州,見交州刺史趙安國,遞交書信。趙安國看罷,召集群臣道:“吾領交州以來,即為漢朝守此邊陲。今漢中王欲振高、光之業,除賊興漢,交州豈能不從?吾願率交州歸於漢中王麾下,諸公得無異議?”
交州文武遂皆下拜道:“主公英明。歸順漢中王,共扶漢室,正是臣等之義。”於是趙安國回書於領英,願率交州歸誠,交州將士軍馬,盡皆聽其調遣。領英得書大喜,遂馳報建夏,又回書趙安國,嘉獎撫慰之。言若有需要之時,再請趙刺史出兵相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