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工商稅,朕收定了
其實大明的稅負低是有著很多原因的。
初年,朱元璋定下的不與民爭利,輕徭薄賦的規矩,隻是稅收低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此時的大明,作為工商稅的重頭,鹽鐵兩項,基本上都沒掌握在朝廷的手裏。
鐵還好說一點,普通人參與不到其中,而且朝廷多多少少也算是有一些官營鐵礦的。
即便全部收上稅來,充其量也就一兩百萬兩而已,算不上什麽打頭。
但是鹽可是曆朝曆代的商稅重頭。
大明就不說了。
清朝乾隆年間,鹽稅收入是七百多萬兩,而到了清朝後期人口逐漸爆發,在光緒年間就達到了,兩千多萬兩。
到了清末宣統年間,居然罕見的達到了驚人的四千多萬兩。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清朝的稅收高,明朝後期大量白銀流入。
導致無價上漲等諸多原因,才導致清朝擁有那麽高的稅收的。
雖然清朝末期人工業水平提高,人口大爆發,很多數據不能和此時對比。
可是乾隆年間,人口總數和此時的大明相比,還要上少幾百萬呢。
但是乾隆時期僅一個貪官和珅,就被抄家超出八千萬兩銀子來。
這能說明什麽,說明人家那是真的富有啊。
而此時的大明是怎麽做的。
洪武初年為了征討蒙古殘餘勢力,朱元璋為了籌集糧食。
將產鹽賣鹽的權利交給了江淮地區的富商們,用鹽引換取支援九邊的糧食。
雖然也收稅,可是那點稅收不管是和宋朝比,還是和清朝比,連牙縫都算不上。
據統計,宋朝巔峰時,人口大約六千萬,和此時的大明差不多。
按照一個成年人一年消耗食鹽五公斤算,一年產鹽數量數量大概在六億斤左右。
折合鹽引,差不多在兩百萬到三百萬引左右。
以每引六貫或者六兩計算,實際應得鹽稅一千三百萬兩。
但此時收到的鹽稅是多少,整個明朝最高時也不過是二百萬兩左右。
要知道明朝的鹽是出了名的貴,大概一斤在三百文上下,而清朝是多少,僅僅二十文而已,大宋也僅有五十文。
按常理說,鹽價這麽貴,不管是鹽商還是朝廷的稅款都應該在清明兩朝之上才對。
可奇葩就奇葩在,大明不僅連原本的應得的一千三八萬沒得到。
就連人家施舍一般扔給朝廷的一百萬兩,每年還都不一定能收齊全了。
要是差上個一兩百萬兩,李天嫌麻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糊弄過去了。
可是他們居然連十四之一的鹽稅都不想給齊全了。
這他媽是欺負誰,欺負大明的皇帝是老實人嗎。
這還僅是鹽稅,向其他的鐵課,桑課,茶課,等等,全部加在一起居然連五十萬兩都沒有。
堂堂一個帝國,全世界最強大,最先進人口最多的國家,居然每年隻有區區二百萬兩左右的收入,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若是從前的朱高熾被自己的老子和爺爺定得規矩給框住了,忍就忍了,可是李天不能忍。
他此時羽翼還不算豐滿,暫時還沒有實力去和整個天下的勾結在一起的官商鬥。
但是自己做生意,賺點零花錢,居然也要被人品頭論足。
你們錢賺的盆滿缽滿的,每天瀟灑的不得了,老子現在每年才弄這麽點錢,就嚷嚷著這不行,那不行的。
真當老子是泥捏的,不敢對你們這些混蛋開刀動手嗎。
當然楊士奇等人也不是上來就反對李天搞這個搞那個,而是稍微提點他一下,不要被禦史言官們抓住把柄而已。
李天即便再有火氣,也不可能發泄到他們的身上。
見他們半天都沒有說話。
李天冷哼一聲繼續說到,
“天下人都說田稅是天下之根本,可是國朝的田稅十之一二,不管和任何朝代比,都算不上高。
可即便如此,天下食不果腹之人,依然不再少數。”
說到這裏他稍微頓了一下,然後厲聲喝道,
“難道還要朕給他們見麵稅收,他們才能不餓肚子嗎,難道朕一分不收他們的田稅,天下難道就能沒有人餓死嗎!”
見到李天發怒,楊士奇等人連忙跪倒在地,卻是什麽都不敢說了。
李天長歎一聲,
“農民一年到頭也就那點收入,即便朕真的免了他們的所有稅負,若是遇上個災年什麽的,還不是要餓死很多人。”
“可是有些人卻是不管遇上什麽年景,都能吃得好睡得穩,不用朕說,你們也應該知道他們是什麽人吧!”
“國朝的商稅隻有三十稅一,卻養活了一大群白眼狼吸血鬼!
試問他們對朝廷對江山社稷有什麽功勞,憑什麽享受著這些東西!”
“對國朝沒有用的人,朕憑什麽還要姑息他們。”
聽見李天居然將話頭給引到了商稅上麵。
楊士奇等人終於是有話說了。
“陛下,臣等也是支持收商稅的啊,可是此時時機未到……”
其實不用楊士奇說,李天也知道,此時的確不是合適的時機。
但又能怎麽樣,不進行稅改,還不能變著法子給那些那些人一個教訓嗎。
而這個教訓就是,搶生意。
就如同李天現在做的這樣,開工坊,培養工人,培養真正的納稅階級。
你們不是手握鹽引,大發橫財嗎,那朕就另外開辟一個鹽場,擠占你們的市場,讓你們活不下去。
然而,李天才僅僅弄出個肥皂工坊,就已經讓人眼紅心熱了,要是真的這麽幹,不知道還會引出什麽亂子來了。
不過李天此時已經下定了決心,今後是要收商稅進行稅改的。
若是不能給這些人一個教訓,不管自己手裏有多少底牌,他們該鬧還是會鬧騰起來的。
隻有自己手裏掌握著比他們更多的資源,他們反抗才能在無形之中化解。
“你們都起來吧,朕隻是一時氣憤,發兩句牢騷而已!”
楊士奇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實在搞不懂李天到底是想幹什麽。
楊榮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繼續規勸道,
“陛下,臣等並不是反對您開設工坊,而是想讓陛下您換個方式,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