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通天涯,明教總壇
恒山往南約一日路程,在河北和山西交匯之處有一個縣,叫做平定縣。
此處地勢險峻,崇山峻嶺之間多野獸蟲瘴,極少有外人踏足其中。
平定縣生活著一支苗族部落,人數大概在三五千人左右。
中原地區很少有苗人聚居,這一支苗人也不知是因為何種原因流落至此,在此定居據說已經有一二百年的時間了。
這些苗人之間信仰一個被稱作日月教的宗教,其統領不僅是日月教的教主更是這些苗人的土司。
這日月教核心成員行蹤十分的神秘,他們居住在一座易守難攻的斷崖之上。
平日上下就能靠山澗之中的吊籃,由人力一點點的牽動,十分的不方便。
可是時日一場,不管是生活在山下的苗人,還是居住在山頂日月教教眾,都已經習以為常,更是以這種方式作為考驗新教眾的一種方式。
這一日,苗人部落外麵突然跑來了兩個身上有傷的人。
剛入寨子,他們就直呼要見教主。
平日負責寨子安全和警戒的苗人,見到他們的相貌之後,頓時大吃一驚,連忙命人向居住在山崖頂上的日月教教主稟報。
將兩個受傷不輕的人安頓好之後,一個身高體壯的苗人,急忙出了寨子直奔數裏外的山崖。
吹響一長兩短,幾聲哨子之後,山崖之上垂下一道吊索,那個苗人翻身上了吊索,足足兩三分鍾才被人給吊了上去。
上到山崖之後,經過一重又一重的崗哨之後,他才進入到了一座莊園似得院落之中。
這個院落前後足有九進,看每個院落的大小,住下三五百人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這個莊園即便是放在地麵之上,也是天下少有的大院落了,放到這懸崖峭壁之上,更顯得壯闊雄偉了。
一丈多高的高牆上不斷的有雄壯的五十來回巡邏,莊園的門口更是有十多個身披亮銀盔甲的威武武士把守大門。
這個苗人在門口等了好半天,才有人出來通傳。
進入院落之後,先是經過一座鋪滿了砂石的練武場,此時正有百多苗人少年在一個頭發灰白的老者指導下,習武練功。
這個傳遞消息的苗人,向那些少年投去羨慕的目光,腳步遲遲不肯賣出。
在引導之人輕咳一聲之後,那個苗人才醒悟過來,偷學神教武功可是犯大忌諱的事情,他連忙收回了目光,隨著那人直奔後堂。
又經過了重重院落之後,他總算是在一座雄偉的大殿之中見到了身披繡著天地如月星鬥黑色長袍的教主。
這教主名叫林墨風,看上去五六十歲的樣子,須發略微有些發灰,但精神卻是一點沒有老人那種遲暮之感。
他端坐在一張華麗的椅子之上,一雙鷹目隻是略微一掃,就嚇得那個苗人渾身顫抖不已。
連忙跪倒在地,顫聲稟報道,
“稟告……教主,寨子裏麵回來了兩個人,正是前些日子出發去京城的幾個人之一。
他們身上有傷,吵著要見教主,司令與司南大人不敢做主,讓小人前來稟報!”
聽到這個消息,坐在左手下方的一個錦衣少年騰地一下站了起來,興奮的對端坐在上首的教主道,
“教主,必然是負責營救的人回來了,屬下這就詢問情況到底如何。”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先前在京城曾經安排人刺殺過李天的明教少主林無缺。
但他的話音剛落,又有一人站了起來,沉聲對林無缺道,
“少主莫急,他們先前一共去了八個人,此時卻隻有兩個人回來了,屬下認為,這其中必有蹊蹺,還是小心一點的好!”
這次劫囚是林無缺大力倡導的結果,先前幾次行動,不僅沒傷到李天分毫,還讓李天找到機會。
趁機清查京城以及周邊戶口,致使明教在京城中的勢力幾乎被人連根拔起,損失極大。
因為這件事他在明教中的地位已經是岌岌可危,若不是因為教主就是他老子,憑他這幾次闖下的大禍,三刀六洞之後扒皮抽筋、下毒龍潭都是輕的。
他之所以對這次營救劉綱的事情如此上心,就是想用這件事來做挽救。
卻沒想到,這些人一去不複返,足足三天的時間,沒有任何的消息傳回來。
此時終於有人回來了,他如何能不急。
林墨風是上代名叫教主的親傳弟子。
上代教主在任的時候,明教還隻是一個誌在推翻元朝暴政的光明組織。
依靠信眾的力量,積極參與到起義軍之中,也算是為漢人重新奪取中原立下汗馬功勞。
但自打上一任教主去世,而明朝對華夏的統治越發的穩固,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打壓的明教,在信任教主林墨風接任教主之位之後,卻滋生出不一樣的野心。
他在朱棣奪取帝位發動的靖難之役中,嗅到了天下大亂的味道,也想要效仿當年的朱元璋,開創一個皇朝。
趁機在全國各地發展教眾,一時間的確是做到了從者雲集,號令之下百萬教眾莫敢不從。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靖難之役隻打了三四年就以朱棣的大獲全勝給結束。
那時的明教雖然擁有一大批教眾,卻並沒有自己的武裝,想要發動起義,挑戰戰爭狂人朱棣的風頭,不吝於找死。
於是他隻能強忍下這個衝動。
在之後的二十多年中,雖然有零星的反叛發生,但對越發穩定的大明來說,根本就不足為慮。
而在這個過程中,天下愈發的穩定,原本的教眾星流雲散,不過是七八年的光景,明教就從原來的百萬教眾跌落到了現如今的幾萬人苟延殘喘。
前幾年在林三等人發動的起義事件中,他急於求成,在起義軍還未真正準備的時候,就命令林三等人發動進攻。
致使林三中埋伏身亡,這讓林三的妻子唐賽兒徹底與明教反目,自己接過了起義的大旗,拋開了明教,創立了白蓮教。
經過一次次的打擊之後,明教在他的手中是愈發的萎靡,幾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