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穩住益州局勢
如今童遠勢大,又施行仁政,當然有人覺得童遠比劉璋更適合作為侍奉的主公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璋不敢采納本地士族趙韙防範東州兵和西涼軍的建議,反而向他們妥協示好,以維持西川的安穩。
劉璋如此態度,童遠當然優先考慮收降西川,而不是武力征服。
之前較長時間,雙方都是經濟來往密切,軍事上沒有太多交集。
張魯出兵攻打童遠以後,劉璋還派遣巴西太守龐義、益州別駕張肅,做出警告張魯的樣子。
此時童遠大破張魯在即,自然要仔細考慮西川的事情。
不急著收掉張魯,正是為了穩妥拿下西川。
這個南下,肯定要涉及人員、兵力等諸多安排,在涼州沒有搞定的情況下,勉強吞並劉璋,卻不能穩固,那還不如先穩住,待時機成熟一舉搞定。
稍微冷靜下來,他發現解決西涼當麵之敵才是關鍵。
隻要陽平關牢牢在手,張魯絕對沒有翻盤的機會,不如趁著這個機會,表現出王者之師的姿態。
有了初步想法,又得到賈詡、徐榮的讚可,他找來無畏軍第三衛副將耿清,以及軍勤輔將裴輯。
童遠說道:“如今張魯必敗,我軍可以硬攻也可以智取。由於道路險阻,張魯又頗得民心,硬攻估計並非上策,所以計劃勸降或者穩住對方。”
耿清和裴輯都身居無畏軍要職,自然知道打仗前都會有多種準備計劃。
可此時采取和談有些出乎預料,但也可以理解。
耿清問道:“莫非要像對袁紹那樣?”
童遠說道:“有相同,也有不同。”
“張魯背後沒有虎視眈眈的曹操,隻有自保的劉璋和路遠的劉表。我方穩住他,不會被他人搶奪,反而可以進一步發現哪些人會倒向我方,哪些敵對勢力還沒被發現。”
“另一方麵,西川不少本地與外來士族,日夜渴望明君。我軍前身為西涼軍,名聲不好,多年來雖有扭轉,但仍有許多人聞之色變。所以,不趕盡殺絕,爭取其投降,有助於西川來投。”
這些年,新西涼軍建設司隸、並州、雍州等地,名聲漸漸傳開。不少避難於巴蜀的流亡者,保持著關注。
可仍有一部分人認為童遠與西涼軍就是一樣的,過去燒殺劫掠,現在搞什麽軍屯,吃飽肚子的都是他的爪牙。
這兩種聲音目前勢均力敵,童遠當然要給前者一些支持。
耿清是從奪夏陽開始的老夥計,當然理解要做什麽了。
他這個無畏軍第三衛副將,論打仗的本事比不了下麵領兵的校尉,但閱曆無可比擬,各種龍潭虎穴都闖過了。
危在旦夕的張魯,巴不得停戰和談呢。
童遠又對裴輯說道:“吾聞裴家次子,人在西川?”
裴輯回道:“確實如此,之前二兄隨姐夫入蜀,因劉焉張魯切斷道路,導致音訊全無。直到主公穩固隴西,才又通過四海商幫的人手聯係上。”
“近一年來,他已經為主公和四海商幫做了不少準備。”
目前,裴家父親和在家的諸子全部在為童遠出力,隻有長子裴潛和次子裴儁,還沒有招攬過來。
不過,童遠怎麽會錯失荊州和巴蜀的人才呢?
裴潛和裴儁一聯係上,就讓他們參與四海商幫,已經在當地做了許多準備。
童遠讓裴輯專門負責漢中方麵的軍需後勤,同時與裴儁保持聯係,密切關注西川中上層人物,對新西涼軍的態度。
像張任、法正、黃權、嚴顏、吳懿等重點人物,肯定要製定爭取計劃。
這其中,法正和張任才能卓著,又與新西涼軍頗有些交集。
大將張任是他的師兄,此人年紀比他與趙雲大不少。
張任應該不知道董威改名童遠,所以無法將新西涼軍與師門聯係起來,趙雲由於是關門弟子,年齡又小,經核實與張繡、張任不曾見麵。
童遠一時不好調遣張繡前來與張任見麵,再加上張任寧死不降,留下“老臣終不複事二主矣”的曆史記載,所以先穩妥試探,爭取日後爭取過來。
法正是扶風郿縣人,在李傕統治時期,跟隨其父親由關中遷入巴蜀。
此人計謀兵法的才能堪稱不凡,卻苦於劉璋暗弱無能,一身才能不能體現,渴望為有才能的雄主效力。
裴儁傳來的情報也證實了這一點。
他對法正的才能十分佩服,卻十分惋惜其現狀。
由於入蜀較晚,他被本地士族和劉焉手下東州集團排擠,多年下來依舊是軍議校尉這樣一個虛職。
如果不能把這個人爭取過來,童遠簡直是穿越者之恥。
與耿清和裴輯商議好任務,童遠計劃將張合、李通和郝昭等兵馬暫時留在漢中周邊,牢牢控製陽平關和褒斜道。
新西涼軍其他兵馬需要解決已經反攻過來的韓遂、馬超大軍。
至於新投靠的氐族強端,童遠命其主力跟隨他到天水參與接下來的大戰。
部眾半數留在武都郡,其餘遷往長安以東。
這樣可以起到拉攏和監視的作用,推動其加速漢化。
耿清出使漢中,張魯及漢中主要文官出城迎接。
他們對這位無畏軍第三衛副將,童遠身邊的主要助手熱烈歡迎,準備了優質宴席接待。
耿清不卑不亢,並嚴格要求手下隨從有事情立刻向他報告。
果不其然,有人向其隨從行賄,試圖以此獲得情報,
他徹底搞清對方的心態。
對方如此熱烈態度,卻不主動登門豈降,表麵十分矛盾,實際上是想保留其割據現狀。
如果這些漢中文武有投降想法,會立刻直接透漏情報,怎能反過來行賄,換取情報呢?
耿清對張魯說道:“張師君,我部張錄將軍與師君為道友,估計定有許多道門的事可以向師君請教。”
張魯道:“哪裏哪裏,道法上的學問高深莫測,吾要向張錄將軍請教呢。”
耿清卻話鋒一轉,說道:“可探尋道法終究要聽從大漢號令,今鎮北將軍討伐西涼羌亂,莫非張師君對為禍大漢數十年的羌亂沒有聽聞嗎?”